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谱写新诗篇

2022-11-19白利群刘素红

百花 2022年9期
关键词:长安西安诗歌

白利群 刘素红

一、案例背景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繁荣群众文艺,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实效性,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均衡发展”。2022年全国两会报告深入论述了文化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同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推动公共文化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要求,奋力谱写西安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市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文化强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以上都是国家和我省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统揽全局,高屋建瓴,描绘了完备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蓝图。要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需要培育参与度高、影响面广、深受群众喜爱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充分发挥为民、利民、乐民的积极作用,不断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促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

从历史维度而言,古之《诗大序》中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品》中言“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都反映出诗歌拥有特殊魅力。唐诗的风华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文化复兴就是要我们采撷历史长河中最优秀的文化基因使之焕发新的时代精神,“长安诗会”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同时,持续性举办“长安诗会”也是为了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彰显群众朗诵艺术魅力,推动群众朗诵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促进西安群众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呈现给社会。基于此,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倾心打造了“长安诗会”这一文化品牌项目,以社会面广、参与度高、服务效果好等特点获得市民群众纷纷点赞。

二、主要做法

“长安诗会”品牌活动以“长安”“诗会”为活动关键词,以重大传统节庆日、迎接建党百年、迎接全运会顺利召开、迎接党的二十大等国家重大事件为每届活动主题,以“线上+线下”为活动服务载体,以优秀群众朗诵爱好者为主体,兼有知名朗诵艺术家孙维、刘远、凌江等倾力助阵,还有优秀少年儿童朗诵,雅俗共赏。朗诵者通过朗诵一件件有温度和力量的优秀作品,將文字化为带有音韵的语言,激发出无限的力量,为广大群众带来了精神愉悦。

优美动人的背景音乐,旖旎美妙的舞台氛围,激昂澎湃的朗诵节奏,叩击每一个走进现代长安的灵魂。诗会采用多媒体、舞台调度、情景演绎等表现手法,充分调动舞台上下参与性,让观众沉浸式、互动式体验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演出以线下剧场为主,通过现场录制、线上直播等手段,做到线上、线下共同展演。

其中的云上展播,我们在国家公共文化云、陕西公共文化云、喜马拉雅、新浪微博、新浪陕西、西安广播电视台、西安文旅之声、西安市群众艺术馆数字文化等线上平台同时投放展播,累计受众近百万人次。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网上云展播极大满足了市民群众在家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满足了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满足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软需求”。可以说每届“长安诗会”文人雅集,率性天真,同时以诗歌的自信和奋进之力,充分展示西安市群众文化的繁荣发展和精神风貌。

三、主要成效

2021年至今,我馆先后成功举办三届“长安诗会”品牌活动:“同心同声 你我同行”202 2“长安诗会”云上展播;“永远跟党走”西安市群众文化活动——“长安诗会”;“相约西安·筑梦全运”迎十四运“长安诗会”。2022年6月中下旬,我馆还将举办“强国复兴有我”——2022“长安诗会”活动,重温时代经典,传承红色基因,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热烈的社会精神文化氛围。

“长安诗会”成功举办了三届,呈现出品质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特点。随着人民群众科学素质、人文素养的提高及艺术鉴赏审美能力的提升,人民群众更期待有思想内涵、内在品质的精品力作。“长安诗会”古诗文朗诵激情澎湃,现代诗朗诵像流水潺潺,革命诗朗诵正义凛然,儿童诗朗诵纯真质朴,是一个个有厚度、有温度、有质感的文艺节目,激起群众强烈的情感共鸣。随着时代进步,人民群众更乐于在精神文化生活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实现价值,尤其是社会进入老龄化后,一些离退休干部热衷发挥余热,为市民群众力所能及地奉献精神大餐,“长安诗会”就提供了最好的展示平台。多元化不仅仅体现在诗歌的深情朗诵,还兼有形式新颖的快板表演和故事情景剧等,让观众耳目一新,精神振奋。

众所周知,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是关键。三届“长安诗会”节目新颖饱满,百花齐放,亮点频现,既有结合活动主题的《中国共产党百年礼赞》《月光下的中国》《十四运畅想曲》等诗歌,也有彰显古城文化底蕴的《老腔》《献给千年古都的礼赞》《我在灞桥等你》,参演节目丰富多样,舞台效果异彩纷呈,既有演绎人间烟火的人情味,又有筑梦时代信仰的中国心。“长安诗会”特别注重突出诗作的现实观照性,在用文字与声音之美感染心灵的同时,更致力于弘扬进取向上的精神。比如,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安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作家杨莹创作的《醉长安》,就是一首通过酒与诗的意象,将梦回大唐、筑梦精神装进每一个“长安人”心里的佳作。在诗歌的海洋里,梦想的希冀像一张张帆,让家国情怀充分展现,也为“千年古都 常来长安”文化品牌增添了新的注脚,为西安文旅不断融合发展奏响新的乐章。网络上不断攀升的点击量和点赞量告诉我们,群众对这项活动是喜闻乐见甚至是情有独钟的,它不但搭建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平台,成为全民艺术普及的优势载体,也彰显出新时代领跑者的生动面貌。

四、创新启示

“长安诗会”的创新点,第一是定位准确,顾名思义,活动地点在长安。长安古之恢宏雅韵,今之开放包容,现代奋进,都是诗歌可讴可歌的对象,尤其是在当代,这座曾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进程中,一路铿锵前进,而诗歌就是彰显开放、自信、包容、进取向上精神的融合剂,是凝心聚力为世界开盛世画卷的动情吟诵。诗会,此为雅集,与广场舞、群众合唱不同之处在于,诗会重在静,以文字叩击灵魂,得情感共鸣,与时代同频。

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诗歌活动,联动创作与表演,贯通家国大事与市民群众的身边事,在每一项具体工作当中,深入结合国家各项文化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为国家政策“鼓与呼”,为西安的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点是分会场和主会场有机结合,不囿于具体范围,规模可大可小,相互协作,互为补充。小规模的诗会例如在社区进行的新城区“长安诗会”,如一支文艺轻骑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再现千年古都历史底蕴,讲好西安故事,礼赞全运,把一道道文化大餐奉献给社区居民群众。尤其是在老龄化严重的今天,诗会走进社区,丰富多彩的节目使老年观众可观可感,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文化实惠,得到中老年朋友的认可和好评。而规格更高的主会场往往是分会场优秀节目的集中展示,例如2021年5月在陕西歌舞大剧院举办的“永远跟党走”西安市群众文化活动——“长安诗会”,以歌颂党、歌颂祖国为主线,用饱满的激情,以声音艺术的形式抒发了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营造浓厚的颂党、敬党、爱党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展现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整场诗会格调高雅,精彩纷呈,掌声不断。

第三点在于探索和引领作用的凸显。“长安诗会”充分发挥社区文化能人的组织带头作用,西安高校众多,许多离退休教师是各类文艺专业出身,对基层公共文化组织、辅导和服务都是非常有益的补充,为其提供广阔的群众文化活动舞台,使之充分发挥余热,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社区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等参与文化、享受文化的热情,这也是积极探索全民艺术普及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同时为加强公共文化资源优化整合提供了引领。

第四点是以“长安诗会”品牌效应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我们鼓励和建议参与者走出会议室、走出录音棚,走进景区、走到诗歌所要呈现的具象的环境中,通过美好的诗句与美好的景色相融合,让品牌活动通过视频记录留存和传播。

中國是诗歌滋养的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更离不开诗歌的韵律。“不忘初心,勠力同行”,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西安的群文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站在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高度,以贴近群众的方式,办好诗会活动,打造“长安诗会”品牌,将社会力量和专业人士结合起来,践行“二为”和“双百”文艺方针,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新的贡献,诵出新的辉煌诗篇!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

猜你喜欢

长安西安诗歌
诗歌不除外
西安2021
Oh 西安
我们长安
水VS火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西游新记 2
诗歌岛·八面来风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