APP下载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价值及落实策略

2022-11-20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窦玉琴

家长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读物课外阅读小学生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城关小学 窦玉琴

课外阅读活动的增加,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积累佳词好句等语文素材,掌握语文写作技巧,从而增强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提升写作水平。本文就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价值与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现状及教学问题分析

(一)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现状总结来说就是“基础薄弱,水平较低”,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现如今,“升学”是社会的重要关注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案及教学目标多以“高分”为依据,因而小学生的作文素材的选取多来自“优秀作文选”“满分作文选”等,很少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所以小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真情实感。

2.作文不够生动形象。学生的作文少有真情实感,且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不高,往往用应付的态度处理作文作业,使文章脉络模糊,字、句出现粗枝大叶的错误,字里行间缺乏细节。很多学生语文功底弱,不懂修辞、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的混合灵活运用,语言缺少绚丽的色彩,这使小学生的作文不够生动形象,缺少美感。

3.作文多“流水账”。小学生在写作文之前缺少对文章整体构思和布局规划的环节,为了凑字数不按顺序乱写一气,或是像流水一样,想到什么写什么,使素材、辞藻常常偏离文章题意,缺少中心思想和灵魂,行文脉络多“流水账”,“前言不搭后语”是小学生作文的常态。

4.作文立意不明确或不正确。作文的立意不明确指的是作文的含意不鲜明或不正确。很多小学生为了应付教师而写作文,换句话说就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总是让读者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作文的内容想要表达什么,作文的目的是什么,更摸不清作文的核心思想,作文的立意不明确;此外,有些作文虽然有明确的立意,但是立意不够正确,比如,有的立意违反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的立意比较消极等。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

小学生的作文出现“基础薄弱,水平较低”的状况,与小学生作文教学现存的问题是息息相关的。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1.学生角度

一是学生作文的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样,作文兴趣是作文教学的最好的老师。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对写作文这件事并不感兴趣,阅读和写作的主动性不强,常常应付交稿。这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阻碍了作文教学事业的发展。

二是学生作文的自信不足。部分小学生的语文功底薄弱,除了词汇不够华丽外,对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技巧掌握也不够熟练,使所作文章枯燥,缺乏趣味性。因此,学生往往害怕写作,怕写的作文不够优秀,所得分数不高,缺乏写作自信。

三是学生作文的知识积累不够。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词汇知识积累不够,对真情实感的捕捉不足。学生缺少对生活中的“美”的观察力,换句话说就是不会在生活中找灵感,总是不知道要写什么。此外,学生即使猛然间找到了灵感,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和句子表达,以至出现词穷和提笔忘字、忘词等现象。

2.教师角度

一是忽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当下,教师多以教案为准开展作文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古板、毫无新意,一方面无法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兴趣,另一方面忽略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作用及价值。

二是忽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的知识积累。传统的作文课堂主要是由教师进行题意分析讲解,再加两篇的范文解读,这种方法忽略了学生课内外阅读的自主重要性,使学生难以抓住并掌握写作的技巧。

三是忽视学生知识与写作应用的转化引导。传统的作文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即教师说怎么写,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就行。这样就忽略对学生的知识与写作应用的转化的引导,让学生即使在课下积累了一些写作的好素材也不知道如何运用。

二、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教师在开展课内的作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激发和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学生的作文水平的现状,解决作文教学旅程中遇见的重重阻碍。可以说,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阅读是语文教学每一个环节中必不可少的要素。课外阅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写作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的思想境界。学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找到共鸣,萌生写作的灵感。例如,小学常出现的作文主题“母爱”“父爱”等,学生可以在课下读一读朱自清的《背影》,从父爱的情感中找到共鸣和写作灵感,这样写出的有关父爱的文章才会更具灵魂。学生在无数次的课外阅读中体会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在书本中找寻感同身受的灵感,从而慢慢地爱上阅读,爱上自然和生活,最后爱上写作。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比如,学生在阅读鲁迅的《纪念的刘和珍君》时,可以知道“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的警句的内容;在阅读《后汉书·皇甫规传》时,就可以领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名言的含义。另外,学生主动的阅读还可以收获很多成语、词语的使用方法,这样不断地积累,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素材的知识库。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作文的思想境界

阅读与写作之间也具有同样的效应,例如,如果某个学生很喜欢读并且经常读郭沫若、朱自清等人的记叙文章,那么这个学生的文章也会或多或少地沾染一些这些作家文章中特有的细腻的特点,他的行文思路也会神似郭沫若,朱自清等人的文章。所以,课外阅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作文的思想境界,如读毛泽东的文章就会沾染伟人的大气,读了陶渊明的文章也会沾染陶渊明的与世无争的胸怀等,而这些都会影响学生作文的谋篇布局,也会对学生的人生道路选择和未来的人生方向起重要的作用。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表达即指语言表达,指的是通过口头语言或者是通过书面语言,灵活运用字、词、句,以传递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者事件信息等内容。然而,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口语表达。受地方因素和口语习惯的影响,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有一些区别。接触书面表达次数少的小学生的作文自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有的语句不够通顺流畅;有的主谓宾不分,文章中屡次出现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颠倒的状况;有的文章只是一味地平抒直叙,使辞藻无趣且搭配不合理,语言缺乏生动,句子不够形象等。而课外阅读的融入有利于学生在知识语言表达的盲区处查缺补漏,修正自己不够精确标准的语言表达,并从中累积丰富的辞藻,掌握优秀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提升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准确地向读者传递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事情信息等内容。

(五)课外阅读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作文积累素材

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可以在书中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为自己的文章积累环境描写和名人古迹等方面的作文素材。例如,可以在《文化苦读》中领略中国西北沙漠的神圣,在神圣的沙漠中探寻人类遗址敦煌的文明,欣赏月牙泉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人类的艺术》穿越到五千年前的古代世界,从埃及到意大利之间穿梭,领略从古至今的文化色彩的绚丽;在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并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六)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成绩

在社会舆论中,有很多人认为在以“升学”两个字为主导趋势的时代背景下,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其实不然。课外阅读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作文成绩,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成绩和能力水平。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落实的策略分析

做好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两方努力,更好地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落实。下文将针对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落实策略进行重点分析及论述。

(一)认真选择小学生的阅读读物

小学生阅读读物的合理选择,是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有效落实的前提。7~12 岁的学生初步认识世界的阶段,是认知水平低但认知能力强的阶段,7~12 岁年龄段的学生对社会还处在懵懂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却是他们接受能力最强的阶段,家长和教师传授给他什么就是什么,这些认知将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价值观的形成,往远了说还会影响到一个孩子整个人生的走向。因而教师应该严格把控小学生课外阅读读物的选择,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思想积极向上的读物,让小学生既能在自身的认知能力下读懂读物,又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外,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特征和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的课外阅读读物。例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属于认字识音的阶段,教师应该选择一些既有图又有文的阅读读物推荐学生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趣味性,或者可以推荐一些利于学生形成基本认知和知识框架的书集。像《成语故事》《小马过河》《小鲤鱼跃龙门》等简短且文意明了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学习;对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阅读一些较难的文字过度书籍,像《鲁宾孙漂流记》、四大名著等;而五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读一些名人传记类的书籍。

除了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课外阅读的读物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内的课文为学生选择读物。比如,在教学《武松打虎》前,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更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略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以落实到学生的文章中,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二)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读书活动

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读书活动,是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师将语文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读书活动,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并通过将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作文兴趣。语文无非听、说、读、写四项内容;因而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也应包括说、读、写三个方面。接下来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说:阅读后,教师可以采取像演讲比赛、故事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阅读后将所读的故事、文章等讲述或复述出来。开展“说”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书面和口语双面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学生的作文自信和讲述自信。

2.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朗读比赛、美文欣赏等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阅读文章的大致脉络,在欣赏中领略字、词和写作手法的使用。开展“读”的活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素材积累,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3.写:除了说、读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写”活动。毕竟,“写”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核心力量,俗话说“理论不如实战”,读得再好却不如勤写多练。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阅读的任务,再在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基础上留一些“写”的任务,例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便利贴,写上所读读物中最喜欢的一句话,或者让学生写下阅读时的心得体会和阅读后自己的读书感悟。教师要对学生所写的内容进行评价,或者让学生之间进行读后的相互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热爱之情和写作灵感,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三)多元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多元评价是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有效落实的保障。教师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课外活动的行为,避免课外阅读的形式化,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全程投入、全神灌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并熟练掌握读物中各种写作技巧的运用,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读书卡,让学生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喜欢的字词句段、好词佳句等摘抄到读书卡上。其次,回到语文课堂后,教师可以开展阅读分享活动,引导学生将课外阅读和课内教材相结合,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时收获和阅读后的感受及对所读读物的评价在课上分享给其他学生,从而达到小学语文教学“1+1>2”的教学成果,从而提升整个班级的写作水平和语文作文成绩。最后,教师还可以制作课外阅读积分表,依据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相应的分数累计,分数累积到一定的高度则给予学生相应的奖励,从而引导学生养成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开阔学生的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境界。

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突出的价值。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缓解小学语文作文水平较低的现状,解决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外阅读与语文作文教学息息相关,离开了课外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低效的、肤浅的。因此,教师应该更加重视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中的有效落实。

猜你喜欢

读物课外阅读小学生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书虫来袭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一本人人可读,人人可受益的经典心理读物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