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情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生型”课堂的作业设计

2022-11-20潘忱俪

读与写 2022年24期
关键词:课程活动教师

潘忱俪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江苏 常州 213118)

1.核心概念

1.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当成指引,让学生主动选择课程、全面利用其学习的知识,强调探索以及体验的环节,具体的目标在于推动情感、认识、行为的共同发展,在过程的导向下,综合课程的开发更加集中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逐步往学生的经验、生活来靠近,期望给学生创造一种比较独立的学习环境,积极指引学生在学习阶段明确自身的地位,可以在自主学习以及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积极实践[1]。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课被视为国内义务教育的必要环节,和学科课程要同步设立,将其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系统的关键构成之一。而综合实践的发展也得益于对传统课程结构以及课堂实践的深入思考,属于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产物。

1.2 “内生型”课堂。“内生型”课堂,主要将“全人发展”当成目标,从关注学生潜力的前提下,尊重个体内在学习原理来确定教学步骤,从学习阶段强调增强师生内在学习动机,体现其责任意识,进一步达到知识的建构,达成能力的提高,发挥生命的感悟,强调知识、精神等相互之间的共鸣。“内生型”课堂的关键因素在于内需、内化以及自省、发展。其关键的特点在于:首先是“学生立场”的氛围特点,从学生的层面,了解其具体处境,和学生在心灵上达到互动,体现关怀以及信任的学习环境,存在“心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特点。其次是“激发内生”的过程特征,参考学生的具体规律,增强其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基于学科的关键内容以及教学区域,将目标、活动、评估等当成途径,确定合理的机会,适当进行介入,凭借教学来增强能力。然后是“自主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建立一种自主发展的观念,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客观性,具备一定的自我规划意识,推动自己的发展。

2.真实情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生型”课堂意义

2.1 丰富学校综合实践内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执行,凭借持续的设计、研发,能够达到课程的专业规划以及研究,从课程的设计阶段,参考学校的客观状况还有课程的写详细需求,教师可以达成校内教育资源的全面运用,让最后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匹配小学生的发展特征与原理,在此基础上有利于持续完善校内的教学机制。

2.2 实现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学教育也面临着各种类型的问题,最为普遍的问题包含道德问题、国际问题等。由于综合性比较显著,综合实践课的实施,能够给小学生全面理解各项问题带来更为科学的渠道。并且,达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让小学生的兴趣得到体现,充分发挥其特长,让个性发展具备更加积极的环境,另外,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关于目前活动的了解,持续增强各自的综合实力。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生型”课堂现状

3.1 学校及老师重视程度不到位。国内中小学教育普遍比较关注课堂知识,认为要强化知识内容的获取,综合实践活动课还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课程地位。一些学校简单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表,不过从真实的情况来看也没有付诸实践。例如,有研究者认为“课表当中撰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安排周期,客观来看,仍然是被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所代替”[2]。大量老师在引导活动的过程中,给学生说明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需求,不过活动过程以及结果,指导老师便不经询问;部分老师关于活动策略展开了详细的引导,也区分了不同小组的具体实践内容,不过活动阶段,老师的参与意识、活动体验缺乏详细评估。这从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进一步实施活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水平的继续提高。

3.2 缺乏专业化师资队伍。教师从中小学综合实践的课程执行阶段,发挥了活动参与者、组织者的功能,所以,专业化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部分学校从专业化师资团队构建方面的投入有限,首先,部分中小学因为整体的师资力量较弱,主要选择非专业的教师开展授课活动,大量的教师因为缺少全面的培训,授课的模式、方向上存在一定的错误;其次,部分中小学主要借助校外聘请兼职老师的方法,解决师资力量的缺失,不过因为兼职教师稳定性不足,并且学校缺少在兼职教师的管理,使得教学水平还是无法接近预计目标。因为师资、教学资源等要素的约束,教师受限于传统思维,一般将综合实践活动和传统的授课行为划等号,从综合实践过程中过于关注知识传输。

3.3 课程资源与管理问题。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以往的教学内容存在显著差异,比较关注探究以及实践,课程开展要求的条件以及资源相对多元化。部分学校缺少课程必备的资源,教师开发以及贯彻实践活动的资源不足,当前国内一些中小学的综合实践课程主要局限于教师、校园,一些学校的教学存在形式化的问题,过于依靠教材,并且对课本知识太过关注,鲜有教师引领学生迈出课堂,开展实地的探索,因此,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没有从根本上彰显其功能。另一方面,大量的学校没有全面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资源,无法从本质上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缺少可以提高其实践水平还有创新水平的内容。此外,学校从课程研发以及管理层面有所不足,和学科课程的差异在于,综合实践活动比较关注实践价值,不过大量的学校从课程管理层面没有建立全面的课程模式,管理存在局限性[3]。课程管理的不足让学生逐步丧失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积极性,约束了学生的进步。

4.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生型”课堂实施措施

4.1 转变教学观念。素质教育从目前的背景下具有关键的影响,学校乃至教师应当明确课程内容的融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增强学生的各方位素养,教师属于课程的关键引领者,应当增强理论学习转换教学思维,提高各自的整体实力,首先教师要主动自学并且和同行业展开交流,提高知识的覆盖面,此外教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建立新的理解以及体验,突破以往教学思维的局限性,明确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对于学校而言还可以尝试讲座等活动形式,努力探索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给师生带来一定的支持。

4.2 加强资源开发和课程管理。不管任何形式的实践行为,都依赖于社会资源的领导,不过怎样借助各项社会资源,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体验,值得教育者进行深入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存在一定的需求,对创新性也提出了更多要求,让课程的实施,努力达到增强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第一,教育有关部门需要强化课程资源的构建能力,努力探索目前的资源优势,给学校创造相应的经费以及场所,支持投入课程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应当组建对应的综合实践专用部门,首先是让相关人员开展教学物质的采购,其次要让优秀的专业教师参与教研行为,研发课程资源,给授课教师带来一定的支持,另外学校还需要关注授课老师的实际反馈,凭借教师教学意见的整合,优化课程资源[4]。因此有必要关注课程资源的改善和应用,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继续实施。

4.3 构建完整课程体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实践水平,实践水平属于处理客观问题的能力,其依赖于学生关于学科知识的全面应用,“把学科知识投入生活问题的探索”。所以要突破学科的界限,打造更完善的课程模式。

首先,要以全面的视角考量课程开发以及构建,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存在各自的职责,从客观来看,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相互弥补的关系,所以叫是要全面发挥,不同教育媒介的作用,体现出多样性,展开课程研发,进一步打开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习方法,另外要以问题为核心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问题属于综合实践活动执行的关键基础,构建在学科知识的桥梁之下,学生从研究问题的阶段,学会运用以及重塑学科知识,进一步展开过程探索以及体验。学科知识使用到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并非把知识的内容进行对接,更加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将原本碎片化的就是内容融入到实践行为当中,达到有机结合的效果。

5.真实情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内生型”课堂作业设计策略

5.1 设计主题源于多彩生活。在综合实践活动里,大量的内容和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如果要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各方位素养,要求学生有观察生活的习惯[5]。主动观察客观的生活环境,从生活环境下探索问题,再以问题为导向,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从中有利于彰显生活和教育相互结合的历练,并且教师也可以指引学生实施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如,考虑到培育小学高年级学生检索以及整合信息的水平,塑造其找到问题和应对问题的能力,并且掌握环保方面的知识,可以尝试我是种植小能手”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从活动阶段,学生可尝试确定自己喜欢的花草种植类型,设计详细的花草培育流程,整个过程以学生自主完成为主,从自主开展种植活动的阶段,能力培育的目标也可以逐步实现。为进一步打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教师应该把“制作不倒翁”“制作陀螺”等当成综合实践的主题,在多元化的主题中培育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如果要培育认知水平,应尝试“家乡特产知多少”“镜头‘观’世界”“生活中的工具”等命题。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属于老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同样有利于给综合实践活动明确,路径在合理的路径导向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相关学生开拓视野,培育各自的能力。

5.2 设计形式趋于多元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塑造学生的全方位素养,因此在形式方面要有一定的多样性,其中可以包括考察,探究活动,尝试劳动技术等方面的活动,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学生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就能够得以体现,而重点,还取决于实践活动的具体方式,若可以产生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则学生在实践阶段能够彰显各自的主观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也能够进一步加强,从小学中高年级来看,在开展这一主题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参考各自的兴趣,确定自己要制作的家常菜,学生能够从父母的引导以及协助中,主动学会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详细了解制作过程,从中也使用了大量的信息技术方法,例如依托于信息平台,制作图文并茂的菜谱,从实践阶段学生以兴趣为导向,以合理的方法为辅助,学会了一项重要的技能,足以体现活动的整体性以及多元性,从各种活动形式中也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兴趣。

从实施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实际,强调实践中的效果。从“生活中的工具”案例中,如果要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包含使学生明确各种维修工具的环节,更应该融入一部分指引学生合理应用各项工具的步骤,增强其对各种工具的应用水平。在安全性的基础上,教师应当让学生是大尝试,以螺丝刀等工具采取部分零部件,或者用相关的材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工具来展开组装,也可以尝试信息技术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了解,在生活当中可以遇到的各种有关工具的问题,这有利于增强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

5.3 设计评价基于多重素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要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将其作为目标来规划以及执行综合实践活动评估,所以,教师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评估的阶段,应当纳入更多元化的评估机制,并且选择合理的指标以及评估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在内容上各个教师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并且学生的个人水平也有一定的区别,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评估的过程中,要参考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目标,从家常菜的活动主题来看,教师应当优先设计可以评估学生各项素养发展的标准,并且对学生进行说明和引导。具体来看,应该在积极性、技术水平、内容完整性、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角度开展评估。由于学生关于评估标准有一定的解读,更能够参照评估标准来全面增强各自的技术能力,实现在该项活动中的全面发展,并且有利于养成正确的目标。

在操作层面,鼓励家校融合,教师利用家校共育系统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估方式传达致家长方面,另外让家长从明确理解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的基础上,基于学生从家庭实践行为的表现展开评估,然后教师能够根据家庭实践活动作业来做出进一步的评价。这评价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并且也能够建立更稳定的家庭关系,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塑造其家庭责任意识,在共同开展家校共育的阶段,也可以全方位评估学生从家庭综合实践活动里的情况。

6.结束语

在综合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基础教育对于育人的作用,会被视作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6]。所以在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要积极开展内生型课堂教学,应当关注课程建设的综合计划,设计准确的课程目标,关注和课程的相互统一,优化评估模式,体现育人的作用,满足目前时代背景下关于人才培育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课程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美育教师
圆我教师梦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