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防控奶牛产后酮病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应用

2022-11-17邵丽玮郭建军王亚男张洪伟范京惠安永福王晓芳

中国饲料 2022年21期
关键词:乳脂产奶量中草药

邵丽玮, 郭建军, 冯 曼, 王亚男, 符 乐,张洪伟, 范京惠, 安永福, 王晓芳*

(1.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北 保定 071000;2.承德市农林科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3.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1)

奶牛酮病是泌乳奶牛常见的群发性疾病之一,也是围产期奶牛多发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以奶牛血清、尿液以及牛奶中酮体(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升高为主要特征,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限制,产前21 d~产后21 d极易发生(汤兆学,2018),多发于高产奶牛,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叶青华,2016)。另外,酮病的发生还会引起产后真胃变位、子宫炎、产奶量下降和繁殖效率下降等潜在问题,Markusfeld等(1987)研究表明,围产期奶牛所有疾病中,酮病是影响围产期奶牛的经济效益最主要的疾病。

随着国家减抗限抗行动的启动,药物饲料添加剂尤其是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饲料行业,减少抗生素使用已成为行业的共识,寻找可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产品及应用方案,构建差异化竞争成为企业和科研人员的不二选择;中草药、微生态等相关的生物发酵制品无残留,尤其在替代药物饲料添加剂方面的天然性,成为减抗、替抗饲料添加剂的主力产品之一。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开发出一种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并应用在奶牛产后酮病防控上显得格外有意义。本试验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研究其对奶牛产后酮病、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影响,初步确定饲喂效果和适宜添加量,以期为后续试验研究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课题组自制而成,主要成分为黄芪、党参、炒白术、茯苓、当归、焦山楂、大黄等17味中草药,所有组分研磨后充分混合,得到中草药组合物备用;用5%质量比的玉米粉做基料,然后用乳酸菌、酿酒酵母等特选微生物厌氧发酵7 d。试验牛:新产牛,宁晋中百牧业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依据胎次(2~3胎)、体况评分(2.8~3.2)、上一泌乳周期总产奶量相近(12 t)的原则,选20头新产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牛。I组为对照组,II组、Ⅲ组、IV组为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于产后4~30天在饲喂常规日粮基础上每天每头牛按低、中、高三个添加水平(80、100、120 g)添加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每头牛早上饲喂的时候人工饲喂添加剂,保证每头牛每天按规定添加量完全饲喂。每头牛试验期27 d,每9 d为一个采样周期。饲养管理按牛场原有程序常规进行。

1.3 检测指标及方法

1.3.1 产奶量 每天记录每头牛的产奶量,然后计算第4~12、13~21、22~30天及第4~30天的日均产奶量。

1.3.2 乳品质 于产后第4、17、30天采集早、晚两次的乳样,按1:1混合后,放入含有防腐剂的奶样收集瓶中,快递送到石家庄DHI检测中心检测。其中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干物质、乳尿素氮含量和乳体细胞数等。

1.3.3 血液生化指标 于产后第4、17、30天的晨饲前分别对20头试验牛尾跟静脉采集血液10 mL,立即3500 r/min离心5 min后分离血清,随后将其带回实验室置于-20℃冰箱中,贮存待检血清葡萄糖(Glu)、β-羟丁酸(BHBA)、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酶免法,华卫德朗DR-200BS酶标分析仪,无锡华卫德朗仪器有限公司)。

1.3.4 产后疾病发生和繁殖性能 统计产后各组酮病临床发病率和死淘率、产后初次配种天数、妊娠配种次数、首次发情配种率。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先用Excel 2007初步整理试验数据,再用SPSS 17.0软件比较均值(单因素分析)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Duncan氏SSR法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产奶量的影响从表1数据得知,整个试验期四个组产奶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时间推移产奶量除对照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外,其他各组均呈逐渐增高趋势。II组平均产奶量最高,比I组平均高0.63 kg/(头·d),Ⅲ组和IV组产奶量却比I组分别低1.95 kg/(头·d)和1.81 kg/(头·d)。但Ⅲ组提高的趋势最大,Ⅲ组第22~30天日均产奶量比第4~12天高9.02 kg,I组提高5.96 kg,Ⅲ组比I组提高51.34%。

表1 不同水平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产奶量的影响 kg/(头·d)

2.2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乳品质的影响从表2数据得知,不同阶段各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干物质含量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产后天数的增加,乳脂率、乳蛋白率、干物质含量各组均呈降低的趋势。但Ⅲ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减缓了乳脂率、乳蛋白率的降低趋势,Ⅳ组干物质降低的幅度最小。I组和II组乳糖先增加后降低,Ⅲ、Ⅳ组呈逐渐增加趋势。I、II组体细胞数呈先降低后增加趋势,Ⅲ组逐渐降低,IV组先增加后降低;在第4天,Ⅲ组和Ⅳ组显著低于I组和II组(P<0.05);Ⅲ组在第17天显著低于IV组(P<0.05),但与I、II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0天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比I组降低56.60%。尿素氮各组不同时间点波动幅度不大,II、IV组呈降低趋势,Ⅲ组整个阶段最低。

表2 不同水平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乳品质的影响

2.3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血清酮病主要相关指标的影响 由表3得知,各组血清葡萄糖、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基本上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葡萄糖各时间点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Ⅲ组升高趋势高于其他组。β-羟丁酸到第30天Ⅱ组和Ⅲ组显著低于Ⅰ组(P<0.05),均降低20.65%,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游离脂肪酸不同时间点各组水平差异均不显著,各组增加水平差异也不显著(P>0.05)。

表3 不同水平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血清酮病主要相关指标的影响 mmol/L

2.4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产后疾病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从本试验开始到这20头牛全部配种或者淘汰(产后122 d),在产后第3天用试纸条快速检测各奶牛血酮含量时发现,Ⅰ组有一头奶牛血清酮体含量为1.9 mmol/L,Ⅱ组有一头奶牛血清酮体含量为5.1 mmol/L,发病率各为20%,给这2头酮病奶牛灌服3 d丙二醇后复检血清酮体含量均小于1.0 mmol/L,处于健康水平;其他所有试验奶牛含量均小于1.0 mmol/L,Ⅲ组、Ⅳ组酮病发病率均为0。另从表4可以看出,Ⅰ~Ⅳ组的平均产后首次配种时间分别为74.25、72、71.4 d和80.25 d,妊娠配种次数分别为1.75、1.8、1.6次和2.25次,首次情期受胎率为25%、40%、40%、0%。Ⅰ组因乳房炎和Ⅳ组因肢蹄病各淘汰1只牛,其他组没有淘汰牛只。

表4 不同水平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产后疾病发生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3.1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产奶量和乳成分是评价奶牛生产性能高低的重要指标。但是高产奶牛在围产期因能量负平衡诱发酮病等一系列常见疾病,从而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严重影响了经济利益。本试验结果表明,奶牛产后一个月内产奶量成逐渐增加趋势,虽然添加不同水平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产奶量影响不显著,但Ⅲ组产奶量提高水平最大。张善芝(2011)在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生产性能、乳房健康状况的研究中发现,添加中草药能显著提高产奶量。中草药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共同作用达到健脾益气和调节奶牛各内脏系统的阴阳平衡,还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有利于缓解奶牛产后的能量负平衡,从而改善奶牛的生产性能。围产期奶牛产后奶中各个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奶牛在产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乳脂率、乳蛋白、乳糖、总乳固体都有一个缓慢的下降趋势,大约在一个月左右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同时中草药中含有许多有效的营养成分,能够使奶牛初乳中的乳脂、乳蛋白、乳糖、总乳固体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张银,2013)。本试验中除乳糖率变化与其不一致外,奶牛在产后一个月乳脂率、乳蛋白、干物质各组均呈降低的趋势与其一致。虽然本试验中添加不同水平中草药后没有显著改善乳成分,但与对照组相比也不同程度减缓了降低趋势,Ⅲ组表现较优。

3.2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血清指标的影响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多见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功能失调的代谢性疾病(何健,2016),主要的临床特征为低血糖、高酮血、酮尿、酮乳,产奶量下降,消化功能紊乱等(Bava,2001)。正常情况下,奶牛产后血浆NEFA浓度会因分娩应激出现短暂的升髙降低变化。宿孝奇(2015)从产后1~4周酮病高发时期动态监测的结果来看,酮病组自产后1周起NEFA浓度迅速上升到最高,且此后虽有下降但持续高于健康奶牛组,与Loor等(200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酮病组奶牛因产后发生能量代谢负平衡启动了体脂动员。研究表明,奶牛产后随着产奶量的逐渐上升,采食量在28 d才会逐渐改善,这一时期最容易出现血糖不足能量负平衡状态,因此,及时的给分娩后泌乳奶牛补充足量的糖和生糖先质尤为重要,对奶牛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减缓体内脂肪的分解以及保持良好的体况有辅助作用(高阳,2015),同样对防治奶牛酮病,缓解能量代谢负平衡更为重要。中草药中有许多药物可以促进消化、提高食欲,如建曲、麦芽等,而且建曲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和乳酸杆菌,对提高瘤胃微生物的消化能力非常有益。本试验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葡萄糖水平的趋势,特别是到产后第30天,II组、Ⅲ组显著高于I组,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本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中的中草药成分焦山楂等及发酵微生物和基料有关。另外,本试验产后4~30 d β-羟丁酸、游离脂肪酸浓度逐渐增加。但II组增加趋势最小,特别是β-羟丁酸在第30天II组、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改善血糖,降血酮及降低脂肪动员方面有显著效果,但由于试验场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单槽饲喂统计每头牛每天的采食量,但是根据现场观察各组试验牛的采食情况发现,饲喂该发酵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奶牛食欲,这与该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成分及功能有关,此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就是主要针对奶牛产后气血两亏、肝气不舒(脂肪肝等营养代谢问题)、食欲不振(采食量低,瘤胃功能紊乱)等问题而筛选的配方,其主要功能为补气养血、敛阴清热、活血祛瘀、保肝利胆、健脾利湿,对奶牛新产期酮病、营养负平衡以及生殖系统修复等问题有很好作用。

3.3 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产后疾病发生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奶牛酮病和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NEB)会引起奶牛繁殖性能的下降(Rossi,2008)。据Goff等(1997)报道,奶牛繁殖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就是NEB的发生。Beam等(1999)研究发现,奶牛发生NEB后,首次黄体活动,首次配种时间,配种指数以及产犊间隔都会出现相应的增高或延长。奶牛NEB的发生会导致体脂动员加速,体重下降,怀孕所需能量和营养便会缺乏,子宫复旧时间增加,从而影响其生殖功能的恢复。另有研究表明 (叶承荣,2006;Herdth,2000),奶牛NEB会影响下丘脑维持促黄体素脉冲释放的功能,而促性腺激素可以直接影响排卵和黄体的发育,NEB会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同时也会影响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应激敏感性,孕酮水平降低,导致奶牛分挽后发情期延长。酮病的产生是奶牛发生NEB的重要标志,据Cook等(2001)报道,奶牛发生酮病会导致其从产后至受孕的时间间隔延长,严重者可能引起奶牛不孕,致使奶牛的淘汰率升高。本试验中从酮病发生率、繁殖性能及其他疾病或淘汰率上看Ⅲ组较好。Ⅲ组酮病发病率、产后首次配种时间、妊娠配种次数比I组分别降低100%、3.84%、8.57%,首次情期受胎率提比I组高60%。Ⅲ组没有疾病及淘汰,I组因乳房炎淘汰1头奶牛。

4 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在奶牛产后第4~30天添加不同水平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后对产奶量和乳品质有影响,但各试验组均有减缓乳品质降低趋势,且Ⅲ组体细胞数显著降低。对酮病主要检测指标β-羟丁酸改善效果显著,并且可降低酮病发病率、产后首次配种时间、妊娠配种次数,提高首次情期受胎率。综合考虑,Ⅲ组整体表现较优,建议该发酵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新产牛中的用量为100 g/(头·d)。

猜你喜欢

乳脂产奶量中草药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荷斯坦牛泌乳速度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中甸犏牛的产犊季节、泌乳期分布及产奶量变化规律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