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在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19刘含璐
刘含璐
(右江民族医学院国际语言文化教育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一、“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起源与发展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这个概念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法国,是法国释意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塞莱斯科维奇(Danica Seleskovitch)提出的。塞莱斯科维奇1975年出版的博士论文《言语、语言和记忆——交传翻译的笔记研究》和玛丽雅娜·勒代雷(Marianne Lederer)1981年出版的《同声传译——经验与理论》标志着释意理论学派的形成。[1]释意理论学派认为译员在进行口译时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语言阐释—“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信息重组,其中“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作为口译过程的关键性阶段,对译员的口译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塞莱斯科维奇认为,在翻译的过程中译员会自发地调动其意识,将原文理解与其意识有效结合,同时忘掉原文的语言形式,并用目的语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表达进行表述。译员在这一过程中就进行了有效的脱壳,这种做法可以帮助译员从整体上有效地理解原文,并能主动摆脱原文的束缚,使用最符合目的语的表述产出译文。与此同时,吉尔(Gile)也进一步阐释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他指出这一概念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译员理解了原语本身的含义,调动自己的认知后,形成了自己的非语言形式的“意义”,并忘记了原语语言的形式和结构;第二层含义是指“译员在不受源语干扰的情况下试图将源语按照意思和‘目的’译成目标语”[2]。
对“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国内的一些学者和研究者们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北京语言大学的刘和平教授在《释意学派理论对翻译学的主要贡献》一文中,系统地介绍了释意理论,并阐释了“脱离源语语言外壳”是译员在听辨过程中意义的产生[3]。蔡小红认为,应该从认知心理学等跨学科角度来说明“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科学性。[4]
二、医学英语交替传译的特点
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不同于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交替传译,主要是因为交替传译的内容涉及医学这个特殊领域,因此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也就具备了自己的独特之处。
首先,医学英语广泛使用被动语态结构,因此在进行医学英语交替传译的过程中,也要本着科学性的态度尽量避免主观性的表达。医学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一种,遵循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被动语态使用物(客观事实、症状表现和实验结果等)做主语,排除了主观性的判断,具备了遵循客观事实的科学性表达,因此译员在进行传译的过程中也大都也会采用被动语态结构的表达,或用物或者事实做主语进行客观性的传译表达。
其次,医学英语多使用非谓语动词形式,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根据非谓语动词充当不同的语法成分而采用灵活的译法。例如动词的不定式和动名词通常充当句子的主语、表语、宾语和补足语,译员在传译时,要充分把握句子的主干意思,有效地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以及修饰成分区分开来。动词不定式除了可以做名词性的成分以外,还可以和分词短语一样,在句子中作状语,表示目的、方式、原因、结果等。此时,译员在传译的过程中要做的也是要充分理解源语要传达的信息,快速、准确地识别这些非谓语动词形式作状语时所要表达的含义。
最后,医学英语中经常将表达动作的意义名词化,这其中的部分原因也是由于英语本身具有静态的特点。不同于英语,汉语在表达时习惯大量运用动词,从而使信息具体化,因此,译员在进行交替传译时,通常也会将这些名词化的词转换成相应的动词(或与之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动词)表达出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医学英语交替传译的特点是离不开医学英语本身具有的特点的,因此译员在进行传译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医学英语的特点以及医学英语交替传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只有这样,译员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准确地将源语信息传译给汉语听众。
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在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应用的案例分析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在口译实践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对口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口译的听辨过程是以“脱离源语语言外壳”为核心的,译员可以摆脱源语语言形式的束缚,把握源语语言背后的内涵信息,从而准确理解源语、不受源语语言形式等结构的干扰,更好地传译源语的信息和意境。[3]
例1:Treatment of heat stroke is aimed at reducing the core(rectal)temperature rapidly(within 1 hour)and controlling the secondary effects.Evaporative cooling is rapid and effective and is easily performed in most emergency settings.The patient's clothing should be removed and the entire body sprayed with water(15℃)while cooled or ambient air is passed across the patient's body with large fans or other means at high velocity(100 ft/min).The patient should be in a lateral recumbent position or supported in a hands-and-knees position to expose as much skin surface as possible to the air.Other alternatives include use of cold wet sheets accompanied by fanning or immersion in chilled water.
译文:中暑治疗主要是迅速(1小时内)降低核心(直肠)温度,控制继发效应。蒸发冷却是快速和有效的,在大多数紧急情况下很容易操作。应脱掉患者的衣服,并用水(15℃)喷洒全身,同时用大风扇或其他方式使冷空气以高速(100英尺/分钟)流过患者身体表面。患者应采用侧卧位或手膝位支撑,使尽可能多的皮肤表面暴露于空气中。其他的替代方法包括使用冷湿床单,并同时使用扇风或浸泡在冰水中。
分析:译员在进行传译的过程中,除了使用物做主语外,大部分将这些被动语态处理成为无主句,增强了其客观性表述。译员并没有根据字面意思来翻译“is aimed at”,既没有译成被动语态也没有译为“目标”,在充分理解原句意思后,通过脱壳,采用了最为贴近汉语的表达方式,虽用物做主语,但实际上内涵意思是有人参与的。“is easily performed”则按照原句中的被动语态直接翻译,用物做主语,看似主动,实则是被动含义。“is passed”和“supported”也是相似的处理方式,直接译为汉语的被动语态必然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显得生硬,因此译为“流过”和“支撑”,并各自有各自的主语,实则表示被动含义。“be removed”“sprayed”“cooled”和“accompanied”分别被译员处理成“脱掉”“喷洒”“冷空气”和“并同时使用”,结合译文的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些都被译成了无主句,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脱壳在这里的好处就在于,译员可以不考虑原句的句式形式和结构,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自己的认知,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
例2:Tumors don't appear out of nowhere.They take years or even decades to produce discernible masses and our bodies get many chances to eliminate them along the way.The first step in the process is called initiation.It occurs when something alters a cell's genetic makeup,enabling it to divide more freely than it should.
译文:肿瘤不是无中生有的。肿瘤需要多年甚至数十年才长出可察觉的肿块,而在肿瘤形成过程中人体也有很多机会去消除它们。肿瘤形成过程的第一步叫始发,它发生于某些因素改变了一个细胞的基因结构,使原本应受控制的细胞分裂更自由。
分析:此例中较多地使用了非谓语动词结构,可以看出英文原文由于非谓语动词的使用而变得更加精练、简短,同时信息负载量大,如果没有使用非谓语动词结构,可以想象原文的长度应不止于此。在传译的过程中,译员采用了直译来处理第一个非谓语动词结构。对“to eliminate them along the way”,译员没有受限于原句的句式结构,而是在充分理解了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了句式的调整,同时也把along the way的隐含意思进行了显化,使得汉语听众更加清晰地理解了原文的含义。分词结构“enabling it to divide more freely”,译员根据句子含义也进行了直译,表示伴随着发生的动作。在脱壳的指导下,译员需要根据情况灵活处理非谓语动词结构,使得译文更加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例3:The isolation of stem cell from organs formerly thought to have no regenerative potential,the demonstration of stem cell plasticity,and the cre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human stem cell therapy.
译文:把干细胞从以前被认为没有再生可能的器官中分离出来,证明干细胞有可塑性,造出人胚胎干细胞,这都清楚表明了人类干细胞疗法是可行的。
分析: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译员对名词化结构的处理通常是将其译为“把”字结构或动宾结构,如该句中的“the isolation of stem cell”译为“把干细胞分离出来”;“the demonstration of stem cell plasticity”译为“证明干细胞有可塑性”;“the creation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译为“造出人胚胎干细胞”。译员在充分把握原句含义的前提下,摆脱了源语形式和结构的束缚,也会将名词性结构根据需要译为主谓关系的句子,如该句中的“the feasibility of human stem cell therapy”译为“人类干细胞疗法是可行的”。
通过以上例句的分析不难看出,“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在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医学英语的句式表达本身就较为复杂,大多都为长难句以及各类从句,这些更是增加了交替传译的难度,但是掌握了脱壳技术,译员就好像是站在了更高更远的位置去俯瞰一切,并能从整体把握、从大局出发,基于此产生的译文也才更加准确和地道。
四、结语
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在“脱离源语语言外壳”的指导下,译员能够摆脱原句中词形和句式结构甚至是时态语态的束缚,充分理解原句含义后,在头脑中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整合,并启动大脑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充分结合后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进行表述。
“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对医学英语交替传译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医学英语相比其他领域的英语在专业知识、术语积累和对英汉语技能的要求较高,在交替传译中,这就要求译员尽可能地将精力合理分配,既不能将精力过多地放在听辨信息上,也不能将精力放在英汉转换的词句上,而脱壳的技能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译员通过听辨—脱壳—重组,能更好地平衡医学英语交替传译中精力分配的问题,从而产出准确的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