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美育的现实困境及突破路径

2022-11-19吕海霞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艺术类美育美学

○吕海霞

一、高校美育的发展背景、基本内涵与现状

(一)发展背景

在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美育如今已经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了。它对于培育大学生的全方位文化素养已经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我国美育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由王国维提出的,他表示应当在系统的大政教育方针之中加入美育的内容。此外,蔡元培先生也对我国的美育做出了更为系统的论述,他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概念,还提出了“美育是救国的教育”,借此把美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地位和境界。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于高校的美育研究就已经开始,在20世纪90年代初得以兴起。而直到1999年时,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美育才开始得到真正的重视。这次大会上,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将美育正式列入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之中,并且第一次给出了素质教育的明确定义,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进入21世纪之后,大学美育教学的问题不仅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也引来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2010年9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再次强调了要加强美育。2020年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不仅以2022年和2035年为节点,对美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两阶段的明确目标,同时还把美育作为衡量国家近期教育改革成果以及衡量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而在国外,可以发现其美育建设兴起较早,因此也在美育方面有着更为成熟的政策、理念和形式可供我国借鉴。首先,早在1994年,美国就通过立法程序制定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将艺术列为美国中小学的核心学科,与其他七门核心学科放在同等地位;同年,美国“全国艺术教育协会联盟”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明确了艺术课程包括的门类,提供了艺术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系统方案,进一步使得美育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其次,在教学上,美国的美育也更加强调创造性原则,主张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在美国,校园中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学生的艺术作品,学生在这种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自然而然会受到熏陶。并且美国美育类科目的考核也会采用多元和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发现艺术、创造艺术,发现美、创造美。

随着多年来美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今我国的美育教学比起以往的任何时候都发展得更加全面、系统和科学。在贯彻和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下,不仅许多基层中小学的美育工作发展正处在欣欣向荣的上升阶段,在高等学校,美育也已经成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和普及“真善美”的主要阵地以及大学生们在课堂外进行人际交往和交流沟通的重要纽带。

(二)基本内涵

美育的关键在于艺术,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要求美育课程进一步整合。当代美国艺术教育家豪斯曼曾在《艺术与学校》一书中简要提出:“艺术对于学生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可以在不增加学习时间、教师数量和设备的前提下扩展艺术课程的方法就是整合整个艺术教育。”同时,也要能够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一切物质条件,包括空间、学校以及各种社会艺术和美学人才。这种美育涵盖了艺术在内所有基础的、普遍的东西,包括美学、创造力和表现力。尽管霍斯曼没有为艺术形式的整合提出任何论据,但他相信艺术就像语言一样可以表达出来。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他们思维过程中的对应物、分歧和批判性。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和不同层面进行思考,在广阔的智力空间中追求更加卓越的战略。艺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批判精神。德国哲学家席勒在其创作的《美育书简》一书中首先给出了关于美育的定义,即“能够促进鉴赏力和美学的教育。这种教育存在的目的就在于培养我们从感性力量中获取精神力量的整体,以达到整个人尽可能的和谐”。

(三)发展现状

我国高校的美育发展已经从复苏时期逐渐过渡到发展初期,并且走上了更加规范化和成熟化的道路。具体的发展情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各地美术院校的设立已经呈现出了逐渐增多的趋势,不仅是在专业的美术类院校,甚至是综合类大学和师范类的大学等高校也都基本上设置了美育相关的专业。其中,艺术类的专业课程设置十分丰富,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美术类的专业。比如,在保留传统的美术理论与专业绘画之外,许多学校还增设了艺术设计、广告学、环境艺术设计、园林设计、视觉传达、电影动画、舞美、大众传媒等多种贴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热门专业。其次,美术高考热的持续升温使得高等院校中美术专业生的人数比重逐年攀升。这不仅有效地传播了艺术与美学,也直接提升了美育教学的质量。最后,很多高等院校都新增了许多更为丰富广泛的艺术公共课、选修课和通识课,并为艺术类的课程设立了相应的学时学分,建立了相对从前更为科学合理的美育教学体系。

不过,随着现代技术和信息的飞速发展,各个高校都涌入了多元化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促进了美育教学的发展,因此导致高校的美育教学整体比起其他的课程类别出现了一些相对落后的现象。而以个人素质培养为基础的传统美育教学改革方案已经无法准确地安排大量的美育资源,美育教学改革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美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不相符,直接限制了美育教学的发展。因此研究高校美育的现实困境,挖掘其深层次原因,并且据此探索适合我国国情与大学生实际需求的美育新路径与新策略势在必行。

二、高校美育的现实困境分析

尽管随着社会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当代高校的美育教学已经走在了发展的道路上,但仍然存在一些无法忽视的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校美育观念的狭隘理解

1.艺术类高校。在我国学生的教育体系中,美育的教学主要集中在大学之前。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受到了政策上对于艺术特长生考学加分以及艺术生更低的分数线的影响,这也部分地导致了艺术类高校对于高校美育的错误认识,使得艺术类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时候虽然拥有很多的美育基础设施,但也会更多地注重培养大学生在艺术上的技巧或者客观的专业性知识,比如绘画技巧、流派和乐理、作曲定式等,反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同时,美学教育在艺术类高校中的课程占比也要远低于专业性艺术教育的比例。

2.非艺术类高校。除了艺术类高校以外的各大高校在开设美育课程时常常持有一些片面的想法,这些高校部分地认为高校美育就是简单的吹拉弹唱或者琴棋书画。他们仅仅把美育看作是一种用来培养特长的技术性教育,认为它的作用只是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辅助于学生主要的专业教育,而没有意识到高校美育还可以通过参与艺术创作或者鉴赏艺术活动来使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加强对于“艺术美”的认识理解,从而更好地以抽象的思维去认识社会的不同层面,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学生们的精神需求。

(二)不规范的美育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在美育教学中,美育的内容常常局限于艺术教育这一狭小的范围内,从而直接造成了美育内涵上的严重单一化和功能的虚弱化,美育中美学教育的内容就常常会以一些晦涩难懂的美学类的专业知识和概念为主,这些内容专业性过强,因此并不利于美育整体上的大众化推广和普及。

2.美育课时安排较少。大多高校基于其各自的专业需求和科研需求,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很少给予美学课程较大的空间,除政治、英语等公共课程之外,各种各样的专业课占据了学生的绝大部分课程安排。除却部分小众的选修课,美育课程至今并没有大范围地开起来或者说有实质性的进展。

3.美育教学缺乏实践。我国的美育在教学方法上比起国外则更偏重于课堂上客观美学知识和艺术知识的输出,虽然提高了大学生部分的鉴赏能力,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实际创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得最终能够收到的实际美育效果很难与预期达成一致。

(三)高校美育师资匮乏

1.师资队伍规模较小。从事美育教学的师资队伍目前相对其他科目的师资队伍规模较小,并且专业的艺术教师主要集中在艺术类高校中,其他各类高校中专职且专业的艺术教师则很少有。而美学领域的教师不仅是在其他各类高校中十分稀少,连艺术类高校至今也享有美学教师。因此整体而言,高校美育师资队伍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

2.师资队伍质量不等。实际多数情况下也都是由其他教师兼职完成高校的美育课程。这就导致了美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特征。

3.师资队伍分配不均。不同于其他发展成熟的德育、体育等教学,美育教师不论是在人员编制、岗位设置还是教学资金投入上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就使得美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更加落后,而已有的师资力量也只能更多地分配在艺术教育学科,从而也间接使得艺术和美学教育的教师们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过重教学负担。

(四)学科建设滞后

1.教材内容相对单一。许多美育教材遵循以往惯例,仍旧以西方美学范畴作为其内在核心,而没有植根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因此不仅缺乏对我国大学生的适用性,还存在着美育教材内容单一,缺乏实用性、进步性与实用性的问题,直接导致了美育学科建设上的落后。

2.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备。除了艺术类高校美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多以外,其他类别的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都存在着美育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因为各类高校其他科技创新或者财管类等其他专业对于科研和基础建设的资金需求难以压缩,还因为美育教学本身的需求问题。美育教学除了客观理论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不管是对琴房、画室、练舞室等公共设施还是乐器、画架等基础设施的购入对于资金的需求都十分高昂。这就使得许多高校至今仍然存在着美育基础设施不够完备等问题,导致美育教学的建设始终处于封闭而滞后的状态。

3.教学体系不健全。据统计,在制定与美育教学相关的决策策略时,我国很多的非艺术类高校都普遍缺乏市场调查和行业信息的数据,更加缺乏美育专业方面的发展预测和综合决策的评价指标。在招生计划、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自己关起门来进行小范围的独立研究是很常见的现象。

三、高校美育缺失的深层次原因

(一)高校美育师资力量供求不平衡

1.高校美育教师存在巨大缺口。从高校美育教师的需求角度来看。逐年的政策推动使得各大高校逐渐意识到了美育的重要性,开始注重美育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的加强。同时,各大高校往常都高度重视专业教育在培养专业素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造成了大学生们的片面发展。这些高校因此也很少关注美育教学在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鉴赏力、创造力和美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这种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内在需求的提高也会迫使众多高校试图增强美育师资力量,以补全自身在美育领域的不足。

2.高校难以吸引美育教学人才。从高校美育教师的供给角度来看,与美育教学相关的课程教师因为编制和薪资的原因,更倾向于兼职高校美育课程来获得额外收入,而不愿意在高校进行全职授课。一方面是非艺术类高校给予美育类课程教师的编制、课程量等其他方面的待遇比起其他主流专业课程的教师较差。另一方面是这类美育课程的教师通过课外辅导班、商演、作品售卖等途径可以获得比在高校里供职更高的效益。因此,美学教育人才很难流向各大高校,也使得高校更难弥补美育教学领域现存的巨大师资队伍缺口。

(二)政策落实困难

1.高校教学资源分布不平衡。虽然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高校对于美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逐步形成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是在具体落实的进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这主要是因为非艺术类高校都有自身主要研究的专业,在各类资源上也会向这类专业倾斜,这就导致美育发展的过程中各类资源的紧缺。比如,财经类高校就会根据自身的教学需求而将有限的教学资金更多地用来购入研究所需的数据或者进行各类经管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因此不会用来购入美育所需的基础设施或者用来招聘专业的美育教师。

2.高校美育发展不成熟。我国的美育发展对比国外较迟,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高校美育的快速发展也相对落后,仍然处在快速发展的初期。虽然目前中小学的美育体系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了,但对于高校而言,国外的经验不可生搬硬套,国内的许多高校对于美育教学这一领域都仍然处在探索的阶段,因此可供借鉴的经验也并不多,这就导致了美育政策在高校落实起来相对缓慢和发展不够成熟的现状。

(三)对美育教学的认识偏差

1.社会环境对美育的偏见。许多大学生和教师甚至高校都还没有改变千百年来的看法,也没有意识到在现代教育中美育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更没有认识美育教学对于塑造综合性人才可以起到的重要作用。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美育缺失。近几年,随着各类非艺术类高校的转型与发展,不少高校的校园本体文化建设中存在美育的缺失。原因有二,一是由于部分高校简单将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把人力物力财力均置于校园环境的美化上。二是由于许多非艺术类高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仍存在缺乏自身特色、理念和审美趣味雷同等问题,无法引导学生在美学和艺术方面的鉴赏与创新能力。这些都导致了作为人文素质教育分支的美育在应用型高校校园文化中的缺位和不足。

四、高校美育缺失的突破路径

(一)相关部门与高校合力推进美育发展

1.相关部门。随着法律的完善,相关部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条文中的要求,监督各大非艺术类高校在大学生课程的教学体系中加入相关的美育课程,提高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细化美育教学发展中的策略,让美学教育真正走进大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不是仅仅将美育放在选修课或者通识课的模块之中,只当作高校教育中与学生兴趣相关的一个“装饰品”。

2.高校。高校也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推进高校美育发展。一方面是聘请具有高素质专业的相关美育人才,使其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与深度对大学生们进行相关美育课程的教学,从而达到通过美育来加强和培养当代大学生们对于“艺术美”的认识与认同、吸引更多热爱美学艺术并想要深入学习美学的大学生的双重目的。而高校大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美育课程不断加深对“艺术美”的认识,从而了解艺术文化作品自身的魅力,用抽象思维去认识社会文化与美学的不同层面。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和设备的购入以及美育课时的适当增加也有利于学生在艺术和美学方面有更多实践和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们对于美学和艺术的兴趣及其创新能力。

(二)完善美育教学体系

1.提高美育地位。当下,许多非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对于美育课程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熟悉,因此也缺乏对艺术作品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究其原因,是美学与艺术形式上、内容上的丰富性都在要求美育课程进行整合。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条件、空间、学校和社会艺术人才来进行美育教学的创新。这种美育的创新包括美育最基本的东西,即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

2.改善课程内容。美育课程不应当使用统一的概念、定义、定律、推理和计算方法来授课。因为美学和艺术几乎没有统一的标准,它既不同于科学和工程类的课程,也无法像教学文科类课程一样只通过思想来传播。某种程度上来说,引导学生寻求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创新和创造,这对于美育来说才是更为适合的教学方式。

(三)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高校美育

1.高校美育发扬民族文化。如今,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和深厚感情,也是未来美育的正确方向,是民族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和重要途径。因此,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美育的作用,使其成为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效平台,也可以在整个民族文化保护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同时,民族文化在国内扎根千年,它们与美育之间的融合也可以使得美育教学吸收本国民族文化的优点,成为具有真正的民族特色的美育,保持如同民族文化一样蓬勃的生命力。

2.民族文化丰富高校美育。民族文化不仅底蕴深厚,还具有生命力极强以及内容极其丰富的特点,这使其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而且作为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产物将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由于时代的进步,民族文化和美学教育将像经济一样,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趋于统一。

同时,美育在本质上强调大学生的内在美,如思维、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尊重和自我实现的期望等。这些内在美也是国家艺术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因此,任何脱离民族文化的艺术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并且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也有利于高校美育扎根本土的长久发展。

(四)基于大数据的高校美育创新模式

1.数字技术平台与高校美育的融合。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美育也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步。数字技术平台与教育的融合是大势所趋。未来的教学模式必然向多元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根据RongLiu(2020)的数据统计分析,数字技术平台在美育教学模式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对于美学表现的效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2.科技创新丰富美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基于科技和信息时代新型教育的推进也对美学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抛弃陈旧的、内容单一的美育教材和课程内容来创新专业的美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内容,还需要提高自身对于美育的教学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完成从单一的客观专业知识传播者到培养全面的、综合性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智能型人才的教育者的转变。

本文首先对高校美育现状进行了阐述,随后对我国高校美育中现存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改善的路径。随着近年来各种教育大会与研讨会的举行以及相关美育政策的出台,高校应该更加重视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以人为本、以美育人的教育基调,为尽快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做出贡献。也相信随着未来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推进和高校美育策略的不断落实,各个高校的美育工作一定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并且通过美育教学的进步为国家培育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优秀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类美育美学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盘中的意式美学
宋明理学的美育之道
——《宋明理学人格美育论》评介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