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

2022-11-19杨文政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6期
关键词:激素水平乳汁产后

杨文政,戴 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产后缺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是指产妇在哺乳期内出现乳汁较少或点滴不下的临床症状。此病的发病时间一般在生产后2 ~3 d,其对产妇及婴儿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1]。此病患者可同时伴有乳房胀痛、食欲减退、精神不佳等临床相关症状,其乳汁的分泌不能满足婴儿的需要,甚至可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对于产后缺乳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主要考虑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同时还考虑与精神因素、营养状况、遗传、分娩及乳头等相关因素有关。在临床上,产后缺乳的发病率在20% ~30%。高发的产后缺乳导致我国的纯母乳喂养率已降至27%[2]。众所周知,母乳对于婴儿的喂养及成长十分重要,通过母乳喂养,婴儿的智力、生长发育及心理等各个方面,均会有较大的益处。而且,母乳喂养不仅对婴儿有利,还对产妇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3]。因此,对于产后缺乳这一疾病,当今社会及医疗工作人员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应通过积极的宣传教育、对症治疗等方式来改善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婴儿得到充分的喂养,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在本文中,笔者主要是对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

产后缺乳属于中医学中“乳汁不足”“乳汁不行”等范畴。产后缺乳的中医病因病机复杂,目前主要认为与虚、实两个方面有关,虚则与脾、肾有关,实与气血郁滞有关。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主藏精,肾气的充足对女子的经、带、胎、产、乳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肾气充足则乳房发育正常,乳汁源泉充足;肾气不足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乳房的发育,使乳汁的源泉匮乏,使产妇少乳或缺乳。脾为后天之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人体精微送达四肢百骸。乳汁来源于人体精血,脾气充足,运化功能正常则会使气血充足,为产妇泌乳提供物质基础。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常,则气血生化乏源,无法为乳汁的生成提供物质基础。可见,乳汁的生成与肾(先天之本)、脾(后天之本)的关系十分密切。肝主疏泄,主气机调达。若肝功能正常,则胸部气机调达,从而可使乳汁更好地排出体外。若肝气不畅,则会使气机郁阻,导致乳汁运行不畅、难以排出,从而可引起产后缺乳。

2 产后缺乳的中医药治疗

2.1 中医内治法

中医内治法多以汤药治疗为主,汤药治疗则主要基于中医辨证理论。中医认为,产后缺乳可以分为气血亏虚型、肝郁气滞型及痰湿阻滞型。对于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临床上常用可补益气血的八珍汤进行治疗。对于八珍汤治疗产后缺乳的作用机制,目前考虑与促进脑垂体分泌血泌乳素有关。有研究指出,八珍汤治疗产后缺乳主要是通过增加泌乳素的分泌来增加泌乳,同时还能通过调节机体各激素水平来促进产妇恢复,促进产后缺乳症状的好转[4]。刘玉英[5]在研究中将食疗作为基础治疗。在食疗的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疗法对对照组30 例产后缺乳患者进行治疗,在食疗的基础上采用八珍汤对治疗组30 例产后缺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泌乳素(Blood prolactin,PRL)、雌二醇(Estradiol,E2)等激素水平的改善程度也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用八珍汤结合食疗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激素水平。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相关的研究证实,益气生血汤、下乳方、增乳汤及补益增乳通络汤在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方面均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对于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临床上多采用具有疏肝解郁、理气通乳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邱慧敏[6]运用下乳涌泉汤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162 例,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0.12%。邱慧敏认为,上述治疗的作用机理与下乳涌泉汤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临床功用密不可分。除此之外,下乳疏肝汤、下乳涌泉散、通肝生乳汤等验方治疗肝郁气滞型产后缺乳的效果也均在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对于痰湿阻滞型产后缺乳,临床上大多采用健脾化湿之品进行治疗。张淑英等[7]运用醒脾通络散治疗痰湿阻滞型产后缺乳117 例,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且治疗后患者的乳汁量明显增加,身体困重、不思饮食等症状也得到了缓解。以上研究充分证实,利用中医内治法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2.2 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目前主要以针灸、按摩等方式为主,此类方法无需内服药物,深受患者欢迎。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已经得到临床证实,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穴位以膻中穴、少泽穴、足三里穴、期门穴及气海穴等穴位为主。针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作用机制目前主要认为与调节激素水平、改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减轻疼痛、改善睡眠及刺激多巴胺分泌等有关。大量的研究证实,针灸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起到治疗产后缺乳的作用[8]。刘曼芳等[9]在研究中采用辨证取穴针刺法对对照组30 例产后缺乳患者进行治疗,在辨证取穴针刺法的基础上加用子午流注针法对治疗组30 例产后缺乳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乳汁量、面色、食欲差症状、血清泌乳素水平的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患者。这说明,针刺疗法可以明显减轻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激素水平。推拿按摩是治疗产后缺乳常用的外治法之一。相关的研究表明,通过穴位按摩可以使泌乳时间提前,使产妇的泌乳量增加,同时还能减轻产后缺乳患者胸部闷胀等临床症状,且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10]。相关的Meta 分析表明,对产后缺乳患者进行推拿按摩治疗可以改善其体内激素的水平,促进乳汁分泌,降低乳房胀痛的概率[11]。陈晓君[12]运用乳房按摩联合情志护理对30 例产后缺乳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接受护理后,患者的泌乳量评分得到明显改善。这充分证实乳房按摩联合情志护理可以改善产后缺乳患者的症状,促进乳汁分泌。另外,有学者认为心理护理会使患者的心情舒畅,促进乳汁的顺利排出。另外,艾灸、耳穴按压、穴位埋线、中药外敷等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产后缺乳的效果也均已得到临床证实。

2.3 药膳食疗法

在治疗产后缺乳的中医方法中,药膳食疗法占有重要的地位。药膳食疗法以中药、食疗为治疗基础,其主要是结合患者的病情,并根据现代生活习惯及现代营养学,制定符合患者自身情况的调理方案。科学、合理的药膳食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哺乳情况,还能改善患者的失眠、乳胀、乏力等其他不良症状,是寓医于食的好方法,患者愿意接受,故易于推广[13]。临床上对产后缺乳患者进行药膳食治疗时常用的药膳食主要包括生姜、猪蹄、葱白、酒、通草、猪肉、红糖、大枣、鸡蛋、花生、鲫鱼等[14]。朱静[15]运用乳房按摩联合木瓜鲫鱼汤加减治疗产后缺乳75 例,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姜妮娜等[16]运用王不留行炖猪蹄汤治疗产后缺乳36 例,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

3 小结

大量的研究表明,利用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及药膳食疗法治疗产后缺乳可明显改善患者乳汁缺少的情况,同时还能缓解其他相关的不适症状(面色少华、乏力及食欲减退等),改善激素水平[17-19]。但笔者在查阅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相关文献时仍发现存在若干问题,例如相关临床研究多是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同时也缺乏动物实验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多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及相关动物实验,以夯实中医药治疗产后缺乳的理论基础。笔者还发现,上述相关研究中临床类研究大多存在辨证分型不统一、效果评判标准不同、缺乏长期效果观察等问题。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统一辨证、评判标准,并尽可能地进行远期疗效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对产后缺乳患者应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使患者能够乐意接受。在产妇生产前,相关的产科医师及护理工作人员应对其做好母乳喂养宣传工作,以提高其对产后缺乳的重视程度。同时,应充分做好相关沟通解释工作,以提高新生儿的母乳喂养率,促进其健康发育。

猜你喜欢

激素水平乳汁产后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盐酸胺碘酮辅助治疗对小儿心律失常的疗效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
乳汁点目需谨慎
预防乳汁淤积,如何从前期做好养护?
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
产后伤口痛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