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2022-11-16马勤良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灯笼活动教师

马勤良

任務是有目的的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任务形式多样,有观察、调查、统计、体验、实践、汇报等,贯穿于一节课或者整个研究活动,所以任务的设计和推进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一节课或是研究的走向,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任务是纵向深度推进的,基于学生当下的学情和经验,面向学生未来所需的核心素养,最大限度改造或认识人格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与研究的追求。综合实践强调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但自主学习其实更为重要,不能让学生在合作的避风港里舒适地待着,任务中既要体现个体发展的需求,也能反映出团队活动中个性特长的发挥。

任务驱动,什么样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为了感兴趣的话题投入自己的研究热情,教师首先要解决的是任务的设计问题。

一、驱动任务的设计

1.源于生活,服务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任务的设计首先要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解决问题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学生就有了往下研究的动力。教师要把生活中的问题与活动有效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激活学生脑海中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用多方面的知识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如综合实践活动《吴江地区光照角度对居民采光的影响》研究中,学生测量操场铁杆的影长,早、中、下午各一次,每月一天,坚持一年。然后利用同一时段太阳光线平行的原理,根据三角形相似,推导出计算公式,求出几层没有光照。并去实地探查,拍照,与计算数据对比,情况几乎一致。但是大家也发现,上午东边的人家低一点的楼层也有太阳,下午西边的人家低一点的也有太阳,这和太阳光的角度有关,所以公式对中午的计算是最准确的,太阳方向角也是后续研究的一个方向。

2.适合学生,新奇时尚

我们现在一直提倡办适合的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任务也要适合学生,并且是学生喜欢的,新奇时尚的。对于初中学生,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有局限性,接受的任务不能太难,涉及的学科知识要在他们接受的范围,实践或探究方面,也要是学生可以操作的,且相对安全性高一点。但任务过于平庸或是老套,学生就不怎么感兴趣,所以教师要经常在网上或是通过别的途径吸取一些新信息,如全息投影、指纹探秘、人脸识别等一些学生感觉比较新奇的事物,也可以找一些学生觉得不太可能的事物,如一些物理或化学的现象等。

下面以《生活中的概率》为例,研究生活中一些概率新奇现象,学生也会比较感兴趣。本节课通过班里有没有两个同学生日在同一天导入,学生非常感兴趣,经过计算,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概率竟然高达百分之九十几。活动主要以实验法探究生活中的概率为主题,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从易到难,层层深入,且每次活动之间通过评价与奖励来进行串联,使这些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活动一是骰子,探究点不难,活动二是模仿超市摸球,九白一黑,持续好几轮。活动三是三扇门后面,有一扇门有奖品,学生选择其中一扇,教师打开一扇没有奖品的门,问学生换不换?这个活动需要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到底是换还是不换,原因是什么?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设计实验,对概率值的计算不做强调,但对实验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是有要求的,不然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3.适当难度,有挑战性

安德鲁·米勒(Andrew Miller)对好的驱动性问题有一个生动的表述:当教师将问题呈现给学生的时候,至少要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这听起来很酷”。这说明学生通过这个问题激发了求知的渴望,从而自发自觉地想要跨过桥梁去迎接真实世界的挑战。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抛出的问题和任务一定要是学生喜欢参与的,愿意挑战的任务,且可以达成的。任务的难度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时间、工具、空间、对象等。一节课设计的任务和阶段性研究布置的任务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一节课给学生实践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学生从接受任务到进入状态也需要适应,所以课上的任务要相对简单一些,但为了突出公开课学生成果展示丰硕,教师就要考虑周全,精心设计了。

如综合实践活动《做个小影迷》,活动主要探究生活中的“影子”,通过一个个实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并由此延伸出相关的实践活动,有影子剧场表演和幻灯机的制作。但正式上课时,问题来了,首先是影子剧场,一个小组六个同学,一个打手电筒,两个举幕布,三个表演,到了讲台那里就开始有点乱糟糟了,很显然小组分工和角色都没有很好地协调。再看幻灯机的制作,光源亮度不够,投影面积较小,效果也不好。第二次上课时,教师进行了任务调整,把幻灯机制作改成纸杯投影,这样图案相对变大许多,同时也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影子剧场表演也改成手影剧场,同时加强过程性指导,分工明确,占位合理,责任到人,表演有序有趣。

二、利用任务驱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可以分为定向、筹划、实施、展评四个环节,而学生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基本都在实施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任务的难易大小,有些课堂会设计一个任务,有些课题(主题)活动会设计多个任务,教师要做的是怎么有效衔接这些任务,使学生更容易达成,学生则需要利用更多的资源,找到完成任务的突破点。

1.链式任务,层层深入

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进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生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的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活动任务展开自主学习,任务的推进应该是有层次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执行最多的一种就是链式任务,即在学生执行前一个任务块的经验基础上,执行较之更有难度的新任务块。

以《春联》为例,这节课从过年的活动引出主题,通过图片展示归纳春联的四个特点: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仄起平收。初识对下联,设计春联,环环相扣。春联的制作是本节课的实践环节,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两种类型的春联,一种是手写春联,字体不限,还有就是电脑编辑春联,软件不限。用计算机设计编辑春联,每组一台电脑,一人主操作,手书春联可以多人一起写,做到全员参与,在小组内就可以比一比,选一副好的出来展示。当传统文化遇上互联网,其实也是一种美妙的奇遇,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共融,产生了新的创意作品。

2.枝式任务,硕果累累

枝式任务,即在执行前一个任务块的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项目取向或选择,而由不同团队的学生或同一团队学生分时段并列执行新的任务块。这种任务形式在项目或主题活动中出现得比较多,任务就像树枝一样非常多,有多个层次,但都有一个中心,围绕一个主题,这样的任务在最后展示时,成果丰硕且有序完整。

以项目学习《园艺》为例,我校是一所城乡接合部的乡村初中,近几年学校出现了相当一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难以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在对国内外各种心理学流派进行学习分析后,学校开始尝试采用园艺种植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充分发掘校园资源,以团队建设为引领,让学生回归“躬耕”状态,力求让学生从劳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感恩。从基础的理论和技能开始学习和辅导,开设大量的实践活动课,将园艺与学科学习融合起来,在活动中,让学科学习有了更深入的探索。如自制有机肥(化学),搭建蔬菜大棚(物理),涂鸦墙(美术),植物中的黄金比(数学),以及烹饪美食等。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关注生态环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养成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操。

3.环式任务,不断创新

环式任务,即在执行前一个任务块并进行展评的基础上,为提高项目质量或进行创新而再次执行前一个任务块,这是一个不断重复,不断创新的过程。当学生执行完第一次任务时,一般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学生的互评,以激励学生优化之前的创作。优化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提出方案,看看是否具有可行性、创新性等,以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厨房油污清洁方法的研究》,为了寻找到最有效去除油污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讨论用什么办法可以除去厨房间的油污,学生一开始想到的都是单个产品:如肥皂、洗洁精、小苏打等。学生的回答,有些不一定正确,教师没有直接指出错误,而是等会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展示效果。接着,师生共同谈论实验效果好坏的原因,再次组织讨论,优化实验方案,此时就有同学想到了一些辅助措施:如用热水(加热),白醋加洗洁精加小苏打等组合方式,还有同学想到用牙刷或钢丝球等辅助工具,办法就比之前的多,直至找到最有效的去除油污办法。

三、任务驱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

学生研究成果的汇报展示是阶段学习效果的体现,在汇报时,需要师生共同地倾听和交流,让研究的方法更加科学、设计更加优化、成果更加丰硕。对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展评必须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对小组完成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个人参与程度、合作态度等进行评价,两者应该有机结合起来。

1.横向评价,资源利用

任务驱动下的横向评价看师生是否具备广博的视野与发散的思维,学会广泛搜寻资源,并在活动中利用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如《红包灯笼》的横向目标一是乐群,体现了一种责任意识,横向目标二是博采,主要看学生的信息能力,能否顺应新事物,善于学习,也要有较高的动手能力,是一种技术的体现。

学习资源分别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学科资源和生活资源,在利用各类资源时,学生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状态,所以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如学生在利用人力资源时,就会用到访谈法,我们就要去评价他访谈的如何。教师在设计时,用到的物力资源,如组牌,其实也是一个亮点,一是当学生说不出红包能制作出什么物件的时候,红包制作的组牌的出现一定会让学生为之震撼,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原来红包可以做出这样精美的东西,这样的资源利用肯定是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的。

2.纵向评价,精准到位

任务驱动下的纵向评价看师生是否具备设计、组织与推进活动的能力,是否注重学生真正经历、真切体验与真实创造。《红包灯笼》纵向目标一的慎独和目标二的笃行,体现学生要有科学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作灯笼的时候,随随便便也是做,工工整整也是做,但做出来的效果大不一样,是否对称,是否牢固,是否和谐,都体现了一种工匠精神。

本节课评价首先是学生头脑风暴——红包可以制作什么?回答出色的小组可以得到一个小灯笼,承上启下,引出主题。制作灯笼的评价一看外观,二看细节,每个同学是否可以按照要求完成自己的任务,对接的地方吻合程度是否好,这个环节由教师来评价,达标的小组奖励小灯笼一个。灯笼的装饰,一看装饰的物件是否有创意,是否协调;二看小组成员介绍的如何,讲的精不精彩。在学生互评时,第一个小灯笼投给做得最好的小组,第二个小灯笼投给讲得最好的小组,不能投给自己小组。对完成较好的小组,依次奖励镂空或方形灯笼一个,正好引出红包制作灯笼还有更多的款式,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灯笼。

综合实践活动中,首先需要做到资源的横向融通,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学生用完整的知识去面对生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在纵向任务推进方面,由易至難、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保持活动的连贯性,避免课程的碎片化。构建T态课堂,我们可以把“—”看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整合人的资源,进行开放、生成的综合性学习,也可以把“—”看成信息或是资源(包括学科)的融合,并将这些资源有效集成,充分发挥它的综合育人功能。把“︱”看成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个性特征,展现自我魅力,实践、探索的深度学习,也可以把“︱”看成研究任务的推进,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进阶式学习,一方面博广全,另一方面专精尖,使学生获得全面、均衡、个性化、可持续的发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有效地进行研究,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和点评,只有在适合的环境中,布置恰当的任务,融合各学科知识及多种资源,逐步推进研究进程,彰显学生的个性,发挥团队精神,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会得到不断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拓展生存空间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灯笼活动教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最美教师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糊灯笼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鸟与灯笼
挂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