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翻转课堂的多元化教学在提高心外科低年资护士 抢救配合能力中的应用

2022-11-14陈雅琼罗韩彬程欣欣黄惜珍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年资演练情景

陈雅琼 罗韩彬 程欣欣 黄惜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州 350001

心血管外科的患者病情较为危重、病情复杂,患者年龄跨度大,一旦疾病突发,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尤为重要,心血管外科专科护士必须全面掌握急救技能,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1〕。然而,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优质护理的需求增大,大量低年资护士充实到临床,201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全国注册护士中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占27.1%〔2〕,低年资护士承担着大部分的临床护理工作。研究表明,低年资护士的操作能力、急救能力及专业知识可直接影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3〕。如何在短时间内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一直是近年来护理教育管理工作中关注的问题。目前,以微课、翻转课堂联合互联网教育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集中式授课”的带教方式。微课是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视频课程,而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4〕。国外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较早且应用广泛,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护生的临床推理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焦虑管理能力〔5-6〕,但国内关于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在提高抢救配合能力教学中的报道较少。情景模拟训练已被广泛应用到许多领域,为了使低年资护士能更好地适应紧张忙碌的临床工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18年在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探索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旨在使低年资护士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适应临床需要,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和开展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外科工作时间≤3年的低年资护士共42名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选取2017年1~12月的12名护士为A组,采用传统集中授课+定项操作考核的方式教学;2018年1~12月的13名护士为B组,采用传统集中授课+操作训练+每月2次的情景模拟演练;2019年1~12月的17名护士为C组,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方法进行培训。A、B组为对照组,C组为观察组。对照组A,本科4名、大专8名,年龄(21.33±0.26)岁;对照组B,本科4名、大专9名,年龄(21.77±0.28)岁;对照组C,硕士1名、本科6名、大专10名,年龄(21.94±0.36)岁。3组护士在性别、年龄、学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培训方式 对照组A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按《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培训内容为:①心血管外科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标准化流程;②专科操作和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心肺复苏、呼吸机应用、除颤仪应用等;③抢救车药品放置的熟悉程度、心血管常见抢救药品的掌握(如多巴胺、盐酸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④抢救医嘱的执行、抢救过程的病历书写,抢救后物品的处置等,并进行每月一次的技能加理论考核。对照组B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每月2次的情景演练。观察组C在对照组B常规临床护理教学方案基础上进行微课+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教学,具体内容如下。

1.2.2师资团队的构建 均为心血管外科专科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1名临床总带教(主管护师)、2名高年资护师,并邀请工作5年以上高年资主治医师参与情景演练的指导和考核,所有成员均具有5年以上心血管工作经验。同时,护理教学管理团队定期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培训的方式、学习心得等进行汇报,老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引导性反馈〔7〕。

1.2.3教学材料的制作 材料主要包括:抢救病历书写规范、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视频及病区典型案例库材料等。由护士长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收集典型的急救案例,包括: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心包填塞等抢救配合案例,总带教负责编写情景模拟演练的脚本,并咨询3名高级职称的医师进行整改修订。在护士长、总带教及医师监制下,由团队成员拍摄急救专科操作视频,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并设置各个环节考核标准。

1.2.4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微课+翻转课堂培训模式主要由3部分组成。①课前准备:组建培训微信群,带教老师分享学习内容,护士长及高年资护士在线参与共同探讨,及时解答,促进护士知识的及时吸收与整理。②课堂过程:对课前所学知识加以总结评价,让学员进行独立思考、交流问题。带教老师带领学员回顾知识要点,对知识进行整合,加深低年资护士的记忆,情景演练开始前,由护长进行情景描述。演练过程中,未参与演练的护士现场观摩学习,护士长、总带教及2名高年资护师采用急救模拟演练考核评分表进行评分,演练结束后,先由参与急救的医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医护间的配合能力,最后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并做好总结记录。最后带领全科室人员展开情景演练,巩固练习。③课后活动:总带教引导学员课后对相关案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记忆,及时发现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不断改进方案,护士长汇总此次演练存在的问题,上传至微信群供学员探讨,并作为下一次课堂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培训效果。

1.2.5教学评价 分别从急救理论知识、抢救技能、抢救物品位置熟悉程度、急救模拟演练考核,以及在实际抢救过程结束后医师对护士配合能力的评价、护士对培训满意度自评等角度对3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①急救知识考核采取闭卷形式考核,总分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及简答题。题目为题库内随机抽题组卷,涵盖专科基础知识、急救药品相关药理知识、仪器设备相关知识、抢救病历书写和案例分析。②抢救所需技能考核:包括心肺复苏、除颤仪、吸痰术、心电监护、气管插管配合等,每项技能总分100分,共5项,按医院护理部修订的《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统一标准评分。③抢救物品摆放位置熟悉程度:采用自制的仪器设备药品查找图考核低年资护士对其摆放位置的知晓率。每次抽考10种抢救车内物品或药品摆放位置,要求护士在规定时间内正确找到物品或药品。其中每种在5 s内找到得10分、10 s内8分、15 s内6分、20 s内4分、25 s内2分、超过30 s或未找到不得分。④制定急救模拟演练考核评分表,由组长、副组长及3名高年资护士根据演练情况进行量化评分。见表1。⑤每次病区大抢救结束后,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请参与抢救的医师对护士实际配合能力进行评价;⑥护士培训满意度自评:采用自制的调查表由受训护士对学习效果及工作能力进行自评。共5个条目,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对自身专业技能提高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对胜任抢救配合工作的信心等。每个条目按非常满意(10分)、较满意(8分)、一般(6分)、较差(4分)、很差(2分)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低年资护士一般资料对比

3组低年资护士的入科前急救技能、知识考核成绩(笔试、抽考技能成绩各占50%)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教学效果评价

①急救知识考核:如表3所示,3组在急救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78,P=0.513)。②操作技能考核:如表3所示,3组在急救技能考核成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56,P<0.001)。进一步通过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发现B组与A组、C组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C组所采用的微课+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方法较其他两种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对单项急救技能操作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分析提示,C组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急救技能所考核的5个单项成绩较A、B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成绩差异从大到小依次为:气管插管配合、CPR、除颤、吸痰、心电监护(如表4所示)。

表3 3组低年资护士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技能成绩对比(分,

表4 急救技能单项成绩对比(分,

③抢救物品摆放位置熟悉程度:如表3所示,3组在抢救物品查找考核成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9,P<0.001)。进一步通过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发现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9),C组与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显示微课+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方法可明显提高低年资护士对抢救物品、药品摆放位置的熟悉程度。④抢救病历书写:如表3所示,3组在抢救病历书写考核成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7,P<0.001)。进一步通过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分析,发现A组与B组(P=0.012)、B组与C组(P=0.024)、A组与C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组微课+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方法较B组传统集中授课+情景模拟演练可进一步提高低年资护士在抢救病历书写的能力。⑤急救模拟演练考核:如表5所示,同时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C组,较单纯采用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的B组,在急救模拟演练考试中各单项成绩及总分均有明显提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在应急处理措施、口头医嘱执行能力、病情观察判断能力方面提升最为明显。⑥医生对实际抢救时护士配合情况满意度:如表6所示,3组在抢救发生时患者护理等级、抢救类型(是否为心搏骤停)以及参与评价的医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抢救完成后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3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F=146.411,P<0.001)。进一步通过LSD-t两两比较分析得出,A组与B组(P<0.001)、B组与C组(P<0.001)、A组与C组(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C组较B组满意度提升水平高于B组较A组。提示采用微课+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较单纯采用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可更大程度提升低年资护士在实际抢救工作中的配合能力。⑦护士培训满意度自评:如表7所示,3组受训对象在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对自身专业技能提高程度、团队协作能力、对胜任抢救配合工作的信心5个方面自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行两两比较,A组与B组(P<0.001)、B组与C组(P<0.001)、A组与C组(P<0.001)自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5 急救模拟演练考核得分情况(分,

表6 医生对实际抢救时护士配合情况满意度调查(n),(分,

表7 3组低年资护士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3.1 心血管外科低年资护士抢救配合能力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心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改善,近年来,心脏外科发展迅猛,手术适应症范围扩大,患者年龄跨度大,各种心血管病症更趋向复杂和疑难,心血管专科护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临床低年资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鲜血液,其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也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低年资护士抢救能力与配合的管理,可以适应临床专科发展的需要,保障夜间的护理安全及质量,同时使护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3.2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培训常常是以单纯的解说、技能示范和纠正为主,培训对象常常处于被动接受和懵懂的状态,课堂过于枯燥单调,限制了低年资护士的求知欲和交流能力。临床护理任务重,班次复杂且分散,工作及学习压力大,休息时间少,集中授课每次讲座,难以兼顾每个护士的作息时间,部分低年资护士可能在较为疲劳的状态下,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难免有流于形式、随便完成任务之嫌。

3.3 微课+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的效果分析

3.3.1微课+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医学在进步,教育方式也需要提升和改革〔8〕,微课联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互联网+时代教育”的改革成果,人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这种学习方式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9〕。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的参与性,尤其对于需要倒夜班和承担家庭角色的护士来说,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解决了时间上的限制,有助于解决培训任务重、时间紧、工学矛盾明显的问题,改善了学习态度,促成积极的学习行为,提升了学习满意度及培训效果〔10〕。本研究结果也显示,采用微课+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模式的C组护士在培训效果的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3.3.2微课+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满足了低年资护士对急救知识学习的需求 临床工作时间影响低年资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11〕,低年资护士对于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最高〔8〕,培训低年资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的方法需多元化,微课+翻转课堂的情景模拟演练对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式已逐渐成为我科重要的培训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在自主学习能力、理论知识、团结协作和临床实践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微课学习符合大多数护士的认知习惯,在充分了解护士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护士参与课堂实践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效挖掘低年资护士对急救知识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由此可见,微课+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模式在培养低年资护士抢救配合能力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3.3微课+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抢救配合能力 与重症监护室相比,病房的抢救相对较少,训练机会少,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弥补了这一缺陷,将临床教学实战化,在演练过程中,设置相关的问题,锻炼了低年资护士病情预见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培养低年资护士抢救配合能力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情景演练对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保障抢救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作用,而微课是一种新颖的碎片化教学手段,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于掌握、核心突出等特点,课堂呈现的是交流、互动、讨论等轻松的教学氛围,学习者不易疲乏,注意力集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可以使低年资护士在短时间内掌握急救技能〔8,12〕。

本研究发现,将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相结合,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可以使低年资护士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急救综合能力,以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能力的要求,做到有效配合处理各种抢救治疗工作。本研究C组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要高于A、B两组,大部分低年资护士对微课联合翻转课堂典型案例情景模拟演练在提高急救技能、抢救物品熟悉、团结协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抢救配合能力上持肯定态度。这种新型的联合教学模式在辅助传统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对提高心血管外科低年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理论和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而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急救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护理质量,更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事故的重要环节。完善的培训体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使管理者有机会关注到每位护士的成长需求及目标〔9〕。

护士应急能力决定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微课结合翻转课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促成积极的学习行为,提升了学习满意度及培训效果,该教学模式亦得到医师、带教老师和被培训者的认可,并能促进医护和谐关系的建立,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年资演练情景
首次演练
情景交际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统计知识综合演练B卷
楼梯间 要小心
未雨绸缪演练忙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