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看美国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政策
2022-11-18王天琪
王天琪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40)
一、引言
高校招生政策是公共政策、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与人才选拔、教育公平密切相关。高校招生政策体现出学校人才需求定位与培养目标,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评价作为招生政策的一种取向,引起广泛的关注。一般认为,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指高校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依据多元评价要素,对学生的智力素质(如知识、技能)、非智力因素(如思想品德、意志毅力、兴趣特长、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如身体健康状况、体能素质)进行全面而有个性的评价,进而实现选拔的制度。[1]
政策层面上,我国强调深化招生制度改革,重点落实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选拔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亦强调:“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实践层面上,2014年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后,众多省市不断探索综合评价招生机制,有助于突破“唯分数”桎梏,推进素质教育。但综合评价招生改革同样面临重重挑战与困境,比如潜在因素对综合评价录取公平性的影响,高校招生工作建设不足对招生评价科学发展的制约,[2]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历经多年发展,美国形成了成熟且高度个性化的高校多元招生制度,对我国高校综合评价政策研究有一定裨益。关于高校招生评价,学界多关注招生制度的历史变革、发展趋势、全球一流大学招生考试制度的异同、新高考背景下综合评价录取的困境与出路。研究方法上,以文献法和比较法为主,且中美比较研究居多,关注美国高校多层次的招生方式,但相关研究多停留在宏观层面的介绍,缺乏具体案例分析。此外,关于美国大学综合评价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一流大学录取决策过程、评价机制形成过程,对于美国一流公立大学的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的探讨较为缺乏,而这对于新时期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在综合已有研究发现与不足的基础上,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22 世界大学排行榜,本研究选择公立高校排名第一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对该校的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校提供借鉴与启示。
加利福尼亚大学(简称加州大学)是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系统,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沉淀积累了百年办学经验。在本科招生中,加州大学于2001年推行“统一招生、自主录取”的综合评审制度,学校统一制定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负责学生申请工作,通过多元化方式对申请学生进行评价,继而各分校根据自己标准对学生的申请材料再进行综合评审,择优录取。伯克利分校作为加州大学系统中的重要分校,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卓越的学术地位,其率先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通过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学业成就、课外活动、家庭背景等不同维度,这一兼具卓越与公平的招生理念与实践深入人心。
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的主要内容
美国本科招生政策包含两类:一类为开放入学,即申请者只需提供高中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证明便可申请入学;另一类为选择性招生,这类招生方式规定了申请要求,学校通过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选拔、录取学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属于后者,其本科招生评价标准包含学业表现与非学业因素,各维度均涉及具体的标准要求和不同的权重。
1.高中学业表现
申请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需达到最低门槛,即修读15 门经认证的课程,包括历史、英语、数学、科学、其他世界通用语言、视觉和表演艺术以及大学预科选修课等。课程修读方式涵盖两种,一种是完成相应的高中课程并达到相应等级,具体而言,学生需要在高中最后一年前修读完11 门课程,考试成绩在C等及以上,其中10年级和11年级相应课程GPA 须在3.0以上(非加州居民须在3.4以上);另一种是完成大学课程或达到特定考试的分数要求,如大学预修课程(AP)、国际文凭课程(IB)与学术能力倾向测验(SAT)。以历史课程为例,高校认可的课程内容包含世界历史、文化历史等,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选择并完成为期两年的修读。如果学生没有选择参加高中课程,则可以参加AP或IB相应部分的考试,达到基本分数要求。也可以通过修读大学课程的方式,完成相应内容的学习,等级也需在C等及以上。
但上述要求仅为申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基本条件,学校官方表明由于竞争激烈,除满足基本申请要求外,学校还将通过综合考察的方式评估选择新生。具体而言,涵盖平均学分绩点、修读课程类型、修读课程数量、其他考试成绩。
起初,加州大学会通过一定的加权计算方式,将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提交的个人成绩转换成学校相对成绩,以确定申请者是否符合学校本科录取标准。[3]2021 年,学校官方明确指出自申请2021 年秋季入学的学生起,学校将采取免标准化考试模式(test-free),即招生过程不要求学生提交SAT 及ACT 成绩,但如果学生被录取,其提交给学校的任何成绩都将被纳入考察标准。此外,学生高中学业表现的各方面,如修读课程成绩、数量、其他非必修考试成绩、个人学术背景等都将被置于系统框架下予以衡量。学校不会因某一因素而决定一个学生是否被录取,招生评价过程更看重学生对其申请专业的学业准备情况。
2.个人品质
与众多美国一流大学一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非常注重学生的个人品质,包括领导才能、个性特质、学习动机、洞察力、坚韧性、主动性、创新性等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的品质,以期选拔出能够对学校乃至世界卓有贡献的申请者。“个人见解问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选拔学生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回答简答题的形式,展现个人品质,比如描述曾经遭遇的非同寻常的情况,展现自己应对的方式,以及从中领悟到的内容。为了避免学生虚假作答,学校招生和奖学金办公室会对作答内容进行审核,评估学业表现相似者之间的区别,了解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学业成就,并借助具体情境了解学生个人经历与特质,挖掘与学校文化匹配的申请者。
3.校内外经历
除了高中学业表现、个人品质外,学校还期望了解学生校内课程参与、校外活动情况,如学生对校园知识文化建设的贡献、兴趣范围、所获成就、背景经历多样性、学业进步表现以及课程结构设置。一方面,这些内容会在“个人见解问题”中有所体现,学校希望学生深思熟虑后,准确描述自己的经历与收获;另一方面,对于想要进入特定专业(如工程、化学)或想申请奖学金的学生,则更需要着重展现自己对该专业的兴趣、相应的学习经历、实践经验等。除了学生自己提交的信息外,学校也鼓励申请者提交两份电子推荐信,其中一封需要由核心学科教师撰写,以考察学生的学习经历、兴趣,其中亦会涉及学生的个人品质、学业表现情况,体现出整体考察的视角。
4.附加因素
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学校还鼓励申请者提交其他有效证明材料,比如发明创造、体育比赛成果、艺术表演经历、领导经历、工作实习经历、志愿服务经历等。为鼓励不同背景的学生入校学习,学校在招生录取时,特别强调种族、民族、性别、宗教信仰均不纳入招生评价标准,对于有特殊情况的申请者,学校强调考察申请者应对困难时的成熟度、决心和洞察力。此外,学生的语言情况、教育经历、家庭背景也将被纳入,学校将从整体层面评估不同背景学生进行学术和非学术活动的可能性与难度,录取后学校也将为“第一代大学生”、低收入家庭学生等处于弱势的群体提供学术及经济支持。
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的特点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的特点具体如下。
1.评价目标:选拔贤能,促进公平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兼具卓越性与公平性,在评价目标上,既注重选拔具有突出学术能力、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又考虑到招生群体的多样性与多元化,整体政策上对特长生和弱势群体有所倾斜,学业申请基本要求相对降低。
面向特长生,高校推行“破格录取”(ABE)政策,允许学校录取成绩低于3.0 的学生,但占比不能超过总录取人数的6%。在具体招生实践中,由于近八成体育特长生的课程成绩达不到申请的基本要求,因而当学生体育特长非常突出时,学校便可以通过ABE 方式予以录取。此外,每年中学举办体育赛事之际,大学教练也会亲临现场观摩比赛,对看中的选手在招生中提供推荐意见。
对于来自低收入家庭、经济不发达地区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会适当予以政策支持。对于这些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而言,他们的高中学校、家庭、社区背景难以为其提供充分的学业支持与丰富的实践机会,其学业成绩、活动表现较之其他学生稍逊一筹。因而,与加州大学系统一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亦面向本州所有高中(包括完全中学以及其他招收高中学生的学校),实行“地方中学合格性”标准(ELC),认可教育资源不足的学生利用现有机会取得的学业成就,为其提供申请资格与录取机会。ELC 招生制度在《平权法案》法律效力解除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平权法案》倡导“弱势”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性要以申请者个人的背景作为衡量标准。[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通过来自加州不同地区的学生,关切不同地区学生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其获得教育的机会,履行服务本州的办学使命,以更好地促进公平并选拔贤能,契合学校的办学理念。
2.评价内容:联系本校,综合考察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秉承“综合评价、综合考察”的理念,虽然在招生细则中没有明确细致的评价指标与相应权重,但基于学校对不同维度评价内容的重视程度,可以总结出高校选拔人才的心理偏好与目标指向。总体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非常注重学生的高中学业表现、个人品质、兴趣经历、学术潜力以及其他可以展现个人特色的成就,关注专业素养、能力倾向、心理状态多种维度,强调学生未来对学校与世界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标准化考试的作用,不强制要求学生提供SAT、ACT 成绩,这一举措顺应了美国教育界兴起的“可免试入学”运动的发展。
“可免试入学”政策距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全美有千所高校实行这一政策,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更多高校也决定采取“可免试入学”政策,引起广泛关注。[5]在六类“可免试入学”评价招生政策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招生政策属于学业门槛政策,即申请者在达到学校规定的学业标准后,可以不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但如果学生在申请材料中附有上述成绩,则该成绩将和其他材料一起作为专业选择、奖学金评定的依据。加州大学在研究标准化考试成绩对大学一年级GPA 表现、大学毕业率的预测作用时,发现效果甚微。国内外相关研究也表明“可免试入学”评价招生政策对于综合评审学生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学术质量、增进文化多元、促进社会平等。[6]
综上,在评价内容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结合本校人才评价理念与目标,综合考察申请者的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注重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提出一定要求,但不“唯分数”论,更期望从长期主义视角出发,选拔具有学术潜能、奉献精神、领导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3.评价方法:理论指引,科学有效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将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定量数据与定性数据、过往学业成绩与未来学术潜力相结合,对申请者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
(1)表现性评价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智力观,认为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类型的智能,对于人才选拔与培养具有重要启示。借鉴这一理论视角,美国一流大学招生政策体现出从“标准化”到“表现性”评价的转型。传统的评价模式大多基于标准化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忽视了不同申请者的学术潜能、个人特质、能力倾向差异,缺乏发展性与全面性。表现性评价方式正是看到并填补了这些不足,以整体性考察为核心,强调学生的思维水平、实践技能与个性特征。[7]
除了不强制申请者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亦鼓励学生提交多样化的材料,展现自身整体学业成就与发展潜力,帮助学校更好地选拔学生。相较于精致的作品集与个人简历,学校更期望学生提交与个人实际相符的学习成绩单、课外活动经历、个人见解问题、教师推荐信,在对自身情况与申请学校专业认真考量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经历、成长背景与思维能力。
(2)情境性评价
艾斯汀的学生参与理论认为学生投入有意义的活动越多,其收获也越多,[8]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时要充分展现自身的思考、情感与态度。基于这一理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对申请者的非认知能力进行评估。在个人见解问题部分,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经历,从8个问题中选择和自身关联最为紧密的4 个问题进行阐述,具体问题包括描述领导经历、自身创意技能、曾经克服的障碍、面临的挑战等内容。除了特定的问题外,学校也会提供相关提示语指引学生思考,比如“你的经历如何改变了你对领导他人的看法,您是否帮助缓解了学校、教堂、社区等组织中的矛盾问题”等,帮助学生回忆、再现、提取于自身最有意义的一段经历。
不同于简单地提交奖项、荣誉证书等证明材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旨在激发学生思考以往经历中的真实情境,展现自身面临困难挑战时的想法与做法、参与课外活动的广度与深度、担任的角色与产生的思考,并以此推测学生的发展潜能,这一举措对于全面系统了解、评价、选择学生具有重要价值。
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的启示
“一体两翼”是目前我国高水平大学本科的主要招生政策,“一体”即普通类招生,“两翼”指特长类招生(如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运动队招生等)和专项计划招生(如国家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等)。[9]而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代表的美国一流大学,在本科招生过程中多采用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方式。虽然中美两国国情背景不同,但在招生政策改革的漫漫长路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对完善我国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政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提质增效:评价目标兼顾卓越公平
卓越与公平处于评价政策天平的两端,高校招生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两者的权衡问题。我国高校本科招生以促进区域、城乡教育公平为先,教育效率其次,而美国一流大学在招生方面兼顾教育效率与公平,选拔贤能。[10]借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验,我国高校在招生时首先需要明确学校自身的使命与办学定位,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给予更多学生入学机会,同时面对处于偏远、教育资源弱势地区以及少数民族的学生,学校可以实行相应的支持政策,如提供奖助学金。同时,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面对众多申请者,高校也需要设定一定的申请门槛,适当引入竞争机制,提质增效,摒弃分数至上的单一招生评价方式,破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形式公平怪圈,追求卓越与公平两大价值取向的平衡。
2.招生自主:评价内容体现高校特色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高校与政府管理职能分工并不明晰。[11]因此,国内高校本科招生具有集中统一的特点,高校在招生对象、招生方式上的自主权较小,并且缺乏成熟完善的顶层设计与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12]使得大学招生工作成本高、效率低,招生和培养产生脱节,不利于高校更好选拔和发展拔尖人才。而美国高校本科招生则具有多元分散的特点,招生灵活个性化。在宏观层面上,虽然同处于加州大学系统,但伯克利分校依然享有一定的招生自主权,可以依据学校现实情况适当调整评价标准。在微观层面上,伯克利分校设立专门的招生委员会负责本科招生工作,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学校每年也会聘请专业评价人员提供招生建议,整体组织结构精细、分工明确。基于此,在保证大学招生评价政策科学规范的基础上,各高校负责规划与统筹招生整体运作模式,同时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第三方评价机构合作,适当下放权力给专业的评价组织及评审人员。在本科招生工作中,需要重视评价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明确高校人才选拔目标与定位,加强高校招生能力建设,从而发挥学校招生工作自主活力,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拔尖人才招生道路。
3.吸纳中西:评价方法注重多元综合
基于实证研究结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众多美国一流大学实行“可免试入学”政策,不强制要求考生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并通过形成性评价、情境性评价的多元化方式,综合考察学生学业成绩与学术潜能、个人品质与思维技能、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同时,评价方式体现出一定的理论视角,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着眼学生发展,有助于建立学生与学校之间的连接,从而更好地选拔与高校契合的多样性人才。而在我国大多高校本科招生录取标准中,高考分数仍占据主导地位,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处于改革阶段,暂未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综合评价方式。但欣喜的是,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高校的优秀经验,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已开始探索并运用综合评价招生,如北京大学已逐步建立元培综合评价系统,上海交通大学结合高中综合素质信息进行自主选拔招生并出台了具体政策。通过吸收国内外的优秀经验,学习一流大学综合评价政策,有助于我国高校更好地招收人才,真正推动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