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2022-11-14刘励璇梁熙德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例数输液静脉

刘励璇 梁熙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510120

静脉输液是一种利用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内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药液或溶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手段〔1〕。研究表明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临床上85%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中,需花费75%以上时间进行输液操作,繁重的输液工作量导致护士工作任务加重,严重影响输液工作质量〔2-3〕。静脉留置针输液属于一种常见的给药途径,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性小、穿刺次数降低、减少护士工作量等优点,可有效减轻护士输液工作负担,目前已被临床广泛使用〔4〕。但有研究显示,静脉留置针输液工作中仍存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失败、堵管、静脉炎、药液外渗、非计划拔管等诸多问题,其中静脉堵管发生率较高,进而增加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影响患者治疗效果〔5〕。因此,临床上应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措施,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降低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率〔6〕。相关研究显示,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能显著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5例。观察组中男88例,女87例;年龄18~69岁,平均(45.26±5.71)岁;对照组男87例,女88例;年龄19~70岁,平均(45.27±5.7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岁;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者;输液时间超过3 d以上者;具备正常交流能力者;自愿参与该课题研究者。排除标准: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要长时间输注高渗压液体者;合并肾、心、肝等重要脏器衰竭者;语言沟通障碍者;不配合研究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为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利用输液期间为其讲解输液注意事项、活动指导、并发症危害、管路保护等内容。(2)输液维护:①建立通路,穿刺前为患者讲解静脉留置针输液流程,选择合适静脉,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后进行穿刺,将针柄用贴膜包裹固定,并且固定接头处;②输液,输液前使用5 ml生理盐水冲洗管路,评估导管状态,熟悉各输注药物间的配伍禁忌,输注高黏性药物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定期观察输液情况,保持管路通畅,避免管路受压;③规范封管,输液结束后,注入5 ml封管液(肝素溶液或生理盐水)后,快速夹住软管接头,便于下次使用,密封液为生理盐水,时隔6~8 h冲洗一次管子,避免堵管现象。(3)输液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输液中可适当抬高穿刺侧肢20°~25°,健侧肢适当行攥拳松拳活动,每隔1 h活动一次,时间5 min/次;输液过多时采用间歇式输液,告知其间歇期对穿刺肢行轻度按摩、适当活动,避免提重物、剧烈运动等,为患者发放输液注意事项卡,随时提示患者保护留置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组建质控小组 由病区护士长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5名组成静脉输液治疗质控小组,各组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等特点。质控小组每月组织一次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检查,详细记录科室护士静脉输液护理工作质量,并予以排名,将护理质量排名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对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立即分析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护理改进方案。

1.2.2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静脉输液管理干预流程的实施 (1)现状调查及分析:责任护士对临床静脉输液的护理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重点调查输液工具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导管固定及维护情况、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失败、非计划拔管原因、并发症情况、患者对护理效果评价等,责任护士收集并汇总调查结果。依据调查结果总结并分析临床存在的护理问题:穿刺部位不准确、穿刺及封管技术不到位、输液工具选择不合理、敷贴、导管维护欠佳、导管留置时间过长等。(2)建立质量控制体系:质控组依据《美国INS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静脉输液治疗指南》等制定静脉输液治疗的临床静脉输液质量控制体系〔8〕,主要内容:静脉输液工具的选择标准、留置导管的维护与管理标准、敷贴用品的维护与管理标准、静脉输液穿刺部位选择方法及标准、常用刺激性药物列表、静脉输液装置的安全连接流程与标准。将该质量控制体系制作成手册发放至相关护理人员,并叮嘱静脉输液护士严格参照质控体系手册规范护理工作。 (3)加强护士管理:①培训,依据调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静脉输液相关操作标准,护理专家对护士进行静脉输液专题讲座培训,主要内容包括穿刺操作、导管维护、敷贴维护等相关知识,培训结束后统一对科室护士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工作。②巡视及交接管理,对静脉留置针护士进行弹性排班,明确职责,确定巡视责任护士并落实巡视措施,做好床头交接工作,责任到人,定期巡查并记录留置针及患者的输液情况,出现皮肤红肿、贴膜卷边、疼痛及药液外渗、静脉炎征象等异常情况立即处理。(4)静脉输液记录管理,建立静脉输液日记本,要求护士严格遵照静脉输液操作标准实施静脉输液工作,并详细记录静脉输液工作内容,主要内容为穿刺针类型、穿刺时间、留置针部位、穿刺失败原因、封管时间、巡视时间、异常情况等,为巡视、封管、拔管等提供依据,便于护理环节落实到位。(5)落实细节护理,穿刺时安排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超过95%的护士执行,利用自制软夹板对留置针附近关节适当制动,对躁动、精神异常、昏迷患者必要时给予绷带或夹板固定,封管后用布质胶带固定针帽部避免出血,天气炎热多汗时,增加穿刺部位巡查次数,按需及时更换敷料、敷贴,必要时改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固定〔9〕。(6)讨论交流:质控组依据护理质量质控标准,每周汇总护理质量最佳或患者评价最满意的护士,并组织该类护士对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交流,主要讨论本周穿刺失败、非计划性拔管、并发症发生原因,共同提出护理改进对策,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1.3 观察指标

①置管效果。采用自制的置管效果调查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留置针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3个指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例数/总例数×100%,非计划拔管率(%)=非留置时间内拔管例数/总例数×100%,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效果。②并发症发生率。采用自制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调查量表进行评估,包括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渗漏4个指标,总发生率(%)=(脱管/堵管例数+静脉炎例数+血肿例数+药液渗漏例数)/总例数×100%。③护理效果。采用自制的护理效果评价调查量表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3个指标,满意率(%)=(基本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价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置管效果比较

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置管留置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非计划拔管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置管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脱管/堵管、静脉炎、血肿、药液渗漏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留置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评价情况

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评价情况比较〔n(%)〕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输液治疗的常用工具之一,具有保护血管、操作安全、留置时间较长等优势,可有效降低输液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临床上受广大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青睐〔10〕。静脉留置针作为异物留置机体血管中,在使用途中常因护理人员无菌及冲封管操作不严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等诸多因素,导致患者出现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皮肤过敏、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11〕。研究显示,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静脉炎、穿刺部感染等不良并发症发生会加重患者病情,增加肺部感染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严重影响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12〕。输液治疗(INS)指南强调,输液治疗工作中应将安全输液放在首位,临床一线输液护理人员需加强职业安全护理措施,严格遵照输液操作标准,提升护士责任心,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13〕。因此临床需实施有效的静脉输液管理措施提升临床置管效果,降低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14〕。传统静脉输液管理主要侧重于医护人员讲解静脉输液注意事项,对患者实施无菌静脉输液护理措施,但对提高静脉输液管理质量效果不明显,进而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15〕。有关研究表明,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于心内科护理工作中,能有效监督及规范护士护理工作,显著提升护士护理质量,缓解护患矛盾,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6〕。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静脉输液管理是通过调查临床静脉输液状况,制定针对性静脉输液质量控制体系,对静脉输液相关护理人员进行质量控制及监督,从而有效规范静脉输液护理工作,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拉近护患关系〔17〕。

3.1 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对改善静脉留置针临床置管效果的影响

观察组中,质控小组提前调查及分析临床护理不足,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为提升置管效果,穿刺前对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护理系统培训,提升护士的穿刺及导管维护意识,安排穿刺成功率高的护士执行静脉穿刺工作,娴熟的操作技能可有效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损害血管,进而增加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同时通过加强巡视管理,降低患者输液中导管滑脱、堵塞而引发的非计划拔管率,提升患者置管效果。而对照组护理仅依靠护士的临床工作经验进行穿刺、巡视等常规输液工作,缺乏提前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对穿刺失败及非计划拔管情况不能进行有效控制,造成置管效果不理想。

3.2 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能降低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质控组提前调查静脉留置针输液中静脉炎、药液外渗、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临床可能诱发并发症的护理问题,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规范静脉输液护士操作,通过实施护士培训、巡视及交接管理、静脉输液记录管理、落实细节护理等措施,可提前规避静脉炎、血肿、药液外渗等并发症发生,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缺乏完善的护理记录管理、持续追踪等干预措施,容易引发护理工作的重复或疏漏,使患者在静脉输液中出现导管扭曲、牵拉及受压、穿刺部感染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进而产生堵管/脱管、药液外渗等并发症发生。

3.3 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能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实施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围绕患者输液中出现的临床问题,建立护理操作标准,规范护士护理工作,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监督管理,从而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降低血肿、静脉炎等并发症带来的伤害,为患者提供舒适健康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遵医嘱穿刺、输液护理等过程,缺乏专业培训、细节管理、质量改进等措施,护士通常责任意识及无菌观念不强,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忽视细节操作、无菌操作等,进而增加静脉炎、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风险,增加护患纠纷,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基于质量控制体系的输液管理干预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静脉留置针的置管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优化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例数输液静脉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颈内静脉的静脉丛引流模式及影响因素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静脉曲张“喜欢”谁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