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0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体验式教学活动

杨 芳

(江苏省泗洪县重岗中心小学 江苏 泗洪 2239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体育、科学等学科已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与关注。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的音乐水平、审美能力都能得到更好地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构建真正适合小学生的音乐课堂。

1.体验式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全身心的融入到现场音乐教育活动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美感的认识,并且让学生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相对于其他课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音乐教学的教育性,强调学生学习过程,音乐素养与情感都要有效升华。所以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对教学发展和实施将会起到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体验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灵活,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实际生活情感来感知音乐知识,由于有了个人情感的介入,所以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体验到独特的快了,学生可以在教学中积极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生物音乐作品内涵层次去感知音乐,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1.2 对教学模式进行全方面改革。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教师只是按照课本要求来为学生讲解音乐知识,或者让学生来聆听音乐作品。而体验式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业务能力,让学生对音乐知识和音乐学习运用全方面的认识,这样就抛弃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框架和方法,使得音乐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朝着更为人性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体验式教学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感受音乐作品的独特情感,学生所获得的音乐知识将会更加丰富,从而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1.3 有效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是音乐教学的关键所在,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利用活动体验式授课方式,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感性认识,注重音乐情感的融入,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下,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独特节奏和旋律,还能够让学生从亲身经历来体验音乐,促使学生的思想情感认知可以得到协调发展。

1.4 帮助学生实现音乐审美自由。体验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想要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对音乐进行赏析,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刚好符合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强调学生审美自由化。每一名学生在遇到任何音乐作品时,将会从个人独特的角度出发,对音乐作品加以赏析,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音乐教学氛围,能够促使学生更加大胆的参与到音乐的教学活动中。

2.体验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与音乐知识的讲解和音乐技能练习为主,小学生虽然在学习音乐知识,但实际上只是对教师所提供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学生的学习思维被加以限制,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很少主动参与到音乐的体验活动中,无法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和内在美感,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方面高质量发展体验式教学,就成为了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音乐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创设以学生为本的体验式教学方式,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情境,以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以“教唱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第一环节为练声或者是视唱,教师弹奏音阶或者是让学生根据简易的歌谱进行训练;第二个环节则是对照音乐教材上今日所学的歌词进行一段一段的学习,最后再以集体为单位进行歌曲的演唱。在这种教学过程中,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除了不停地跟唱外没有其他自主发挥的空间,全部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进行,没有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由于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始终提不起兴趣,使得课堂效率也无法有效提高。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需要通过让不断地实践,不断地体验才能让他们充分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将情感带入到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材料创设学习情境。

例如,在欣赏歌曲“龟兔赛跑”时,教师则可以通过律动和表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在课件中出示乌龟和兔子的形象,并在出示动物形象的同时播放与之相对应的音乐,让学生进行哼唱。紧接着教师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动作表示这两种动物的形态,学生通过开动脑筋运用蹦蹦跳跳的样子来表示小兔子的样子,用勾着背缓慢向前走表示乌龟的样子,最后教师播放音乐,让学生仔细听音乐来变换动作。

在歌曲“嘀哩嘀哩”的学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学生能够通过歌曲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发展,教师在课程开始前可以谈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己动笔绘画出春天的景色并讲述自己的所画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图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学生能充分投入到歌曲学习中。

2.2 参与体验发展自身音乐思维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不同的音乐体验形式,让学生在体验式的教学中深刻体会到音乐作品的思想,以及其内在魅力,促进学生音乐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为例。歌曲的结构分为两段体,2/4拍。歌曲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辛勤培育,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切地表达了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课程开始教师先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伴奏,让学生先熟悉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熟悉歌曲的旋律。听完歌曲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伴奏并有感情朗诵,让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思考,有哪些关于赞扬老师的句子并写下来互相交流,让学生内心体会对老师的感情。紧接着教师组织与学生一同跟着音乐朗诵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在朗诵聆听的过程中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为几个部分?”教师在教唱的过程中指导音高、节奏、音色、歌唱的状态。然后让学生用圆润、饱满的声音完整地来演唱,要特别要强调学生“啊”的演唱要唱出对老师的深情。在所有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形式,教师演唱第一部分,学生演唱第二部分,让学生通过与老师的合作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还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的方式进行互动一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2.3 创编体验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创编体验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运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动作、节奏等多方面的创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例如,以歌曲“草原上”的教学为例。歌曲“草原上”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结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三年级的学生是从低段向高段过渡的时期,因此,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为学生提供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交流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教师首先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加深对蒙古族生活风俗的认知,从而引入新课,同时用歌曲“草原上”的伴奏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尽快熟悉音乐,解决后面教学中音准教学的难点。紧接着教师采用聆听、视唱、模唱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熟悉歌曲旋律,通过合作填词学习增加学生为歌曲填词的体验。在学生学会了歌曲后,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打击乐器手串铃、双响筒、响板、三角铁等乐器让学生自由选用,并个这节奏进行演奏;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示范蒙古舞基本动作,引导学生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进行创编,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乐器组与舞蹈组两个小组,乐器组敲击音乐舞蹈组随着音乐起舞,使学生充分地感受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完成情感目标,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2.4 利用体验式音乐教学开发学生创造能力。音乐教育并不只是让学生单纯的理解音乐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还需要让学生与音乐教学内容产生情感交流,所以小学音乐教师不能活着是局限于课本之内,而是应当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发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展开思维,探索加强学生创造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合理对学生进行分组,组织一批对音乐具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开展音乐兴趣小组,在小组内部展开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收集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独特音乐情感与魅力,并且结合简单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改编和创造,以此来帮助学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音乐作品。这样学生就能够按照个人特点来完成音乐的解析,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而对于对音乐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教师则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引导,例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娱乐活动是听音乐,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所喜欢的歌曲和歌手,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重新填词或者对歌词进行修改。最后再让学生唱出自己修改的歌曲,学生就会拥有强烈的音乐成就感,从而促使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和价值观念都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

2.5 结合音乐作品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感受音乐中的独特美感。小学音乐教学相对特殊,主要对学生起到教学引导作用,学生正处于身心高速发展时期,年龄较小,对于美的认识有所局限性,因此想要的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独特之美,教师就需要利用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让学生可以听到音乐作品的同时可以想象到画面或者故事情节,这样就能够为学生建立起一道从个人内心到音乐作品的桥梁,让学生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去感受音乐的独特之美。

首先,小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天马行空,缺乏理性认识和想象力的约束性,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当主动融入音乐作品的独特情境,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进行想象,以蜗牛和黄鹂这首歌曲的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首先结合视频图片来为学生讲解蜗牛与黄鹂之间所发生的独特故事,随后再播放音乐,让学生结合所看到的故事剧情来欣赏音乐。

其次,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让学生根据音乐作品的发展来对音乐故事进行改编,学生在音乐旋律的刺激一下就会想象出一个一个音乐场景,从而将个人独特的思维情感带入到音乐作品中,使学生的思维和体验获得全方面的满足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想象思维,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无论遇到任何音乐作品都可以加强想象,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情感价值,培养学生音乐理性思维。

2.6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选择合适的音乐内容。教师在教学前没有了解当下学生的兴趣爱好。特别是,教师自我认为某些音乐内容不是学生感兴趣的和能够涉及的,音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大差异,不适合小学生学习,所以选择的音乐内容学生大多不感兴趣,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融入音乐教学过程,这样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选择小学音乐教学材料时,教师需要提前做好以下适当准备:教师可以从多个音乐教育主题和不同类型的材料中进行选择,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获取音乐知识的音乐内容。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每个音乐作品作者的背景以及其经历来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切实感受作者想通过音乐传达的情感,而且不同时代的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都是不一样的。通常,学生对节日更感兴趣,不同形式的音乐内容反映了不同节日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在教这种音乐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应用他们的生活经验,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他们这背后的故事,了解音乐情感和掌握音乐知识。归根结底,在教音乐时,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提高对音乐的理解。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每一科目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巧妙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体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升学生音乐水平,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体验式教学活动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音乐作品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