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惟珍重 纸短情长
2022-11-19刘英
刘英
在这个通信便捷的时代,“家书”这种抒发牵挂、寄托感情的通信形式已慢慢被人忽略、淡忘。我小的时候,妈妈和我跟随爸爸到离家乡很远的部队,妈妈常常因为想念姥姥趴在桌子旁一边写信一边掉眼泪。虽然我当时识字不多,但依稀看见她在信中写着:“妈,收到我哥的信,我一切都好,孩子也很乖,不用牵挂……”我不懂为什么妈妈看起来很难过,又偏偏说一切都好,直到我自己长大离开家去另一个城市读大学,才对心中的这个疑问有了自己的解读。那时,我也会因为突然袭上心头的思念,躲在学校图书馆的角落里用纸和笔抒发感情。爸爸多是收到信就直接给我打电话,偶尔也会回信,信里除了一些激励的语句,就是教我待人处世、关心女儿衣食冷暖等等。虽然两种途径回复的关爱都是相同的,但唯有书信始终让我念念不忘。
最近在给孩子检索《革命诗抄》电子版图书时,大数据给我推送了相关书目,我自然选择了这本对我有吸引力的《图说红色家书》。这本书由张丁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共收录了45个家庭的60封家书,时间跨度从1926年11月到2002年1月(历时75年),几乎涵盖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全过程。书中所收录的每一封家书都分为四个部分:家书原件的影印件、家书原文的宋体版、家书背景详解和配图配照。尤其“家书背景”中不但介绍了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还描述了书信所及对象的相关情况。该书保持了家书所承载的鲜明时代特征,蕴含了陶铸、邓子恢、滕代远、帅孟奇、周扬等老一辈革命家,陆更夫、左权、冯庭楷、许英、鹿鸣坤等革命烈士以及为民族解放、国家建设付出艰辛努力乃至献出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们的信仰追求、价值观念、激情壮志和奉献精神。
手捧家书,翻看并触摸着历史,仿佛亲身经历了书信中人物的丰富情感。一封封扑面而来的家书,展现着北伐战争的硝烟、九一八事变后的社会危局、抗战时期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情景、抗战相持阶段的艰苦岁月、解放战争中的鲁中大会战(莱芜战役)、新中国成立初期热火朝天的各项建设、抗美援朝的烽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转型等历史画卷。让我们走入这些社会先进群体的内心世界,感受中华民族杰出代表的家国情怀,那力透纸背的情感,无不贯穿着红色的血脉。
节选一:
亲爱的母亲:
我在全国妇联开会之际,忽然接到你老人家的来信和相片,使我说不出的高兴。但亲爱的妈妈,当我看完了你的信和相片,使我不禁又落下泪来。妈妈!我不是无情人,我和更夫同志是革命过程中的战友,也是患难中的好夫妻。他牺牲以后我不但没有以消极态度对工作,相反的使我更坚强了,我步着他的后尘,踏着他的血迹,担负起他未完成的事业。妈妈!我不是无情的人啊!请妈妈谅解罢。曼儿去苏学习,再有一年半即可归国,我想待她回国后我同她一起回到叙永,到那时我母子们再谈叙以往。妈妈说:把全家聚在一起照个相给我,我很高兴,最好把更夫同志的遗像也洗在上面。妈妈!写到这里我心十分伤痛,暂时止笔。
儿 黄海明
这是1953年2月1日党员黄海明女士写给婆婆——陆更夫烈士母亲的一封回信。陆更夫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英勇就义时年仅26岁。黄海明也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曾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两人既是夫妻,又是战友。黄海明女士1930年回國,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任上海工人联合会女工部部长。1932年7月,丈夫陆更夫(中共两广省委书记)牺牲后,她仍坚持地下斗争。1933年被捕,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曼曼(即信中的曼儿)被关进国民党南京监狱。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再度合作,国民党释放政治犯,她出狱后,回到老家,在枣阳办起农民夜校,宣传抗日。这期间,她先后动员50多名青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写这封信之前,陆更夫烈士的家人于1950年才得知陆更夫已牺牲,留有妻子和女儿,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黄海明和女儿陆曼曼,立即去信。这里节选的就是黄海明女士的第二封回信。几声亲切的呼唤“妈妈”,两处“落泪”与“伤痛”,尤其是最后“把全家聚在一起照个相给我,我很高兴,最好把更夫同志的遗像也洗在上面。妈妈!写到这里我心十分伤痛”,极朴素的语言让人读起来不禁潸然泪下……是啊!你怎能是无情的人啊!
节选二:
父母亲大人:
近来身体健康吧。儿曾于9月接到二姐的来信,并且还有全家人的相片一张。我看了后,感到非常的高兴,使我的思想上才能够放心,安心的为人民服务。现在朝鲜的情况大大转变,白天在前线单独的汽车都可以行动,在吃的上大都是以大米白面为主,吃的菜除供给罐头、咸菜、豆腐干、蛋黄粉等各种副食品外,自己种的有洋柿子、洋芋、白菜、萝卜、葱蒜辣椒、南瓜等各种青菜,并且喂的还有猪。在各种的东西供给的都是非常齐全,有啥送啥,每天工作上除了业务外就是学习文化业务二种,并且还可按时看电影。所以在我们的各方面都是非常好的,希大人不必挂念,最后希望大人迅速来信,祝大人身体健康。
儿 许玉成
这是1952年9月18日许玉成(1933年生,西安人)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间隙写给父母的一封信。1953年3月底,许玉成因抢救伤员被弹片击中下肢股动脉,失血过多牺牲。1955年11月,其战友专程将许玉成的遗物送到西安,后经二姐授意,为许玉成的母亲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由于玉成业务突出,被部队派往苏联学习,因为任务秘密,不能和家人联系。回看这位牺牲时年仅19岁的年轻士兵写给家里的书信,联想起电影《长津湖》《水门桥》那些战士在炮火中用生命高歌的场景又一次延展了画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信纸泛黄、照片模糊、语言朴实、字迹略草的家书更显真情。一封封家书从内心深处抒发着爱党、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经典红色家书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值得我们反复回味。1994年6月21日,何显斌以一位老党员的身份在家书里鼓励女儿入党,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人生观。1997年6月10日,江西安福县老党员彭攀桂写信给国外的儿子、儿媳,嘱咐他们:“不忘是祖国培养你们成才的,饮水不忘挖井人,要把回报祖国当作终身志向。”人们常说,家书包含着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中华民族道德的精髓,红色家书则闪耀着追求真理、争取公平正义、讲求诚信友爱、提倡无私奉献等革命文化价值的光辉,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本质。
伏惟珍重,纸短情长。家书也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研究价值,值得文献研究者进一步整理发掘。
(陕西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