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基地建设的试探性研究
2022-11-20崔士红
崔士红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外语外贸学院,重庆 401520)
一、引言
在实践、实践、再实践的S-R理论中,实践是学习者掌握目标语的重要途径。[1]别利亚耶夫也指出外语言语实践是外语教学的决定因素。[2]作为实践性强的外语学科,将理论的外语教学和实践的外语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基地建设是实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积极响应教育部产业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号召,通过企业支持和高校对接,深化产教融合,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基于CDIO教育模式下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是搭建教育交流的新平台,在充分发挥校企优势的基础上,更好地挖掘优质教学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和研究成果转化,促进外语人才培养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二、CDIO教育模式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CDIO教育模式
CDIO是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是“构思”CDIO 是 Conceive,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的缩写形式,分别指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的缩写。此种模式通过系统的产品设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由学生组成5~7人的团队,“构思”阶段进行需求分析,制定计划;“设计”阶段进行实施方案设计;“实施”阶段将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运行”阶段投入实施后,进行评估,包括修订、改进和淘汰等。
近年来,为了有效地实践理论教学,外语教学中已经开始引入CDIO教育模式。通过CDIO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机结合,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等更加具有实效性。CDIO教育模式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成果导向的OBE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继续秉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应用完善知识理论和实践体系。当前外语教学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一体化的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更加需要通过CDIO教育模式,将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评价方法有机融合,达到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
(二)实践教学的时代要求
教育部在2021年2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3]中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工作,将其置于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地位,并强调加强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培养实践能力的实习实训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学生通过实践基地认识和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达到实践基地培养人才的作用。谈及外语专业,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一直在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实践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平台,又可以检验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外语实践基地建设是外语本科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只有不断加强外语实践基地建设,才能真正检验教学效果,做到理论和实践相联系。
近年来,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相关调查表明:企业对外语专业毕业生要求具备的能力有学生的创新、口语表达、团队协作、翻译实践能力、学习成绩和交际能力。这说明企业更加看重外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而并非只看成绩,这也对实践基地提供更宽广的素质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培养以基础扎实、能力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院校,其具有特色的外语实践教学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核心市场竞争力,实现院校可持续性发展。以笔者所在院校外语外贸学院为例,英语专业设有英语师范方向、商务英语方向、翻译方向;日语专业设有IT方向。面对方向设置、课程设置同质化的局面,突出自身特色显得尤为重要。
(三)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需求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应用型外语行业人才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大。[4]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开放式经济运行体系迫切需要知识交融型、能力综合型和创新型强的外语应用型人才。
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改革方向是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这也是教育部针对高校外语教学提出的指导性意见。面对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外语教学工作者,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外语和专业优势互补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三、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基地的建设
(一)外语实践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
以实践教学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地建设,源于CDIO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将“做中学,学中做”有机结合,通过实践使学生真正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技能的实际锻炼。具体到实际实践环节可采用理论—项目—实践—理论的递进方式,用项目贯穿理论和实践应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项目成为学生实践的丰富载体。
在进入实践环节前,指导教师进行相关市场调研,结合外语的专业课程规划科学合理的项目,将专业课程和项目有效结合。从一年级新生入学开始的专业入学教育和专业引导为实践之初,中途通过参与实践,最终达到毕业论文项目。专业入学教育和专业引导设置在第一学期,主要介绍专业情况、市场分析和就业形势分析等,在外语学习的最初阶段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激发学习外语的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正了解企业对外语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时做好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习规划。毕业论文项目是最终实践的落脚点。传统的外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注重语言、文化等理论性的研究,内容和企业实际需求未能紧密挂钩。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得到综合更好的培养,以达到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要求,更加高效地培养就业导向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选题和单一导师制,运用企业专家和校内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引导学生通过企业实习和项目实训,并结合专业学习深入调研、分析和总结,形成调查报告或毕业设计,打破传统文科论文的纯理论研究性,更具时代感和实践性,有效实现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无缝接轨企业需求。
(二)外语实践基地的现状及问题
实践基地包含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多指语音实验室、实训室等实践设备和场所;校外实践基地即实践训练基地。目前外语实践基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设备和软件滞后
一般的外语院校的语音实验室主要进行听力课程和口译实践课程,实践设备和软件的更新仍较落后,设备的故障时有发生,出现问题较多的是耳机或麦克故障无法正常使用,且语音实验室面积狭小,学生的容量有限。由于机器老旧,音频缓冲速度较慢,出现延时或者卡顿,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第二课堂形式单一
外语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主要依靠第二课堂实现,以外语配音大赛、外语歌曲大赛、外语演讲等每年都形式雷同的传统校内实践活动已经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兴趣逐渐消退。
3.实习形式化
面对毕业实习,很多同学由于在低年级阶段参与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同时还要应对各种考试等,因此不够重视毕业实习活动。另外,校企合作企业一般都处于被动地位,只是受邀到学校进行企业说明,或按照惯例安排简单的工作内容,并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大多流于形式化,仅仅是为完成既定目标,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多不能及时沟通,无法及时反馈和掌握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也没有充分考虑评价体系、监督管理等问题。
4.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
校外实践基地的合作企业多为朋辈资源介绍,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有限。相对国内实践基地实习,也有一些高校开展海外实习项目,但存在参与人数较少、规模较小,实习内容单一和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
(三)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
外语人才实践基地的建设关系到输出人才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应用型外语人才更加需要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平台,才能更好地确保地方院校向地方输送应用型、复合型的高质量外语人才。[5]
1.健全管理体系,实时监督
院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建设,成立实习项目专项工作小组,拟定实习的相关计划、落实实习岗位、完善和监督实习过程管理,组织实习相关考核。
2.校企深度融合,加强力度
根据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校企双方进行深度融合,共同探索和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重构外语专业课程体系,双方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面对基本的教学软件和教学设备,为了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建设更加仿真的模拟实训室,充分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
3.搭建实践体系,创新模式
实践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校企协同育人,将双方的科研成果进行实践转化,共享教学资源,共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将“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的教学思想深入推广并运用到各科目的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实践锻炼将学习和就业挂钩,使实践教学体系中有机融合课程学习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平台实践。校企双方及时对学生的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进行把控。如实习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实习中实习报告等的管理工作、实习后的评价工作。院校与合作单位共同制订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过程,开发课程实践软件等资源。挖掘资源,力争创设学生竞赛或实践活动周等多形式的实训项目,丰富和充实多维度的、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4.强化技能实训,健全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创新项目、进行课外科研、组织专业竞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对科研方法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科认知,为进入学科前沿奠定基础。另外,校企共同策划和组织微课大赛、技能大赛等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专业竞赛,将课程理论知识和竞赛有机结合并健全相对接的机制,强化专业的应用性。
5.引入多元化指导教师制度
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要求使专业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和论文指导教师不再各自为营,而是通过实践打通交流沟通的渠道,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的实践教学指导。
6.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按照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理论课和实践课慢慢相融,相应的教师类型也变得多元化。通过校企合作的产教结合,有利于培养兼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采取的措施包括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双向引入,提高校内教师的实践业务水平为实践教学提供指导,不断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可以邀请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行教学顾问或开展讲座。
(四)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基地建设目标
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设目标为:以“内涵发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形成特色”的办学思路,在CDIO教育模式下,致力于具有扎实学识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健全,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充实、应用功能完善,不断优化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稳步提升管理运营机制、实践教学改革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力争将外语专业实践基地打造成为辐射面广、扩散功能强的实训基地、实践科研基地、服务社会的实践基地和实践成果交流转化的基地。
1.进一步整合资源,深化合作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实践教学、学术交流、教育培训、联合课题等各个领域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并建立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共享机制,构建高质量的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实践基地,落实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2.不断深化完善CDIO教学模式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3.积极更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系统开发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和健全多样性、多维度、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科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地实践、学科竞赛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
4.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加大教学改革研究的投入力度,不断探索和总结实践教学所反映的规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水平和效果,积极促进实践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通过校企合作的联合运作机制,落实教师双向引进制度,切实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6.完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督体系和实践评价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切实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监督提供保障。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如基地组织专家评审组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等人员他评相结合等。通过与厦门亿学软件有限公司的协同育人合作,院系更加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提高科研和实践教育能力,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大大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7.特色基地建设:初步建成特色应用型外语人才实践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就业铺设路径。
四、结语
在CDIO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依托产学合作办学的优势,结合外语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育基地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与构建,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挂钩,共同探索新的办学和育人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符的现状,最终实现以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主体、以人才能力培养为桥梁的产学合作实践基地教育体系和双向参与、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利益共享、共谋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真正实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