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分析在高校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19王振红

现代英语 2022年7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语法分析

王振红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一、引言

阅读是学习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阅读,学生可掌握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等,提高自身的综合英语能力。长期以来,在高校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还是以传统的理论讲解、被动学习为主。尽管学界对英语阅读教学也展开了深入研究,得出了交互式教学、自上而下模式、图示理论、语篇分析等阅读教学模式,但是或多或少还存在缺陷。综合现有的理论来看,将语言分析应用在高校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二、语言分析能力

语言分析能力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语言的“进步速度”,也是组成学生语言学习才能的重要部分。早在1981年,Carroll就提出了语言能力模型,其内容包括“语言归纳能力”“语法敏感性”。语言归纳能力是学生从给定材料中得出规则的能力,语法敏感性即学生在语言输入时识别语法功能的能力[1]。Skehan提出,没有大量证据说明语法敏感性、归纳学习能力之间存在分离,其两者均涉及语言分析能力,只是两者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前者是隐性的,后者是显性的,语言归纳能力与语法敏感性之间的结合,就是语言分析能力。Swwyer等认为,语言分析能力就是采用概括潜在规则的方式来分析语言的能力。在具备了语言分析能力后,不管语法能力如何,都可分辨出语法功能与句法模式。有的语言学习者已经错过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而借助语言分析,可弥补语言习得的劣势。

三、高校公共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公共英语是高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公共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模式成效不佳

现行的英语教材是以应用为目的,侧重于内容的实用性,改编后的教材在难度、内容上都更加适合大学生,突出了基本应用能力、语言基础知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高校公共英语阅读教学还是以教师作为中心,更加重视语法、词句的讲解,导致学生的理解停留在语言表层上,尽管不少教师用各类办法来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学生缺乏主动意识,总体的收效不理想。

(二)学生阅读目的存在功利性

目前大学生群体的英语阅读基础参差不齐,在长期应试思维的影响下,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还是词汇—句子—语法流程,不少学生认为,记住的词汇够多,就能做好阅读,但在现实中,不少学生认识单词,组合起来却不理解文章含义,阅读失分严重。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在阅读时,看到的是破碎的句子,而没有将其组成一个整体[2]。另外,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一般是以“字”“词”为主,进入大学后,未及时地转变学习思想,阅读成效自然不理想。

四、语言分析在高校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重视阅读积累

阅读是个体积极获取信息的一种行为,科学的阅读,可有效提高学生听、说、写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开展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分析方法,就要关注阅读积累,这可从三个方面着手:①强化词汇积累:词汇属于语言的基石,是阅读的基本单元,要理解一篇文章,足够的词汇积累是关键所在,丰富的词汇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感知信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Driller的研究显示,如果认识135个常用单词,每页纸的词可以认得50%,如果认识 2500个常用单词,则为78%,如果认得5000个常用单词,这一比例将会达到80%。阅读能力与词汇量呈正比关系,失去了词汇量的积累,语言分析也就无从谈起[3]。②重视语法积累:在英语学习中,语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法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学生阅读只能停留在浅层阶段。从近年来的英语四级考试可看出,阅读理解的句式更为复杂,语法的重要性逐步凸显,有大量的长句、难句、复杂句式。在日常教学中,要带领学生分析句子,理清句子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③积累背景知识:要实现阅读理解的突破,学生需要扩大阅读量,积累各种相关背景知识,处理好阅读、理解之间的关系,逐渐提升阅读能力。从当前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词汇量积累少、基础不扎实、缺乏背景知识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阅读文本中的社会现象、文化内容和风土人情。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采用各种语言分析方法,带领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文化知识,帮助其补充背景知识,并利用网络、图书、杂志等途径帮助学生扩展背景知识。

(二)优化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中,“教学设计”就等同于“备课”,是为课堂教学提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这种备课是基于教师的主观愿望,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识来统筹策划,其科学性较低。从阅读环节来看,传统的备课是由教师先根据大纲确定目标,再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顺序和讲解重点,教师是从任务出发,未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兴趣爱好。在阅读教学方法上,受到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影响,教师重教法、轻学法,统一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阅读收获相差悬殊,阅读效果也难以预测[4]。

根据语言分析的要求,在教学设计上,需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策略技术,应用现代化教学理论,对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以学生作为中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由教师从自己的主观意愿着手,教师需站在学生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将内容清晰呈现出来,创设出有利于学生进行语言分析的环境,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对阅读训练的目的并非单一掌握材料的内容和阅读技巧,还要关注文本的深层次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教学设计的转变并不单一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而是理念的革新,是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既要关注一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要夯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三)把握主旨,提取细节

1.导入背景知识

如果缺乏背景知识,学生很容易对文本产生误解,要避免这种现象同时实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泛读教学,还是在精读教学中,教师都要对文本的背景知识、语篇模式、材料主题有充分了解,然后在引导学生开展语言分析时,不仅要合理应用语言知识,还要能够分析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与这个客观世界[5]。如果学生对文本背景不了解,那么语言分析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只有将语言知识体系、非语言知识体系相结合,学生才能最大效率地获取新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主动分析文章的背景,激活阅读兴趣。

2.读前自学

在阅读教学中,“读前”是一个重点环节。在“读前”,要求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根据阅读的文章题目去收集和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关联,自学并分析理解文章中出现的生词,并结合文章题目尝试猜测篇章的内容和模式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中国人不同,他们更加倾向于直接分析。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文本背景、主题、模式等进行模拟分析,并关注微观层面的连贯与衔接,为分析语篇结构、语篇关系等打下基础,这一般会体现在文章的题目、段首、段中、段尾。

3.寻找主题

寻找主题是学生采用语言分析法来识别文章的宏观结构、文章主题,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借助题目来表示,因此,在阅读时,可要求学生迅速浏览标题,预测出文章的主题内容。有时,每篇文章或者文章中的几个段落,常常有不同的意图,因此,要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的意图。如,文章段落是主题句或者小标题,除了小标题之外,主题句经常不是整齐划一,有的时候在段落中,有时处在段落之首,有时是开门见山的,有时出现在段尾,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主题句处在段首位置,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会针对主题来论述;如果主题句处在中间位置,一般会先进行初步归纳,引出主题后再论述;如果主题句处在末尾,就成为归纳式段落,一般是先论述、引证,再进行归纳。

4.辨识篇章

不少学生认为词汇量少是影响阅读的最大阻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虽然文章的生词不多,学生阅读时依然感到十分茫然,这就是由于对文章的宏观结构缺乏正确认识。不同文章其体裁特征不同,在结构上存在共性。常见的文章结构有三种形式,即“问题-解决模式”“一般-特殊模式”“主张-反主张”模式,在确定好篇章模式和文章体裁之后,学生就能够基本把握好文章的个性特征,产生宏观上的理解,在填充了微观材料后,学生就能对文章有全面理解,为后续的阅读做好铺垫。

5.提取细节

接下来,即可带领学生提取文章中的细节,对微观内容进行分析,通过连贯、衔接的方式来掌握文章中的细节信息。随后,根据上述内容推断词义,这一环节也是“微观分析”,无论是在阅读中出现的高频词,还是生词,语义判断都不能脱离整体的文章。在语义判断时,引导学生采用“连贯”手段,与阅读文章的主题结合,仔细分析、寻找[6]。

在阅读前,通过宏观分析,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语篇模式、背景知识,基本掌握了其主旨,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长期的积累,也能够让学生具备主动思考的好习惯,具备一定的主旨分析能力。微观分析则可夯实学生的细节提取能力与评价能力,在理解文章语篇模式、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利用连贯、衔接的方式来分析文章各个部分的联系和结构,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推测词义能力与推断评价能力。

(四)分阶段予以精准指导

在大学阶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如一些大一、大二学生渴望通过阅读扩大词汇量,大三、大四学生则希望通过阅读了解西方文化,获取更多信息。针对大学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是制约其阅读能力提升的瓶颈,在阅读时,他们会在查找生词上花费大量时间,由于阅读能力较弱,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集中在教材上。高年级大学生,他们不再单一青睐教材,其视野已经开始转移至报刊、英文书籍等,希望通过阅读产生直接的精神享受,这种阅读特点和态度也决定,在阅读指导上需突出针对性,以此来调动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热情。

以高年级学生为例,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他们已经适应了大学阶段的英语阅读学习要求,词汇量不断增加,阅读广度和深度实现了质的飞跃,其面临的主要障碍就是文章题材、历史文化背景、文字表达方式等。因此,在阅读指导上,就要从这一方面侧重,通过语言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这是一个长期、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这种语言分析与词汇积累不同,为了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教师要根据其需求推荐适合的阅读文本,利用语言分析来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生活。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在阅读兴趣上,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以往的“快餐文化”,更加追求深层次理解和高品位学习,教师可推荐关于科技进展的阅读文本或者长篇文学名著,并在课堂上增加诗歌鉴赏、散文等内容。著名的翻译学界傅雷曾经提到:“文学名著是学习西方语言文化最好的教科书”,一本《红楼梦》,成为外国友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钥匙,那么,对学习英语的学生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西方的经典文学名著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最好阅读材料。

五、结语

如今,新的时代背景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展听说读写训练固然重要,但从学生后续的发展来看,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依然是一个重点。将语言分析应用在高校公共英语阅读教学中,符合阅读教学的逻辑,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问题,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作为英语教师,要深刻意识到语言分析的重要意义,创新教法、优化学法,使学生可真正通过英语阅读学习而获益。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语法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跟踪导练(二)4
回头潮
参考答案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