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素能协同”为导向的外语ADDIE模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以应用型技术高校《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2022-11-20邹其彦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级英语外语协同

邹其彦,林 芸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进行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之于外语教学就是以语言为载体,在进行语言与文化互动、语言与思维互依、语言与社会互融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和教学设计中将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外语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外语课程的显著特征就是其蕴含丰富的人文性和与西方文化进行深度沟通的工具性,借助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拓展模式,将立德树人的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化语言学习和技能培养,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坚持价值引领,在价值引领中促进学生的情感价值成长,最终促成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素能协同”目标。

以工具性和人文性为特征的外语课程教育教学如何进行课程思政已经成为当下外语界探讨的重要话题,也就是说,探寻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育人目标的达成度,而且能为一线的外语专业教师提供一种可供复制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契合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探索以“素能协同”为导向的外语ADDIE模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创新。

一、应用型技术高校外语人才的外语素能与素能协同

(一)应用型技术高校外语人才的外语素能

KSAO[1][2]是源于美国对员工职业素能的描述,包括knowledge(知识)、skill(技能)、ability(能力)、other characteristics(其他特质)四个方面的内容。知识是指职业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指职业要求的工作技巧和熟练程度;能力是指职业要求的一般能力;其他特质是指职业要求的情感、态度、意志力等个性素质。该模型被认为能够很好地用于对学生专业认知的培养[3]、职业素能要求的培养[4]、专业课程整合与职业能力培养[5]、课程体系的建构[6]等。本研究认为,该模型契合了教育部《关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术研究型向技术应用转变,核心是要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行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7]的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与《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的“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8]的素质要求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提出的“具备沟通能力、强调学科交叉、复合融通、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专业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9]的能力要求高度一致。因此,KSAO模型中构建的素质和能力四个方面的要求可以看作是新时代应用型技术高校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外语素能。

(二)应用型技术高校外语人才的素能协同

素能协同强调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之间的辩证统一。通常认为,知识是基础,表现为信息、经验、概念、方法、理论等,具有主观特征的客观反映;技能是将一定的知识导入实践领域形成专门技术的能力,外语技能主要表现为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素质是对人的综合反映和概括。从个人层面看,知识可能转化为能力、素质,能力可能有助于对知识的掌握,并反映出素质的高低。陈树良通过实证调查发现,有着较高学习能力的学生,知识的储备也都比较庞大,有着较广泛知识的人,在能力上也有一定的体现,知识与能力成正相关。[10]知识与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素质的高低,个人自身素质对其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KSAO“素能协同”模式的育人目标告诉我们外语教育不仅要培养全面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人,更要培养兼具认知、情感,具有正确价值取向、良好思辨能力的人,这种要求与课程思政强调的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育人目标完全一致、一脉相承,就是要将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等诸要素辩证统一于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中,达到素质和能力协同发展,不因强调素质和知识弱化技能和能力而培养出书呆子式的人才,也不因只强调技能和能力忽视素质教育而培养出负面性的人才。因此,素能协同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思政就是将原本分化的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实践中适时适度地融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西文化比较”等人文精神元素,将价值塑造、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外语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生工作系统协同育人的功能。

二、以“素能协同”为导向的外语ADDIE模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ADDIE是源于美国的教学设计模型,将教学活动置于分析(analyze)、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实施(implement)、评估(evaluate)五个阶段之下,其中评估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从分析、设计、开发到实施阶段对各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以确保学生最佳的教学体验,通过评估反馈对各个环节进行及时调整,使教学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11][1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意味着高校所有课程都具有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作为一种课程拓展模式,课程思政拓展了专业课程的内涵,让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基因和价值范式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有意识地承载起德育功能。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强调以“素能协同”为导向展开教学。本文基于ADDIE 模型相关理论,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以“素能协同”为导向的外语ADDIE模型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见下图)。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若干步骤分析课程思政目标、学情、教学内容,探索教学设计、开发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料,实施课程教学,基于评价反馈对设计、开发、实施三个阶段做出不断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专业自信,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达成度。

三、以“素能协同”为导向的《高级英语》ADDIE模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以张汉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英语1》第三版第12 单元Lesson 12 Ships in the Desert为例,按照“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呈现以“素能协同”为导向的《高级英语》ADDIE模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教学分析阶段

1.KSAO模型“素能协同”课程思政目标分析

在语言知识层面上,课程思政的内容包括:

(1)积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词汇。

(2)大量的名词化现象和复杂句现象等句法现象需要进行英汉语言比较,找到相互转换的规律。

(3)根据生态语言学家Stibbe 从生态哲学观角度区分的“破坏性话语”“有益性话语”和“中性话语”[13],确定该语篇属于哪一类话语和相关理据。通过英汉语言知识的对比学习,我们能够看到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能适当探究其背后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化情怀,避免对英语的盲目崇拜,树立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在技能层面上,通过开展说明文语类圈[14][15]的教学活动,强化听、说、读、写、译等外语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自信。教学活动内容包括:

(1)对一个教学班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组,通常为6个组。

(2)一个组设立主持人、生态环境现象报告人、生态环境恶化原因报告人、生态环境解决办法报告人、评论员等5名成员,报告人负责报告主持人指定的内容,评论员对报告人提问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论。

(3)小组成员进行展示、报告或说明的过程中,可以对相关问题与其他组员互动,加深对生态环境的认知。

在能力层面上,通过开展语类圈教学,在学生之间搭建起学习共同体平台,一方面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法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形成并培养起以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专门性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与组内成员和组间成员的互动协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培养人际沟通与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与变通能力、创造创新能力等与职业活动相关的通用性能力职业能力。依托语类圈教学同样培养起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自信。

在其他特质层面上,通过查找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吃苦耐劳的品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的责任心,通过对长篇课文的学习阅读增强学生的耐心,等等。

2.《高级英语》课程学情分析

《高级英语》一般被看成英语专业低年级课程《综合英语》的延伸,是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笔者所在的应用型技术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通常是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其他客观因素,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专业能力不突出,专四的过级率不到一半。

(2)高级思维能力不强,认知水平不高,很难进行深度学习,达不到课程本身要求其应该具有的认知能力。

(3)在经历了低年级的过级培训式的教学之后,学生渴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提升对语言学习的认识,渴望相关职业体验,为大四的实习和职业应聘做准备。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应该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课文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现象,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教学设计阶段

在分析了KSAO 模型“素能协同”课程思政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结果,根据教育教学特点,进行课程开发。以“素能协同”为参照点,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设计课程,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被认为是培养外语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必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获取各个方面的能力储备,促使职业能力不断提升。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培养学生绿色生态观”的思政目标,确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政主题,探索了“问题导向式、启发导入式”等多种思政元素融入方式,拓展了“语言、语言服务、与专业相关知识融入”的思政内容,其中语言内容包括通过词汇、句法、修辞等语言学习,促成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入理解,教会学生从语言的角度考虑问题,引领学生从意识形态、价值观视角去处理语篇内容,学会正能量表达观点和陈述事情。语言服务内容包括借助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绿色发展理念,让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补充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树立文化自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融入包括用绿色生态隐喻商贸环境,即在商贸中坚持平等互利,理解李嘉诚的“六分利”,理解“绿色贸易”的内涵,等等。

(三)教学开发阶段

根据“素能协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围绕“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主题,组建学习资源。使用“语类圈”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开发适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料,包括教学PPT 课件、微课、短视频、相关生态保护的政府文件等。

(四)教学实施阶段

整个单元教学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课前探索准备、课堂教学内化和课后拓展升华。以本单元的前五段教学为例,教学实施过程如下:

1.课前探索准备

教师布置自学任务,推送微课视频,使地球生态日趋恶化的复杂事实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理解;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语言方面(环境问题的英文表达,从思政的角度鉴别话语生态)、能力方面(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语料的能力)、素质方面(从思政的角度让学生深刻理解中西语言差异、习近平绿色生态发展思想,培养正确的文化观和职业素养,建立文化自信)、教学思政重点(结合环境保护的主题,完成对于新时代绿色发展观的认知和认同)、教学思政难点(唤醒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建立对“天人合一”哲学观的自信和他信,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通过视频学习、查阅资料、熟读并理解课文等方式,准备“语类圈”小组活动角色任务,以自学笔记的形式提交作业,为课堂教学做充分准备。

2.课堂教学内化

教师将本次课堂教学设置为四个步骤,引导学生有序完成教学任务:

(1)提出问题,制造悬念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并提问:“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或者搁浅的船?请说明选择的理由。

学生的回答各种各样,有人说是“骆驼”,因为骆驼有“沙漠之舟”的美誉;有人说是“搁浅的船”,因为是环境问题造成了这一奇特的现象。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给学生留下悬念,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2)分析课文,理清思路

对于课文的理解,我们采用了“语类圈”的教学方法,以“呈现问题—探求问题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的逻辑分配组内角色,全班学生分成6组,每组设置5 名成员,包括主持人、生态环境现象(沙漠之舟现象和极地变暖现象)报告人、生态环境问题(沙漠之舟现象和极地变暖现象)原因报告人、生态环境问题(沙漠之舟现象和极地变暖现象)解决办法报告人和评论员。根据时间情况决定每次课堂教学选择几个组进行汇报,每组成员对其他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此环节主要是学生表演,组内、组间成员通过相互适应、互为支架、互动体验的方式,培养归纳概括、识别文体、寻找细节、分析长句、提升表达、收集语料、增强理解等多种能力,达到合作共赢的学习目标,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度提供帮助。

(3)结合现实,解决问题

教师对上一环节学生呈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沙漠之舟现象和极地变暖现象)解决办法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对这些办法进行再思考,以明确其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和途径。比如针对沙漠化现象提出因地制宜的经济措施,因为造成各地沙漠化现象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治理沙漠化现象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等探寻不同的治理途径;针对“全球变暖”现象提出节能减排的总体措施,但还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探寻总体措施之下的具体措施。

此环节让学生在了解国家对环境的治理理念和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自己所处的时空环境深度思考更具体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建立正确的环保观。

(4)学以致用,巩固所学

从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要求出发,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为绿色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以非师范英语方向的学生为例,他们今后的毕业去向是与餐饮、酒店、旅游服务、成渝本地化服务结合的行业以及中小国际媒体平台传播行业,需要从职业教育层面挖掘思政资源,培养职业素养。因此,我们引入“绿色贸易”等相关概念,将语言教学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自身职业出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升华

课后除了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及时巩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开展将思政教育贯穿生活实践的活动。围绕本单元课程思政的重难点,教师设计了“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社会服务活动。学生将具体参与一项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写一篇英文演讲稿,内容包括阐述此项活动的具体内容、参与活动的原因、参与活动的意义和感悟。

通过这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知行合一,获得感悟,激发学习热情,将课程思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深层次地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反馈调整

该课程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为参与度、深度和态度。评价原则以情感目标为落脚点,注重形成性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尊重个体差异。评价主体多元结合,包括学生自评与互评,学生自评主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认知,生生互评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他者认知,比如通过交流、课堂表现等方式形成对他者的印象;专业课教师从学生发展的维度评价,涉及内容包括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对专业的忠诚度、认知、对与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辅导员主要从平日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集体活动的表现、对待他人和事件的态度等。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素能协同”发展。

四、结语

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的“素能协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目前外语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研究通过《高级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了以“素能协同”为导向的外语ADDIE 模型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实践应用,该模式一方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参与度,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模式和样例,为教师开展课堂互动教学提供了操作方案,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借鉴作用。

本研究最大的不足在于,ADDIE模型只是提供了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的宏观构架,面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和课程的不同单元,需要在此宏观构架之下对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在此模式指导下有效地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创新。

猜你喜欢

高级英语外语协同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四维一体化”《高级英语》课程多元考核模式的构建研究
英语专业《高级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