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2022-11-16伍光明牛洁

中国科技纵横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硕士

伍光明 牛洁

(重庆理工大学会计学院,重庆 400054)

0.引言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200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同意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分别与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按联合培养方式开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当前,全国有256所院校招收会计专业学位硕士。从2004年至今,会计专业硕士教育已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学位授予单位培养条件建设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等问题。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是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较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是会计专硕培养的核心所在,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完善专硕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可以从实践动机、表达能力、理论基础、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升专硕的实践能力[1]。专硕职业性的培养需通过案例分析来实现,广泛推进案例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团队合作学习,加快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2]。也有文献从招生资格审查、平台建设、教学实施与过程管理和毕业论文4个方面,对建立会计专硕在线教育的路径进行了探讨[3]。同时,会计审计专业硕士教育中虚拟仿真技术应用的创新[4]等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研究。

综上,目前已有相关文献对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展开研究,但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仍然存在理论与实践未紧密结合,跨学科结合不紧密,与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1.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和问题

自2004年全日制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首次开始招生以来,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发展快速,培养单位也逐步增加,从首批包括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清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在内的试点院校,到现在的256所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招考院校,高层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规模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但在积累了一定培养经验的同时,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的教育培养也暴露出一些方面的问题。

1.1 高校教育培养方面

(1)针对性不强,过于追求多元化发展。高校在对于会计硕士的培养课程设置中虽然已经加入相应的实践课程中,但还有一定比例的关于学术论文的课程,且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奖学金设置都偏重于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评选标准没有区分,因此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学术论文的发表及具有科研成果是更具认可的,投入实践课程中的时间可能就相对较少。学校的引导本意是想让学生多元化发展,但针对性不强,在实际中可能会错误引导学生,让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自己的定位模糊,迷失方向。

(2)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专业学位硕士最突出的特点,但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单一,以案例分析为主启发性不强,案例分析易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自己的思考,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不高,并未有效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设置不够深入。专业学位硕士招生院校课程设置同质化严重,设置了许多专业选修课,但选修课课时短,老师很难深入讲解,学生也可能出现刚进入学习状态课程便结束的情况。学校想让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容易出现没有重心,学的范围广但内容浅的问题。

1.2 学生自我要求方面

片面注重学历提升。目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广泛存在由于社会上工作压力大或毕业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而选择考研,但由于学术型硕士考研难度大,竞争激烈,而出现选择会计硕士的现象。这部分学生迫于外界压力而选择深造,但是对于自身实践及其他能力的提升并没有太大追求,大部分时间学习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只是片面地为了学历上的提升,放松对自我的要求。

1.3 社会认可度方面

专业实践能力尚有差距。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学位的设置初衷就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应更加强调研究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由于会计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法不够成熟,高校实践课程设置还有所欠缺,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往往注重理论的学习而缺乏实践的演练,距离市场对于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尚有一定差距。

2.新时代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1)教育是国之大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时代性要求出发,先后在多项政策和指导文件中提到,紧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教育的探索方向,设计并部署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强国的战略,各大高校务必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新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的发展日趋成熟,财务工作是否在未来会被机器人取代的讨论十分热烈。会计政策日新月异,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与会计行业深度融合,许多人工操作都已经替换成系统统一处理,带给会计行业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形势下,为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高校应紧跟趋势,调整培养课程设置,鼓励跨学科课程设置,跳出单学科局限性。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会计人才才能为学生与高校都谋求更好的发展。因此,探索新时代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3.新时代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探索

(1)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各高校应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不一味跟随大流,找准办学重心,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可将会计课程与计算机、经济、金融学科课程相结合,打造“会计+”特色课程体系,强化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的技能,拓宽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和学习面,跳出会计的局限性,让学生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专业。跨学科建设课程体系能帮助学生不仅仅学习会计,更加贴合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2)培养研究生学习的全局观。实践能力对于会计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来说至关重要,目前高校除课堂中的案例教学之外,大多与事务所、财政局等创建了合作实践基地,但基地偏向于科研性质,应鼓励学生参加实务项目,到实践中去,与事务所、财政局干部、老师多交流学习。在交流过程中让他们了解做账方法、会计技能等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化,多学习自己以后工作中可以用到的技能,而不仅仅以学校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为主(如学习在面对大量需要以信息化方式储存的财务数据时,会计人员是如何利用编程语言处理数据,提高工作效率的)。

(3)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广泛吸纳人才。如前文提到的各高校应建设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会计+”,那么跨学科的教师团队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才能更好更快地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目前高校大部分采用校内校外导师双重导师机制,其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他们在会计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除此之外,在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下,学校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遴选,可建立“校内双导师+校外双导师”的协同机制,以会计专业导师为主导师,跨学科导师为副导师,校外也是以会计专业导师为主导师,跨学科导师为副导师,针对性更强的引导学生发展,培养理论与实践更好结合。

(4)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相较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术与科研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是培养方案中占比较小的一部分,既然如此,那么评价体系也不应该完全围绕着学术成果展开,应构建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新的标准体系,不能只是简单套用学术学位研究生评价标准。若没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那么会误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倾向于学术化,让应以实践能力为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迷失方向。可在评价体系中加入证书、会计技能、项目参与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正确引导学生。

4.结论

在国家积极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如何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理念与新时代人才需求相融合,成为会计专业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情况,从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和问题出发,肯定了新时代下会计专硕特色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积极探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教育模式,明确培养目标,以实践能力为导向,从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研究生学习的全局观;建设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广泛吸纳人才。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如何更新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综上,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它需要随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变化而不断变革的,不能简单套用学术学位硕士培养模式,也不能一味参照别的高校的培养模式,要发展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全新的培养模式。目前会计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与创新的阶段,我们仍需要积累更多经验以促进其更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硕士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俄罗斯儿童教育:超80%入园率与供不应求的学位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国内ERP研究现状——基于学位论文的统计分析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工士学位”不只是一纸文凭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