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2022-11-14邱海斌周雪贤梁艳桂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波幅面神经特发性

杨 轩 邱海斌 周雪贤 梁艳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是指茎突孔内面神经急性非特异性炎症诱发的面神经麻痹。约70%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可完全恢复正常,但仍有30%的病人可发展为慢性面神经麻痹,遗留面肌痉挛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情绪、睡眠以及生活质量。早期诊治是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近年来,瞬目反射(blink reflex,BR)与面神经运动传导(facial nerve motor conductio,FMC)被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本文探讨BB 和FMC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9 月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24~70岁,平均(39.10±7.749)岁。纳入标准:符合特发性面部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首次发病;单侧发病。排除标准:CT/MRI检查显示肿瘤等导致的继发性面瘫;由创伤、头面部感染、脱髓鞘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的面瘫。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15 mg/d,治疗7 d,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肌肉注射维生素B1 注射液,0.1 mg/d,连用7 d;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次,5 次/d,连用7 d;口服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连用14 d。物理治疗:实施超短波理疗,患侧乳突部位,0.5 h/次,2次/d,并进行面部肌肉功能锻炼。

1.3 检测方法 发病1~7 d,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行BR与FMC检测。BR检测记录健侧和患侧R1、R2及R2'波的出波情况及潜伏期。FMC 检测记录口轮匝肌(颊支)、眼轮匝肌(颧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及潜伏期。

1.4 BR与FMC异常标准BR异常标准:R1潜伏期>11.8 ms、R2 潜伏期>34.4 ms 或R2'潜伏期>34.6 ms;R1 潜伏期侧间差>2.0 ms、R2 潜伏期侧间差>3.6 ms或R2'潜伏期侧间差>4.0 ms;未出波;符合上述1 项或1项以上即可判定为异常。FMC异常标准:患、健侧面神经在等距离下,CMAP潜伏期差>0.5 ms;患侧CMAP潜伏期>3.8 ms,CMAP波幅差>50%;符合上述1项或1项以上的即可判定为异常。此外,患侧口轮匝肌、眼轮匝肌任一CMAP异常即为异常。

1.5 预后评估 出院后随访3个月,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及治愈好转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痊愈,面肌功能恢复正常,两侧额纹、口角、鼻唇沟对称,人中沟居中,H-B 分级Ⅰ级。根据BR检测结果分为全出波组和未全出波组,根据FMC检测结果分CMAP 正常组(波幅下降<50%)和异常组(波幅下降≥5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χ

检验;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R 检测结果 患侧R1、R2 及R2'波未出波率分别为42.00%、30.00%、30.00%,均明显高于健侧(均为0.00%;

P

<0.05)。出波者患侧R1、R2 及R2'波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

P

<0.05)。见表1。2.2 FMC 检测结果 患侧CMAP 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

P

<0.05,表1)。

表1 本文1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病1~7 d BR和FMC检测结果

注:与健侧相应值比,*<0.05;BR.瞬目反射;FMC.面神经运动传导;CM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侧别患侧健侧BR检测潜伏期(ms)R1波16.11±4.54*10.04±1.21 R2波40.21±4.16*30.41±3.64 R2'波39.74±4.41*29.68±3.49 FMC检测CMAP潜伏期(ms)口轮匝肌3.54±0.78*2.87±0.59眼轮匝肌3.74±0.58*3.05±0.51

2.3 BR 和FMC 检测结果与预后的关系 治疗1、2、3个月,分别有47、74、90 例痊愈。BR 全出波组治疗1、2、3 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未全出波组(

P

<0.05;表2)。CMAP 正常组治疗1、2、3 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异常组(

P

<0.05;表2)。

表2 本文1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痊愈率与BR和FMC检测结果的关系

注:与未全出波组相应值比,*<0.05;与异常组相应值比,#<0.05;BR.瞬目反射;FMC.面神经运动传导;CMAP.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组别 痊愈BR检测 全出波组未全出波组治疗30 d 35(62.50%)*12(27.27%)治疗60 d 52(92.86%)*22(50.00%)治疗90 d 54(96.43%)*36(81.82%)FMC检测CMAP 正常组异常组40(80.00%)#7(14.00%)44(88.00%)#30(60.00%)49(98.00%)#41(82.00%)

3 讨论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面神经发育异常等相关。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主要表现为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由于面神经管为骨性腔隙,容积有限,当面神经水肿严重时,使面神经受压,从而引起轴索病变,这可能预后不良的原因。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提高治愈率。

BR 记录的R1 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反映三叉神经至面神经通路的功能状态;R2及R2'变异性大,延髓外侧与脑桥均有分布,潜伏期反映轴突的传导时间、突触传递延搁时间以及中间神经元的兴奋性等。面神经受损,出现传出型异常,R1、R2 及R2'波出现异常;当面神经受损严重时,神经功能缺失,导致R1、R2及R2'波反应电位消失,BR检测不到,表现为未出波。本文结果显示患侧R1、R2 及R2'波的未出波率均明显高于健侧;出波者患侧R1、R2 及R2'波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R1、R2 及R2'出波病人预后明显优于未出波病人。这提示R1、R2 及R2'波的出波情况及潜伏期可用于早期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且出波情况可用于判断病人预后。

FMC通过监测面神经分支的CMA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情况判断面神经受损情况,CMAP 波幅反映神经纤维的兴奋程度,潜伏期反映神经传导情况。王龙飞等研究显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侧CMAP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本文结果显示患侧CMAP潜伏期较健侧均明显延长。这提示FMC 检测可用于早期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的神经病变情况。另外,本文结果显示,CMAP 下降幅度越大,病人的预后越差。这提示FMC 检测结果可用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评估。

综上所述,BR与FMC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客观指标,BR出波情况与CMAP下降幅度可客观评估病人预后情况。

猜你喜欢

波幅面神经特发性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在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肌电图监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损伤功能梯度材料的波传播特性研究
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A股ETF引伸波幅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