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青和: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
2021-01-09陈词
本刊记者:陈词
记者:聂教授您好!今天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慢性乙肝的低病毒血症?
聂青和教授:低病毒血症(LLV)这一概念来自艾滋病研究领域,指的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病毒数量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不完全消失。慢性乙肝也存在低病毒血症这一现象,现在一般认为慢性乙肝的低病毒血症,指的是血浆中乙肝病毒(HBV)持续存在或偶尔可测到,但HBV DNA载量检测低于2000 IU/ml。换句话说,普通的PCR技术检测不出来,而灵敏度高的PCR技术(高敏PCR)仍可以检测出病毒核酸。
记者:低病毒血症在慢性乙肝患者中常见吗?
聂青和教授:乙肝低病毒血症目前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课题,具体的发生率并不清楚,但从乙肝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披露的数据推测,低病毒血症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比较常见。
重庆医科大学主导的一项临床试验中,乙肝患者接受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治疗大约3年后,分别有91.7%(144/157)和86.7%(137/158)的患者乙肝病毒转阴(<20 IU/mL)。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的临床研究中,乙肝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治疗5年,94.4%(220/233)的患者病毒转阴(<20 IU/mL)。据此推测,规范抗病毒治疗较长时间(3~5年)后,仍有约5%~10%的乙肝患者病毒未转阴,不排除其中相当比例的低病毒血症存在。
另外,国外的两项关于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治疗乙肝的临床试验,观察2年后发现,至少有3.9%的慢性乙肝患者存在低病毒血症。日本学者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临床上慢性乙肝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单药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2年及以上者,分别有19.9%(38/191)和7.4%(9/122)出现低病毒血症。
可见,低病毒血症在乙肝治疗过程中并不算罕见。根据目前有限的数据估计,虽然发生的概率不高,但我国慢性乙肝患者人数众多,总的低病毒血症人群规模可能十分庞大,其临床意义不容忽视。当然,低病毒血症的准确发生率还需要大规模、规范的流行病学调查才能阐明。
记者:低病毒血症对慢性乙肝患者有什么影响?
聂青和教授: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推测,低病毒血症可能引起乙肝患者的肝炎再次活动;促进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程的进展;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不利于肝癌患者的存活;且与乙肝病毒耐药性有一定关联。
肝炎持续、反复活动是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主要病理基础,乙肝治疗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阻止肝炎活动。近期有研究者发现,表现为低病毒血症者的非活动性慢性乙肝患者,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约有10%发生活动性肝炎。因此,持续存在的低病毒血症可能在一定情况下引起活动性肝炎,需要引起患者和临床医生的注意。
现代研究已经证实,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世界上约30%以上的肝硬化与乙肝病毒有关。乙肝病毒含量越高,患者的肝纤维化发展越快,发生肝硬化的风险越大、速度越快。但近期的一些研究者发现,低病毒血症患者中有30%左右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病变和肝纤维化,进行抗病毒治疗时表现为低病毒血症的患者,肝纤维化可继续进展。据此推测,低病毒血症可能持续促进肝纤维化发展,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风险不可小觑。
肝硬化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载量的乙肝病毒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几年有研究者发现,恩替卡韦治疗过程中,与病毒转阴的患者相比,低病毒血症可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在伴有肝硬化的患者中;与持续病毒阴性的患者相比,发生低病毒血症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相对更低。
另外,低病毒血症与乙肝病毒耐药的关系,也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有小样本研究证实,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即使病毒含量极低,也有较高比例患者体内的病毒发生耐药突变。不过,低病毒血症与乙肝病毒耐药发生的确切关系,是否与治疗药物种类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记者:面对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患者应该怎么做?
聂青和教授:基于现有的研究证据,低病毒血症并不少见,对慢性乙肝患者的病情有广泛的促进作用,患者应予以重视,具体做法是“早发现,早处理”。
“早发现”有赖于定期的病毒学检查。未治疗和治疗中的乙肝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1次病毒量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以及时发现低病毒血症。应当注意的是,低病毒血症患者的病毒载量通常很低,患者病毒量较低或怀疑有低病毒血症时,应选择灵敏度高的PCR技术检测乙肝病毒HBV DNA。
“早处理”指的是乙肝治疗过程中低病毒血症持续较长时间时,应及时分析原因,酌情进行病毒耐药性检测,或换用更高效、不易耐药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患者应选择灵敏度高的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为什么?
聂青和教授: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LLV)的定义涉及HBV DNA的定量检测,因此检测方法及计量单位应当力求规范、统一,以利于不同实验室检测结果之间进行比较。HBV DNA定量检测方法较多,如实时定量PCR法、分枝链DNA法、捕获杂交法、液相杂交法和分子信标法等,检测结果多以拷贝/mL为计量单位。目前HBV DNA定量检测多用实时定量PCR-荧光探针的方法,所用商品化试剂测得的结果通常以IU/mL标示,单位换算关系为1 IU/mL≈5拷贝/mL,具体换算系数要参考试剂使用说明书。一般医院检验科、传染病科实验室常规检测HBV DNA应用普通的PCR方法,通常检测下限多为低于2000 IU/mL,而灵敏度高的PCR技术(高敏PCR)检测乙肝病毒HBV DNA的下限为低于20 IU/mL,一些大型医院检测低于10 IU/mL。由于不同实验室检测HBV DNA灵敏度有所不同,为更准确地确定LLV,应尽可能选用检测下限最低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记者:关于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症仍有很多工作,请谈谈您的看法?
聂青和教授:目前,一线强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TAF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持续病毒应答率显著改善。但临床上低病毒血症问题逐渐凸显,需要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然而,目前低病毒血症相关研究较少,其临床过程及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阐释。综合现有资料分析,其低病毒血症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1)低病毒血症的概念需要进一步澄清,方便临床管理和研究;(2)调查清楚低病毒血症在未治和经治患者中的发生率;(3)进一步研究低病毒血症的临床危害,比如,是否诱导耐药?是否促进肝炎活动、肝纤维化进展和肝癌发生?是否不利于乙肝患者远期生存?(4)针对低病毒血症,如何制定更合理的抗病毒初治方案和挽救治疗方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慢性乙肝治疗的道路还很漫长,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