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保存时间及温度对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影响
2022-03-12高国生通信作者
程 妙,高国生(通信作者)
(1 宁波大学医学院 浙江 宁波 31521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检验科 浙江 宁波 315211)
随着临床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日益提高,对实验室质量指标的要求越来越受到重视[1]。根据《临床实验室质量指标》(WS/T496-2017)规定[2],检验前周转时间、实验室内周转时间、血钾检测周转时间等质量指标都涉及到对样本周转及检测时间,特别是对某些项目(如钾离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一些大型三甲医院由于业务量的与日俱增,可能无法及时(譬如在规定的1 h 内)处理和检测患者样本。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标本保存时间(3 h 内)及温度(室温与4 ℃)对电解质(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选取宁波华美医院2021 年4 月—6 月门诊就诊患者14 例,男、女性各7 例,年龄(40.57±12.59)岁。每例患者留取样本14 mL,平均置于7 支含有促凝剂的试管内待用。
1.2 仪器、试剂与方法
电解质检测采用西门子ADVIA24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方法为ISE 间接法;促凝剂试管购自浙江拱东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离心机(型号为TDL-60C)购自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
1.3 操作步骤
标本检测前定标并确保室内质控在控。每例患者的7 份样本分别在即时(室温凝固后马上处理)、1 h(室温和4 ℃)、2 h(室温和4 ℃)、3 h(室温和4 ℃)离心(4 000 r/min)5 min,吸取血清检测钾(K)离子、钠(Na)离子、氯(Cl)离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GraphPad Prism9.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重复测量ANOVA(方差分析)和Turkey(t检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条件下检测结果的差异。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同条件下血清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总体比较
不同条件下血清K(图1A-B)、Na(图1C-D)、Cl 离子检测结果有一定波动(图1E-F);经重复测量ANOVA 分析,K+、Na+、Cl-在不同条件下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4.05、32.42、8.514,P均<0.001),见表1。
图1 不同条件下血清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的变化
表1 不同条件下血清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的比较
表1(续)
2.2 钾、钠、氯离子检测结果Turkey 多重比较
K+在不同时间(1、2、3 h)的4 ℃和室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特别是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室温和4 ℃)与即时检测相比逐渐显著升高(P均<0.05)。Na+在放置2、3 h(室温和4 ℃)后与即时检测相比,检测结果升高(P均<0.05)。Cl-在放置1 h(室温和4 ℃)后,检测结果出现降低(P均<0.05),但放置2 h(4 ℃)和3 h(室温和4 ℃)后检测结果恢复到即时水平,见表2。
表2 Turkey 多重比较分析结果
表2(续)
3.讨论
电解质参与多种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其中K+、Na+和Cl-是机体内重要的离子之一,可为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针对血液样本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能否真实反映检测指标的水平相关报道较多,但结论不一[3]。
对于正常机体,K 离子约占细胞内液阳离子总量的98%左右,Na 离子约占细胞外液阳离子总量的92%,细胞内外液的交换将带来血清中电解质检测结果的变化[4-5]。存储温度和放置时间是构成样本存储条件的两大重要因素[6],同时也会影响到细胞内外液的交换程度,进而影响到电解质的检测结果。本文结果显示,钾、钠、氯在不同条件下的检测结果均表现出统计学差异;对于K 离子,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相比逐渐升高;对于Na 离子,放置2、3 h 后与即时检测相比,检测结果也会显著升高;对于Cl 离子,放置1 h 后,检测结果出现降低,但放置2 h(4 ℃)h 和3 h(室温和4 ℃)后检测结果恢复到即时水平。以上说明三种离子随着存储温度和放置时间的不同,其变化规律是有差异的,对它们的判断要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式。但同时我们发现不同条件下K+、Na+、Cl-的差异都是比较有限的,对临床决策并不产生影响。当然,本次样本量较小,时间点只专注于在3 h 内,后续将加大样本量、延长时间予以进一步的观察。
综上所述,存储温度(室温和4 ℃)、放置时间(3 h内)不同可对血清电解质的检测结果带来差异,但对临床决策并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