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22-11-19任玉明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学

○任玉明

随着新医学模式逐渐渗透到医学各个领域,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在重视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传授也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的重视。因为片面地偏重医疗专业技能,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们仅凭技术认识、诊断与治疗疾病,不能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认识疾病发生的心理与社会原因,出现了“只见疾病,不见病人”的情况,以致医学偏离了自身的本质——对“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守护[1]。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能力、有人文情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是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整体水平不高,而且院校之间教育水平差别较大,难以实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2]。因此,本课题组对河南省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开展调查,研究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探讨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选取新乡医学院、郑州大学医学院和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医学相关专业2013—2017级学生共计696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595人,医学影像学专业39人,麻醉学专业50人,其他医学相关专业12人,其中,男生258人,占37.23%,女生435人,占62.77%;采用“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模式,由三所高校医学生匿名随机独立完成。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了医学生的个人情况、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整体认知水平、医学生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的认知及需求、医学生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第二课堂的认知和需求、医学生对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的满意度评价。

2.专家访谈法:设计专家访谈提纲,选取教学管理人员、临床带教教师、教育学专家等,了解三所院校校园人文活动和临床实践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咨询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意见。

3.统计学方法:调查结果数据使用了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的整体认知水平

在医学人文教育的功能与作用上,有55.12%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37.09%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6.93%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0.87%的学生认为“不重要”。由此可见,在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问题上,学生们的认知比较一致,几乎所有学生都认识到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医学人文教育认知方面,对“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教育”等概念认知上,19.48%的调查者“听说过且清楚”,74.89%的调查者“听说过,但不清楚”,5.63%的调查者“没听说过”。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医学生对于医学人文理念思想的认知并不清楚。

在医学学生对自身评价方面,6.64%的学生认为“非常欠缺”,53.39%的学生认为“比较欠缺”,31.89%的学生认为“不欠缺,但不满意”,只有8.08%的学生自认为“不欠缺,比较满意”。由此可见,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自身医学人文知识储备不够,需要加强。

(二)医学生对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认知与评价

在医学人文课程安排上,有7.94%的学生认为“非常丰富”,18.02%的学生认为“比较丰富”,43.94%的学生认为“一般丰富”,30.1%的学生认为“不丰富”。由此可见,现行情况下,医学人文课程教学还未能达到学生的需求,需要加强和完善。

在学校医学人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评价上,有19.34%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有23.47%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有46.82%的学生认为“一般满意”,有10.37%的学生认为“不满意”。由此可见,医学人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佳,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改进和创新。

在医学人文教育方式上,有54.11%的学生选择“第一课堂(课堂教学)”,70.56%的学生选择“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80.52%的学生选择“第三课堂(临床实践教学)”,56.28%的学生选择“隐性课程与文化(如文艺演出、文艺沙龙、学生社团等)”。

在第二、第三课堂开展评价方面,有11.83%的学生认为“非常丰富”,20.88%的学生认为“比较丰富”,34.3%的学生认为“一般丰富”,32.99%的学生认为“不丰富”。由此可见,医学生对医学人文教育第二、第三课堂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三)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成效

在违规违法收入方面,对医生收红包、药商给回扣一事,78.5%的学生表示“坚决抵制,绝不收取”,3.9%的学生表示“看时机,如果查不到自己就收”,13.28%的学生表示“大家收,我也收”,4.33%的学生表示“那是我该拿的,不拿白不拿”。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医学生还是能够恪守医德医风,但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利己主义思想,价值观功利化,需要引起重视[3]。

在“以患者为中心”理念方面,20.78%的学生认为“非常正确,必须坚决做到”,67.97%的学生认为“值得提倡,但实施难度较大”,8.51%的学生认为“只是一种口号,形式主义”,2.74%的学生认为“根本不可能做到”。由此可见,近七成的学生认同“以患者为中心”的行医理念,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其只是一个口号。这说明医学生本位主义更重一些,而缺少应有的医者情怀。

在职业道德影响因素方面,医学生认为能够影响医生职业道德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家庭与学校,这些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是“医务道德状况和社会道德状况”(83.69%)、“社会实践”(69.84%)、“教师的言传身教”(64.5%)、“家庭和传统道德教育”(63.64%)、“校园文化”(58.15%)、“人文课程教育”(53.1%)。

三、讨论

(一)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理念尚需普及,重视度还需加强

绝大多数的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医学人文素养学习的重要意义,只有极少数学生(0.87%)认为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生不重要,但对医学人文教育这一概念,大多数学生(74.89%)表示“听说过但并不清楚”。这说明广大医学生只是模糊了解“医学人文”这一名词,但具体什么是医学人文、医学人文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学习医学人文知识却并不知道。目前,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开展得不足,还有很大提升空间[4]。

(二)医学人文课程弱化,缺乏系统性

三所高校医学学科类人文课程平均开设5门,医学学科类人文课程课时仅占所有必修课课程课时的3%左右,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只有医学心理学一门,而调查问卷中学生呼声较高的医学史等课程并不在列。我国医学高等院校医学人文课程的弱化,医学人文教育还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医学人文课程开设具有随意性,既无统一设置标准也不成体系,结构单一[5]。

(三)教学内容老套,教学方法简单

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在人文课程的表现上,“认真听讲”的占24.39%,“感兴趣的听,不感兴趣的不听”的占56.42%,“边听课边做其他事情”的占17.32%,“完全不听”的占1.88%。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传统课堂灌输教学,缺少互动式教学和激励启发式教学,缺乏学生间的讨论分析,授课效果一般,学生满意度较低。

(四)临床实践阶段医学人文教育缺失

医学人文素养教育应贯穿在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但根据课题组对三所高校人文课程设置的调研,三所高校人文素养课程几乎全部放在了前三年,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后两年临床教学中甚至出现了断层现象,造成医学人文课程体系缺乏关联性;同时也造成学生主观上认为医学人文知识学习不重要,在临床实习阶段应更注重临床技能的学习和锻炼,不利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开展[6]。

(五)医学人文第二、第三课堂教育效果不理想,仍需加强

随着医学院校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逐步重视,第一、二、三课堂共同发力的人文教育初见成效,医学生逐步了解了人文教育,并意识到自己在人文素质方面的不足,但整体上职业价值观良好,大多数(78.5%)的学生在遇到红包诱惑和药商回扣时可以做到“坚决抵制,绝不收取”;半数以上学生(51.2%)明白学医的目的是“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治病救人”;83.69%的学生了解“医务道德和社会道德状况”,了解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未来使命与责任。

四、结论

(一)需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医学人文教育

必须从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上增强对医学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融入管理、教学和临床实践中去;重视医学人文重点学科和科研中心的建设,培养吸引人文学科优秀人才,并把医德教育、人文教育并入职业考核;在组织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临床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强化人文教育,鼓励他们多看人文书籍、多修人文课程、多参加人文实践,把“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理念早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尽快转变建设观念,推行全程化医学人文教育

构建“全过程”医学人文素养教育理念,以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与能力培养为目标,把此体系明确归入医学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均匀分布在基础医学学习的三年和临床医学学习的两年里,让医学人文课程贯穿于医学本科学习的全过程。

(三)大力开展全方位学科融合,构建临床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融合课程体系

课题将医学人文理论融入临床实践,举办医学人文讲座培训形成常态,构建临床实践教学人文教育理论体系;学科融合建设,把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医学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的学科融合建设,提高学科融合课程的学时和学分,从而使医学人文教育全方位构建于医学高校专业课程教育之中。

(四)集中精力提高师资质量,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

医学高校在医学人文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分层次、分阶段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方面对纯人文学科功底的教师进行医学或临床方面培训,让他们了解医学基本知识和医疗现状,然后结合医学知识和人文知识进行授课;另一方面对医学专业教师进行人文方面培训,让其在授课中把临床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人文教育的方式引进课堂,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人文教育。

(五)开阔视野,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融合,能够拓宽延伸高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把医学人文教育贯穿医学生医学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打造医学人文类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开展医学人文论坛、医学传统文化大讲堂、医患沟通大赛、心理微电影大赛等活动,提高医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念;打造蕴含人文精神及人文氛围的医学院校景象,做好以景化人。

五、思考与探索

(一)全面提升教师课程人文建设意识和能力

学校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的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明确医学人文教育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地位,要把提升医学人文建设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师日常培训体系,把提升教师医学人文意识和能力的要求融入“教师发展促进活动”中。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思想教育、学生管理等课程人文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自觉、高效、准确地融入人文教育内容,主动承担起育人职责,积极参与课程人文教育改革。

(二)充分发挥互学互帮作用,打造金牌教学团队

为解决医学人文各类资源整合不够的问题,下一步就要充分发挥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专业教学学院以及医院临床学院间的互帮互助作用,整合各类人文教学资源,打造包含人文教师、医学专业课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的专业医学人文课程教学团队和课程人文教学团队。

医学人文课程团队以医学人文学院教师为主,以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为辅,重点是通过人文教师在课程中讲述医学职业特点和医德医风知识,辅导员在第二课堂人文实践中打造各式各样校内校外的人文教育活动来实现人文学院和医学专业学院的互通互联。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老中青搭配、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团结协作精神的课程人文教学团队,做到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传授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能够让学生自然接受,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专业医学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从而打造有沟通温度、有人文情怀的合格医学生。

(三)“分层、分类、分阶段”有序推进课程人文教育模式

分层落实“专业——课程——课堂”的课程人文目标及任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各专业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对人文素质、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不同要求,提炼形成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专业人文主线,构建“系统性、整体化”的专业课程人文体系。各专业所含的各门课程,则围绕医学人文教育主线、结合各课程性质及其在本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确定课程人文主题。例如,护理专业可以将“生命至上”确定为专业人文主线,以“仁心仁术”“精益求精”“诚心诚意”等多个课程人文主题作为支撑,从而形成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课程人文教育体系,有效达成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四)分类安排“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临床实践课”的人文内容

围绕核心、基本、职业“三层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对全课程育人进行系统性设计。根据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定位各课程的人文育人功能,确定各课程切入角度。医学人文核心课程以实现课程人文核心目标和基本目标为主,侧重培养道德信念和人格品质等;专业课以实现课程人文基本目标为主,侧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临床实践课以实现课程人文职业目标为主,侧重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从而构筑覆盖面广、类型丰富、相互支撑、协同育人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学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