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抛标作业装置在“海巡1630”航标船上的应用
2022-11-18陈俊毅林添金
陈俊毅,林添金
(1.厦门航标处,福建 厦门 361006;2.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0 引 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人类需从海洋中获取更多的资源[1-2]。因此,海洋监测将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涉及的参数有很多,该技术领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技术领域,与多个技术门类有密切关系。浮标是实现海洋监测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及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主要通过浮体、锚链和沉石等部件固定在水中[3-4]。浮标对支持水运、渔业、海洋开发和国防建设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浮标进行设置和管理是确保港口、航道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我国航运事业的飞速发展,船舶数量和吨位不断提高,助航标志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提升航道浮标维护作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厦门航标处的“海巡1630”航标船为例进行分析。该航标船的浮标抛设作业会受风、浪、流和船舶密度等因素的影响,结合航标抛设作业的特点,对该船的浮标抛设作业模式进行研究,设计一种新型抛标装置,以提高浮标抛设作业的安全性和航标维护效率,提升浮标助航服务质量,为水上交通提供安全保障。
1 航标船抛标作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航标定位精度要求
受风、浪、流和船舶碰撞等因素的影响,浮标会偏离设定位置,使定位精度下降。当浮标设定点距离危险物较近时,考虑到航标船的操控灵活性不强,为确保航标船的安全性满足要求,浮标抛设位置与设计位置有一定的偏差,这使得浮标定位精度有所下降。
浮标是海上重要的助航标志之一,在引航和避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位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因此规范对浮标定位精度有很高的要求。规范要求浮标在海上漂浮旋回时,其浮筒的位置不能超过以设定点为圆心、回旋半径为50 m的区域。港内与港外的精度要求不同:人工航槽的浮标位置精度误差要小于等于回旋半径加10 m;港内航道的浮标位置精度误差要小于等于回旋半径加15 m;自然航道的浮标位置精度误差要小于等于回旋半径加20 m。因此,沉石的投放点准确度要控制在5~20 m[5]。
1.2 航标船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航标船采用的抛标作业模式都是在航标船航行到浮标抛设定位点时,用船上的吊机吊起沉石,将其挂在舷外,见图1。确定好抛设位置之后,先抛出沉石和锚链,再将浮筒吊至水面,最后解开浮筒。
图1 吊机起吊沉石和浮筒场景
由于狭管效应,加上台风和冷空气的影响,台湾海峡常年风浪较大。在风浪比较大的情况下,航标船能航行,但在起吊沉石和浮标时其稳性会变差,同时吊起的沉石和浮标会随船舶的横摇而摆动,靠人力很难控制[5],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大多数情况下无法实施现场抛标作业,会大幅增加运营成本。以“海巡1630”航标船为例,从浮标井处起吊浮筒时,吊杆顶端到甲板的高度约为15 m,浮筒的长度一般约为9 m,直径为2.4~3.0 m。图2为“海巡1630”航标船船体横摇时吊机吊起重物端摇摆范围示意图,其中:AB为吊杆顶端到甲板的距离,AB=15 m;θ为船体横摇角度。
图2 “海巡1630”航标船船体横摇时吊机吊起重物端摇摆范围示意图
由式(1)可计算出BC=1.31 m。若船体横摇5°,浮筒在甲板上水平移动的距离可达到2.6 m。若风浪增大,船体的横摇幅度可达10°以上,会使航标作业设备的横向摆动加剧,浮筒的横向位移可达5.2 m以上,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该工作模式不能满足各种海况下的应急操作需求,会影响航标船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
2 抛标作业装置优化
从航标船功能的局限性、安全性和船员的劳动强度等方面考虑,改进浮标抛设装置和作业方式,优化浮标抛设作业流程,减少对吊机的使用,进而提高航标船在抛设浮标时的安全性。为达到该目的,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设计一种不需要现场吊机作业的抛标装置[6]。该新型抛标装置是一种半自动遥控抛标装置,主要由浮筒架、浮筒架轨道、浮筒架固定桩、绞盘机和投放遥控器等设备组成,各设备在船上的布置见图3~图5。1套浮标抛设装置布置在航标船的同一舷侧,1艘航标船可同时配备多套浮标抛设装置。
图3 浮筒和浮筒架在船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5 抛标装置各设备布置俯视图
浮筒架根据浮筒的规格量身设计,以确保其能对浮筒进行有效支撑和固定,同时便于分离。因此,浮筒架一般设计成楔形半包裹状。浮筒架轨道设计为有槽轨道,且具有一定的坡度,以确保浮筒架在甲板上不受船舶颠簸的影响而横向滑移。为防止浮筒架因船舶摇晃而滑动,在槽端设置浮筒架固定装置。浮筒架通过钩锁连接自动脱钩装置,驾驶台通过遥控器控制脱钩装置脱钩之后,载有浮筒的浮筒架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有坡度的有槽轨道滑入海中,此时浮筒与浮筒架分离,并将浮筒架收回。释放沉石是抛标作业的主要环节,也是最危险的环节,为提高该环节的作业安全系数,在释放沉石时,绞盘机旋转带动绞盘机臂,沉石在绞盘机臂的推动下掉入水中,实现作业现场零工作人员,进而保障人员的安全,提升高海况下抛标作业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7]。
图4 沉石与绞盘机在船上的布置示意图
3 抛标作业流程优化
3.1 抛标前的准备工作
由于新型抛标装置的构造与以往不同,其抛标作业流程也与传统的抛标方式有所区别。为实现机械设备动力抛设浮标,需在开航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航标船停泊在码头边,按任务计划在甲板上装料(包括航标、沉石和锚链等物品),在使用浮筒架时,需先将浮筒架放置在有槽轨道上,并将其与浮筒架固定释放装置连接;放置并固定好浮筒架之后,将浮筒放置在浮筒架上,并固定好。将沉石吊装到甲板固定位置处,确保绞盘机臂能有效推动沉石,同时保证沉石的1/4底面积置于舷外,防止释放沉石时被舷侧钢板凸起卡住。
3.2 浮标抛设作业
准备工作完成之后,航标船驶往浮标设定位置进行浮标抛设作业。解开沉石固定钢丝和浮筒架固定装置,在驾驶台遥控抛设浮标,利用沉石绞盘机将沉石移出舷外,锚链随之抛出,浮筒架顺着滑道划入海中,浮筒入水之后在水流的作用下与浮筒架分开,此时回收浮筒架即可。通过对近1 a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在正常海况下,采用该新型装置之后,单次浮标抛设作业时间由10 min缩减到2 min,抛设效率提高了400%;在高海况下,采用该新型装置也能实现浮标抛设,能确保浮标维护任务正常完成,同时浮标投放无需现场人员辅助,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隐患,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4 结 语
通过对抛标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设计了一款新型抛标装置,优化了抛标设备,改进了抛标流程,减少了抛标作业现场人员,降低了抛标作业强度和难度。与吊机抛设浮标相比,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在高海况下可有效降低作业风险,提高抛设作业效率;
2)该装置结构简单,未增加附属动力设备,成本低,故障率低;
3)具有良好的普适性,除了安装在航标船上以外,还可安装在非专业航标船(船上没配备吊车)上,实现抛标作业。
“海巡1630”航标船加装该抛标作业装置之后,减少了浮标抛设现场工作人员,有效避免了工作过程中因高海况而导致人员落水的安全隐患,缓解了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浮标抛设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为增强浮标维护保养的及时性和快速性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