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2022-11-19蔡剑英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实验教育教师

○蔡剑英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场所,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院校的办学质量。因此,建设一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实验教师队伍,是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受到传统继续教育体系的影响,现阶段高校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实践机会少、提升渠道窄。这些都制约着高校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效果。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当强化对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和创新工作,探索科学、系统、全面、有保障的管理模式。

一、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原则

明确的原则是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持续创新的根本保障。高校管理者应当结合院校具体情况,明确原则要求,保障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稳定进行。管理者所制定的原则应当根据时代发展变化而不断优化,在当前要凸显创新性、信息化等基本元素,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

(一)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校园为总体框架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发展趋势,将教育与信息化技术互相结合,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战略”的基本措施。现阶段,高校均已建立智慧校园模式。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可以依托智慧校园模式,对所有参与教师进行身份认证、管理权限规定等操作,实现所有信息与数据共享,为决策提供政策及数据支持。在智慧校园模式中,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存储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等,针对每个参与继续教育的实验教师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模式,时刻监督实验教师的学习状态,从而保证继续教育管理效果。

(二)以线上线下结合形式构建相关培养体系

高校实验教师本身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应当利用工作之余参与继续教育,丰富知识素养。根据这一要求,高校可以通过搭建线上线下互相结合的平台或空间,持续吸引更多实验教师主动参与继续教育。在线上、线下互相结合的平台中,还可以构建多种实践环境,分享各种学习资源,便于管理者的统一管理。除此之外,实验教师能力培养体系也应当向着系统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实验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进一步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以因校制宜、因人制宜为基本管理原则

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因此,管理理念也应当与时俱进,确保满足社会对教育行业的发展要求。为了有效避免高校继续教育同质化现象的发生,高校管理者应当深入研究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特征,并将其与高校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互相结合,写好高校名片,打造具有高校自身特色的继续教育体系。在借鉴兄弟高校成熟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过程中,要避免生搬硬套,应当根据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开设个性化、选择化、差异化的课程体系,使所有参与继续教育的实验教师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知识资源和实践经验。高校继续教育管理者也应当根据当下实验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管理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新思路,改善方法,提高课程针对性,增强有效性,关注体系反馈性,积极听取各位教师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管理者还应当鼓励高校实验教师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管理方法献计献策,提高教师主观能动性,始终彰显主体地位,共同促进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深度发展。管理者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应用效度进行深度了解,并通过调整管理方法及管理理念,让实验教师达到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双重提升。

二、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制约因素

现阶段,一些高校的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运行实践证明,虽然管理者非常重视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但受到教师思想意识、人员配合程度和政策落实结果等的影响,一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势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甚至会在其具体运行中形成某种制约。

(一)相关思想意识的缺乏

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是高校构建师资团队的主要趋势。但由于这一趋势还未完全形成,故而一些高校内部缺少足够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加之管理者未能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这也会阻碍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实验教师应当意识到,作为实践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肩负着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实验教师多数具备较多的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操作能力,在引导学生学习时,也会以理论引导为基本方向,在指导学生实践时,因缺乏经验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扎实的基本技能、高尚的职业操守、强大的心理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和育人工作的主要前提。只有对此形成清醒认识,高校实验教师才能积极主动投入到继续教育中。

(二)继续教育空有外表缺少实质

从目前来看,我国一些高校的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高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师入职前的培训工作,但入职后的理论技能提升工作往往被搁置。一些高校只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等意识形态的教育,对教师实践技能、教育机智等的能力提升关注不够。还有一些高校缺少提高实验教师实践技能的平台,教师即使有参与继续教育的想法,但可供选择的渠道却非常有限。加之继续教育缺少连贯性,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实验教师难以确定重点,这样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形同虚设。

(三)继续教育模式未与信息技术融合

智能化水平不高也是阻碍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管理者虽然已经尝试将线上线下教育模式互相结合,但最终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由于一些高校未能引进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硬件设施,实验教师在参与培训时受到网络信号、设备操作等的制约,学习过程并不流畅,学习体验也并不丰富,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只能零碎地学习到关于课程的相关内容,无法形成体系。另一方面,高校未能建立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队伍,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认识不深刻,只借助传统的微课形式、慕课形式、PPT等工具进行继续教育,实验教育模式没有创新,理念没有更新,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也就难以创新。

三、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做好高校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工作,离不开所有相关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高校管理者首先应当从课程建立入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然后从资源整合、技术研发、模式开展等多角度进行,全面保障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

(一)做好实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衔接工作

第一,对相关课程进行科学分类。所有参与继续教育的实验教师,既是教师,同时也是学生。因此,在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时,应当摆正教师的位置,立足学习主体角度,找出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课程体系的建设,首先应当打破专业分化的课程壁垒,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下,让所有课程互相交融、互相开放,通过多种学科的共同引导,实现课程联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内部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对于不同学科,设置交叉融合体系能够不断增强实验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实验教师自主探索各个学科之间的连接,并且有效运用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开展继续教育管理的教育主体也应当意识到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搭建线上教育平台,对所有数据进行全面处理并构建生态线上课程,推动继续教育课程向体系化、标准化、科学化转型。同时,做好继续教育课程衔接工作也有助于改变学习主体的思想意识,打破传统的空间、时间等的限制,借助网络实现“人人可学、处处可学”的目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中,也应当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通过搭建双环状结构的课程体系,将课程设置得更具层次性,使学习主体能够感受到课程体系的向心性和顺序性,这样也能够为实验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提供明确的发展思路。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本身具有适应性和连通性,对于所有参与继续教育的实验教师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第二,高度重视实践类课程的建设和优化。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是实验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根本途径。理论知识可以借助教材及各种线上平台不断丰富,实践知识应当通过构建完整、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达到教学效果。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实践教学类课程时,可以从实践场地、实践环境、实践对象等多角度入手,激发实验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当然,不同的实践活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也会受到种种制约,例如设备不足、资源不足、场所有限等。管理者应当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对所有影响继续教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加以改善,避免出现限制实验教师技能提升的现象发生。一些高校通过网络构建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借助网络设计出更优质的实验条件,并不断克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从而保证实践教学效果。此外,借助虚拟空间推动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还能有效节约各种资源和成本,真正实现双螺旋结构继续教育模式。

双螺旋结构继续教育模式有着层层递进、双轨同步进行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中,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借助网络整合所有优质资源,对各类资源进行开发和再利用,促进视频教学资源的虚实结合,为实验教师提供含有多种学习资源的视频库,并要求专业教师定期进行视频库更新筛选工作,持续不断地为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实验教师在线上线下结合的平台中能够有效实现课内与课外、线下实验室与线上平台的互动。第二,借助虚实结合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各类实验方法。例如,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各类基本政策,使参与继续教育的实验教师互相交流和探讨,最大程度发挥所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实验教师在实践中获得的各种感悟和体验,也可以与其他学员进行分享,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智慧教研模式下,一些优秀的APP等信息化工具和系统也可以为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更多可能。所有教师都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能力需求,选择不同的实验学习资源。第三,实践活动的线上环境和线下场所也在不断改善。虚实结合技术能够有效借助物理环境、数字化环境等优势,为实验教师提供广阔的、多维度的学习和教学空间。将智能化、信息化、一体化互相结合,整个学习环境更加完整,优秀学习资源实现聚集,能有效促进实验教师“头脑风暴”。

(二)搭建实验教师继续教育平台,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第一,构建继续教育支持平台联动机制。继续教育支持平台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将多种优质继续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并为实验教师提供支持。该平台能够按照参与继续教育实验教师的学习需求进行合理分配,并针对性推送。高校管理者也应当重视不同平台之间的互相联动机制建设。通常情况下,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包含两大版块,分别是实训教学与实验教学,细化成研习、见习与实习等多种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平台主要有三个支持系统,分别是实训教学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平台。三种平台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实现整个继续教育知识平台的最优化。提高实验教师的实践能力通常是在各种验证性实验、学科演示实验、项目学习实验、任务驱动实验等多种形式的支持下进行。实训教学平台具有较高的示范属性,能够根据不同实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学习需求,提供更多资源。另外,还能将校内教育资源、校外教育资源以及教师学习资源互相整合,全面提升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高校还可以将实训指导队伍的建设工作与具体的项目建设互相连接,使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在不同环节实现互动和联动,最大程度地提高各种资源和系统的利用效率。学员主体也能够根据平台的引导,开辟更多学习和提升路径。从这一角度来讲,实训平台是连接学员和教育资源之间的桥梁。该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当通过邀请专业人员,立足高校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利用增加版块、丰富资源等形式,为参与继续教育的实验教师提供更好的实践基地和实验条件。

第二,构建共同管理合作机制。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是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的运营保障。在具体机制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通过打造实验中心、教学管理中心,凝聚校内外不同学习主体合力,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环境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各高校的教研机构、地方教育部门和校外企业等构建连接,使教学模式更加丰富、更加多样。这样有利于所有参与主体形成共享、合作、共管、共治的协同机制,站在自身角度,发挥监管监督作用,保障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高校可以与不同的二级院校共同合作,利用各类优质资源和专业师资队伍为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更多保障。校政协同过程中,高校可以与政府开展合作,为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更多物质支持和政策支持,当然,必须有专业人员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避免浪费和贪污现象发生。校企合作是指高校实验教师可以在该种合作模式下有更多实践机会,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由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进行培训和指导,制定与教师发展目标相匹配的培养计划,通过与高校内部的课程体系构建连接,从而提高实验教师综合素质。

第三,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特色发展。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管理模式,人才培养目标也各有差异。因此,教育主体在开展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应当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以专业化的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及科研工作为核心,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充分发挥所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字化资源等的优势,为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助益。若高校自身具备较强的教育能力、较多的教育资源,就可以通过与企业技术性、创新性需求构建联系,坚持“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构建网络化服务体系。高校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以服务专业教学为基本方向,通过开展基础性服务、提升性服务等多种模式,持续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素养。基础性服务是指所有实验教师在参与继续教育中所必须接受的培训工作。提升性服务是指实验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要求和兴趣,选择性地接受培训活动。高校也可以通过向实验教师提供层次性的服务,强化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有效性。例如,提供共享式服务,与校外科研单位合作,将所有共享资源和设备,借助信息化、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为实验教师提供教育指导。同时,可借助远程教学直播、网络授课、虚拟培训等形式,使优质资源传达至实验教师端。高校还可以为实验教师的培训学习提供更多支持,例如,时间支持、薪资支持等,从而激发实验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教师通过走出校门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将个人研究成果应用在实践中,可以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和实验教师的教育水平,增强科研服务意识,并有效锻炼自身信息技术操作能力。高校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应当增加创新性服务,借助平台的资源优势,为服务创新提供各种支持。例如,创新性应用科研成果,创新性开展教学研究,这样能够使实验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高校为了提高办学质量,可以邀请校外优秀专家来校兼任教师,这些教师也可以应用在实验教师的继续管理教育工作中。专家筛选、聘用等环节要严把质量关,确保专家符合院校发展需求,符合继续教育模式的创新需求。校外专家应当认真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开展现状,并保证在此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严格考察校外专家的实践经历、教育水平,避免虚假的经历证明和实践经历证明等情况的出现。筛选专家不应当只看重其获奖数量或在企业内的职务职称,更要注重其综合实践能力,确保在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中发挥最大优势。必要的时候,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设置试用期的形式考核专家在校内的贡献度,只有通过试用期才有可能长期合作,也才有可能将专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传递给每一位参与继续教育的实验教师。

(三)实现校内外教育资源的联动整合

做好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工作,不能只局限于高校内部,而应当整合校内外各项优质资源,形成联动作用,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第一,院校需要鼓励校内实验教师走出校门,参与到各类社会实践和企业实践活动中,深化自己对教育工作的认知,提升思想认识,不断积累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借助扎实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继续教育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立足于实验目的、实践内容、实践成果考核等,借助各种评价体系,促进实验教师培养成效的提升。第二,高校可以通过广招贤士的方法,鼓励校外专家走进高校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传递各类先进的专业知识。各种讲座、座谈会有助于提高实践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专家专业性的场景分析也有助于实验教师有效解决各类教学问题。实验教师与专家沟通和交流,不仅能够了解当下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所教授专业的其他内容。通过专家的解疑释惑,让实验教师养成多角度、全方位看待问题的习惯。第三,高校应当定期举办专题调研活动。实验教师在参与继续教育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组织教师开展调研讨论活动,共同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既可以在教师反复研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共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学校也可以建立专业调研小组,为实验教师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和物质支持。学校若能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平台的优势,还能够让实验教师获得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从而促进实验教师教学成果和教学心得的传播。

(四)开发及应用现代化信息化实验技术

高校实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实现智能化发展,必须依赖现代化技术。因此,高校管理者可以根据实验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相关技术优化和设计工作。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实体实训空间技术,既能让实验教师有更多学习平台,同时也能更好地完善学校实验课程体系。例如,各大教育主体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课程直播,课程录制后借助平台分享至学生端,教师可以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借助网络进行学习,所有完成的学习任务和问题都可以实时传送至教师端,教师也能与学员开展互相评价、互相讨论、互相促进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实验教师借助闲暇时间掌握各种技能,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在线上平台,实验教师和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开展交流沟通,有助于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所有实验教师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后,平台能够定期为实验教师推送符合其学习需求的各类教育资源。实验教师也能借助数据的分析,了解个人的学习成效,从而不断优化目标,提高继续教育成果。

总而言之,实验教师的继续教育管理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渗透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点点滴滴之中。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可以促进实验教师的素质提升,同时还能为社会及其他院校输送更多优质教学资源,为国家贡献更多教育科研成果,从根本上推动国家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为此,高校管理者应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革新。

猜你喜欢

实验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美育教师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