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师范生多元能力培育研究

2022-11-20

现代英语 2022年8期
关键词:师范生核心素养

符 贞

(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5G、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边缘计算等高科技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较量转变为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竞争,而竞争的实质则是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教育正在悄然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本位”转型[1]。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规划“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2];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迈入核心素养新时代”[3:1]。2018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颁布,确立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设计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内容,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由“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构成,明确了英语课程“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的育人价值[4:4-5]。

“核心素养”提出以来,国内学界就中学英语教育改革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研究,涌现出了一大批研究专著。如梅德明,王蔷在《改什么?如何教?怎么考?》中准确阐释了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纲的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环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5]。王蔷等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中提炼了核心素养可测评的关键能力要素,对开发、实施的大规模测试及教学改进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详细论述和推介[6];徐浩、屈凌云在其主编的《聚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收录了国内知名学者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关键概念的解读及教学实践案例[7]。至此,国内学界给予了英语核心素养高度关注,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已拉开大幕。而作为英语教师培育基地的高校英语师范专业在教与学中却未给予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以足够的重视。英语师范生是英语教师的储备力量,是未来英语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提升的引领者,其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文章着力探索英语师范生多元能力培育模式,为其核心素养提升提供保障。

二、英语师范生培育现状

(一)教师观念转变有限,对核心素养认知不到位

随着核心素养从理念到具体政策的落地实施,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沿海城市在英语基础教育中已经远远走在了行动的前列,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及师范院校中,广大教师缺乏对核心素养理念的认知,或“停留于贴标签式的表层”[6:2],或对核心素养概念毫不知情,更不能实现与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目前,在部分高等师范院校英语师范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仍把自己放在中心地位,更多地关注如何去“教”,而不是使学生的“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在教学内容上,知识碎片化呈现,缺乏英语学科的整体性,造成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

(二)师范生学习自主性欠缺,自身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要求差距较大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师范生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认为英语学科的学习就是简单的单词记忆、文章诵读、语法学习等知识性输入过程,课堂上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使所学习的知识停留在表层,未能成功内化成可以影响行为的态度、修养,也未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地培养自身逻辑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使知识不能迁移为创新能力。

(三)师范生评价体系单一,忽视个人能力综合评测

课程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导向作用。目前,高等院校英语师范专业评价模式单一,仍以易于操控的总结性试卷成绩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缺乏发展和评价学生学科能力的方式。

三、核心素养下英语师范生多元能力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最早由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在1997年提出,是指“一种普通的、可迁移的、对劳动者未来发展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能力”[8:209]。具体到学科核心素养,则是学生通过具体的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4:4]。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关注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语言技能,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这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4:4]。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4:4],包括文化的获取、比较、交流、理解与自信、价值观以及传播的能力。思维品质是指学生思维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能力[4:5]。学习能力则是运用适当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学习目标与计划、学习意志与自信、学习自主与合作、学习资源与渠道、学习活动与交流等多方面能力。师范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9:22],包括课堂设计能力、课堂组织能力、课堂创新能力、课堂研究能力以及终身发展能力等。英语师范生多元能力的培育,将为基础教育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师范生真正成为“师范”的典范。

四、英语师范生多元能力培育方式

(一)构建生本课堂,重视师范生学习主动性提升

提升师范生多元能力必须从改变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意识和理念开始。长期以来,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这种功利性致使很多教师比较安于传统教学模式现状,课堂上讲的越多似乎越能显示教师在该领域的熟稔度及领先地位。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教师权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课堂,是当前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首当要务。翻转课堂重置课堂内外时间分配,课前学习、课中内化,通过竞争、合作的方式实现师范生创新等能力的提高。对分课堂将课堂一分为二,即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讨论,并在中间加入内化环节。二者虽然在教学步骤上有所不同,但都解构了教师的绝对权威,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师范生只有亲历这些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在自己未来的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不至于真正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在传统教学与轰轰烈烈教改大潮的矛盾中茫然不知所措。

(二)建立导师辅导制,重视师范生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要

传统教育中,师范生的培养采取批量化生产模式,在相同教育者、相同教学内容、相同教学方式和相同评价模式下,所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个性化特征,抹杀了个性差异对学习方式及内容的不同需求,也造成了学力及创造力的低下。英语师范生进入高校,势必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足,为他们指定学业导师,可以缩短其适应期,使他们快速开启专业发展之路。学期伊始,对新生进行语音、听力、口语等诊断性测试,为每位学生建立学习档案,针对其薄弱环节制订提升方案,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在四年的学习中,导师能够及时为学生把舵导航,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树立正确文化观,重视师范生文化意识提升

一直以来,英语师范生对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视,甚至有些学生把学习英语等同于这些语言能力的提高,而忽视了文化意识及素养的提升。尤其是近年来,普通高校英语师范专业文理兼收,很多理科生文化知识、文化意识匮乏。这种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对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习俗等的认知,文化意识包含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及“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5:21]。长期以来,英语师范生摒弃母语文化的学习,将英语和汉语对立起来,只学英语;同时,将文化等同于《英美概况》课程的学习,将其作为知识储备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认真识记知识点以应对考试。这种学习方式使所学知识停留在表层,很少内化为自己真正的态度、修养,更无法影响自己的行为。帮助英语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在英语学科基础上,加深中外文化内涵的“挖掘、比较、批判、评价、鉴别”,使语言、文化的学习真正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帮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所学知识和行为统一起来[5:22]。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师范生创新能力提升

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师范生综合能力中占据重要地位。英语师范生应加大实践课程分量,使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内化成创新能力。首先,英语师范生应该在听、说、读、写、译理论课的基础上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实训课程,创设实训环境,使语言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娴熟地进行交际。其次,通过各种学科竞赛,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学生通过参加话剧大赛、名人模仿大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PPT设计大赛、微课设计大赛等赛事,反思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并改进学习方法,实现“以赛促学”的目的;教师也可通过这些赛事发现教学不足,实现“以赛促教、教学相长”。英语师范生还应走出校园,通过“第二课堂”的方式服务社会,提升个人能力。比如,走进景区等公众区域,通过设计英语标志语等活动,提升城市品位,为不断开放的城市发展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师范生搭建平台,使师范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便能通过定期见习、看课等活动熟悉各项工作流程,这对英语师范生的进一步理论学习有很好的反哺作用,同时未出校门的师范生能够紧密追随社会、教育发展,在理论联系实际时能够创新性地提出、实施新的想法,具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迁移学习能力。

(五)提升学力及信息素养,重视师范生批判思维能力提升

随着移动化时代、AI(人工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英语师范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获取途径和平台。21世纪初,英语专业的学生获取BBC、VOA听力资源的方式还是一台收音机,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当下,智能手机能够使学习打破时空藩篱,随时随地发生。学生通过一部智能手机便可获取词典、MP3、MP4和各种英语App等的学习支持,并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资源进行听、说、读、写、译的训练。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碎片化、缺乏逻辑性的信息对英语学习来说费时费力,手机的娱乐性使其应用充满各种诱惑,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如何指导英语师范生带着批判思维,在学习中不断监控、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成为当前师范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英语师范生要对英语学科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并能够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知道在哪里可以获取有效资源,能够较好规划个人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拓宽学习渠道,及时形成自我评价,并适时进行学习调整,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六)教科研项目驱动,重视师范生课堂研究能力提升

鼓励英语师范生依托导师教科研项目,积极探索研究课堂教学理论及实践,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大学生实践教学创新项目,通过项目引领英语师范生关注、熟悉英语教学前沿理论,能够将先进理论知识融入自己的学习中,并成功迁移到教学实践中去,最终实现项目内容向一线教学活动的转化。与此同时,提升师范生创新意识、课堂研究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

(七)建立多维教学评价模式,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提升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性作用,长期以来,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导致英语师范生将学习的目标聚焦在成绩上,严重影响其各项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改变终结性评价独霸局面,开展课堂形成性评价有助于课堂效益的提高,实现“以评助学、以评促教、评教统一”[5:105]。评价的标准要更多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由关注教到关注学,由关注成绩到关注能力的提升,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更多地开展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评价的主体由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院评价及社会评价相结合的多维开放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及多元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师队伍。从长远来看,英语师范生作为未来英语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其多元能力的培养质量关系着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革新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师范生多元能力培育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完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才能为英语基础教育培育出更多优秀师资力量,为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提升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师范生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