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引企入校模式研究
2022-11-20刘敏杰
刘敏杰
(福建省泉州市农业学校 福建 泉州 362000)
1.现状分析
1.1 中职教育环境分析。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制定了《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指出,为深入推进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加快推进福建省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要求学校应践行以企业用人需求作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规格的标准;以学生(学徒)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为纽带;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做中学、学中做”;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来,福建省已完成四批近二十所中职院校的五十几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专业成为优势学科,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社会需求庞大,然而中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因此开展学徒制教学是中职教育改善人才供需关系的有力措施。
1.2 现代学徒制引企入校的目的。
(1)提升毕业生专业素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完成校企合作建设,推动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3)优化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安排,提升课程内容的职业标准,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4)引入企业优秀员工兼职教师,提升中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5)学校和企业双方可以依据电子商务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实践岗位的真实需要,共同研究、探讨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的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合作,对企业岗位、工作任务展开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参考国家电子商务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职业标准规定,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6)通过校企双方的合作,可以编制适合当前行业环境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更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和内容、完成教学实施要求和组织过程、编制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等。
2.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引企入校实施思路
以《福建省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申报为契机,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增强实践能力”为落脚点,以满足教学实际的需要和项目制实战教学为标准,依托众多的行业企业合作单位,遵循电子商务专业的内在规律,充分借鉴其他兄弟学校专业建设的优秀实践经验,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本校特色和本地文化特色的电子商务校企深度配合、共建的新思路。
同时,在原有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行创新与突破,促进和完善校企深度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参照企业对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强化实践技能培训,完善教学的实训条件,学校在企业帮助下,可以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且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专兼职师资团队,培养能够承担项目运作中各岗位任务、胜任电子商务各岗位的人才,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此模式使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辐射能力等方面显著增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在现代学徒制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1 现代学徒制教学开展模式。
2.2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
2.2.1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第二,让在校学生能够在进入社会之前,先有一定铺垫,缩短进入工作的磨合期,能够更快融入企业;第三,引导学生了解目前企业的相关电商岗位的工作内容、工资情况、公司整体业务模式、保险缴交、劳务合同、公司文化等内容;第四,鼓励学生规划好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2.2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与本地代表电商公司开展合作,引企入校,在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电商实战训练。由电商公司提供公司运营的电商平台和经营的店铺,给电商专业学生进行实训,让电商专业学生能够有效接触电商实际运营工作,了解工作流程、熟悉工作内容、体验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为电商竞赛储备选手,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
2.2.3 完成电子商务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跟岗实践及顶岗实习工作。
2.3 “寓学于工,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2.3.1 针对在校生。学生在第一学年的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及专业基础技能的学习和培养,主要由学校老师完成,企业进行配合,可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更直观的认识目前行业、企业的岗位分工和基本的岗位要求,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学年课程由校内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完成。在校内老师完成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实践,上学期主要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学习,下学期开始,由企业导师和校内老师配合,组织学生开展实训,使学生了解企业相关电商岗位工作内容,例如电商客服、电商美工、电商运营等,获得基础的实践能力。
第三学年上学期聘请企业老师带项目到校组织学生跟岗实习,获得部分专业技能,还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双方在积极合作、协调发展、互动交流、互惠互利的原则基础上,组织好学生的校内学习和顶岗实习。在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完成后,企业可按照综合评价体系表彰部分学生,并鼓励留在企业继续工作。
按照企业—学徒—导师—学徒的形式,根据具体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学校和企业尽量实现教学内容相互穿插,相互交融,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目标。
2.3.2 针对学校教师。学校参考企业的雇用标准和用人需求,与校企合作企业开设寒暑期培训班,包括网店运营培训班、美工培训班等,提高学校教师专业水平。
3.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引企入校教学计划研究
3.1 “双师”型队伍建设。从第二学年开始,企业安排优秀员工进驻学校作为兼职老师,开展店铺运营、美工PS技术、客户服务等专业课程教学。
第三学年第5学期,学校可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按5-10人进行分组,由企业员工兼职教师开展小组教学,以企业实际业务为基础完成实践式教学。
3.2 顶岗实习安排。依托第5学期的分组教学,在第6学期安排学生跟随指导的兼职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安排过程中,要求接收学徒制学员的企业按企业员工标准进行工作量核算与考核,实施同工同酬,确保学生利益[1]。
4.机制保障
4.1 以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库,建设企业进入机制,保障毕业生归宿。并以引入的企业的优秀员工作为兼职教师,联合学校教师打造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由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电商运营等方面的真实企业项目,培养学生店铺运营、电商客服等岗位方面的技能[2]。
4.2 建立企业审查及筛选机制。对进入合作企业库的企业进行严格审查筛选,首先对不满足相关规定的企业排除在外。其次从学生安全、业务规范方面对企业进行考评,摒除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及业务不规范的企业。再次从企业综合实力、员工待遇、业务前景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考评,采用优胜劣汰的方式,筛选优质企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4.3 建立学生跟岗实践考评机制。以企业提供的业务为基础,考评学生跟岗实践过程中的基本规章制度遵守情况、任务完成质量、跟岗实践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考评,并设立奖励机制,对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的学生进行加分,与企业充分沟通后考评结果跟实习基本补贴挂钩,促进学生跟岗实践的积极性。
4.4 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考评机制。企业作为考评主体,对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考评,主要由企业协助制定,从工作投入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情况等进行考评,学校辅助企业完成考评机制设定。并选择优秀学生企业进行相关物质奖励,学校进行荣誉奖励。
4.5 建立校企合作对接机制。完善企业对接业务流程,建立校企合作中企业引入、考评、退出规范,并在时机成熟后建立相关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完成企业引入、考评、学生对接等工作,提升业务开展效率。
5.本校引企入校实践活动举例
为了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业合作,为了提升我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专业与泉州市华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引企入校,在第三学年第5学期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跨境电商实战训练。由泉州市华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公司运营的电商平台和经营的店铺,给电商专业学生进行运营管理,让电商专业学生能够有效接触跨境电商实际运营工作,了解工作流程、熟悉工作内容、体验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能力,为电商竞赛储备选手,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及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1 实训目的。
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
(1)第三方平台网店的商品上下架、商品编辑、商品优化等商品管理工作。
(2)网店运营中的促销活动规划及执行、图片优化及关键词、标题优化。
(3)与供应商的对接及产品选款、供货议价、收录产品管理、沟通技巧等。
(4)网店的订单管理,包括发货、结算、收款等。
5.2 实训内容。以跨境电商平台“shopee(虾皮)”及“执御”的华创童鞋、古道男鞋店店铺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第三方网店的运营实训。主要实训内容包括网店店铺管理、网店运营、订单管理、商品管理。
5.3 实训成果。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训,学生利用晚自习等时间使用企业真实的项目、平台账号操作后台,网店运营、客服等相关实践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总结
引企入校教学不仅是现代学徒制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通过引企入校,校企配合共同完成对中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培养能够起到产教融合的目的,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使中职学校电子商务毕业生能够真正符合电商企业的用工需求,加强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