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022-11-20王虹力
王虹力
当今世界,奥尔夫教学体系是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能够使儿童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到音乐世界中,并从中获得最完整、最全面的音乐体验,它倡导音乐学习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人人可以亲自参与、表现和创造真正属于自己的音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背景
(一)国外发展
1.奥尔夫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
作为世界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始创于1924 年,它的首创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德国作曲家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识到在儿童早期的时候,音乐训练当中应运用最初期、最原始、最基础的音乐,即语言、动作、舞蹈、游戏中所涉及的基本音乐要素,同时奥尔夫和他的继承者还在音乐教育内比较系统地探讨了近代教育所共同关心的有关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创造性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1930 年—1935 年,奥尔夫完成了5 卷《学校音乐教材》,开始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1961 年成立奥尔夫音乐研究所,为奥尔夫教学法在全世界的传播做出突出贡献。如今《学校音乐教材》已在十几个国家、地区翻译成不同文字,奥尔夫中节奏教学法已被广泛传播到各个国家,并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指标应用到实际课堂中。
2.世界音乐教学体系的发展
20 世纪初西方音乐教学理论不仅体现了社会性、发展性、民主性、多样性,而且为个人学习、个人发展、个人适应社会、个人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他们不仅探索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技能的学习,更加注重音乐能力的培养,注重音乐在人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科学的价值,许多世界先进的音乐教学体系相继出现,其中包含瑞士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德国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匈牙利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日本铃木音乐教学等。
(二)国内现状
1.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我国教育学研究的领域趋向儿童的教育、自然的教育、生命的教育、回归生活的教育与关注对话的教育。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现行音乐基础课程也备受关注,音乐教育关注人的价值,有助于提升审美能力,是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的手段,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的形成。
2.教学方式的更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显露出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等诸多问题。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事业的进行,我国音乐教育事业面临挑战,因此,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音乐、发展音乐、创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文献综述
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于1930—1935年完成了《学校音乐教材》的写作,这本教材作为基础的音乐教材,引导人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他主张倡导“元素性音乐”的艺术思想逐渐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观点和奥尔夫体系的突出特点。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中指出:“奥尔夫教育体系把节奏作为儿童学习音乐的基础,这是其教育体系最突出的特点。他认为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乐学习应该以节奏为起点,并将其贯穿于节奏朗诵与歌唱活动,基本动作教学,器乐的每一个教学内容中,这3 个方面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当代优秀音乐教育体系与教学法研究》中指出:“奥尔夫用“Elementary”来形容自己的音乐,意指“原始的”“基础的”“元素的”“自然力的”“回到本原的”之意等。我国学者便将奥尔夫的音乐译为“元素性音乐”。
《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指出:“随着科技、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深化,教学方法的发展呈现现代化、心理学化、个性化的新趋势。传统的教学强调使用教学方法的统一性,限制学生个性发展。当前的教学方法开始对适应学生的差异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推动了教学方法使用的科学化进程”。
在中国知网上高级检索“奥尔夫教学法”,发现我国2000 年以前研究篇数不足一百篇,从2012 年开始相关的研究文献数目已由原来的几百篇上升到千篇以上。截至2022年已有近1500篇研究文献,并且逐年呈增长趋势,体现了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的地位的重要性。奥尔夫教学法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被更多人所接受,其中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近700 篇,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近300篇,音乐教学的研究230篇,教学中的应用160 篇,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仅120 篇,博士论文研究1 篇,是2012 年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博士生的研究,题目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可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材及信息技术的运用,旧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课程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尝试了探索西方先进的优秀教学法,把其应用到我国音乐教育中,但西方先进教学方法本土化应用理论研究不多,且深入、细致的研究不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音乐与教育的融合,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内容
1.节奏朗读与歌唱课程
(1)歌唱课
歌唱课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聆听、感知、学唱、表演等,提高学生自身演唱水平,达到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教师要全身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歌唱课中进行歌曲的演唱与展示,更好地表达自身感情。
(2)以“节奏”导入,尝试朗读体验
节奏是音乐要素的基础,通过节奏探索,更加深入理解朗读内容:童谣、谜语、游戏、儿歌、诗歌,还有一些词汇、谚语、俗语等。运用朗读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是普遍常见的方法,它可以运用各种单音节、双音节、衬词等填入乐曲当中,有趣的发音、活泼的节奏便于帮助学生记忆歌词以及歌曲的学习。奥尔夫教学法吸取世界先进的教学法,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正确的说话方式训练儿童的歌唱,说与唱包括正耳的呼吸、发声、吐字联系等,同时奥尔夫教学法吸收柯达伊教学法的精华,从儿童自然生长规律出发,对于儿童最先能够准确演唱的是下行小三度的演唱,例如儿童最开始所说的“妈妈”就是下行小三度,音乐感受的训练必不可少如音乐的快、慢、强弱、怎样唱好乐句等,同时注重通过大量多声部作品对多声部进行训练,在歌唱课课程中如何运用朗读的魅力,通过节奏基础性元素更好地辅助歌曲学习。奥尔夫从语言教学中的朗读入手,让孩子按照节奏朗诵出姓名或是利用最简单的“走、跑”来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人们在唱歌上的呼吸、吐字等有许多共同的东西,所以通过语言入手,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学。
2.基本动作教学与律动课
(1)律动课
律动课内容包括音乐感受、舞蹈、体操、简单游戏、唱歌等,主要利用学生的听觉锻炼他们的触觉、振动觉,发展动能机能,培养学生对韵律的初步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以“声势”辅助,探索身体参与
奥尔夫的基本动作教学包括律动、戏剧、舞蹈、指挥和声势。在律动教学中,声势训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一大独创。所谓声势训练,即是通过身体各部分发出声音,用简单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即“体态律动”教学。通过以身体动作为伴奏,训练学生身体各部位的配合能力,体验节奏感。声势训练包括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基本形式,通过身体表现,做各种不同的动作,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探索并感受音乐的变化。不仅在律动课中我们可以运用声势教学,通过身体来感受旋律的变化以及培养身体、口、眼的协调能力,在歌唱课、欣赏课、乐理课、视唱练耳课、器乐课中我们都可以充分运用声势教学来辅助教学。
3.“奥尔夫乐器合奏”与欣赏课
(1)欣赏课
欣赏课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艺术感受力、记忆力和鉴赏力,发展学生想象力、丰富情感,对陶冶情操起重要作用的课程。欣赏乐曲时,聆听音乐并熟记主题的旋律,了解乐曲的结构,并总结音乐要素的变化,通过体态律动感受旋律的变化,了解作曲家表达的情感。
(2)以乐器体验,主张简单自由
奥尔夫把对节奏的重视转化到打击乐器中,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奥尔夫乐器合奏教学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特色,奥尔夫关于乐器的教学思想所追求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演奏,以即兴的演奏创编节奏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标。他不用复杂、高难度的乐器来进行培训,他与合作伙伴共同研制出一套简单的,无需训练即可演奏的打击乐器,统称“奥尔夫乐器”,它由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和带有旋律线条的音条乐器组成,其中包括木琴(高音、中音和低音)、钟琴(高音和低音)、金属琴(高音、中音和低音)、各种鼓、镲、木鱼、响器、低音提琴和鲁特琴,这些乐器学起来较为简单,无需专门训练即可轻易掌握其演奏方式,便于儿童更快地接受、使用并表达内心情感。可以培养学生信心并激发主动表演的热情,使其获得内心对音乐世界的满足与探索。在演奏中可以单声部或是多声部配合,它是音乐伴奏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乐器的表演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融入课堂,具备更真实的情感体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与记忆。
(二)理论基础
1.率性教育理念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率性教育既是思想,又是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理念。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于伟校长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保护天性,即遵循儿童“性之自然趋势”,保护儿童愿意探究、愿意想象、好问、好动、爱学习、喜创造的天性;尊重个性即尊重学生的差异,尤其强调在课程开发、教学、教育活动等多个层面的实践活动中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即主要利用知识技能习得、行为规范养成以及价值观念形成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合作态度、规则意识和责任观念,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公民奠定价值基础。率性教育既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提出“率性学校”“率性学生”“率性教育”“率性德育”等具体方面指导办学实践,率性教育深耕传统理论,用中国智慧解决中国问题,体现了我国传统教育哲学的智慧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创造性应用。
2.音乐的学科特点
音乐学科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必修课程,课程性质体现着人文性、审美性、实践性。音乐是人类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和形式,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是最古老、最普遍和感染力最强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课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必修课之一,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3.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教学任务采用的方法,包含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具有双边性和目的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规律,适应社会发展,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师本身素养等。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教学方式,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能够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音乐学科本身的音乐特点和音乐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其中包含体验性、实践性、语言性、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比如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师生互动式学习方法。对于音乐教学方法的了解与实践,有助于学生主体更好地参与课堂方式的呈现。
四、意义
(一)理论贡献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是适应发展需要的教学手段,它会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带来改革、发展与创新,为我国音乐课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被引用到我国音乐课堂乃至更广泛的领域。作为人类心灵净化的有效手段,它的引用也是一次极具挑战的大胆尝试、创新,它需要在不断磨合、发展、探索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我国教育观念的形成以及音乐教育理论的总结,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实践价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规划课堂评价标准、细化实践方法、促进音乐课堂的有效进行、转变教学观念、指导课堂实践、改变教学内容、发展教学过程、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提升现代化教学水平。对于学生音乐要素的培养、音乐素养能力的锻炼、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形成有推动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并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我国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增加国家综合实力、团队凝聚力和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