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内容特点分析

2022-11-14王亮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历史地图时空观念

王亮

[摘 要]历史地图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相较旧版教科书不仅数量大幅增加,而且在内容的选取上呈现出视野开阔、时空融合、中外联通、关照亚非拉、关注人类解放等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历史地图;时空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9-0058-03

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意义重大。本文先将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进行归纳,然后对照200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2016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史部分中的历史地图,简要分析《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的特点。

一、《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统计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共有历史地图36幅,其中世界古代史部分有12幅,世界近代史部分有8幅,世界现代史部分有16幅(见表1)。

二、与200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2016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地图的比较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既服务于教材的叙述表达,又能辅助教学。将部编版高中教材与旧版高中教材进行比较,有利于发现沿革所在,从侧面领会新版教材的编写思想;将初高中教材进行比较,归纳其中的异同,有利于了解初中阶段对学生历史空间观念发展的要求,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

(一)与200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史部分中的历史地图的比较

将《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与2004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旧教材)世界史部分中的历史地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是新教材历史地图数量大幅增加。旧教材世界史部分共有历史地图8幅,而新教材增至36幅,这一变化集中体现了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对新教材的影响。其中,世界古代史部分,历史地图由2幅增至12幅;世界近代史部分,历史地图由4幅增至8幅;世界现代史部分,历史地图由2幅增至16幅。古代史部分历史地图增加的原因,在于亚欧非美各洲古文明、古帝国历史等内容的加入。近代史部分历史地图增加相对较少,新增地图仍以展现近代列强殖民扩张的历史为主。现代史部分历史地图增加最多,新增地图多与两次世界大战有关。

二是旧教材历史地图多半延用。旧教材中的8幅历史地图,除“1750年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和“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外,其余6幅(“古代希腊”“罗马扩张示意图”“新航路开辟示意图”“黑奴贸易路线图”“‘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欧盟成员国示意图”)均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下来。

(二)与2016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史部分中的历史地图的比较

《中外历史纲要(下)》与2016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世界史部分相比较,表现出在世界历史叙事主线上地图选用的一致性,以及在区域历史部分地图选用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一方面,初高中教材世界史部分有16幅历史地图的内容一致或相近,具体包含:古希腊文明、亚历山大帝国、古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拉美独立、一战欧洲战场、苏联疆域、二战欧洲北非战场、二战亚太战场、“北约”和“华约”对峙、分区占领德国、欧洲一体化进程、非洲独立进程。上述内容涉及古代对世界影响深远的帝国、近代世界联系的建立、现代牵动全球的两次大战和冷战等,是世界史叙事的核心主线。相关历史地图在初高中教材中重复出现,这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另一方面,在亚欧非美各大洲的区域历史部分,初高中教材历史地图的选用呈现出差异性和互补性。以亚洲为例,初中教材选用了与“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印度民族大起义”“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等相关的历史地图,而高中教材则选用了与“德里苏丹国”“列强在亚洲的殖民”等相关的历史地图。再如欧洲,初中教材选用了与“法兰克王国”“中世纪欧洲大学分布”“拿破仑帝国”“一战前后欧洲各国领土变化”等相关的历史地图,而高中教材未再呈现上述内容,重点选用了与“二战后欧洲领土变迁”等相关的历史地图。这种差异和互补应是有意为之的。

三、《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的特点

对《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的特点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其内容和导向,还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学习营养,领会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

(一)融合时空观念,开阔全球视野

“时间不能完全脱离空间而独立存在,时间与空间向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对立统一,相互依存,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时空共同体。”[1]只有将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紧密结合,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时空观念。世界史时空跨度大,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有清晰的时间锚点才能形成空间观念。基于此,《中外历史纲要(下)》的36幅历史地图中,有13幅直接在名称中标注了年代,其余大部分在图内标注了年代或时期。这些历史地图与正文内容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从而减少时空错位和混淆问题的产生。另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1945年5月以后欧洲领土变迁示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三幅图,均以不同年份的国界直观呈现了领土的变迁。《中外历史纲要(下)》用历史地图呈现出时间推移下空间的变化,这促进了空间观念与时间观念的深度融合。

《中外历史纲要(下)》全部23课中,标题含有“世界”“国际”“全球”等字眼的占到课总数的一半以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全球视野的打开使世界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与之相应的是,《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也呈现出视角宽广的特点。在这36幅历史地图中,展现世界全貌的有10幅左右,展现的内容跨越洲际的约有19幅,占總数的一半以上。宽广视角下,《中外历史纲要(下)》中也并不缺乏相对微观的历史地图。例如,“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示意图”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体现了对一国乃至一城的局势或命运的关注,以点带面,见微知著。

(二)置中国于世界,从世界看中国

何兹全曾指出“在我们的历史知识中,中国史和外国史挂不上钩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2],他疾呼“我们需要包括中国史的世界史”[2]。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可以看作是对这一呼吁的回应。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太战场示意图”,均把中国置于世界全局之中,站在世界角度,对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或碰撞给予足够的关注。学生可以从历史地图入手,进行中西交流与中外文化的比较,并从中找寻中西文明交流与互动的蛛丝马迹。从罗马帝国的盛衰与中国对西域的经营和关系,到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近代化的影响;从西方近代殖民给中国带来的苦难,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贡献;等等。中国历史深深嵌入世界历史之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运用全球史的理念与视角学习认识中国史,已经成为新时代青少年成长中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上述历史地图以及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在全球史中重新思考中国”[3],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时期中国历史进程和世界其他地区历史进程的联系和区别,更准确地理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成长为学贯中西、胸怀世界的通识型人才[4]。

(三)破除欧洲中心,关照亚非拉

教科书的内容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世界史知识体系,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如果世界史的编写以欧洲史为主线,甚至完全忽略亚非拉的历史,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世界史知识体系,而且会使学生将西方历史当作世界历史,甚至形成“欧洲优越”的错误观念。

在旧教材世界史部分的8幅历史地图中,欧洲北美地图有4幅。《中外历史纲要(下)》的36幅历史地图中,欧洲地图仅有7幅,全部集中于现代史部分,主要用于说明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同时历史地图占比发生改变的,还有亚非拉部分。除了用19幅地图展现多个大洲的历史,还用9幅地图专门呈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历史。三大洲各有相对应的历史地图3幅,主要呈现其古代文明以及近代遭受殖民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其中,古埃及以外的古代非洲文明、美洲文明是学生初中时期未全面了解过的,也是旧教材必修部分未涉及过的,其有力地填补了学生知识的空白,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各大洲的历史进程,形成全面的人类历史观念。

(四)着重政治军事,关注人类解放

部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部分的编写,可以看作是通史体例的回归,其内容叙述围绕政治主线展开,兼顾经济、文化。服务于历史叙事的历史地图,也主要围绕政治主题选取。在《中外历史纲要(下)》中,除了少量贸易路线图、商人活动示意图、文明分布图,绝大部分地图为疆域图、战争形势图等,它们不仅政治主题鲜明,而且格外凸显“一战”“二战”等战争主题。在旧教材中,兩次世界大战未在必修部分出现,而是集中放在了选修部分。作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当今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在部编版教材必修部分强势回归,内容全面丰富,还搭配有大量相关的历史地图。

《中外历史纲要(下)》中的历史地图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对苏联历史、社会主义运动历史和民族解放历史格外关注。与苏联史有关的历史地图有“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内战形势图(1918—1922年)”“苏联地图(1940年)”和“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年3月11日—1991年12月16日)”,完整呈现了苏联(俄)从建立之初,到走向强盛,再到最终解体的全过程。与社会主义运动史有关的历史地图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和“‘北约’与‘华约’对峙示意图”,表现了社会主义运动兴盛时期的历史面貌。民族解放史方面,选编有反映亚、非、拉美三大洲遭受殖民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地图,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建立世界殖民体系的过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不屈抗争。这些内容和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世界人民为争取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壮丽图景,必将对青少年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文涛.关于历史地图在高校历史学研究和教学中的作用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高校版),2015(8):71-75.

[2]  何兹全.何兹全文集(第二卷):中国史综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艾尔曼.在全球史中重新思考中国[N].解放日报,2010-6-18(19).

[4]  王永平.面对全球史的中国史研究[J].历史研究,2013(1):25-31.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地图时空观念
浅析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因及策略
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镜头中的组诗
浅议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策略
论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活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