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涤痰汤加减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2022-11-18林祥芝

广西中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丁苯内皮氧化应激

要 威,王 盼,林祥芝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脑梗死是一种脑组织软化、坏死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老年,由脑动脉系统病变致使血管闭塞引起,具有致残率高、起病急、死亡率高等特点[1]。相关数据显示,脑梗死患者80%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且有研究发现,脑梗死后2周~6个月的恢复期是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机[3]。目前,临床主要以改善症状、修复神经功能、降低死亡率、减轻伤残程度为治疗目的。丁苯酞被广泛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可通过修复神经功能、抗脑缺血、抗炎,缓解临床症状,但长期使用疗效较差,影响预后。有研究指出,在西医基础上辅以中药汤剂可进一步保护受损神经,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增强疗效[4]。涤痰汤由甘草、胆南星、竹茹、枳实等9种药物组成,具有化浊通络、调和气血之效,正合脑梗死恢复期中医病机[5]。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涤痰汤加减方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旨在从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等多方面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8例。参照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61~77(69.24±2.23)岁;病程3~21(13.69±2.00)周;病情程度:轻度16例,中度32例,重度10例;病灶部位:脑干34例,基底节区10例,大脑皮层14例。研究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60~77(68.76±2.19)岁;病程3~22(14.10±2.23)周;病情程度:轻度13例,中度33例,重度12例;病灶部位:脑干31例,基底节区9例,大脑皮层18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西医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6];MRI、CT检查证实,且经3名主任医师联合确诊。中医诊断:符合中医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7],属痰瘀阻络型。主症:偏瘫、半身不遂、舌斜、躯体感觉异常、不语、口歪。次症:肢体麻木、乏力、饮水发呛、面白、头痛、共济失调、手足肿胀。舌脉象:舌质黯淡,苔黄腻,脉细、弦滑。

1.2.2 纳入标准 均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者;病程2~24周;年龄≥60岁;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出血性脑梗死;合并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异常者;急性脑梗死;造血功能障碍;依从性差,中途未完成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降低血压、控制血脂血糖及营养神经药物,同时指导患者完成常规康复方案,包括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多种感觉刺激治疗法(Rood)和呼吸等技术训练。

1.3.1 参照组 予以丁苯酞软胶囊(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0299,每粒0.1 g)口服,每次0.2 g,每天3次。

1.3.2 研究组 予以丁苯酞软胶囊和涤痰汤加减方治疗,丁苯酞用法用量与参照组保持一致。涤痰汤加减方组成:甘草6 g,胆南星6 g,竹茹12 g,枳实15 g,半夏10 g,石菖蒲15 g,陈皮10 g,茯苓12 g,当归15 g。随症加减:头晕、目眩者加龙骨30 g,天麻10 g,钩藤10 g,白芍10 g;气短乏力者加黄芪30 g;瘀血甚者加桃仁10 g,红花5 g。每天1剂,加水混合煎熬,取汁300 ml,分早晚温服。

两组均治疗和观察4周。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标准,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按无、轻度、中度、重度主症分别记0、2、4、6分,次症分别记0、1、2、3分,最后进行总分合计。基本痊愈:临床症状消失,中医证候积分下降≥85%;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65%≤中医证候积分下降<85%;有效:临床症状改善,35%≤中医证候积分下降<65%;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5%。②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9]、改良Rankin量表(mRS)[10]、Fugl-Meyer量表(FMA)[11]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伤残程度、运动功能。NIHSS分值范围为0~42分,分值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病情分度:1~4分为轻度,5~15分为中度,>15分为重度。mRS满分为6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残疾程度越严重;FMA共50个条目,分值范围为0~100分,分值与运动功能成正比。③血液流变学指标。于清晨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低温环境待检。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指数以全自动血流变仪(淄博恒拓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型号HT-100G)测定。④血管内皮功能、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血清采集方法同上,内皮素-1(ET-1)以夹心双抗酶联免疫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一氧化氮(NO)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3%,参照组为82.76%,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mR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改善,研究组NIHSS、mRS评分低于参照组,FMA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mRS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FMA、mRS评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研究组参照组n 58 58 NIHSS评分治疗前9.53±2.32 9.60±2.58治疗后3.85±1.01①②4.95±1.23①FMA评分治疗前43.54±6.71 42.78±6.35治疗后78.41±5.37①②69.45±6.14①mRS评分治疗前2.93±0.77 2.91±0.82治疗后1.53±0.50①②1.92±0.49①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改善,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血小板聚集指数均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研究组参照组n 58 58全血高切黏度(mPa·s)治疗前7.81±1.29 7.78±1.33治疗后4.03±0.92①②5.74±1.06①全血低切黏度(mPa·s)治疗前15.93±3.06 15.87±3.12治疗后9.95±1.08①②11.47±1.16①FIB(g/L)治疗前4.88±1.07 4.92±1.12治疗后3.07±0.88①②3.76±0.75①血小板聚集指数(%)治疗前78.41±7.16 78.15±7.33治疗后52.31±6.24①②60.08±6.45①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均改善,研究组VEGF、NO、eNOS高于参照组,ET-1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研究组参照组n 58 58 VEGF(ng/L)治疗前217.43±27.41 219.85±26.44治疗后385.69±33.18①②343.27±32.42①NO(μmol/L)治疗前52.19±6.52 53.71±6.28治疗后66.95±7.06①②60.17±6.33①ET-1(ng/L)治疗前85.71±10.13 83.69±11.42治疗后61.06±8.44①②69.37±7.53①eNOS(IU/L)治疗前51.48±6.82 50.75±7.11治疗后69.56±7.27①②62.35±7.18①

2.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均改善,研究组8-OHdG、ox-LDL、MDA低于参照组,GSH-Px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参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研究组参照组n 58 58 8-OHdG(pg/ml)治疗前48.36±5.11 49.24±5.37治疗后16.42±4.26①②27.11±5.85①GSH-Px(mg/L)治疗前94.26±12.04 93.68±13.11治疗后153.29±14.33①②132.17±12.76①ox-LDL(mmol/L)治疗前654.29±43.01 657.22±40.83治疗后517.63±39.42①②559.51±34.28①MDA(nmol/ml)治疗前25.46±3.18 25.11±3.64治疗后10.35±2.41①②15.27±2.68①

3 讨 论

脑梗死是致使患者残疾、死亡的首要疾病,而在其恢复期时给予有效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关键性意义[12]。丁苯酞为多靶点脑保护剂,可修复神经功能,缩小梗死面积,但单独使用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无法满足临床预期。

中医将脑梗死归于“中风”范畴,认为其与痰瘀紧密相关。痰脂浊血,黏稠凝滞,壅滞经脉,阻塞脑窍,以致气血无以向上通达,致气血运行不畅,日久不祛,消耗正气,使得清窍四肢百骸无以濡养,故发为中风[13-14]。中风后脾虚肝旺、痰阻风动,脾虚则生痰,脾虚则肝木乘之,以致痰瘀阻络。故治法应以调和阴阳、化风祛痰、通络疏经为主。本研究依据其痰瘀阻络的病机特点,予以涤痰汤加减治之,方中半夏、石菖蒲共为君药,前者辛散温燥,善散结消痞、化痰燥湿,为治寒痰、痰湿之要药;后者善化痰湿、开窍闭,能治痰湿蒙闭心窍诸症。枳实苦降下行,辛散,微寒不温,既善破气消积以除胀满,又长于行气消痰以通闭塞;陈皮善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竹茹具清热化痰之功,三者相配使痰不再生,湿不再聚,合而为臣。茯苓、当归、胆南星同为佐药,能化瘀活血、祛痰理气,并助药力通行于周身。甘草性平为使,可补中益气、调和诸药。诸药配伍,可达痰灭瘀除、行气活血之功。同时头晕、目眩者加龙骨、天麻、钩藤、白芍,具散风清热、息风定惊、清肝泻火的功效;瘀血甚者加桃仁、红花,能活血散瘀、止痛通经。

脑梗死中,氧化应激、血管内皮损伤是最主要的病理反应。因此,检测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有助于判断预后。本研究数据显示,丁苯酞软胶囊加涤痰汤加减应用于脑梗死恢复期,总有效率增至94.83%,且治疗后研究组FMA评分、mRS评分、NIHSS评分、氧化应激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参照组(P<0.05),表明联合涤痰汤加减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修复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损伤程度,调节氧化应激状态,缓解患者症状,与曹勇[15]等研究结果一致。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分析原因可能为:石菖蒲具有镇静、解痉作用;当归可通过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进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16];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还可防治肝损伤[17]。

既往研究证实,血液高凝状态贯穿于脑梗死整个病理过程,在脑梗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8]。有研究表明,血液黏度增加可诱导微循环障碍,加重脑梗死进展[19]。且有研究指出,血浆黏度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20]。可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与脑梗死紧密相关,通过血浆黏度的升高、降低可有效判断药物治疗效果。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丁苯酞软胶囊、涤痰汤加减联合价值,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估,发现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参照组(P<0.05),说明涤痰汤可显著调节血流动力学,促进疾病转归。原因可能为:半夏有效成分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和神经功能;甘草具有抗氧化、抗脑缺血、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21]。

综上所述,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予以涤痰汤加减、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流动力学,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修复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丁苯内皮氧化应激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S蛋白对人精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