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内镜下内外植法与夹层法Ⅰ型鼓室成形术对比分析*

2022-11-18代键方国军谢畅胡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鼓室外耳道鼓膜

代键 方国军 谢畅 胡煜

单纯鼓膜穿孔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主要行Ⅰ型鼓室成形术。Ⅰ型鼓室成形术主要采用内植法、夹层法、外植法行鼓膜修补,各有其优劣性,夹层法手术成功率高,且修补鼓膜符合正常生理状态,更为临床所接受[1]。但是夹层法对鼓膜状态、穿孔大小有要求,临床中有诸多限制,据此,Kartush提出Over-Under法(内外植法)[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耳内镜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内外植法与夹层法比较,探讨耳内镜下内外植法鼓室成形术的优劣性及手术注意事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行Ⅰ型鼓室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耳内镜下内外植法Ⅰ型鼓室成形术,男11例,女19例,年龄40~58岁,平均47.97岁,病程2~25年,平均14±6年;对照组行耳内镜下夹层法Ⅰ型鼓室成形术,男11例,女19例,年龄38~57岁,平均49.47岁,病程3~30年,平均18±7年。所有患者术前均已完善颞骨CT、纯音听阈、声导抗、耳内镜检查,术前鼓室滴入氧氟沙星滴耳液以探查咽鼓管通畅情况。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外耳道0.1%肾上腺素10滴加入20 ml生理盐水做外耳道四壁局部浸润,取耳屏软骨-软骨膜作修补材料。

观察组:采用内外植法,于耳内镜下以钩针去除鼓膜紧张部残缘一圈,形成新鲜创面,而后以肾上腺素棉片压迫、收敛,减少渗血。距鼓环5~7 mm,自6点向12点方向切开皮肤至骨面,分离外耳道皮瓣;自鼓环切迹进入鼓室,进入鼓室时尽量靠下方,避免损伤鼓索神经。进入鼓室后,自锤骨柄上脱下鼓膜,翻起纤维鼓环,以鼓膜铺平器将前下方残余鼓环自鼓沟中勾出,做好移植床;配合角度内镜行鼓室探查,探查咽鼓管通畅程度。取耳屏软骨-软骨膜,以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复位外耳道皮瓣,仔细检查无裂隙。明胶海绵填塞外耳道。

对照组:采用夹层法耳内镜直视下操作,距鼓环5~7 mm,自6点向12点方向切开皮肤至骨面,分离外耳道皮瓣,直达鼓环。向前逐渐将残余鼓膜的上皮层与纤维层做精细分离,避免撕裂;移植物置于残留鼓膜上皮层与纤维层之间,软骨膜面朝向外耳道,软骨正好将穿孔封闭。复位外耳道皮瓣,仔细检查无裂隙,明胶海绵填塞外耳道。

术后观察患者有无面神经麻痹、眩晕、听力下降、耳鸣等表现,如无特殊情况,术后3~5 d出院。术后1周拆除缝线。嘱患者出院后每日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1次。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鼓膜愈合率,并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听力改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听力恢复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 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见表1,可见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鼓膜愈合率比较 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观察组有2例鼓膜遗留裂隙样穿孔,鼓膜愈合率达93.33%(28/30);对照组有1例鼓膜遗留裂隙样穿孔,鼓膜愈合率达96.67%(29/30),两组均未见明显鼓膜内陷以及钝角愈合。这3例穿孔者可能由于穿孔面积较大,所取移植物偏小,边缘没有彻底覆盖所致;3例均经局部硝酸银烧灼后,行外附贴片法修补鼓膜穿孔治愈。

2.3两组手术前后纯音听阈比较 分别统计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500、1 000、2 000、4 000 Hz的平均气导听阈、骨导听阈、气骨导差及气骨导差缩小值,如表2所示,可见两组术后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平均气管导差较术前明显缩小(均为P<0.05),两组间气骨导差缩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内外植法组与夹层法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

表2 两组手术前后的听力情况

2.4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耳鸣3例(10.0%,3/30),对照组术后并发耳鸣2例(6.67%,2/30),观察1个月后均消失。两组均无面神经麻痹,无味觉障碍等鼓索神经损伤症状,无眩晕等并发症。

3 讨论

耳内镜具有高清、广角视野,有效的解决了鼓室探查的视野问题,在内外植法鼓室成形术中,可以尽可能减少前缘外耳道皮肤-鼓膜瓣的分离,尽可能保持鼓膜的自然形态,有效减少了前缘钝角愈合的问题;耳内镜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配以角度内镜,可以实现对鼓室细微、隐蔽结构的观察,可以细致观察鼓室黏膜状态,尽可能地保留好病变可逆的黏膜,为术后形成稳定的含气腔创造有利条件;可以清晰观察前、后鼓峡间的各种阻塞性病变,并进行有效清理,实现中、上鼓室通气;可以实现咽鼓管鼓室口探查并处理,确保咽鼓管通畅,最大程度避免手术失败,这些都充分符合中耳功能性手术理念[3];而且耳内镜技术通过自然腔道进行手术,也达到了微创手术的理念[4]。本组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鼓膜愈合率分别达93.33%和96.67%,且无鼓膜内陷及钝角愈合者,充分体现了耳内境下鼓室成形术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耳内镜下单手操作,对术腔出血的处理较为困难,本研究通过外耳道四壁注射肾上腺素盐水、纯肾上腺素棉片压迫等方法,有效解决了此问题。

Ⅰ型鼓室成形术常采用内植法、夹层法、外植法行鼓膜修补。外植法简便,制作新鲜创缘后外附移植物即可,但是术后鼓膜外移、前缘钝角愈合等并发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5];内植法避免了上述不足,但是会出现术后鼓膜内陷、粘连等并发症[6];夹层法克服了内植法以及外植法的缺点,并且符合正常鼓膜的生理状态[1,7];但部分患者在长期保守治疗后仍难以达到完全干耳状态,术中分离上皮层及纤维层时极易造成上皮层撕裂,难以实行夹层法;且部分患者伴有大面积的鼓膜钙化,难以分离上皮层及纤维层;残留鼓膜较少的大穿孔及边缘性穿孔,难以保留足够移植床放置移植鼓膜。因此,Kartush提出了内外植法,将移植物放置于锤骨柄外侧,同时将移植物部分放在外耳道骨壁上,夹在鼓环与外耳道皮瓣之间,在保证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也增加了稳定性,可以明显提高鼓膜修复成功率,减少鼓室粘连的发生,可以有效避免修复鼓膜内陷或再次穿孔的发生[2]。Yigit等[8]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内外植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鼓膜穿孔,术中方便鼓室探查,术后极少出现鼓膜内陷、中耳容积减小等并发症,并且术后穿孔愈合情况及听力恢复情况均不低于内植法。佘万东等[9]比较了显微镜下内外植法与内植法Ⅰ型鼓室成形术的优劣性,认为内外植法优于内植法,适用于所有位置及大小的鼓膜穿孔,但是更加适用于鼓膜较大穿孔和鼓膜前方穿孔。张武宁等[10]对耳内镜下内外植法及显微镜下夹层法鼓室成形术进行比较,得出内外植法与夹层法鼓膜修补术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内外植法能减少术后鼓膜内陷,适用于边缘性鼓膜穿孔的治疗。

从本研究结果看内外植法较夹层法手术更加简便,前者降低了手术难度,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且内外植法与夹层法手术出血量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说明内外植法相较于夹层法没有额外的创伤。从手术前后纯音听阈比较看,无论是观察组(内外植法)还是对照组(夹层法),术后平均气导听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后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明显缩小,两组间气骨导差缩小值没有明显差异;说明在术后听力恢复中,内外植法可以达到夹层法的听力恢复效果,具有临床实用性,并且,手术操作难度更低;而且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手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耳内镜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中耳功能性手术,实现微创理念,与夹层法相比较,内外植法Ⅰ型鼓室成形术可以达到满意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听力恢复效果,并且操作难度更小;耳内镜下内外植法Ⅰ型鼓室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鼓室外耳道鼓膜
先天性外中耳畸形(16)*
——外耳道成形技术进展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基于Matlab软件的先天性外耳道狭窄CT影像特点分析
保护好易受伤的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