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多元“对话”,落实语文要素,发展学生思维

2022-11-20

读与写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丁香花丁香对话

陈 燕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二小学 贵州 遵义 563100)

1.明确语文要素,落实学科素养

语文应该怎么教呢?语文课堂上目前存在两种偏向:一是侧重考试能力,一般基础知识学得好就不会考得太差;另一种是侧重文学素养,教师总是对文笔好的学生青睐有加。事实上,语文课程并不只是教导学生学好中国语言,语文学科更不应该是文学家训练营,而是通过集体授课全方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实践等等多元智力的教学。针对具有无限包容性的语文学科教学,温儒敏教授提出四大语文要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那就是要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激发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精神,培养学生自觉做到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语文要素是层层递进的,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依次落实,这是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也是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之处。这里将以《丁香结》教学为例,以下作简要的阐述。

1.1 语言构建与运用。首先是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要素,为学生学习所有学科打下基础,是最具有本质意义的要点。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学习课文中的重难点字句,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然后使用文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进行习作,做到熟练地运用祖国文字,最终落实基本的语言构建与运用。在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学习了《草原》,基本上已经能够做到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借助注释从具体的文本中去获取“丁香花”的外部形象等信息,但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想要理解由物及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且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写出类似的语句,还需要教师引导其深入文本,与具体的句子展开对话,在语境中去体会“丁香花”的描写过程。

1.2 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个要素主要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形象、辩证、以及创造等思维,还有灵敏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品质思维,这些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需要通过解读文本进行思考和想象,教师在授课时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才能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语文学科素养。阅读部编语文教材可以知道,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目标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和“习作时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点”,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高年段(5—6年级)学生“能体会词句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这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相契合,要落实这两点单元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丁香结》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若要做到逐步深刻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并总结出生活启示,则需要与文本和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1.3 审美鉴赏与创造。对学生进行审美与创美教育表面上似乎是美术和音乐等艺术类学科的核心要素,实际上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正如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提出这样的要求那样,教师要在教学中利用具体文本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作出审美评价,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鉴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还要在深度学习中熟练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在进行《丁香结》授课时,教师要明确“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要素,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清醒淡雅的语言特色,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等方面欣赏丁香的美,带领学生与“丁香”进行对话,掌握这种赞赏美的方法,逐渐养成热爱发现平凡事物之美的习惯,最终能够自觉审美的眼光欣赏事物,这正是本单元导语“背起行囊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的内在含义所在。

1.4 文化传承与理解。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文化等,要落实这一点,教师要深度挖掘文本中蕴含和传扬的各类优秀中国文化,按照学生当下的认知水平去进行解读,激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之情。在《丁香结》中,作者写到古人的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和古人发明的“丁香结”这一的说法,还有“衣襟上的盘花扣”,这些都属于我国优秀的璀璨深远的传统文化之一。教师要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句进行阐释。

2.开展多元“对话”,深入理解文本

如果要在实际的授课中落实语文要素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要层层深入到具体的文本中去,对其中的人、事、物、情进行深刻的理解和大胆的想象,关于这个过程和方法,以下主要从“鉴赏具体语句,与文本对话”和“拓展阅读,与作者对话”两个维度带领学生展开多元“对话”,打造“学、思、练相结合”的互动课堂,以期在这样的多元对话中,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要素。

2.1 鉴赏具体语句,与文本对话。

2.1.1 抓关键字,欣赏“丁香之美”。在实际授课时,笔者注意到,当组织学生讨论“作者的笔下的丁香是什么样的”时,学生除了谈论丁香花的形貌特征,还关注到了文字丁香花出现的地点不同。文中写了四处的丁香:“城里街旁……是两行丁香花”,“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在我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当学生抓住“城里街道”、“城外校园”、“斗室外”、“细雨中”四个关键字后,边读边想象这四个地方的丁香,笔者顺势追问学生丁香的形象。有的学生从第中总结出了丁香花的小巧、繁密以及耀目的特点,能够想象到丁香花盛开时引入眼帘的满树莹白,花枝伸出宅院墙外的情态十分娇俏灵动、惹人心生爱怜,在月光下潇洒朦胧、散发着优雅的甜香,在细雨中开得格外妩媚、摄人心魄。而在有的学生提出“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如此美好,为什么又说象征‘人生中的问题’呢”时,笔者引导学生再次深入阅读具体段落,从最后三段中找到体现“怨结”的内容。有的学生很快找到第四自然段古诗中的“丁香结”,第五自然段的“盘花扣丁香结”以及第六自然段的“不顺心之事”以及解不完的“结”。在寻找这些关键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体会到丁香花独特的象征意义,笔者再对这个由物及人的递进关节稍加点拨,学生便能够深刻感受丁香花的内涵之美。

2.1.2 品关键句,感受“人生之结”。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笔者引导学生借助《丁香结》中具体语句与文本对话。全文的作者都倾力描写丁香花美丽形貌和独特的象征意义,但当见到自己住了断续近三十年的斗室外三棵盛开的白丁香时,作者却说丁香花“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读到这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丁香花与作者的文思和梦想有关系吗?找到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在这一段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斗室外丁香花的句子:“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还有描写丁香花树的句子:“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又找到描写作者为丁香花相伴的句子:“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几经对比后,学生发现,斗室外的丁香花和作者一起生活的时间很长,它们见证了作者伏窗创作的岁月。此时,笔者稍作点拨,这三朱丁香花和前文中所见的丁香花不同,它们可能在很多次为作者提供了灵感,以至于文思泉涌,逐步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此时,笔者带领学生再次回读这一段,学生便能够从中悟出这里的丁香花和作者梦想的关系了,莹白渺小的丁香花朵如同逐梦中每一天微不足道的努力和坚持,最终会汇聚成强大的力量,当满树绽开如瀑的丁香花时,梦想已然实现。当学生静心品读这几句话时,展开想象,将自己当作作者,这段文字便慢慢成为学生熟悉的生活画面浮现在脑海中,他们自然跟随作者的行文领悟到了由花到人生,这是学生在关键句的品读中思维程度的由浅入深。这种教学方法也可以应用在其他课文的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情感,提升其思维的深刻性。

2.2 拓展阅读,与作者对话。在自我感受和体验上流出心灵之语是宗璞散文的灵魂,她的文章总是体现出自我的情思并给予人终身受益的启示。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逐步从思考花到了思考人,但是要帮助学生准确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够。在本课的学习中,笔者在学生读完最后两段后,链接这篇课文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介绍进行拓展阅读,带领学生与作者展开“对话”。在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文章的时代背景,还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蕴藏在《丁香结》中的感情,他从而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人生的哲思,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阔达与乐观”。

了解文本时代背景时,笔者解释《丁香结》不单是一篇散文,还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宗璞在这本散文集中写下多少年来见到的花草树木以及山川湖海,它们都因某种与人生契合的特征触发作者的感慨成文,每一篇都富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拜读。这篇《丁香结》1985年初夏的一场细雨中,作者见到丁香花紧密簇拥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抒发了人生体悟。从“斗室外”的三株丁香花开始,作者由赏花到“悟花”,联想到古人的诗句,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出了人生多“结”,不如洒脱的结论。作者宗璞是非常热爱生活的,在《丁香结》中的积极潇洒并非故作,这一点在她写下《丁香结》序言的自序中可以证见。讲到这里,笔者出示宗谱的一段自述给学生阅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提升品质思维的深刻性和独创性。

常写游记的原因在喜欢旅行,喜欢与山水亲近。山水于我是朋友,是知音,给我灵气和想象,却限于体力,浅尝辄止者多。苏辙曾云:“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害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有奇气。”名山大川一句是向自然,我足迹有限;与豪俊交游一句是向社会,也更感欠缺。统而言之是要有阅历,枯坐斗室,位面干瘪。二寸象牙上的雕刻不管怎样精细,总觉拘束。何况只是粗粗有个模样儿呢。

集子以篇名名,曰《丁香结》。我虽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难解的结,也许有些是永远解不开的,不过总会有人接着去解。

《丁香结》所收文字原载于一九八五年底,于八七年春排印时又收入八六年所写的两篇。八一年至八六年之散文统归于此矣。

——宗璞于《<丁香结>序言》自述

2.3 与生活“对话”,在实践中发展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任务。在这节课中,笔者的最后一个环节便是与生活展开“对话”,在实践中落实“语言构建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创造”这两个要素。

首先是“类比推理,寻找寄情之花”。在与作者展开“对话”之后,接下来,笔者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思考后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花草树木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学生可以说出思乡之桂花、清廉之莲花、隐逸之菊花、坚毅之梅花等等具有独特象征意义的花卉。

在寻找到这些事物之后,笔者安排课下学生展开“学以致用,练笔托物言志”活动,让学生再次阅读《丁香结》全文,学习其中由花及人的行文方式,练习“借助外在事物抒发内心情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在《丁香结》一课采用“对话”方式教学的实践经验。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思维和培养语言创造力,教师在使用部编版语文教科书时要明确语文四大核心要素,围绕相应的单元目标,立足教材整体层层推进教学,从文本、作者以及生活等多角度开展“对话”,深入探究课文的语言和精神,认真思考语文要素和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作家、作品等背景材料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材料,以更有效地辅助课文学习。

猜你喜欢

丁香花丁香对话
The Meaningful Flowers
丁香花
惦念
美丽的丁香花
丁香花
白丁香紫丁香
极速快递
丁香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