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滇南本草》探析兰茂治疗淋证的用药特点

2022-11-19张大宝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本草膀胱药物

张大宝,刘 晓,曹 磊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滇南本草》是我国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兰茂先生汇集了滇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病魔作斗争的经验和智慧所著的一部深富滇南地域、民族特色且极具临床实用价值的本草名著。滇省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独特,气候形式多样,造就了独特的动植物系统。有研究指出,用《滇南本草》中所载药物对各种淋证进行辨证施治的效果显著。兰茂先生在《滇南本草》中对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服法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这为当今中医治疗淋证提供了丰富的医史资料。本文通过对《滇南本草》的深入分析,总结兰茂先生在治疗淋证中的常用药物,归纳兰茂先生治疗淋证的用药特点,分析兰茂先生治疗淋证的施治思路,旨在为淋证的临床辨证论治及遣方用药提供一定的借鉴。

1 《滇南本草》中淋证用药的特点初探

1.1 热淋

热淋是以小便频数短急艰涩、尿道灼热疼痛、小便颜色黄赤、少腹拘急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有研究指出,热淋的病因在于湿热之邪稽留于人体膀胱,导致气化不利。湿热之邪的来源有内外两种。外因多为人体下阴部位失于清洁,秽浊邪气向上扰动膀胱;或因外感风寒湿邪,深传入里导致化热,下注于膀胱。内因多在于平素喜食肥甘之品,饮酒失于节制,使体内聚湿蕴热,湿热下注于膀胱。热淋起病多较为急迫,常常兼有发热、腰痛等症状,多属实证。《景岳全书·淋浊》中说:“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辨矣”。可见,治疗热淋一证宜施用清热利湿通淋之法。《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热淋的药物大都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之功效。例如:1)珍珠一枝蒿。《滇南本草》中说:“(珍珠一枝蒿)味苦,性寒。利小便,泻膀胱积热,除五淋,治便浊”。治疗五淋最初起病,小便混浊的患者,可单用珍珠一枝蒿一味药物,水煨点水酒服用,治疗效果显著。2)兰花草。《滇南本草》中说:“(兰花草)味苦、辛,性寒。治五淋便浊,利小便,除湿热”。3)必提珠根。《滇南本草》中说:“(必提珠根)味苦、微甘平,性寒,无毒,入脾、膀胱二经,利小便,治热淋疼痛,治尿血、溺血、淋血、玉茎疼”。必提珠在滇省全省都有分布。《证治准绳·淋》中说:“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皆相通移……初起之热邪不一,其因皆得传于膀胱而成淋。若不先治其所起之本,止从末流胞中之热施治,未为善也”。从此段论述可知,五脏六腑之热皆可下传至人体膀胱,治疗热淋应从清利五脏六腑之热入手。4)土黄连。《滇南本草》中说:“(土黄连)泻小肠经实火、胃中实热。利小便、止热淋痛”。土黄连在滇省全省都有分布。5)瓦草。《滇南本草》中说:“(瓦草)开通关窍,清肺热,利小便,治热淋”。瓦草主要分布于滇中、滇西、滇南地区。6)羊蹄根。《滇南本草》中说:“(羊蹄根)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烧,利小便,治热淋”。羊蹄根在滇省全省都有分布。7)蛤蟆草。《滇南本草》中说:“(蛤蟆草)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通利五淋、赤白便浊”。蛤蟆草在滇省全省都有分布。有学者指出,对于热淋的治疗选药,应当仔细辨别热邪初始所在的脏腑。兰茂治疗热淋常用的方剂如下:滑石二钱、甘草一钱、八仙草三钱、双果草二钱,水煎,引点水酒服。《滇南本草》中说:“八仙草,味辛、苦,性微寒。入少阳、太阴二经。治脾家湿热,诸经客热……走小肠经,治五种热淋,利小便,赤、白浊,玉茎疼痛,……止小便血”。《滇南本草》中说:“双果草,味苦、微甘,性寒。治膏淋白浊,利小便,止腰疼”。上述两味药物均味苦性寒凉,兰茂常将其用于热淋的治疗。滑石味甘淡而性寒,质重兼具滑利之性。李时珍曾指出:“滑石性滑利窍,其质又滑腻”。有学者认为,滑石滑利之性能够起到通利膀胱水道的作用,性寒凉能清三焦之热,使人体内淤积的湿热之邪从小便而解,为通利下窍之要药。甘草用生品,能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此药能补益人体中焦脾胃之气,又能缓和诸药寒凉之性。陈扬荣教授认为,滑石与甘草配伍可使热清而湿退,利水且不伤正气,能治疗一切淋证[1]。以上诸药相配可共奏清热利水通淋之功,使蕴结体内之湿热从下而解,则淋证自除。《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用滑利通阳,辛咸泄急,佐以循经入络之品”。从以上四味药之性味归经,用酒引诸药之力达于病所,可知兰茂此方深合此意。该方用药简单,效宏力专,深合治热淋之旨意。

1.2 石淋

石淋是一种以排尿时尿液中带有砂石、排尿艰涩疼痛、尿液中带血、排尿易突然中断、尿道拘急疼痛为临床表现的一类淋证。湿热之邪蕴结于人体下焦,煎灼尿液可形成尿液中的结石。病变起始之时湿热之邪偏盛,属于实证,病程迁延日久可损耗人体正气,引起气虚、阴虚或虚实夹杂等情况。《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石淋的药物多以寒凉药为主。例如:1)七星草。《滇南本草》中说:“(七星草)味甘,性寒,无毒。采服治沙淋、血淋、白浊、冷淋”。2)响铃草。《滇南本草》中说:“(响铃草)味苦、微酸,性寒。……主治石淋内结”。3)柳。《滇南本草》中说:“(柳)味苦,性寒。治一切五淋白浊、血淋、沙淋。老幼服之神效”。《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石淋的药物中也包括药性温热的药物。例如:1)扫天晴明草。《滇南本草》中说:“(扫天晴明草)味甘、酸、苦,性热。无毒。……治五淋白浊”。2)棕子。《滇南本草》中说:“(棕子)味苦、涩平,性温。主治妇人白带,筋骨疼痛,半身不遂,五淋白浊,服之最良”。《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石淋的药物中药性平和的药物包括以下几种:1)木通。《滇南本草》中说:“(木通)味淡平,性平。泻小肠经实热,即效。清利水道,功效最良。能消水肿,通利五淋白浊,小便癃闭”。2)松菌。《滇南本草》中说:“(松菌)气味苦,涩而淡,性平。专治小便不通或不禁,可以分利水道,亦治五淋白浊,食之最良”。《金匮翼·诸淋》中说:“膏、石、沙淋,必须开郁行气,破血滋阴方可也”。有学者指出,对于石淋的治疗,用药时应多考虑选择具有行气开郁、破血滋阴作用的药物。《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石淋的药物中具有通行经络之功的药物包括:1)王不留行。《滇南本草》中说:“(王不留行)此药性主走而不滞。气味苦,平。无毒。……解痈疽毒、通乳窍、散血、利小便,其功最良”。2)松头。《滇南本草》中说:“(松头)行经络,止茎中痛,止便浊。……五淋俱可服”。《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石淋的药物中具有疏肝行气作用的药物主要是金丝桃。《滇南本草》中说:“(金丝桃)行肝气,利小便,治诸淋”。

1.3 血淋

血淋有虚实之分。血淋实证者以小便赤涩疼痛,尿液夹有血块为特征,血淋虚证者以尿色淡红,涩痛不甚显著为特征。湿热之邪较为严重可灼伤人体血络,破血下行导致小便色赤夹血;热邪较盛则能煎灼血液而形成血块。病程日久迁延难愈,湿热久稽可伤于阴分;素体肾阴不足,虚火灼伤血络,则尿中血色浅淡,疼痛不严重。对于血淋的治疗,实证当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则宜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血淋的药物药性多属寒凉。例如:1)顺水柳根。《滇南本草》中说:“(顺水柳根)气味甘,寒,无毒。主治一切五淋白浊……其效如神”。2)王不留行。《滇南本草》中说:“(王不留行)味苦,性寒。……治小儿尿血,血淋”。3)茅根。《滇南本草》中说:“(茅根)味甘,性寒。……祛瘀血,通血闭,……治血淋,利小便”。茅根在滇省全省均有分布。上述药物均为寒凉之品,治疗血淋实证能起到清热通淋、凉血止血的作用。《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血淋的药物中具有补益作用的药物包括:1)地地藕。《滇南本草》中说:“(地地藕)味甘,性微寒。主治补养气血……生新血,止尿血……血淋,服之最良”。有学者指出,地地藕能发挥补益人体气血之功,又具有凉血止血之效。2)黄参。《滇南本草》中说:“(黄参)滇中昭通最多。气味甘,性微温。无毒。主治补五脏……治男妇一切虚劳……小便频数、淋沥,……血淋血崩”。地地藕、黄参两味中药既具医治血淋之功,又能补益人体之虚损。对于血淋虚证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地地藕在滇省全省均有分布,简单易得;黄参是昭通当地传统药材,应用历史悠久,能够补脑安神、止泻和中。

1.4 膏淋

膏淋亦有虚实之分。其中以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样、沉淀尿液中有絮状物、尿道灼热涩痛为主要表现者属于实证;小便淋出状如膏脂、艰涩疼痛较轻微、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者属虚证。实证多因湿热之邪影响人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无法分清泌浊所导致。虚证则是因肾气亏虚,下元有失固摄之职,不能约束脂液而造成。治疗膏淋实证当行清利湿热、分清泄浊之法;治疗膏淋虚证宜采用补肾固涩之法。《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膏淋的药物大都具有苦寒之性。例如:1)松树蕊。《滇南本草》中说:“(松树蕊)味苦、微涩,性微寒。……治膏淋”。对于疼痛难以忍受的病患,同水酒共磨成汁,服用效果良好。2)黑阳参。《滇南本草》中说:“(黑阳参)味苦、微甘,性微寒。……利小便、治血淋、膏淋”。黑阳参在滇中、滇西及金沙江流域均有分布。3)苦远志。《滇南本草》中说:“(苦远志)味甘、微苦,性微寒。缩小便,治赤、白便浊,膏淋,滑精不禁,点滴不收,良效”。苦远志在滇中、滇西及金沙江流域均有分布。4)双果草。《滇南本草》中说:“(双果草)味苦、微甘,性寒。治膏淋白浊,利小便,止腰疼”。双果草在滇中、滇西均有分布。5)李子树根。《滇南本草》中说:“(李子树根)味苦、涩,性寒。治膏淋癃闭、马口疼痛”。出现尿道痒痛似虫行的病患,用李子树根、木贼、车前子、地肤子煎煮服用,疗效显著。由以上诸药及相应附方可知,兰茂先生在治疗膏淋之证时多用苦寒之药,意在清热利湿泄浊。《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膏淋的药物中也有药性平和的药物。例如:1)棕树根。《滇南本草》中说:“(棕树根)味苦、涩平,性温。主治……五淋白浊,服之最良”。棕树根在滇中、滇西北均有分布。2)松菌。《滇南本草》中说:“(松菌)气味苦,涩而淡,性平。专治小便不通或不禁,可以分利水道,亦治五淋白浊,食之最良”。松菌在滇中地区有分布。3)土茯苓(又名金荞麦)。《滇南本草》中说:“(土茯苓)味苦、微涩,性平。治五淋赤白浊”。土茯苓在滇省全省均有分布。4)伞骨草。《滇南本草》中说:“(伞骨草)气味甘甜。可健脾,利水通淋,……煎汤服之最良”。

1.5 气淋

气淋实证多呈现出小便排出艰涩停滞,淋沥难于通畅;气淋虚证则多以尿频、尿有余沥为主要表现。气淋通常兼有少腹胀满或少腹坠胀,神疲乏力等症状。少腹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情志郁闷,肝气失于畅达,气机有失调畅,则最易致使膀胱气化功能失司。若人体疾病迁延难愈,肝郁乘脾或常用苦寒清利之品,耗伤人体中气,气虚下陷,膀胱气化无权,则可引起气淋。对于气淋的治疗,实证多采用行气疏导法,虚证则重在补中益气[1]。金丝桃能够疏理郁滞之肝气,对于气淋的医治有很好的疗效。《滇南本草》中说:“(金丝桃)行肝气,利小便,治诸淋,利膀胱,止茎中痛”。此药在滇省全省均有分布。有学者指出,金丝桃用量不拘多少,应通过水酒煨制服用。

1.6 劳淋

劳淋的症状表现多为小便色赤艰涩不甚严重,但淋沥不尽,时发时止,感劳即可发作。此病的病因主要包括:1)其他类型淋证存在的时间较长,病情缠绵不愈,导致邪气内稽、耗损人体正气;2)过度应用苦寒清利的药物治疗疾病,或病程较长造成体质虚弱,导致脾肾两脏虚弱,湿浊之邪停留体内;3)肾虚导致膀胱气化失职。有学者认为,劳淋的治疗应从补肾收涩入手。《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脾脏在中医理论体系中被认为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所化生之精气能够贮藏于肾脏,起到充盈补益先天的作用。相关的研究指出,劳淋既然以肾虚为关键病因,那么从补益人体中焦脏腑着手亦是一个重要的施治角度。国医大师张琪从太阴辨证施治劳淋(采用补中益气之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2]。《滇南本草》中记载的治疗劳淋的药物大都具有补益中焦脾胃之功效。例如:1)豇豆。《滇南本草》中说:“(豇豆)味甘,平。治脾土虚弱,开胃健脾……治淋症”。2)鹅肠菜。《滇南本草》中说:“(鹅肠菜)味甘、淡,性平。补中益气,……利小便,……止玉茎疼痛,治劳淋,赤白便浊”。鹅肠菜的应用非常简便,其用量不限,配合猪肚或鸡蛋一同煮食可用于劳淋的治疗。上述药物均味甘性平,且具有补益人体中焦的作用。豇豆产于滇省温带及热带地区。鹅肠菜主产于滇中地区。两味药物均在滇省广泛分布,获取便利。

1.7 冷淋

冷淋这一病名最早出现于中医古籍《中藏经》。《中藏经》中说:“冷淋者,小便数,色白如泔也”。隋·巢元方在其著作《诸病源候论》中也提及冷淋,认为此病的基本病机为“肾气虚弱,下焦受冷气”。到了宋代,赵佶在其著作《圣济总录》中指出,冷淋的基本病机为“寒客下焦”。唐文等[3]将冷淋的基本病机归结为“寒湿犯脬,或肾阳不足,寒邪内侵”,并认为治疗此病应着重于温脬散寒、补助肾阳、利湿通淋。兰茂先生在《滇南本草》中记载了用白果治疗冷淋的方法,具体如下:将白果肉、糯米两种材料一同蒸制,用蜂蜜糊丸,再与核桃一同捣烂成膏后服用。《玉楸药解》中说:“(白果)缩小便,除白浊”。白果树在滇中、滇西、滇南等地区均有分布。《新纂云南通治》中说:“白果树,滇原野间产之。”兰茂先生在《滇南本草》中指出,七星草的新鲜全草能够治疗沙淋、血淋、白浊、冷淋。七星草在滇中、滇西等地区均有分布。兰茂先生应用白果、七星草两味中药治疗冷淋,药简效良,此两味药物在滇省均有分布,易于获取。

2 小结

《滇南本草》是一部实用性较强的地方本草专著,在中华大地流传已经超过五百年(成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要早出一百多年)。该书是兰茂先生总结前贤智慧和自身临床经验的集大成之作[4]。该书对淋证的分类、治疗都有较为深入的阐述,书中用药富有滇省特色。该书中记载的治疗淋证的药物在滇省均有分布。其中七星草、黄龙尾、必提珠根、酸浆草、石癣等均为滇省独有的药物。兰茂在治疗淋证一病时,或使用单味药施治,或采用药简力宏之效方,药材常见易得,使用方法简便明了,非常适于临床应用。笔者认为,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滇南本草》和兰茂先生的相关学术思想在淋证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

猜你喜欢

本草膀胱药物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探寻中华本草的足迹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警惕药物的致癌性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