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媒体融合背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及其路径构建探析
2022-11-20陈晓凡
陈晓凡
“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问题日渐突出,而现代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均需要高度依赖网络的支持,因而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很容易受影响。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群体特征时,可发现普遍存在意志力不强、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现象,此时高职院校主动围绕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管理需求,建立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控相应管理机制至关重要。但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后可知,对策与学生实际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并不高,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鉴于此,本次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媒体融合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价值
融媒体时代,新一轮工业革命影响着全球经济、政治发展局势,而在当今全球和平发展阶段,国际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方向,开始集中在意识形态领域,战场地点也从传统现实社会朝向虚拟网络空间转移。对于我国来讲,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来自网络的西方“普世价值论”的冲击,敌对势力意在从我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体系中撬开意识形态安全的裂缝,将众多不良信息传递至学生的认知系统,从而影响我国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由此可见,从互联网着手、从融媒体管理着手,全面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新路径具有超高价值,不再是单纯纠正学生的意识形态认知,引导其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意识,同时更加是国家、社会整体意识形态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下,融媒体网络发展模式应运而生,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网络传播对其意识形态的发展和形成方面产生了极大影响。如何构建意识形态安全防控预警机制,就成为各大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大肆宣扬不良思想,借此影响学生认知,都是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重要工作内容。结合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不理想之处,包括工作执行力度方面、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及管理方面,网络舆情监测及快速反应机制亟待健全、舆情发现能力有待提升等,此类不足均是高职院校在融媒体时代所需要接受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挑战。另外,想要更好地监控高职院校内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还必须配备业务能力强、斗争本领高、工作水平突出的专业队伍,但目前诸多院校并未达到此目标及标准,那么对于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监管、综合素养培育必然会出现衔接不足的问题,有待后续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三、基于媒体融合背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构建探析
(一)强化学生思想安全意识
我国大学生群体中,高职学生占比相当高,其在实用技术领域占据一定优势,但也正因如此,学生求学期间急于掌握各类职业技能,因而在个人职业发展中,会更加积极融入社会。此时,高职学生必然会接触到融媒体,该领域存在复杂的网络意识形态问题,很容易影响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因此日常教学中重点强化高职生的思想安全意识十分关键。具体而言,应该充分做好以下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
在校园中强化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思想认知时,应该时刻秉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并就各项资源的投入力度加以改善,使得融媒体在高职院校内构建更加系统的舆论体系。结合当前融媒体的发展特性进行分析后得出,进行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期间,应该推广原创信息内容,并在原创宣传中,更加深入地解读意识形态安全相关政策。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负面舆论信息做好解读工作,对于部分积极言论,也不能放过解读机会。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将静态、动态要素进行整合与汇总,为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构建出一个虚拟载体,用于推进主体教育工作流程,继而满足高职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发展需求,达成教育目标,优化校内融媒体背景下的虚拟教育资源利用率。
(二)高筑学生群体安全阵地
高职院校中,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方向,越来越趋向于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假设方向。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打造的各大网络平台,不仅为政府职能面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同时也为社会的整体自觉性发挥,创造了诸多条件。结合现代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分析,如果仅是通过意识输出的方式去达成思政建设目标,成效并不理想,且发展机遇也缺乏优势。由此可见,社会正向发展中良好意识的打造,必须结合当今新时代下媒体资源整合要求,去助推法治教育活动开展环节,以此为法治社会的顺利构建做准备。高职院校作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对于校内学生、院校自身乃至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均可发挥促进作用。当前时代下,新兴媒体的推陈出新,主要依赖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速度携带了即时性特征;范围携带了全球性特征;方式携带了互动性特征;符号携带了交融性特征;身份携带了隐匿性特征;取向携带了娱乐化特征。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在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时,要为学生营造一处更为健康的网络空间,就必须依托于大数据技术,提升校园网的安全防护水平。具体而言,为高职学生构筑群体意识形态安全阵地时,应该充分做好下述工作:
其一,有效将大数据技术的价值反馈并表现出来,利用网络课程设计的方式,预防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中出现丧失主动权的问题。另外,在校园内不同场景下,完成动态数据的搜集工作,并主动结合关系研究、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着重针对校园热门、重点事件的舆论发酵原因进行剖析,确保校园意识形态一直朝正向发展,借助院校内舆论正向作用的宣传,达到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目标。
其二,在校园内构建网络舆情监管系统。加强网络信息化传播的动态监测管理,并构建系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预警机制,首先,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动态监测强度,构设符合当前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防控标准的安全预警系统,以此为新一代高职学生意识形态的纯洁性提供保障。其次,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动态化监测管理时,需要构建系统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避免高职学生遭受到来自错误思想的负面影响。与传统意义上“一刀切”式思想管理模式相比较,融媒体支持下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属于未雨绸缪式的思想管理模式,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高职院校网络平台的管理者,必须对微博、抖音、微信等诸多社交平台保持高度关注的态度,并在事件中秉承“第一时间”发声的舆情处理原则,对外传播正向、积极的主流声音,全面警惕因算法推荐而引发的不必要的负面舆情问题,也可从根源之处向外澄清思想迷雾,实现对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目标。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主动在校园内做好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责任制的落实,避免网络空间成为“舆论飞地”的同时,构筑院校融媒体时代立德树人的育人机制。最后,监管系统的功能发挥节点要集中在校内网络舆情数据的分析阶段,以此评估舆情事件的危害程度以及影响范围,随后结合评估结果,在最短时间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并全面做好校园内各个方面监控系统的布设工作,通过平台升级的形式,使得平台的功能更具多样性,最终为高职学生打造一个稳定、和谐、安全、健康的舆情氛围。
(三)健全校园网络媒体管理机制
高职校园管理中,全面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要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以此为校内各部门及组织机构提供优良的工作开展条件,并针对校内不同群体专项制定针对性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计划,明确各个群体各自的职责及职能划分范围,以此促进高职校园网络媒体管理机制应用价值的提升。详细分析而言,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为校内意识形态安全宣传教育创造保障条件,在确认宣传规律、熟悉宣传环境的基础上,促使校内师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同时,在校内构建全覆盖形式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模式,可选定社会活动、新闻媒体、学校课堂等更多形式,促使校内师生的文化认知以及文化自信得以提升,形成凝聚力更高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
其二,加强高职院校内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制度建设。首先,要明确院校内各级党政组织以及教育管理者的职责分配和工作内容分工,以此构建更契合高职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制度框架的方案。其次,应该精准定位融媒体舆论战场中的斗争管理体系,充分理解并掌握具备广泛性、随意性、突发性特征的网络平台使用方式,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控制机制建设的引导工具。最后,利用融媒体工具,为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构建新型德育平台,拓展校内学生对于主流化意识形态的认知深度,从而为高职院校的舆论感染力增长提供支持。
其三,针对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期间,需要校园网络安全治理教师针对学生当前的网络安全意识状态进行调查,包括日常活动中所表现的行为、语言、情感以及观念等,以此为核心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
(四)组建校园专业化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团队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对于参与治理的教师群体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强化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质量,就必须严格按照思政课程的核心要求去开展各项工作,教师在其中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对于整项治理工作的引领作用。一方面,要求教师结合开放的融媒体思维,解放自身思想,紧跟信息时代发展进程去更新各项思政教育理念,挣脱出传统围绕教师为核心的思想政治“说教”框架的束缚,在高职院校内传播并发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式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理念,以此达成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时刻铭记个人的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到高职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中。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前丰富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经验,由高职学院牵头,对教师实现全方位培训,引导校内教师群体能够自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个层面、多个渠道去思考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方案,并在方案中适当融合更为先进的科技手段,以此为基础,研发出更契合网络环境意识形态安全需求的治理方式,教师也可从中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工作创新能力提升目标。具体而言,校园专业化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队伍组建时,要着重做好下述工作:
其一,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队伍建设中,要保障队伍的先进性及纯洁性,每一名成员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拔以及定期考核。通过考核后,各项工作的推进,必须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项理论内涵进行深入理解,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的指导者,从中整理更契合治理工作目标的深邃思想意识及核心要求,并传授给高职生,实现校内师生的共同进步。此外,教师个人也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并在校园内长期坚持开展“三观”构建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促进教师能够时刻紧随融媒体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时刻维持思想意识上的敏锐度和清晰度,在为学生答疑解惑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异彩纷呈,使学生在经过教师的解答后“心悦诚服”。
其二,完善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队伍管理机制。首先,院校应该积极与同级院校之间建立融洽的沟通和交流关系。其次,投放更多的资源和精力,用于培养高职院校辅导员等基层力量,全面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模式,以此激发高职院校基层教育人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其治理工作成效提升。最后,要在校园师生之间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选定问题并将解决过程作为沟通体系完善契机,鼓励教师积极结合学生的不同疑问,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对策的创新,并有效将方案融于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不足,提升方案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鼓励更多在校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从融媒体所营造的虚幻网络世界中走出来,进入实际生活实践活动中,通过直接和间接经验的总结,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之间的联动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现代高职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予必要的教育指导意见,最终达成知行悟统一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过程中,要想真正提升安全治理效果,首先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强化校园内学生的思想安全意识,从意识培育层面为学生武装坚硬的思想外壳。其次,在校园安全阵地建设中,应积极举办校内法律教育活动,对高职院校和谐稳定的意识形态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在校内网络媒体监管机制建设方面也不可忽视,积极配置专业的校园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团队,才能真正为高职院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