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立体式课程体系的建设

2022-11-20苗琳娜

现代英语 2022年8期
关键词:英语水平分级因材施教

苗琳娜

(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在教育体系中进行推广,从此教育学家、一线教师都在不断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且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从而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步步攀升,同时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国际化人才。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初步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层次划分的要求;2007年教育部对该要求进行了修订,明确了要求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达到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立体化分级教学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

(一)立体化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就开始对外语教学进行了探索,同时也对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习者之间的客观差异,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分级教学成为其中的重要模式。大学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着巨大的差异。所以需要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水平层次,分别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每个等级的学生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处于不同等级内的学生都能够提高英语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这样一来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理念,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大学实行英语分级教学,建设立体式课程体系有着较强的必要性。

(二)“因材施教”和立体式分级教学的由来

“因材施教”思想由来已久,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最早提出并实行“因材施教”的是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论语·述而》中就提出,他对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和仲弓主要教导德行,而对子贡和宰我则主要教导言语,这就明显地体现出了因材施教理念;其后,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墨子也提出了相似的理念,例如,墨子要求弟子结合自己的才能选择谈辩和说书等;南朝文学家刘勰则在《文心雕龙》中指出,要“因性以练才”;北宋教育家胡瑗则在实践上将因材施教向前迈进一大步,首创分斋教学。但是“因材施教”这个理念最早出现在朱熹的《论语集注》,他将孔子的教学称为“各因其才”。

进入现代以来,因材施教得到了中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例如,二十世纪中叶,教育学家布卢姆在自己的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当中明确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这个学说,之后又提出了“人类特性”论,在当年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2]。美国语言应用学家、教育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在语言的学习上,人们只能通过可理解性语言输入来学习,对外语的学习,他认为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需要结合自身现阶段的语言水平,学习略高于其水平的材料,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其语言能力。

2007年,中国教育部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些具体化的指导,例如,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进行分级教学,遵循因材施教这一大原则,通过适应个体化教学目标的制定,来让不同的学生分别得到发展。从此,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学习方面

大学英语学习内容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并没有层次性的提升,而是以主体单元来划分章节,这些内容虽然大多数都是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需求的,但是缺乏挑战性,容易给学生带来倦怠心理。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是通过考试,而没有认识到英语能力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效率上,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后,英语的学习效率不及高中时期,从而降低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满意度[3]。

(二)社会需求方面

大学英语在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上选择了通识英语,其虽然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应用性较差,无法满足学生在专业学习、深造以及在未来工作岗位上的需要。

(三)教师教学方面

为了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同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语言教学能力,也要懂得专业知识。但是学校和地方企业的接轨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很少有教师前往企业挂职锻炼,无法从工作环境中获取经验。大学院校里严重缺乏“双师型”大学英语教师,学生在课堂学到的英语知识无法有效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

对于上述问题,我国也已经在教学层面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部分教师积极引进了部分国外的教学方法,并且依托互联网,在翻转课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但实际上由于没有形成立体性整合,因而收效并不明显。

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概念和其中存在的矛盾

(一)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概念

分级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等级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提高其英语水平。实际上我国分级教学概念最早引进于21世纪80年代,国内多个省市都开始了有关分级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实践结果证实,分级教学可以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与此同时,也给了教师更多的空间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建立了大一新生入学英语分级考试的制度,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将学生划分到不同的等级中,在不同的等级分别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4]。

(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内在矛盾

虽然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中很多固有矛盾依然存在。

1.教学目标和学分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学分压缩、学时缩短的现象,然而我国对国际化人才在质和量的要求都在不断提高,因而需要学生有更好的外语能力。除此之外,2014年出版的新大学英语语言能力框架也对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2.学生能力起点差异和有限分级

通过实践和研究发现,单纯采用这种一次性入学考试,对评判学生的英语水平来说是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从分级体系来看,当前我国高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学生的英语水平分为2到3个等级,依然无法满足数量最多的中间层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在很多高校中,通过第一学期的学习,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来到高级班参与学习,提前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但是更多的学生并不倾向于此,例如,这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在考试中考取高分也可以在奖学金评选上占有一定的优势。

3.学生个性化学习和系统化课程缺失

大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呈现出了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例如,有的学生希望英语学习能够满足应试的需要,有的学生希望学习的英语知识能应用到未来的工作中,还有的学生希望取得英语能力的证明,或为自己的出国留学奠定基础等。虽然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已经实现了层级教学,但实际上并不能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来提供具体的系统化培养方案。

总的来说,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也不能忽视以上这些矛盾和问题。

五、立体式课程体系的建设

从本质上看,立体式课程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作为着眼点,调整教学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其可以有效优化课程教学效果,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一)实现通识英语向学术英语的转变

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转变原来以通识英语为主的教学内容,引入学术英语。学术英语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所学习的专业英语。学术英语的目标在于为学生的学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专业英语水平,之后以此教学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让他们拥有用英语交流文化、表达知识的能力。从内容上来看,学术英语和通识英语之间的差别很大,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英语作为工具,来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能够运用英语查阅自己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形成用英语写作文献综述和小论文能力等。与通识英语相比,学术英语更加重视学生的深造学习、学术研究、未来就业的需要,进而让大学英语可以和社会工作之间完成接轨。

学术英语教学的设计可以借助于任务式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的方式,来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在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掌握学生对语言学习的需求,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5]。

学术英语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需要按照教材教学基础的语言知识,这个过程中主要讲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之后通过任务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养成团队协作能力。在进入中级以后,可以适当拓宽阅读材料的知识面,在语言材料上逐步向专业英语靠拢,同时也要结合实际场景,来让学生在初步规划自身职业的基础上,掌握职业发展的相关需求。进入高级阶段以后,则需要有倾向地培养学生的主动语言表达能力,来输出自身的观点,例如,可以让学生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学术领域的擅长点,来自主收集资料,筛选有用的文献,掌握写作文献综述、摘要和小论文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跨语言信息加工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大学英语立体式分级教学改革的目标就在于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具体教学模式的创新层面,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需要以重点和难点知识作为突破口。在每学期教学开始之前,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当前的英语能力,可以在入学考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问卷调查、抽样访谈等,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依托,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之后在每节课前都提出明确的教学任务,让学生明确在本节课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并且预先准备课题以供学生自由学习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开展交流,找到教学内容当中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细致讲解。然后即可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都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在课堂上汇报学习结果,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6]。

其次在网络教学方面,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目前我国高校应用的英语教材都有部分内容需要学生自行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寻找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来完成相关学习项目,并且在网络上查阅教学课件,观看视频完成自学。并且还要在特定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网络教学这种模式可以缓解当前大学英语课时压缩导致的学生学习时长不足的问题,之后结合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完成学习计划的制定。网络平台有着多种使用方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来选择相应的内容,完成自我评价,进而自行建构学习内容。

最后在实践教学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学科英语体系当中,语言实践需要以学生专业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分为不同的阶段来达成不同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整合学生发展和企业用人方面的需求,完成实践目标的制定,并提出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共同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经由资料的查阅、方案的拟定、完成报告、翻译英文文献等形式来进行学习。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社会应用和专业发展的需求下来学习英语知识,养成资料查阅的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通识英语的弊端。

六、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的分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突破,更为日后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跳板。但是在利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同时,我们应当正确对待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如果仅仅从表面通过一刀切的方式分级教学则无法从根本上适应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对现有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有更强实践能力的现代英语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水平分级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To improve and rectify the tourism market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
英语水平
朋克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Olympic Games Volunteers Need Pa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