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以平为期、以小为要”思想探讨中医养生*

2022-11-15李晓屏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素问阴阳机体

邓 旭,李晓屏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长沙 410208)

中医养生,是历代医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而总结的一套养护身心的理论体系及调摄措施,具有简、便、廉、效等多种优点,其文化同样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养生的理念及方法,其不仅仅局限改善身体状态以预防疾病,同时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也有着辅助治疗、促进康复的功能。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较为完备的中医养生理论和方法体系。《素问·三部九候论》在论述疾病的防治提出“无问其病,以平为期”的原则,即治疗疾病均当以机体的平衡为最终目的,以达到“平人”状态。平人,是《黄帝内经》中对正常人的称谓,其言:“平人者,不病也”。平,《广韵》中言:“平,和也”,即平衡、调和的意思,故而平人健康的关键在于维护机体保持动态平衡,而且对于已病及瘥后的患者同样当以恢复平衡为目标。然,维护机体的动态平衡时,其方法亦不可太过或不及,以防他变。《伤寒论》中则更重视这一点,其言“宜桂枝汤小和之”、“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其中的“小”、“少”、“微”等无不说明了想要恢复机体动态平衡,均当以小为要,不可贪功冒进,过则为妄,故意在缓图,逐步递进,方能达到“平衡”的目的。

养生,又称为摄生、保生、道生。“生”,即生命、生机之意,“道”,即中医养生理论体系,故养生即为基于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基础下采取各种方法及措施以达到保养生命、维护生机的目标。中医养生讲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应当贯穿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始终,截断疾病的发展兆头或趋势,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养生的治未病思想,也与目前建设“健康中国2030”的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策的理念十分相符。而对于具体的养生理念和方法,《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也有所阐述,其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首先即为“法于阴阳”,即遵守阴阳变化的法则以养生。《素问·阴阳别论》中云“谨熟阴阳,无与众谋”,阴阳的变化规律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也是中医养生理念的最高法则,而阴阳二气,最贵则在于阴阳平衡,即“以平为期”。而后,诸如术数、食饮、起居、作劳等则为具体的养生措施,而其中的“和”“节”“常”“不妄”等字眼,又无不体现了适度、缓图的要求。如此,则形与神均得到休养,而可以尽终其天年。

1 健康以“平”为期

以“平”为期,保持健康在于维系机体的平衡。平人《,素问·调经论》对其解释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即阴阳协调运转,则形体充盛、脉候正常。同样,情志活动的正常产生也在于自身阴阳二者的平衡,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言“阴平阳密,精神乃治”。此外,以“平”为期,当与四时四季的变化相顺应[1]。若二者失于平衡,阴阳中一方的偏胜偏衰,或违反季节交替变化规律,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同时,气属阳,精、津液、血等属阴,此二者同样当处于平衡状态,即气推动精、津液、血等阴精正常流转,反之阴精又可化生和涵养阳气,二者相互协调,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言:“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此外,脏腑之间的相互协调平衡,同样是机体健康的前提。五脏之间的生化制约同样当处于平衡状态,肝木之升发、心火之通明、肺金之肃降、肾水之凉润、脾土之运化等五者相互协调,使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使五脏安定,气血冲和,如《灵枢·决气》中言:“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人禀天地之气生,居于自然之中,故人体在达到上述平衡的基础上,尚需顺应自然变化,与天地达到协调平衡,方能保寿延年。

疾病防治的过程中,同样当以平衡为目标,《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等治法均是以平衡为目标而设。其余如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等反治之法,亦是使机体气机条达、协调运转的方法,其目标同样为机体气机运转平衡,正如其言:“逆之从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又云:“谨守病机……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故而对于五脏气血病变而言,治疗时必先辨其虚实而调之,使脏腑安定协调而致平和[2]。脏腑之病,最易相传而失衡,亦当据其传变规律而调之,使之重回平衡协调,如《难经·七十七难》中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阴阳二者,是推动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推动力,即“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故而临床上治疗疾病当以阴阳平衡协调为要,故经言“: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问·至真要大论》)。在后世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在诊治过程中同样非常重视阴阳平衡的[3],其言:“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现代医家同样重视在养生及诊治过程中的“平衡理念”[4],如全国名老中医颜德馨从气血运行平衡的角度出发,首创“衡法”的学术理念[5],或疏通、或通补,务使气血运行平衡,即《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说:“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2 平衡以“小”为要

“小者,物之微也”(《说文解字》),“小”有程度轻、数量少、内容小、细节等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以平为期,而不可过”,即指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过程中,通过疏达气血、协调五脏、调整阴阳等方法以达到平衡,但其措施不可太过,过则为亢为害,故当以“小”为要,从生活饮食起居等细节做起,徐图其功。“小”,并非指绝对的量小,而是针对不同人的体质、疾病阶段、主要矛盾等情况,制定适度、适量、重点的调治措施,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机体平衡。

2.1 养宜小法

在养生保健过程中,以机体平衡为目标,具体调摄措施则当以“小”为要。《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论及上古知“道”之人的养生之法时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即以阴阳平衡协调为指导,进行诸如导引等各种养生之法,然其亦当平和而不太过,即以适为度,以小为用。《理瀹骈文》中云:“人无日不在外治调摄之中”,调摄养生当从细微之处做起,如饮食、起居、运动等等。《素问·上古天真论》即对建议从起居、饮食等方面制定调摄方案,并对其提出“节”、“常”、“不妄”要求,即当适度、适量地进行调摄,以缓图其功,保持动态平衡。

饮食方面,首先必然是营养均衡,方能补益精气,否则长期偏嗜容易造成脏气不平而生病,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言:“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气增而久,夭之由也。”故而在饮食选择上当五味和调、营养均衡,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言:“谨和五味,骨正筋柔……长又天命”,又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然而,饮食调补切不可急功近利,若大量进补,或暴饮暴食,脾胃腐熟运化不及而积滞于中,或为食滞,或为痰湿,而变生他病[6]。食当有节,以小为法,少食多餐,徐图其功,如《备急千金要方》中言“:是以善养性者,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此外,六腑的特性为满而不能实,其健运务必保持胃肠道通畅以及胃肠之间的虚实交替变化,而以小为法的少食多餐,正契合六腑胃肠虚实交替的变化规律,故《续附·养生要诀》中云:“节饮自然脾健,少餐必定神安”。

运动方面亦然,动而生阳,运动可使机体阳气充沛,进而促进机体平衡[7]。然而,过度运动则对身体有害,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故运动同样当以小为法,因人制宜,适度运动,缓图其功,如《备急千金要方》中云:“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宋代蒲虔贯在《保生要录》以水流作例,认为“水流则清,滞则浊”,故而人体亦当适当运动以养形体,其谓“形要小劳”。

2.2 方宜小制

诊察疾病过程中,当观整体以窥全貌,然施治之时则当救其所苦,而非面面俱到,即制方宜小,援其必备,解决疾病发生的主要矛盾,或小剂缓进,缓图其效,循序渐进,而收全效。据统计《,伤寒论》113方中3 味药以下所组成的方剂共计37 首,约为总数的三分之一,而超过12味药以上者仅麻黄升麻汤1首,其亦不过14 味药。遣方用药时,只要辨证准确,药味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此则覆杯而愈。危重症患者体现最为明显,此时当把握机体病变的主要矛盾而治之,药少而力专,如张仲景治疗发汗过多而致心阳暴脱,出现心悸心慌、烦躁,此时急当温复心阳,回阳救脱,故顿服桂枝甘草汤,而未加用宁心止悸、收敛止汗之品。慢性疾病患者同样如此,其病机错综复杂,亦致病情迁延难愈,甚至时有急性发作。

诊治之时,当分清缓急,急性发作者自当急则治标,诚如张仲景桂枝甘草汤顿服以疗心悸,自当以小方治之。而其缓者,因其病机复杂,方虽难以小制,但亦当以小为法,缓图功效,不可猛药如苛或冒进大补。譬若阴虚之人,以药进补,而草木之品必藉脾胃之运化方可化人身之精,以充其形,如《赤崖医案》中云:“人赖胃气以生,药亦赖胃气以运”。而前已言,骤然进补易致脾胃呆滞,故必当制小剂,徐徐固其本,正如《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中云:“阴无骤补之法,非多服药不效”。阳虚者亦然,若冒然激进,难免徒增壮火,损耗元气,故当微微生火,以使少火生气,或由阴中求阳,使阳化生有源。后世医家多遵此法,柯韵伯曾批判制方大而杂者,言其“犹广罗原野,冀获一兔”。近代张锡纯亦善制小方,多不过五、六味药,如其所制的“一味薯蓣饮”、“活络效灵丹”等小方,临床确具实效。

3 结语

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在于保持机体的动态平衡,养生保健和治病康复的最终目标均是恢复和维系机体平衡,或协调阴阳、或调和气血、或安定五脏,“以平为期”。而平衡之要又在于小、缓,不可太过或冒进,缓图其功,过则为亢为害,故当“以小为用”。基于此,则养生宜小法,或饮食有节,或形欲小劳,以维护动态平衡,切勿饥饱无常、劳作过度而损害形体;治病则当小剂,或重剂专用,或小方缓图,以渐至平衡,不可冒进而致他变。

猜你喜欢

素问阴阳机体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探究
玲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