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理及实践路径
2022-11-16许继勇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101
许继勇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1)
书 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
作 者:马俊平
出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05月
定 价:55.00元
ISBN:9787517064367
当前,创新创业逐渐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而人才培养则是创新创业价值发挥的重要媒介。基于此,国家加快了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并为创新创业融入到高校多种专业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方向。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一书,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学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从人才培养体系来探究其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旨在为高校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该书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至第五章系统概括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以及必要性、可行性,同时明确了这一育人机制形成的现实依据和逻辑支点。第六章和第七章立足于现实,对高校协同育人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阐述。通篇来看,该书观点鲜明、内容详实,可为人们深入研究高校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与实践价值。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绝大多数制造企业附加值整体相对较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有限。这一现象促使企业加快创新创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而高校作为社会经济的服务主体,更应当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育活动,为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结合该书内容可以发现,创新创业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第一,二者理念目标一致。随着国内外交流的日趋频繁,社会环境复杂,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培养具有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同样如此,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其实践能力,促使其在市场中更好地发挥专业知识和本领,实现自身的全方面发展。由此可见,二者最终目标都在于培养更加全面的优秀人才。
第二,二者教育内容相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时代为导向进行内容的调整,其中的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或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往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更新迭代,促使学生了解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而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基于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而制定的教育战略,旨在为服务于市场经济,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故而其教育内容往往会根据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改变,加快学生同当下社会的联系,提高其综合素质,可见二者在教育内容方面高度一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共通性为高校构建协同育人格局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基于此,高校应结合教育现实,加快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
首先,高校应当强化协同育人的新理念。一方面,高校应当将协同育人理念纳入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协调、整体部署,构建统一管理机构,加快各方联动,进一步推进协同育人工作的展开;另一方面,高校应当设置合理的教育目标,并将其细化至各个管理部门,确保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其次,高校应当构建协同育人共享机制。高校协同育人教育体系的形成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从整体出发形成互融共通,最终实现育人的全面协同,这就需要高校将其贯彻于教学全过程,根据二者的学科特点与育人目标对其软硬件教学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共建共享的资源体系,为协同育人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此外,高校需建立协同育人反馈机制。因教育基础理论和指导思想的不同,高校思政育人和创新创业育人在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教学模式以及评估机制等方面有所差异。由此,高校需加快构建协同育人反馈机制,一方面要在统一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加快二者在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合作,形成统一协调、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加快评估体系建设,来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教学,发挥协同育人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要求高校必须加快推进思政和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培育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一书基于社会现实,准确把握了高校协同育人的问题所在,并创新性地提出了解决路径,对于高校加快协同育人的发展有极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