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能力和 社交能力的作用
2022-11-14严菊俏曾文娟张瑞平
严菊俏 曾文娟 张瑞平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 516001
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面临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退化和认知障碍困境,需临床积极探寻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才能改善其预后〔1〕。然而,我国当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的康复护理具有单一性、重复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基于此,该院在充分分析患者病情和总结既往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对患者实施模块化护理,通过从生活能力、学习行为、精神娱乐、社会交往等多模块入手,以期能促进患者精神症状好转和帮助其重建认知、社会功能〔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3版)〔3〕中关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病程不超过5年,③初次治疗且近期未使用其他药物,且病情稳定,④年龄18~60岁,⑤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躯体疾病,②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③有药物滥用史,④治疗依从性差,⑤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⑥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⑦不配合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模块化护理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患者服用治疗药物,检查有无漏服、误服现象;组织患者参加娱乐活动,如观看电视节目,开展一些较为安全简单的户外活动等。模块化护理组采用模块化护理干预,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模块:①模块一:日常生活技能,指导患者独立完成各项日常生活自理活动,如叠被子、换洗衣物、洗浴、按时用药、修剪指甲、打饭、饭后清洗餐具等,2次/d,30 min/次。②模块二:学习行为技能,每日组织患者收看新闻联播及影视剧,阅读书籍或报刊,时长120 min,每周给患者讲课1次,内容为精神卫生常识,并就其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时长30 min。③模块三:精神娱乐技能,了解患者兴趣爱好,并将其划分为体育组、书画组、文娱组三个不同类型的小组,每日开展小组活动1 h;组织患者进行广播体操训练,1次/d,15 min/次。同时,每周定期举行一次文娱比赛,前几名给予适当物质奖励,以调动患者积极性〔4〕。④模块四:社会交往技能,每周固定时间举办一次小讲课,利用PPT课件指导患者如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如何准确地向他人表达自我的想法,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等,时长30 min;每周开展一次生活情景模拟剧演出,其剧本由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的人际关系矛盾事件加工而成,演出时长90 min〔5〕。⑤模块五:职业发展技能,成立工艺小组,于每周对患者进行一次手工艺制作技能指导,时长1 h;每2个月举行一次手工艺品展览,为患者提供展示成果的机会,时长2 h。⑥模块六:培养患者珍爱生命意识和树立自信心,引导和鼓励患者参与植树、种花、养鱼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帮助患者建立珍爱他人和自己生命的意识,帮助患者建立希望和自信,另外,还可开展茶话会活动,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让患者重获积极上进的信心及建立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6〕。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0 w。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MSS)评估,总分42分,得分越高代表精神症状越显著〕、社会功能缺陷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估,总分20分,得分越高代表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正症状评分〔采用正症状自评量表(RI)评估,总分10分,得分越高代表正性情绪越显著〕、认知功能评分〔采用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评估,最高分8分,得分越高代表认知功能越高〕及护理总有效率,以PAMSS减分率评估疗效,PAMSS减分率=(干预前PAMSS评分-干预后PAMSS评分)/干预前PAMSS评分×100%,PAMSS减分率≥75%为痊愈;PAMSS减分率为50%~74%为显效;PAMSS减分率为25%~49%为有效,PAMSS减分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及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阳性、阴性症状、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模块化护理组阳性、阴性症状、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及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RI正症状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RI正症状、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模块化护理组RI正症状、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RI正症状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护理疗效比较
模块化护理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疗效比较(n),〔n(%)〕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个体心理易感因素和社会环境不良因素共同所致的重性精神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其中以青壮年居多,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发病率为0.2%~0.6%〔7〕。该疾病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情感、思维、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严重时还会导致其出现自杀倾向和行为,从而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时也会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临床需积极探寻有效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干预〔8-10〕。目前,临床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精神病药物,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具有慢性化趋势,即使有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依然容易复发,且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一般需住院治疗,而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主要依赖于康复护理支持。既往,临床多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干预,具有单一性、重复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11〕。该院通过充分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心理和生理特点,考虑到其在康复期需长期呆在病房或家中,与社会环境脱节,导致其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受到明显影响,再加之患者对回归社会缺乏自信,使其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而会加重其病情,形成恶性循环〔12〕。基于此,从生活能力、学习行为、精神娱乐、社会交往等多模块入手,探寻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模块化护理对患者进行干预,以期能改善其精神症状和帮助其重建认知、社会功能,从而能更好地回归社会生活和重拾生活信心。
本研究显示,模块化护理干预组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RI正症状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的机理为:在模块化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给患者提供精神娱乐技能护理及培养其珍爱生命意识和树立自信心,不仅能有效改善或消除患者的抑郁、悲观等负性情绪,同时还能使其建立生活的希望和自信,从而能改善其精神症状和促进其积极地应对生活〔13-14〕。模块化护理干预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分、认知功能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机理为:在模块化护理中,护理人员通过给患者提供日常生活技能、学习行为技能护理干预,不仅能使患者掌握一些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提高其学习能力,从而不断充实其认知能力,通过给患者提供社会交往技能及职业发展技能护理干预,不仅能使患者正常与他人交往,同时还能更好地规划自身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能促进其更好地回归社会〔15-16〕。
综上所述,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模块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认知能力,还能提高其社会能力,从而能促进其更好地回归社会。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