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2022-11-19侯斌斌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育人职业

○侯斌斌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团队中的新鲜血液,群体比重大幅增加,工作成果不断涌现,在高校建设发展工作中扮演着生力军的关键角色。高校青年教师具备专业学历高、思维方式活、视野眼界广等优势特点,既能在具体实践中开源活水、拼搏奋斗,又能在思想认识上认清使命,勇负立德树人担当。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来自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负面张力愈来愈重。这严重压缩了青年教师的成长空间,延缓了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健康。要想正确认识并快速消解这些职业发展困境,从而促进青年教师群体的长期稳定发展,培养一支专业水平过硬、思想作风正派、志存高远、砥砺自强、忠诚担当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还需要高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齐心协力。

一、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高校在扩大规模和提高师生比的双重作用下,持续增加教师岗位的招收力度。大批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加入教师队伍,成为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员。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校教师推动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高校的科研教学、学科建设、长效发展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随着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群体的比重增加,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状况不仅关系到单个高校的发展前景,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质量。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是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学术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也被称为高校的教师成长或是高校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有学者指出,要对初入职场的教师加强培训、教育,使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教师角色。还有学者认为,要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从新教师转变到成熟教师,使其具备充足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修养。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看,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主要指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育人的新生力量,要在思想作风、教学能力、专业精神上实现全方位提升,夯实教育职业生涯的发展基础,实现个人职业发展愿景和高等教育发展使命相统一的局面。

二、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专业知识丰富

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发展完善,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学历人才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社会整体学历层次和教育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引进工作上也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基本实现硕士化的引入,大幅增进博士化的引入。当前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良好的专业水平,在日常教学和科研任务中凸显出理论功底扎实、前沿视野开阔、学科思维活跃等专业知识丰富的特点。

(二)工作积极投入

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处于职业追求的萌发期、职业理想的形成期和职业精神的塑造期,自身的事业心和上进心较强,对于事业充满热情,工作状态积极投入。这种特点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方面,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日常考核和职称评定标准不断提高,倒推着青年教师在工作中加倍努力,力求脱颖而出;另一方面,基于个人职业发展理想的考虑,青年教师在内动力的驱动下,主观能动地加强自身学习提升力度,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来自生活以及工作上的压力和挑战。

(三)沟通意识敏锐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思维新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与领导、同事可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与学生交往方面,因为师生之间年龄较为接近,所以易于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这种敏锐的沟通意识可以加快领导对青年教师的了解和信任,可以增进同事交流,并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加速学生对自己的熟悉和接纳。敏锐的沟通意识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很好地理顺与领导、同事、学生之间的关系,扫除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交流困扰,从而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四)教学经验匮乏

高校青年教师虽然学历较高、理论知识较强、能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现实工作中,但不可忽视的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刚离开“书桌”就走上“讲台”,普遍暴露出教学能力不足、工作方式不科学、职业意识不到位、职业素养不达标等教学经验匮乏的问题。尤其是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不是师范专业出身,未曾接受过系统且全面的师范教育培训,所以在进入岗位的短时间内无法真正满足高校对教师的全部要求。

三、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一)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精力分配失衡

高校青年教师在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兼顾一定工作量的学术研究任务。时间和精力的投入是提升教研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条件。在高负荷的工作中,青年教师的精力无法实现均衡分配,导致重科研轻教学、重学术轻育人的现象出现。重科研、重学术意味着青年教师们要在学术提高和技能提升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本是教师的本职所在,但不能因此而轻视对教学任务、育人任务的投入。分析背后的原因,其一是由于高校对于青年教师的聘期考核制度所致。高校青年教师在进入岗位之时,与高校签订的聘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科研考核任务标准。为了在下个聘期中顺利留任,青年教师们只能将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科研工作上,预期的学术成果逐渐成为保障他们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高校为了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频繁地对校内的科研工作安排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不管是从资历方面还是从职称方面来看,青年教师往往是受这些压力影响最大的群体。其二是狭隘的利己主义的显现。有些青年教师狭隘地认为,科研学术才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所在,才是外在显性的成绩。因此,他们错误地将工作重心向此方向倾斜,从意识上放松了对教学和育人工作的投入。无论是客观上的制度问题,还是主观上的认识问题,都导致了青年教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要求下,精力分配失衡的困难局面。

(二)职业通道不畅,职称评级拥堵

职称是劳动人员在专业领域内技术水平、职业能力的等级评定称号,反映着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职业成就和综合素养。职称评定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对教师的整体生涯成长起到了目标引导作用。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高校教师的需求量增加,从事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员比重也大幅增长,但是,以职称评定为代表的教师职业发展制度并没有及时作出相应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青年教师的职业通道不畅。造成这种困扰的原因,一方面是评定标准的问题。有些高校对评定标准设置的条件过高,而青年教师又处在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学术资源积累,难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生成学术成果。有些高校的评定标准变动过于频繁,缺乏合理规划,往往青年教师花费数年产出的学术成果,会被新的标准一下击退。想要达到新的标准,青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术成果继续加码加量,或推倒重来。另一方面是数量和比例的问题。职称的评定要因势而行、随势而变,要标出与实际情况的适配性,不能墨守成规、延缓发展。由于职称晋升的数量和比例有限,加重了职业“内卷”现象的发展,越来越严峻的职称竞争态势,使得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这条道路上越来越拥堵,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也屡屡被限。职业发展不畅使青年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进而引发高校教学育人、学术科研的战斗力和执行力下降,这是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

(三)生活压力较大,家庭事业兼顾

青年时期是高校教师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其整个职业生涯的综合素养成长、工作技能提升、学术科研积累等方面起到奠基作用。但同样,青年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很多人生大事都在此阶段发生进行。在这一时期,青年教师要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共同发力,要兼顾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的协调发展。但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初入岗位的青年教师在沉重的现实生活压力面前,很难做到家庭生活和工作事业的齐头并进。毕业就职后,回馈家庭、回报父母是每个大龄学子的责任,但这一精神需要与现实收入的微薄和事业上精力的牵扯之间往往会形成矛盾冲突;青年教师购房、结婚、抚育子女等组建新家庭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个人的生活需求往往与实际状况之间形成负面张力,这一时期,高校青年教师还有精神生活需求的压力。在日益繁重的现实压力下,高校青年教师的个人精神生活空间被不断压缩,个人精神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自己想做的事情与必须做无法不做的事情之间不能达成和谐一致,进而容易导致幸福感的降低。

(四)培养工作不到位,成长体系不健全

教师是成长型职业的突出代表,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努力钻研,持续反思,在工作中要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育人能力以及科研素养,在实践中要认识学生成长规律,逐渐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实现自身全方位的成长发展。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培养工作不到位。从认识层面看,有些高校缺乏对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深刻认识,没有从思想层面充分重视;从实践层面看,有些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专业性不够,培养的目标不明确,培养内容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技能提升结合不紧密,相关管理规定和配套设施不完善;从效果层面看,有些高校的培养制度没有与青年教师形成同向而行、同振共鸣的效力,青年教师们在这种培养制度下收效甚微。二是成长体系不健全。一个完整的高等教师成长体系涵盖科学的制度建设、专业的内容建设、落地的平台建设、科学的评估机制建设。只有系统化、分层次、全维度推进教师成长体系的建设,才能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谋深谋实谋准,确保落实落细落地。现实中,部分高校缺乏宏观规划,中观布局,微观做事,出现了制度建设不完善、制度执行不严格、反馈机制不及时等情况,对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思想引领,统一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青年教师是一类特殊的群体,首先,作为青年,他们自身肩负着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再者,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份子,高校青年教师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高校青年教师理想信念的建设引领工作,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未来发展,还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是指引高校教师未来发展方向的导向标,是支持高校青年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克服困难、突破瓶颈的强心剂。高校教师作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执行者和推动者,要自觉站稳立场,亮明底色,“做马克思主义的真诚信仰者、热情传播者和忠实践行者,引导学生养成高尚人格”。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思想素质修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增强职业发展深度、高度和广度的关键举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秉持正知正见,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才能引导学生树立远大梦想,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力争成长为优秀的共产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加强业务能力,提高育人本领

业务能力是教师立足于岗位的基本凭靠,是学校育人事业成败的关键。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作支撑,教师难以完成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教育,更难以肩负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的重任。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车轮。其中,教学作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能,是高校教师的首要责任,也是推动高校育人事业发展的根本渠道。无论多么宏大的教育设想、多么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终都要落脚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来。科研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是确保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抓手。当下社会,科技尤为重要,谁掌握了高新科技,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高校青年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和科研业务发展的重要性,在夯实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努力投身科研事业,形成以教学促进科研、用科研提升教学的繁荣发展局面。

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做到目标明确和协调发展。明确的目标可以排除教师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干扰因素,减少因初入岗位而造成的“精神内耗”,从而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提高业务能力。协调发展要求高校青年教师在业务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既不能蜻蜓点水式地应付差事,也不能在教学和科研之间厚此薄彼或顾此失彼,而是要兼顾各方利益,注重协调统一。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完善相关政策供给和机制创新,因此,全面系统地制定教师业务提升体系,分层次细化岗前、在岗等专题培训计划,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可以让高校青年教师们在政策制度的关怀服务下真正有所提升、有所成长,切实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育人能力。

(三)加强机制建设,保障发展质量

高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未来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情况关系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整体大局。全面推动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为高校青年教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体系化保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扫除障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机制建设要以化解现实困境为出发点,以制度体系创新为着力点,以提高整体育人能力为落脚点,结合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做到分层次推进、系统化运行、个性化实施。帮助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不能只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还要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吸收优势经验,形成强大合力,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营造良好局面。

首先,要完善培养机制。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长期规划,久久为功。具体要结合学校规划、学科发展、学院建设的实际情况,从岗前、在岗不同阶段入手,从工作、生活、家庭等不同维度出发,从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能力、师德师风建设、个人兴趣方向等不同层面着力,既要注重群体共性,又要兼顾个体情况,畅通上升渠道,破除僵化的制度壁垒,从而为青年教师创造更为广阔的成长平台。

其次,要完善竞争机制。竞争是保持活力的有效方法,是激活团队能量的重要途径。完善竞争机制不是要摒除竞争,而是要持续优化竞争的结构和过程,避免因劣性竞争而产生不必要的内耗。完善竞争机制,要科学引导竞争观念,合理设置竞争目标,要因势而行地变化竞争模式,使内部的竞争合理存在、良性发展。再次,要完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的设置不能走一成不变的僵化路线,也不能反复无常、频繁升格,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调研工作,多倾听青年教师的声音,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布局。执行好激励措施,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最后,要完善保障机制。要从实际困难出发,加强人文关怀,尽可能地为青年教师解决所面临的工作和生活问题,从而使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育人工作中。

青年教师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具青年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双重历史使命。他们在职业发展中不仅要克服普通青年群体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且要解决教师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特困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思想价值引领、育人本领提升、发展机制建设等方面入手,为青年教师尽可能解除后顾之忧,疏通发展通道,使他们更好地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育人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职业写作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