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2022-11-16纪宝刁翁晓旭陈丽文
纪宝刁,翁晓旭,陈丽文
汕头市中心医院 内分泌代谢病科,广东 汕头 515041
0 引言
由于生活质量的提升,高血糖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步升高的趋势[1]。临床上将空腹血糖高于6.1mmol/L,餐后2h血糖高于7.8mmol/L称之为高血糖[2]。患者常有口渴、多饮、多尿、腹部不适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表现出乏力、体重减轻等特征[3]。血糖长期处于较高值,会累及全身多个组织器官,造成其病变,出现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周围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另外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和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威胁身体健康,所以应及时进行治疗[4]。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高血糖主要与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糖尿病、甲亢、肝炎等疾病以及药物作用和病毒感染有关。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高血糖患者病情的恶化,除此之外,患者还应注重日常血糖、血脂水平的检测与控制,若血糖极高,疑似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应立即就诊[5]。基于此,此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100名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管理模式,分析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其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高血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7~78岁,平均(50.19±4.83)岁;BMI 21~32kg/m2,平均(26.66±1.44)kg/m2;病程5个月至3年,平均(1.67±0.58)年。研究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6~77岁,平均(51.43±4.81)岁;BMI 20~32kg/m2,平均(26.51±3.89)kg/m2;病程5个月至3年,平均(2.01±0.72)年。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本人及家属已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高血糖诊断标准;②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妇女;②合并严重肝脏功能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会诊管理模式,由护士每日定期定量手工记录患者的血糖水平,当患者血糖严重不达标时汇报于医生,医生收到通知后及时对患者进行诊疗,但并未进一步追踪患者血糖水平。研究组患者实施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由院内血糖管理团队,通过网络系统远程实时监测上传的患者血糖数据,并设定高低血糖预警值。对不达标的患者进行科学管理,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及血糖波动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需进行住院治疗。由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化一对一护理和血常规检测。对于病理性高血糖患者则需采取针对原发病的治疗措施,通过药物控制血糖。
1.3 观察指标
(1)按照试剂盒要求采用邻甲苯胺法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周、4周及8周的空腹血糖水平(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2hPG)。
(2)按照试剂盒要求分别采用邻苯二甲醛法和石油醚-乙醇混合液提取法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等血脂水平。
(3)采取由本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项目包括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管理态度、病情改善效果等。满分为50分,得分40~50为非常满意,30~39为满意,<3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n×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表示公式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PG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P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不同时段,患者的FPG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患者经干预1周及4周的FP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的FPG水平恢复稳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PG 水平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PG 水平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2hPG水平对比
干预前及干预后8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2hPG水平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及4周,患者的2hPG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的2hPG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2hPG 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2hPG 水平对比()
2.3 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均出现降低,且研究组两项血脂水平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对比()
2.4 干预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4。
表4 干预后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3 讨论
当血糖长期高于正常值时,患者的多个器官组织会发生病变,造成机体出现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或神经病变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6-7]。除生理因素外,遗传因素、某些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高血糖的出现[8]。因此,血糖的检测与控制对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9]。临床上常采用的常规院内血糖管理模式无法展示血糖变化趋势[10-12],治疗方案调整困难等缺点。研究[13-14]显示: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通过对传统模式进行改进,有效避免了传统血糖管理的弊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管理模式干预后,所有患者的FPG水平、2hPG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趋于稳定;组间对比,经干预1周和干预4周后,研究组患者的FPG水平、2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8周,两组患者的FPG水平、2hPG水平趋于稳定,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一方面,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2.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数据认为:临床上采取常规会诊模式管理和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于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均有积极作用。但相比于常规会诊模式管理,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效果更好。不仅体现在患者经该模式干预后,其体内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逐步下降且趋于稳定,而且患者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不仅如此,通过该模式进行管理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能、理论知识、管理态度以及自身病情改善效果等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常规会诊模式管理的患者。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的院内血糖团队化管理对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具有积极的影响,可达到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的水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