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的护理

2022-11-16范婧云

医药前沿 2022年2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麻醉

丁 丁,范婧云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手术室 广东 广州 510000)

随着手术间周转率的不断提升以及全麻手术量的逐年增高,越来越多的全麻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后会被移送到麻醉复苏室进行麻醉复苏[1]。麻醉复苏室,又称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是全麻手术患者在手术后至返回病房期间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等病情监护和抢救的场所[2]。患者因手术应激和麻醉药物的影响,术后30 min ~1 h 内机体的各个系统尚未完全恢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且仍然处于意识不清醒状态,导致术后病情变化快,容易发生各种麻醉复苏期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的发生率约为22.46%[3],舌后坠、喉头水肿、误吸等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0.56%[4]。因此,加强全麻手术患者麻醉复苏室的监护,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对应性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环节,对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 例实施全麻手术患者的麻醉复苏室资料,对患者麻醉复苏室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手术室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5 月—10 月我院收治的行全麻手术的30 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 周岁;②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③术前神清,且能正常交流;④术中进展顺利,术后转入麻醉复苏室进行麻醉后复苏。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②术中出现大出血、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其中男性12 例,女性18 例;年龄19 ~83 岁,平均年龄(50.13±17.91)岁;麻醉时间1.40 ~4.30 h,平均麻醉时间(2.75±0.79)h;手术类型:普外科手术14 例,骨科手术4 例,神经外科手术4 例,耳鼻喉科手术4 例,妇科手术2 例,心血管外科手术2 例。

1.2 麻醉复苏的护理

1.2.1 体位护理和病情监护。(1)患者意识未清醒时,协助患者取平卧头偏一侧的体位,注意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及时清理患者的口、鼻腔分泌物,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患者意识清醒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指导其及时将口咽分泌物吐出来,切勿吞下。(2)密切监护患者的瞳孔、神志、血氧饱和度、心电等变化,尤其是呼吸幅度、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等肺功能指标。(3)外科全麻手术大部分需通过留置引流管将伤口处或者伤口腔隙内的分泌物、脓液、积血等引流出体外,以防止术后感染,促进术口恢复;通过留置尿管帮助患者把因麻醉导致的暂时性尿失禁排出。但这些留置的管道会让患者体会到明显的不舒适感,进而出现无意识拉扯管道或者躁动等,增加了留置管道脱出、移位、压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因此,在麻醉复苏期需妥善固定好患者的留置引流管、气管插管等,定时检查其插管深度、固定情况、有无渗血以及是否通畅等,同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4)定时检查术口的包扎情况、有无渗液或渗血等。若发生渗液或渗血时,应了解发生原因,报告医生后协助医生及时进行术后敷料的更换工作。(5)全麻手术患者意识清醒后最先感受到的是术口疼痛的刺激,术口疼痛不仅增加患者身体上的不舒适感,还能加快患者的机体代谢、增高机体应激反应,导致生理功能紊乱,不利于麻醉复苏。因此要及时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可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来询问、患者痛苦表情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若患者疼痛难忍时,及时进行镇痛处理,如遵医嘱加大镇痛或镇静剂的剂量,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1.2.2 心理护理。随着我国护理模式由“疾病中心论”向“患者中心论”的逐步转变,手术室护士除了疾病手术护理技能外,还需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等多方面相互关联,以减轻患者的压力源,增强患者抗击压力的能力,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缓解其不良心理也是麻醉复苏室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上,及时通过呼叫或者肢体碰触等唤醒患者,每10 min 定时唤醒一次,并让其做指令动作,如睁眼、握拳、吐舌等,使其尽量保持意识清醒状态。当患者意识清醒后,应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所处的环境,避免患者因独自在陌生环境中醒来所造成的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并马上主动、肯定的告知患者手术已经顺利完成,再简单介绍手术实施情况以及当前状况等,以缓解患者的疑虑、担忧等不良心理;同时耐心、细致的询问患者的当前感受,并通过语言、肢体、眼神等让患者尽量保持平静、放松状态。

1.2.3 低体温的防护。全麻会影响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致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加上手术过程中的失血、体液流失等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加剧了低体温的发生风险。低体温是外科全麻手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所有外科手术患者的50%~70%[5]。低体温会让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和术后出血量的增多以及麻醉复苏时间的延长等,同时增加了寒战、术后伤口感染、心血管不良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影响其生理功能、术后康复。如何预防术中、麻醉复苏室低体温的发生一直以来都是手术室护士重点关注问题之一。Clarissa 等[5]研究表明,麻醉复苏室室温是麻醉复苏期低体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适当提高室温可降低低体温的发生。因此,麻醉复苏室护士应根据具体的患者个人情况和手术情况来设置麻醉复苏室室温,一般宜维持在23 ~25 ℃,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保温措施,如盖好棉被,减少裸露部位直接暴露以及体外加温干预等,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

1.2.4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防护。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麻醉后复苏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有舌后坠、喉头水肿、误吸、呼吸遗忘以及低氧血症等。因此,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有研究显示[4],手术时间≥3 h、患者年龄≥65 岁是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应加强此类患者的呼吸监护。当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进行正确判断和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1)舌后坠:全麻手术患者因镇痛、镇静、肌松等麻醉药物术后残留,致使舌部肌肉、下颌骨松弛,容易出现舌后坠于咽喉部而堵塞呼吸道;此外气管插管导致舌体机械式损伤而肿胀、肥大,也容易堵塞气道。护理上应着重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及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参数的变化,并可通过徒手开放气道(托颌法、仰头提颏法等)、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救治。(2)喉部痉挛或喉头水肿:当患者出现高鸣的呼吸音或者自诉喉间异物感,且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时,应立即评估是否出现喉部痉挛或喉头水肿;确定后立即报告医生,并立即抬高患者的下颌,进行面罩加压吸氧,遵医嘱给予镇定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必要时协助医生行紧急环甲膜穿刺。(3)呼吸抑制:因全麻后出现舌后坠、分泌物、喉头水肿等并发症较容易导致呼吸抑制的发生,因此在麻醉复苏期间应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当发生呼吸抑制时应迅速判断发生的原因,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若因舌根后坠引起的,则须快速、准确放置鼻咽通气管,并注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必要时辅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已快速改善低氧血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若因分泌物阻塞喉部引起的,则须快速开放气道,头偏一侧进行吸痰操作,吸痰过程中不仅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还能通过刺激咽喉部反射而及时自行咳出分泌物。(4)低氧血症:低氧血症常常出现在刚刚进行拔管的患者,因刚拔管的患者自身自主呼吸能力较弱,氧气摄入不足,容易造成低氧血症。护理上应严密观察患者术后的状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应及时唤醒患者并给予吸氧,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1.2.5 神经系统躁动的防护。全麻术后患者因手术过程中体温的大幅度降低、手术切口疼痛刺激、手术体位的不适、残存的麻醉药物作用等因素刺激,导致麻醉复苏期发生躁动,可增加患者伤口裂开、出血、留置管道脱出、坠床、窒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甚至可能会致使手术最终失败[6],因此需做好患者躁动发生风险评估,并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以防躁动的发生。护理上,在患者转入时,运用麻醉恢复评分(PARS)、Riker镇静-躁动评分评估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发生风险,且每隔20 min 动态评估1 次,针对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的防护干预。必要时行约束性保护,如双手戴约束性棉质手套、下肢约束性固定等,避免抓伤皮肤、非计划性脱管、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但必须根据患者的躁动程度、术口范围和位置、手术类型等选择恰当的约束性保护方式,同时注意约束带的松紧度,避免过紧影响患者的局部血运和增加不舒适感,过松则达不到约束的目的。

1.2.6 循环系统并发症的防护。全麻术后患者因麻醉药物作用、术中失液和失血、手术创伤等,导致血压容易出现波动,尤其是合并有高血压等内科基本疾病的患者。因此,患者转入麻醉复苏室后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电、中心静脉压等变化情况。当患者血压偏高时,评估是否有高血压病史,遵医嘱使用降压药等。当患者血压偏低时,应关注患者的尿量、引流量以及补液量,若无异常时可适当调快补液速度;观察一段时间后,若患者的血压持续偏低,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处理。

1.2.7 口干症的防护。口干症是指因气管插管、全麻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唾液分泌量减少或者唾液成分改变而引起的口干、口渴等口腔自觉症状。孟典等[7]研究表明,约62%的全麻手术患者自诉全麻术后出现中度或者重度口干,约10%的术后出现轻度口干,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身体不舒适感,进一步激化手术应激反应,更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不利于全麻手术后康复。因此需加强全麻术后患者口干症状评估,最大程度提高舒适度。患者转送进麻醉复苏室后,应约20 min 用棉签粘温开水给患者湿润嘴唇。待患者意识恢复后,通过询问的方式评估患者是否出现口干症状,可定时指导患者微微张嘴后,用装有柠檬温水的小喷壶往患者的口腔喷水2~3次,注意用纱布擦干口周的皮肤,并动态评估其口干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30 例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9.67±2.22)min,自主意识恢复时间为(86.03±20.03)min,且均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其中1 例发生术后轻度躁动,经安抚等处理后可缓解,复苏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3.讨论

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能明显降低患者术中疼痛等不适导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机能的波动,最大程度保障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心电等的平稳,使其能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利于疾病预后[8]。但术后短时间内麻醉药物仍有一部分残留在患者体内,需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内代谢才能完全排除[9],这段时间内患者容易出现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应在麻醉复苏室接受密切监护。因此,麻醉复苏室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

麻醉复苏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是疾病全麻手术治疗中的重要一个环节。麻醉复苏室护理工作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电、留置管道等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的麻醉复苏过程,预见性的防治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麻醉复苏安全;这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护士的专业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要求较高,需护士具备细致、专业的病情观察能力和不良事件、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10]。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0 例全麻术后患者的麻醉复苏过程,从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监护、气道护理、留置管道的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针对低体温、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躁动、口干等麻醉复苏期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防护干预,结果表明,高质量的麻醉复苏期护理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自主意识,有效降低麻醉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顺利、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麻醉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儿麻醉为什么要慎之慎
道路躁动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