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东县国有紫胶林场森林防灭火工作经验总结

2022-11-16何华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4期
关键词:火线火场林场

何华

(广西百色田东县国有紫胶林场,广西田东 531500)

森林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体,我们在森林经营的同时,必须从全局的高度谋划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制定合理的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法,配备必要的人员和物资,加大宣传和队伍的培训和演练,保持人员和物资处于最佳的状态,做到预防为主,防灭结合,确保发生森林火灾时人员拉得出,物资用得上。并能快速有效地扑灭森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田东县国有紫胶林场近60年的森林防灭火工作实践,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森林防灭火工作制度和机构

1.1 制定森林防灭火工作制度

林场制定森林防灭火工作制度,规定与森林防灭火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协调机制、奖罚机制,促进林场森林防灭火工作的有效开展。

1.2 林场建立森林防灭火工作领导小组

林场建立以场长为组长,副场长或支部书记为副组长,其他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森林防灭火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指挥本场和协调与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全场的森林防灭火工作。

1.3 建立森林防灭火专业队

林场按照一定的比例设立森林防火专业队,这些人员日常进行巡山护林,除了制止乱砍滥伐、盗伐林木、侵占林地之外,还要发现和制止野外非法用火,及时排查和发现火灾隐患以及火情,并及时汇报场领导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给予及时排除和处置。

1.4 建立森林防灭火半专业队

林场从非森林防灭火专业队的职工或职工家属子女中选择非老弱病残孕的人员组成森林防灭火半专业队,这些森林防灭火半专业队人员平时从事自己的职业和劳动,在发生森林火灾需要动用时,就可以随时安排投入森林灭火工作中。

2.做好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的建设

(1)根据森林面积和地形地势等情况,选择在重要的森林防火区域中,利用山脊以及山沟等天然的防火线来建设森林分隔网[1],每年对隔离带内的杂草、枯枝落叶进行清理干净,形成森林防火隔离网,能够有效地阻隔林火向其他隔离区的森林蔓延,利于开展森林扑火工作。(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既有利于生产运输又利于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地段开设林区道路,并注意做好维修保养,保持林区道路处于良好状态。(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利于观察火情的高点建立瞭望塔,以便于森林防灭火队员对火情进行观察。

3.做好森林灭火物资的准备和保养

(1)配备足够的物资和装备,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经常检查物资和装备的性能和状态,保持处于良好的状态。(3)定期维修或更换损坏和老旧的物资和装备,避免战时短缺和无法使用。

4.做好林区内及林区周边群众的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

(1)护林员经常对进入林区的群众或进村入户,采取发放宣传资料、以案说法、免费发放带有宣传森林防火内容的生活用品等方式进行森林防火宣传。(2)在交叉路口、显要位置、消息聚集地设立森林防火宣传牌、悬挂森林防火宣传横幅标语等。(3)在入山主要路口设点堵卡,严禁一切人员进入林区郊游、登山、踏青等活动,护林人员对责任区加大巡护力度[2],对进入林区的人员进行人工登记、微信扫描防火码等进行源头管控。

5.做好值班安排,防止出现森林防火空窗期

(1)公休日和节假日,护林员坚持巡山监视林区火灾情况,领导干部在办公室值班,值班人员坚持24h保持在班状态,一但发生火警或火灾及时按预案进行扑灭。(2)做好交接班记录,坚持零报告制度,杜绝瞒报、迟报、漏报。(3)保持通讯联络畅通,有利于指挥和调度。(4)森林防火专业队特殊原因外出要经请假批准,其余队员也要保持战时状态,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6.采取合理的森林灭火技术规程和措施

6.1 战前物资和装备的检查

(1)检查携带物资是否充足以及备用物资的准备情况。(2)检查携带装备是否运行良好以及备用装备的准备情况。(3)检查队员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4)检查车辆等交通工具的运行状况。

6.2 火场情况的研判和处置方案的制定

(1)根据护林员提供的火情位置和状态,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对火场的位置、火场的森林植被状况、道路状况、火线长短、气象因素等情况迅速作出研判,形成处置方案。(2)按照处置方案迅速奔赴火场开展森林扑火工作。

6.3 森林火灾处置方案包含如下内容和技术措施

6.3.1 进入火场道路的选择和车辆及灭火物资的运送、保管和保供

(1)从最安全又能快速接近火场的道路接近火场。(2)避免从易于发生落石狭隘沟谷、蹦塌、岩崖峭壁处接近火场。(3)避免从无安全距离的火场上方进入火场。(4)到达火场安置好车辆和灭火物资并落实人员做好保管。

6.3.2 接近火线及采取的扑火措施

(1)指挥员要根据火场火线的分布和火灾的强弱等情况作出分组或集中扑灭的计划。(2)扑火队员要从已燃烧过的林地接近火线。(3)扑火要从低海拔的火线处往高海拔的火线进行。(4)每组扑火队员要有一名队员注意观察火线情况,在火线燃烧速度减弱、火苗降低到不会威胁到扑火队员安全时,迅速指挥队员进入火线扑灭林火。在火线燃烧速度增强、火苗增高可能威胁到扑火队员安全时,要迅速指挥队员脱离火线进行躲避。(5)在火势较弱时可采取2人或3人一组,间隔的距离与能够做到相互兼顾的方式进行扑火;在火势较大需要集中扑火时则采取4人或6人集中扑火的方式进行扑火。(6)在火线火势凶猛,坡度较陡,无法靠近火线扑火的情况下,要根据火灾的蔓延速度和山脊一线植被的情况,采用以火攻火的方式进行灭火。但要注意及时扑灭向另一侧燃烧的火,防止引发另一侧山林的火灾。同时要注意观察山下林火的燃烧蔓延情况,若以火攻火未奏效时要及时撤出火场。(7)在在火线火势凶猛,坡度较陡,无法靠近火线扑火,山脊线植被茂密又没有道路阻隔的情况下,可采取隔两座或三山头,在山脊一线开设足够宽度的临时防火隔离带,将临时隔离带内的杂草割除干净,并将杂草推摊入发生火灾的一侧,用脚将杂草踩低,有必要可将发生火灾一侧的树木伐倒使其压低杂草,减低燃烧时的火苗高度和发生火球飞入另一侧林区的可能性。待林火燃烧到临时隔离带侧边火势减弱时迅速组织队员进行扑灭。(8)安排适当人数的扑火队员在已经扑灭明火的火线上对余燃的零星小火进行彻底扑灭,对未熄灭的灰烬采取向已燃烧过的林地一侧摊散开促其尽快熄灭,对还在燃烧的易于滚落至山坡下引燃未燃烧的林地的枯死木或树桩,采取转移至不会发生滚落的迹地内或用水浇灭或用土掩埋。(9)当全部林火被扑灭后,要安排足够的留守队员巡查整个火场,发现复燃的要及时给予不灭。

6.4 扑火设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1)车辆的选择和使用方法:指挥员要根据已经掌握的进入火场的道路情况选择能够将扑火队员和扑火物资到达指定位置的车辆。一般都要选择前后驱动的卡车,在卡车无法通行的情况下,必须选择摩托车。车辆到达停放位置时,必须停放在火灾无法伤害到的安全地点,保管员要做好车辆的安全防护。(2)灭火机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选择手提加跨背式的风力灭火机最好。一是用高速强制气流吹散燃烧物产生的火苗和热量,以气流隔断火苗与燃烧物,破坏其继续燃烧的条件,直至燃烧物表面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实现灭火[3]。二是出风筒较长较硬,易于伸入杂草藤灌中;三是可迅速解除勾住灭火机的藤灌,利于扑火队员的移动;四是在扑火队员需要短暂休息时能快速的解除绑带,减轻扑火队员的疲劳程度。使用灭火机灭火时,要将出风筒口对准火焰基部从未燃烧的一侧向已燃烧的一侧吹,尽量将火焰吹灭和将余烬吹干净,以防复燃。(3)人工扑火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选择打火棍最好。一是打火棍耐用,不容易损坏;二是用打火棍打火时同时可将杂草藤灌打落,降低火苗高度,又不会产生“煽风”现象,利于迅速灭火;三是利用打火棍可将成团的火焰散开,减缓燃烧速度和火苗高度;四是可利用打火棍将余烬推入已燃烧的林地中或将其就地打灭;五是在扑火队员行进中可用于打落影响行进的藤本杂灌,利于提高行进速度,还可当做拐棍来使用,减轻扑火队员的疲劳。(4)灭火帽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采用灭火机灭火时用轻质防火头盔是唯一的选择。但在采用人工扑火时,草帽是最好的。一是草帽帽檐宽,有利于防止飞扬的余烬落入扑火队员的脖子中造成烫伤和减少火焰对面部的灼考;二是在草帽比头盔通风散热,减少扑火队员的出汗量,在休息时还可当扇子用,减轻扑火队员的疲劳。(5)防火服装的选择:衣服选择棉质透气比较宽大的防火服装最好,尽量不要选择尼龙和透气性差过紧的衣;鞋子选择透气、防滑的解放鞋或球鞋。(6)每位队员应配备一条棉质吸水性能好中等长度的毛巾,方便擦除汗水或应急转移时防烟用。(7)水壶的选择:选择跨肩式容量为3000ml~4000ml的铝质水壶是最合适的,既能保证扑火队员对补充水分的需求又不至于造成负担过重。(8)照明电筒的选择:选择头戴式电筒最好,利于夜间在林中穿行又不影响双手扑火、攀爬等动作的执行,不易脱落或遗忘,方便携带。(9)砍、割两用刀具的选择:选择厚度中等的带有中等长度弯头的砍、割两用刀具,既可用于割除杂草灌藤又能用于砍伐小径级的林木,同时应佩戴携刀夹以方便携带刀具。(10)每位队员应随身携带一个打火机,以便在需要火攻火时方便使用。(11)小件药品的选择:每位队员应携带清凉油、风油精等小件药品,以便在遭到蜂、蚊等虫害叮咬或皮肤过敏时使用。

6.5 注意事项

(1)严禁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行动不便的孕妇、老弱人员参加扑火。(2)不选择容易发生落石狭隘沟谷、蹦塌、岩崖峭壁处等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地方进入火场。严禁从正在燃烧的火场上方进入火场。(3)灭火过程中,扑火队员要随时注意观察脚下的地形地势,避免进入突然形成的深沟、断崖或藤灌交错等危险的地方扑火,此时可选择绕过这些危险地带的边缘,等林火烧到边缘时才进行灭火,以防跌落、摔伤或因无法快速撤离被火包围而发生危险。(4)在火场的所有人员必须听从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和林场森林防火领导小组的指挥,统一部署,统一行动(除特殊原因无法立即与指挥长取得联系而又不得不作出临时决定的情况外)。(5)严禁在上山火的火场中从上往下扑火。(6)严禁进入具有狭长“布袋”型无安全距离的地带或因火球飞越造成的独立火点范围内扑火。(7)扑火时切忌盲目蛮干,当确认火势减弱和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迅速突入火线将火扑灭。当火势凶猛危及人身安全时,应迅速脱离火线进入迹地一侧规避等待下一个最佳扑火时机的出现。(8)在扑灭下山火的“U型”火场中,当突遇关门的上山狂风导致队员无法从“U型”火场口脱离火场时,若“U型”火场底的火势较小而底部两侧尚未发生燃烧时,应迅速扑灭底部的小火创造出一个“逃生口”并迅速判断沟底所在位置,以最短的距离和最快的速度迅速向沟底转移,利用沟底有小水沟或湿度较高,绿色活植被较多,不会引发大火的特点进行自救,若沟底无水湿度低干草较多无法保证队员人身安全时,应沿着沟底水下流的方向继续撤退至山沟下开阔安全的地带避险,同时,在撤退过程中要注意避开沟底湿滑的石头或悬崖,以免跌倒、跌落发生伤亡事故;若“U型”火场底的火势较大无法从底部脱离火场时,应选择“U型”火场迹地中间最凹的地方采取面向地面趴在地上的方式,同时迅速用湿毛巾护住口鼻和头发,等待脱离火场的时机出现。(9)当风力达到5级或5级以上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至安全的火烧迹地内,待风力稳定降至5级以下时才能重新进入火场灭火。(10)在灭火过程中,如发现在火场未燃烧林地下方出现新火点时,应尽快往山顶的火烧迹地内撤离至安全地带内,因为出现这种情况时,扑灭未燃烧林地上方的林火已经没有价值了,下方新出现的火点会很快蔓延并烧毁这篇林木,并且威胁扑火队员的生命安全。(11)扑火指挥观察员要随时了解扑火队员的身体状况,对因劳累、饥饿的扑火队员,应及时将其劝离火场进入安全地带休息,并及时联系后勤人员对其进行补充开水、食物,待其充分休息后,视情况再投入扑火或撤离火场。对受伤的扑火队员,及时组织队员将其护送至安全地带,并及时联系卫生救护人员对其伤口进行包扎后安排人员将其送出火场。(12)扑火指挥观察员要随时与每组扑火队的队长,保持通讯联络,确保随时了解整个扑火火场的态势和扑火队员的安全状态,防止发生误判造成指挥失误或队员因得不到及时指挥造成被大火围困等危及扑火队员生命安全的事故发生。(13)扑火指挥观察员要保持与防火指挥部或上级主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整个火场的扑火态势,一旦发现依靠本场扑火队员无法控制整个火场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请求派员进行支援。

猜你喜欢

火线火场林场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基于无人机进行火场搜救设备的研究设计
穿越火线之我是连长
穿越火线之开站篇
林场住宅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前方火灾,超人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