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磁共振在进展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病理对照研究

2022-11-16潘家琦岳继红马献武王思博于强李强通信作者

智慧健康 2022年23期
关键词:肌层例数磁共振

潘家琦,岳继红,马献武,王思博,于强,李强(通信作者)

1.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影像系CT组,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2.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介入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0 引言

子宫内膜癌(EC)又称宫体癌,该病是妇科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恶性肿瘤[1]。临床上对于该病主要的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辅以放化疗或是内分泌治疗。术前对病灶处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是否向淋巴结转移进行判断可为后续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是提高预后效果的必要因素之一。3.0磁共振的优势在于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且能够进行多方位成像,另外该检查方法无电离辐射,安全性较好,因此被临床上普遍接受和认可[2]。本次研究对临床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探讨3.0磁共振对于进展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2例EC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患者年龄36~68岁,平均(52.49±6.73)岁;其中2例患者合并患有子宫内膜息肉,2例患者合并患有子宫肌瘤,1例患者合并患有子宫腺肌病;癌症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共计55例,浆液性腺癌患者共计4例,透明细胞癌患者、子宫内膜样鳞癌以及未分化癌患者各1例。本次研究已征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实施了子宫内膜活检并证实为子宫内膜癌;②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且在手术前未采取放、化疗或者激光治疗;③MRI检查时间与手术时间间隔在14d以内且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入院时主要表现症状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精神疾病者;②有相关手术禁忌证者;③非进展期子宫内膜癌患者;④合并患有其他恶性肿瘤者。

1.2 检查方法

研究所用设备为美国GE 3.0T HDxt Signa MR成像仪,8通道盆腔相控阵线圈,注射对比剂时应用双筒通道磁共振专用高压注射器,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用量为0.2mmol/kg,注射速度为2.0mL/s。所有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均需要至少禁食6h,检查前30min可饮用适量的水以使得膀胱保持充盈,患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头部先进。实施常规横轴T1WI(TR设置为800ms,TE设置为8.2ms)、压脂T2WI(TR设置为4800ms,TE设置为81ms)扫描,冠状位扫描时T2WI(TR设置为5000ms,TE设置为120ms),层厚设置为3.5mm,层间距设置为1.0mm,FOV设置为24cm×24cm,激励次数为1次[3];动态增强扫描时在矢状位T2WI上选取最优层面并用LAVA序列,扫描时参数设置如下:TR为4.07ms,TE为1.86ms,层厚和层间距分别为3mm和0.72mm,FOV为38cm×38cm,激励次数同样为1次,每个时相扫描时间均为11s,共计收集20个时相,期间无间歇。注射对比剂前需先完成1个时相的扫描并在扫描结束的同时开始注射对比剂,动态增加扫描结束后再行横轴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的扫描。将DWI图像上传到处理工作站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诊断标准如下:参照FIGO2009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标准进行诊断,Ⅰ期:子宫肌层外侧轮廓完整,但内膜或肌层表面层非光整,肌层可见肿瘤信号[4];Ⅱ期:宫颈可见肿瘤信号[5];Ⅲ期:子宫外肌层信号呈连续中断特点,或子宫周围可见浸润;Ⅳ期:直肠壁、膀胱或腹腔内可见低信号或信号丢失,可见肿瘤侵犯[6]。所有影像均为两名具有丰富阅片经验的MRI医师分别阅片后达成统一结论。

以手术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3.0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并计算其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特异性=真阴例数/(真阴例数+假阳例数)×100%;敏感性=真阳例数/(真阳例数+假阴例数)×100%;准确率=真阳例数+真阴例数/总例数×100%;阳性预测值=(真阳例数)/(真阳例数+假阳例数)×100%;阴性预测值=真阴例数/(真阴例数+假阴例数)。

1.4 统计方法

将研究所得结果均录入Excel表格中建立数据库,数据分析利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并利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并利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

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如下:ⅠA期39例,ⅠB期9例,Ⅱ期5例,ⅢA期1例,ⅢB期4例,ⅢC1期、ⅢC2期、ⅣA期、ⅣB期各1例。

2.2 3.0磁共振诊断结果

3.0 磁共振诊断结果如下:ⅠA期43例,ⅠB期6例,Ⅱ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4例,ⅢC1期、ⅢC2期、ⅣA期、ⅣB期各1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相比较而见诊断准确率为96.77%(60/62),(P=0.153,χ2=2.032),特异性为100%(1/1),敏感性为96.72%(59/61),阳性预测值为100%(59/59),阴性预测值为33.33%(1/3),见表1。

表1 MRI 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n)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EC患者来讲,手术是最优的治疗方案,术后可根据其高危因素再选择相应的辅助治疗。其疗效以及预后与其癌症分期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有相关数据统计称肿瘤对肌层浸润的深度直接影响了患者术后的五年生存率,当肌层浸润不超过(含)50%时患者的远端转移发生率仅为0.60%,而肌层浸润超过50%时其远端转移率可高达12.90%[7]。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发生深肌层浸润后患者出现肝、肺以及骨等远端转移的强预指标也是Ⅰ期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以及致死的主要风险因素,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上主张在术后采取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方案以提高其五年生存率。另外,宫颈受累是影响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的独立风险因素,这是因为宫颈受累后其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会随之上升,故而会对预后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此类患者而言临床上通常建议采取根治性手术并补充放疗[8]。由此可见,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来讲,在术前对其肌层浸润程度以及是否累及宫颈、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以及转移程度进行有效鉴别可以为后续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判断其预后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9]。

3.2 子宫内膜癌3.0磁共振影像特点

本次研究中对62例EC患者的MRI影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从分析结果可见矢状位T2WI结果提示子宫内膜以及肌层厚为略长的T2信号,结合带信号连续或呈中断信号,肌层信号不够均匀。增强扫描时T1WI延迟期信号表现为与正常子宫肌层相比明显更低,能够清楚地见到病灶的具体轮廓。DWI时病灶呈明显的高信号,将T2W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三种序列联合起来后可清晰地观察到病灶的具体情况。

本次研究时所依据的分期标准为FIGO2009分期标准,按照肌层浸润浓度是否超过1/2进行分期,对于浸润程度低于1/2的无肌层浸润以及浅肌层浸润统称为IA期,这样就大幅降低了磁共振和病理学对这两种浸润程度进行鉴别的难度,使得该分期的EC的诊断敏感性得以提升[10]。在对IB期进行鉴别时磁共振的特异性略低一些,但是进行DWI后则能够比较清楚地将肿瘤与肌层强化时间的差异显示出来[11],进而其分辨率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也更有利于判定病变的范围。当患者宫颈间质受累时在T2WI上则会表现为显著的低信号且明显低于肿瘤的信号强度,因此在诊断时的难度不大。如果出现淋巴结转移时在增强扫描时T1WI上则会有异常强化的淋巴结影,而且淋巴结影的最短径也超过了1cm,信号强度不够均匀,DWI上弥散受限则为显著的高信号[12]。

综上所述,对于EC患者来讲,在术前应用3.0磁共振进行诊断能够比较清楚的对肿瘤进行观察并对其肌层浸润程度以及宫颈是否受累、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鉴别,为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对预后效果的评估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猜你喜欢

肌层例数磁共振
经阴道超声造影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经支气管镜灌洗对提高耐药肺结核诊断阳性率的价值分析
一种磁共振成像谱仪数字化发射系统设计
基于同伦l0范数最小化重建的三维动态磁共振成像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五花八门话憩室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