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开放大学增强“文化自信”育人模式探索

2022-11-20张逢云

读与写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华育人

张逢云

(陕西省韩城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 韩城 715400)

“四个自信”是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开放大学思政教育体系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应用集中指向“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结合理论成果与实践研究,在开放式背景下,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育人模式的核心内容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与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育人探索。

1.赓续文脉,开拓新途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构建科学、完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打造业务强、态度端、思想正的优秀教师队伍,形成兼具思想性、可读性、政治性的系列教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现阶段最先需要实现和达成的目标。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1.1.1 明确教育大纲,实现全面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设立的基本出发点是以课堂为基点,教师为中介,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历经时代沉淀的人文精粹,从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个人修养,树立家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同时,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性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广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从自我兴趣爱好出发,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1.1.2 统筹规划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关于必修课程,要合理布局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其次,注重知识性与思想性并行,将思想教育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增强课堂的精神厚度,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另一方面,选修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丰富课程内容,扩宽课程范围,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各类学习需求。根据开放大学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布局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内容与时间,帮助学生高效建构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

开设主题讲座,打造新学生养成教育的明星品牌。邀请校内外名师、文化学者等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与创新的工作者参与项目设计,共同打造系列讲座,并逐步形成具有人文传承与时代关怀的品牌项目。除此之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应被纳入新学生养成教育中去,通过线上开展传统文化座谈会等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深埋进开放大学新学生的心中,期待其开花结果。这一举措,不仅符合我国思政教育的理念和要求,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1.1.3 推进教学创新,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全力倡导启发式教育。尊重开放大学成人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成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追求讲授与引导并重,陈述与启发并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4 深耕课程实践,完善培养体系。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是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最后环节。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会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感悟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思考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在调研、交流、思考中实现知识更新与价值观塑造。

如在韩城,可以组织或要求国开学生对司马迁祠进行实地参观了解并以大作业形式谈自己对瞻仰司马迁祠的认识,在实地参观过后,体悟历史遗迹的丰厚韵味与内涵,进一步了解到“司马迁祭祀”已成为社会各界纪念伟人、追思先贤、弘扬文化、传承文明的群众参与性公益文化活动。再谈相关典故“祭祀史圣”,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已经形成了“风追司马”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到中华历史文化的悠久与魅力,进而产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2.1 建立师资队伍。在开放式管理背景下,一个教学点统合了多个专业的教学资源,拥有丰厚的师资教学力量,并邀请、签约专业教师,例如汉语言与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方向可以签约研究生、博士生,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保障教学质量;拓宽视野,面相广大社会群体,多方联系民间艺人、文化产业从业者作为客座教师,打造一支从学校教工到朋辈学长再到社会人员的教育团队,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内容,丰富教育内涵和形式。

如韩城的行鼓,由其以姚村为代表的行鼓,可以邀请其代表进平台进行讲座,深入讲解作为一种传统音乐舞蹈的韩城行鼓,讲解行鼓的种类、表现技巧等,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充分详细地了解行鼓蕴含的丰厚文化。

1.2.2 完善考核与奖励机制。充分研讨制定教师考核及奖励标准,综合考量各项教学活动,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和教师激励机制,及时向教师反馈工作评价,定期组织开展评奖评优活动,促成教学机制与评价机制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严格要求自身,激励教师积极上进。

1.2.3 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建设深层次、广范围、多形式的培养方案,建立健全相关主题培训课程、教学交流研讨会、特色研习项目及实践项目,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材建设。注重思想引领,形成系列教材。组建教材专项编委会,明确教材的编写目的与形式、统筹编写方案与进度,在立德树人、文化自信的核心理念的指引下,选取彰显民族精神与人性光辉的英雄人物与先进事迹,以历史伟人的鲜活事件感染鼓舞学生,最终形成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系列专项教材。

2.主题导向,实践育人

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双重引领,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育人探索是将“四个自信”落实于成人思政教育的开放式背景下,充分发挥开放式资源平台公开化的教育优势,建设以直属教学点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为坐标的实践育人体系。

2.1 直属教学点小课堂。教学点明方向,朋辈共促成长,教学点小课堂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实践探索的方向,在主题教育、主题互动、主题引领三大板块中始终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2.1.1 主题教育。开展主题最佳团日。线上举办“传统文化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调动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在问答中走近优秀传统文化;线上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征文活动,在文字中感受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热忱与赤诚,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线上组织专题报告会及艺术展。开放大学邀请相关专业教师,针对学生关注的传统文化相关问题开展系列专题讲座,聘请讲授教师为大学通识导师,建立长效交流机制,搭建分享沟通平台。同时联合国画、书法、篆刻等专业师生线上共同举办传统艺术展,培养双方对传统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丰富育人形式。

建设传统文化相关朋辈综合能力提升课。充分发挥朋辈学生的特长,开展以书法、礼仪、围棋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课程,以轻松多样的课堂形式和平等友爱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了解、感受、学习、体悟传统文化的热情,开拓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视野;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综合能力提升课程中,加强文化自信的培育,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塑造,提升学生的精神高度,从而产生文化自豪感,主动承担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2.1.2 主题互动。探索以读书会为载体的特色的传统经典阅读系列项目。读书会项目以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奉献为家国的目标为宗旨,以加强学生精神涵养为重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主线,通过经典精读导读贯通式深度读书会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时代新风,将历史故事与热点实事追踪相结合,将理论分享与实践体会相结合,以丰富读书会的开展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内心的实践感悟。

利用开放大学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平台等媒介,实时开展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的线上直播及视频分享,利用新媒体专栏深度分享传统文化相关的优秀原创内容和榜样故事,将新媒体手段深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实践之中,将技术与思想、形式与内容深度融合,在新媒体建设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中深化新媒体建设,最终形成良性促进机制,实现便捷、高效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2.1.3 主题引领。积极推进传统文化相关文创项目的开展与实施。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潜心挖掘中华民族共同记忆与文化象征的表达与构建,充分开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使其能在新时代的进程中依旧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学生文创项目是具有开创性的文化实践,是给予学生极大创意空间的特色项目,是在线上课堂、活动育人之外的新的育人模式的探索。

开展“百人明星”活动,进行学生学习标兵、道德模范、实践之星等先进典型的评选,尤其关注有志于从事传统文化传播与研究的学生的成长发展,树立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相关典型,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氛围。

2.2 社会大课堂。躬身有所获,实践出真知。“前进要奋力,干事要努力。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自觉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锤炼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

2.2.1 设立专项资金,提供专业指导,组织专研项目。申报专项实践经费为学生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签约专业实践教师,给予一对一精细指导,为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社会调研提供智力保障;联合文史类相关专业教师,形成专业调研组,开展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专研项目,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参与学业的调查与研究,提高自身传统文化调研的参与感、自豪感。

2.2.2 建立健全评奖评优制度,推动实践成果转化。开展传统文化专题实践总结会,分享实践经验、交流心得体悟,建立健全奖励机制,评奖评优,实现实践调研活动开展、组织、总结、评优的闭环,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带动更多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中,打造开放大学社会实践品牌项目,形成系列队伍,进而产出系列实践成果。

2.2.3 挂牌签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结合学生实践反馈,开放大学可遴选一批建设完备、管理规范、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签约挂牌为开放大学的专项特色实践基地,展开有关传统文化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如位于陕西省韩城市东北方向的党家村,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文明居住村寨的活化石”,“世界民居之瑰宝”,于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观赏完党家村,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受到中国儒家传统人文思想的教益,真实地感知,感受到做人做事的哲理。由此可见,党家村集古代中国文化、建筑之大成,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值得被人们保护与传承。开放大学可以签约韩城的党家村,使其成为大学的特色实践基地,供开放大学的师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探究与弘扬。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思政课建设的核心目标。在此基础上,历史与现实要求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2],扎根中国历史办教育,扎根中国文化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正确认识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理性看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意义。由此可见,健全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体系、组织体系、落实体系、评价体系,建立结构清晰、架构科学、功能健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育人机制成为当下思政课程的核心诉求;在“四个自信”背景下,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落实基于传统文化主题的实践育人探索仍是当下值得继续深思的重点课题。当然这条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多方努力来共同实现。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中华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