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抑制治疗联合体外光分离置换治疗肾脏移植后感染效果

2022-11-18郭晓媛

辽宁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病毒血症铜绿免疫抑制

郭晓媛

襄城县人民医院(河南 许昌 461700)

肾移植术受者需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1]。免疫抑制剂可减少T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排斥反应,但免疫疗法同时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导致感染发生[2-3]。免疫抑制疗法引起的感染是肾脏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4]。体外光分离置换(ECP)是一种基于白细胞分离术的新型疗法,具有免疫调节作用,ECP联合三联免疫抑制疗法能够降低心脏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率[5-6]。本研究分析免疫抑制治疗联合ECP治疗肾脏移植后感染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肾脏移植后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4)和对照组(n=34)。试验组男24例,女10例;年龄平均(45.47±5.62)岁;多囊肾病3例,IgA肾病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终末期肾病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平均(46.28±5.54)岁;多囊肾病3例,IgA肾病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终末期肾病2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肾移植均为首次;术前明确无感染;CT影像诊断显示炎症存在,体液经培养存在细菌特征;具有典型感染症状;抗感染治疗后感染指标降低,症状好转;患者签署该项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不可控感染;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肝功能障碍;发生肿瘤。

1.2方法 两组均采取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抗感染治疗,明确病原体类型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对照组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免疫抑制治疗:移植前1h,静滴25mg赛尼哌,移植后当天,静滴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0mg/次,1次/d,连续静滴3天,第4天,调整为250mg/次,1次/d。第4天,口服泼尼松,30mg/d。口服吗替麦考酚酯1.5g/次,3次/d。环孢素A起始剂量 6~11mg/kg/d,并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根据血药浓度每2周减量0.5~1mg/kg/d,维持剂量2~6mg/kg/d,分2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ECP治疗:服药后分离出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进行长波紫外线(UVA)照射后回输至体内。移植后前2周,每周2次。第3周到第8周,每周1次。之后,每月1次。6个月共进行14次ECP治疗。治疗后,对两组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1.3观察指标 每次感染均常规进行血、中段尿、痰、咽拭子的真菌和细菌的培养,血巨细胞病毒IgM和IgG抗体检测、衣原体、支原体抗体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后3年内总感染情况、感染部位、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后3年内总感染情况比较 试验组3年内共发生79次感染(34例),对照组共发生147次感染(34例),试验组总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χ2=5.000,P<0.05)。

2.2两组感染部位比较 两组患者中无症状菌尿患者比例最高,且均有两个及其以上部位感染、同一部位反复感染的情况存在,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部位比较

2.3两组感染部位病原体类型比较 试验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2次为化脓链球菌,2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对照组9次为肺炎克雷伯菌,4次为肺炎克雷伯菌与鲍氏杆菌混合感染。

试验组共出现30次病毒血症(10例),排在前首位的病原体为EB病毒,占46.67%;对照组共出现48次病毒血症(12例),单纯疱疹病毒占35.42%,为最常见病原体,见表2。

表2 两组病毒血症病原体类型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1例和18例患者为无症状菌尿,两组最常见的病原体均为细菌,分别占80.00%和83.12%;两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5),见表3。

表3 两组菌尿病原体类型比较

3 讨论

有效的免疫抑制疗法可以降低肾移植受者10~15%的急性肾排斥反应,但免疫抑制治疗可增加移植后感染风险[7]。ECP是一种以提取光敏细胞为理论基础的疗法[8]。在心脏、肺等实体器官移植中耐受性良好,能够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作的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并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的发生[9-10]。目前,ECP主要应用于T细胞淋巴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疾病的治疗,在肾脏移植后预防感染中的应用研究较少[11]。

有研究显示ECP能够降低免疫抑制剂剂量,不增加免疫排次反应,并增加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3年内总感染次数少于对照组,表明ECP可能通过减少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剂量,降低免疫抑制,并通过增加抗菌及抗病毒药物的有效性降低感染风险。约70%的肾移植受者在接受移植后3年内至少有1次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移植后感染[13-14]。本研究发现两组3年内泌尿系统感染次数占比例最高,与既往研究相符[15]。铜绿假单胞菌易产生耐药性,是引发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16]。本研究发现两组无症状菌尿感染次数虽无显著差异,但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次数差异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ECP通过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次数,降低对尿路的危害。病毒血症为第二常见的感染,常见病毒为EB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呼吸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肺炎克雷伯菌。对不同部位病原体进行检测,找出对应常见病原体,有利于临床用药。本研究发现在肾移植受者中,细菌感染的发生率高于病毒及真菌感染。

综上所述,免疫抑制治疗联合ECP治疗可有效降低肾脏移植后3年内总感染次数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次数,有助于降低术后远期感染风险。

猜你喜欢

病毒血症铜绿免疫抑制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症相关研究进展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聂青和: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从传播型急性病毒血症的角度思考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
流行性感冒病毒血症的相关研究
防控猪群免疫抑制的技术措施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共代谢基质促进铜绿假单胞菌降解三十六烷的研究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