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长自由还给教师
2022-11-20苏北
文 | 苏北
教师需要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何来学生茁壮的成人?
成长需要自由。缺失成长的自由,何来教师倾心的投入?
与一些教师攀谈,他们最为纠结的话题,便是日常教学中日益沉重的挑战和负担,还有随之而来的迷茫和焦虑。
化解这些纠结的良方,就是把成长自由还给教师。
首先,要让教师们从密不透风的教学管控中解放出来。
曾记得有专家慨叹:当下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群体远离了阅读。疑问在于:他们原本可以读书的时间去哪儿了?
看一看吧,没完没了的材料报送,紧锣密鼓的活动比赛,冗长空泛的各种会议,烦琐严苛的考核评比,无所不包的教学安排,严重干扰了教师生活的宁静和教学的节奏。单以 “赛课”来说,本是青年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激发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技艺的一个难得契机,却也在一些学校追名逐利的竞争中扭曲变味:赛课的方式不断变换,赛课的层级不断攀升,挤压了教师多少时间,耗费了教师多少精力?甚至还得邀请专门团队观摩会商,组织相关学生练习配合,到头来无异于一场表演作秀。这样的赛课有何意义?
一篇《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的网文,道尽了教育部门、各级学校难务正业的千钧重压、万般烦恼。可是,反躬自问,由教育部门、各级学校自己别出心裁层层加码制造出来的与教学正业紧密相连的沉重负担又有多少?何妨也将刀刃向内,先把自家门庭清扫干净,给教学留白,给教师留下一些休养生息的机会?
其次,要让教师们从千篇一律的成长模式中挣脱出来。
培训,是教育部门助推教师成长的不二法门。见缝插针,不惜大幅挤占教师们有限的假期,也要完成既定计划和相关考核,因为它关乎部门的形象政绩和教师的升职加薪。
当然,能够亲耳聆听专家的指点,借鉴先进的经验,对许多教师来说,这也是十分宝贵的成长机会。可是,现实却常常让这些教师失望。他们吐槽的是多少年一贯制的培训套路。很少研究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关注教学的实践性创新,单一的标准通用件的课程,结构八股化的模式,大水漫灌式的讲座,心灵鸡汤性的演说,这样的培训还那么重要吗?
提高培训质量自不待言,更当诘问:提升教师业务,难道只有培训一途?
阅读即成长。教师更需要有一个安静的时光,去汲取更丰富的营养,打开科学之窗,润泽人文精神,用思想的烛光去点亮一个个有趣的灵魂。教育即生活。教师更需要有一种自由的行走,去接受新生活的熏染,与自然对话,与世界相拥,用炽热的情怀去濡染一幅幅青春的画图。
无疑,在主体性的选择和个性化的取向中,教师的成长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样的路径。
再次,还要让教师们从泡沫科研的盲目跟进中转身出来。
如今,在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所,都提出以科研促教学,兴起了课题研究热潮,值得称道。但是,当它更多地在功利化的追求中与学校的形象荣耀链接、与教师的职称评优挂钩,就难免出现目标漂移,功能错位,由此生出种种的科研泡沫来。
媒体屡有披露,在不少学校,一些教师于教学并没有什么创新的实践可以总结,也没有什么独到的思考可以阐释,但还是硬着头皮去全力争取课题立项,或闭门造车忙碌于生搬硬套东拼西凑,或标新立异止步于概念演绎话语构建,只要最后拿出文本,敷衍了事,领导与教师便可各得其所。至于那些结题报告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那些论文成果能否破解实际教学问题,并没有谁真正关心。
考核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尺,只能是学生的素养提升和学业进步。所以,应让科研真实地发生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创新中,把论文坚实地奠基在学生学习力、思维力和成长力的启蒙和增进中。
教师的成长自由,意味的是教育环境的开放和包容,是教学创新的自由和自觉。它将倒逼教育治理思维的开拓和传统办学理念的转换,撬动教学评价机制的重建和教师成长方式的转型。
这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基本的理解和遵循,也是对教师人格和权利应有的尊重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