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瘫病因之内外风辨析*

2022-11-15浦诞玲裴丽霞周俊灵赵婷婷孙建华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风邪医家外因

浦诞玲,裴丽霞,陈 璐,周俊灵,郭 静,赵婷婷,孙建华△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 21002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29;3.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结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23)

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1],临床特征为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和眼裂增大[2,3]。中医教科书[4]上称之为“面瘫”,因为其临床表现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所以在古代又被称为“口㖞”、“卒口僻”、“口眼㖞斜”等[5],其中“卒口僻”一词在我国作为周围性面瘫的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灵枢》[6]。但对于面瘫的病因,众多医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一。

1 面瘫的病因学说分类

从《黄帝内经》开始,古代医家就对周围性面瘫的病因进行了研究,但争议很大,无法统一,从而形成了各种学说。林再政[7]总结出历代医家多将“口僻”归入“中风”,因此关于“中风”的病因,即相当于“口僻”之因:唐宋之前主张“外风”致病,并以仲景“内虚邪中”立论;而唐宋之后,则以“内风”致病学说为主;且林再政在此基础上以“内虚外风论”治疗面瘫病效果良好。但同时也有学者[8,9]认为中风内外风之病因衍变并非从唐宋分界,而是从《黄帝内经》中源起。现代基本将面瘫病因学说归为三大类:“外因致病说、内因致病说和内外因综合致病说”[10]。外因致病说认为主要是外感风寒导致了面瘫;内因致病说认为面瘫是因血虚不能营养筋脉,或面部经气阻滞不畅所引起的;内外因综合致病说则认为患者平素正气不足,致卫外不固,一旦外邪侵袭面部,正气无以抵抗,气血就会运行失调,经筋纵缓不收,发为面瘫[11]。

李学智[12]通过检索发现,医著多将周围性面瘫归入风邪相关卷章;古人所起的病名如“偏风口眼㖞”等也体现面瘫与风邪相关;且古人多在著作中直接论述因风邪侵袭而发面瘫。因此,风邪是面瘫病的主要病因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就在于是“外风”还是“内风”引发了面瘫。笔者下面又将通过对古代医家之言的分析与现代临床有效治疗面瘫的方法总结得出:面瘫的主要病因是“外风”,而非“内风”。

1.1 历代医家对面瘫“外风”“内风”致病的认识

《灵枢·经筋》最早载“面瘫”:“……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13]条文中只有“寒邪、热邪”,为何还是“外风”致病呢?因为“风为百病之长”,寒邪、热邪多依附于风邪入侵人体,即可理解为风寒、风热之邪侵袭脸部,使经筋气血阻滞,纵缓不收,故而发为口僻[14]。因此,《内经》也是周围性面瘫“外因致病说”的提出者。巢元方也继承了《内经》“外因致病说”的观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道:“风邪入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使口㖞僻,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15]说的是风寒之邪侵入足阳明、手太阳经脉引起口眼歪斜、言语模糊。一直到宋代这种学说都占据主流地位,在《圣济总录·诸风门·风口㖞》中也有相关记载:“论曰……二经俱受风寒气。筋急引颊。令人口㖞僻。言语不正。目不能平视。”[16]这也认为是风寒导致了面瘫。而不管是风邪,还是风寒、风热之邪[17,18],都属于“外风”范畴。但也有部分古代医家认为“内风”为面瘫病因,清代的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风论治》中写道:“口眼㖞僻,因血液衰涸,不能荣润筋脉。”[19]表明林佩琴认为口眼歪斜的发生是因为血虚无法营养筋脉。

但是,“内风”与“外风”不同,它并非从体外侵入,一般是由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病理变化[20],主要包括热级生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和血虚生风。这儿就是指血虚生风所引起的“内风”。但是,血虚生风一般出现的是筋脉、爪甲、肌肤、头面失于濡养导致的手足震颤、肌肤麻木等表现,与面瘫口眼歪斜的症状并不完全符合,因此光“内风”的作用无法导致面瘫;且“内风”导致面瘫相关医著的数量也较少,可见面瘫病因并非“内风”还是被大多数医家所认可的。

1.2 “内虚邪中”综合致病

还有一种学说认为外风与内虚综合致病,即患者平素体虚,面部复受外风,正气虚弱无以抵抗而发为面瘫[21]。虽然综合致病学说单独分为一类,但笔者认为此种学说和“外因致病说”是一样的。首先因为两种学说中外因都是“外风”,而“外因致病说”中虽然没有提到患者正气充不充足,当时我们可以推断出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虽然是发病的主要条件,但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由此可见,外风侵入面部筋脉后,患者发为面瘫,其本身的正气一定是无法抵御外邪入侵的,那么,患者一定是“内虚”的,即符合“内虚外风论”。因此,“内虚邪中”综合致病与“外因致病说”其实是一种学说,只是后者突出“外风”致病的重要性,强调说明“外风”是面瘫之主要病因罢了。

2 基于临床治疗方法反证面瘫病因

除了从古代医家著作之中能得出:“外风”是面瘫之主要病因;我们还能从临床有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中反推出面瘫的病因。吕明庄教授[22]采用面部按摩、针刺、通阳刮痧法等取得良好疗效,张庆萍教授[23]则采用辨经分筋治疗面瘫,但良好的疗效究其根本,都因他们认为面瘫发生的关键是风寒或风热外邪侵袭“三阳经”致经筋受阻,从而采用祛风通络,疏调三阳经经筋的治疗大法。闫英英[24]开展了对温针灸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发现在面瘫的急性期应用温针灸治疗比口服常规西药治疗疗效更显著、康复时间更短,这是因为温针灸有祛风散寒、调和气血、通络止痛之效,同时也反向说明了面瘫是由于风寒导致脉络失养,是“外风”所致病。而蔡慧倩等[25]则搜索并归纳分析了从病因辨证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得出从病因辨证将面瘫分为三类:风寒袭络型、风热袭表型和风痰阻络型,均由“外风”致病。因此,从临床对于面瘫的有效治疗方面我们也能够得出“外风”是面瘫之主要病因的结论。

3 总结

历代关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众说纷纭,导致目前临床对于面瘫强调治疗方法,而不知其本。本文着眼于面瘫的“内外风”之争,主要为了追寻面瘫的主要病因,以此为出发点来帮助指导临床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经过分析与总结,风邪是面瘫的主要病因,而且强调是“外风”,并非是“内风”,这一点,从历代医家著作与临床对于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就可以看出。“风为百病之长”,寒邪、热邪,甚至湿邪都能通过依附风邪,侵袭人体面部经筋,发为面瘫。在知道“外风”为面瘫的主要病因之后,我们就可以制定治疗方法,以祛除风邪,疏通经筋为主要治疗原则,再根据患者是受风寒、风热还是本身气虚或血虚来辩证施治。“知其本”,治疗就有了根基与灵魂,不断探索与思考,才能使中医焕发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风邪医家外因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
中医所讲的“忌口”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