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

2022-11-13张津铖

对外经贸 2022年8期
关键词:审计学专业课职业道德

侯 新 张津铖 宋 波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42)

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有关加强改进未成年人与大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自上海第一个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全国课程思政改革由此拉开序幕。所谓“课程思政”,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各类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其他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授课内容的思政内涵要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统一。随着近年来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将此概念进一步引申为“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审计学是高校财会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主要教授审计基本理论与实务,课程注重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技能的双重培养,同时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分析、综合、创新等认知智慧。从事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拥有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标准,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操守,因此,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与审计所要求的高职业素养有着紧密的切合点,审计教学的思政方向改革势在必行。

一、审计学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一)网络多元化发展要求关注审计人才的价值取向

高校学生是受网络多元化冲击的“重灾区”。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变得愈发多元化,各种各样的碎片化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于高校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受外界信息影响的程度大。高校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在诸如审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二)审计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审计人才的培养

即使学生在学校的审计理论与实操的学习近乎完美,但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仅仅掌握审计相关理论知识和实操是远远不够的,合格的审计人才更需要优良的职业道德,秉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素养的行为百害而无一利,严重影响行业的发展,对消费者、股民、甚至审计本身都造成巨大的损失,可见在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素养教育不可或缺,审计学的思政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二、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学与思政教学结合方面

目前审计的课程思政往往是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内容这两者进行一个简单的叠加,二者结合相对生硬,切合点不足,没有做到将其贯通融合。审计教学的课程思政本质上并不是将两者进行简单的加法,而是一种课程观,是把思政的原理、方法、态度融合进教学方案中,并不仅仅是把结论加入教学方案。二者将思政整体融入到课程当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过程,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生既能在课程中学到专业知识,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职业素养。而很多审计课程思政教育者过于注重审计专业课程的教育。若学生长期处于此种教学环境下,即使在以后审计工作中的审计能力与工作实操能力达标,如果职业道德素养缺失,从而在审计过程中监管不力,对各方经济造成损失。

(二)专业授课与思政教学的课堂比例方面

目前在高校教育的过程当中,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应试教育对高校教学体系的影响。在实际的思政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没有根据高校教学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对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的内容比例进行有效调整。无法做到平衡思政与审计专业知识这两方面的时间与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把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传统审计专业课教师在审计专业课程理论实操方面教学经验丰富,但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增强。

三、高校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

(一)明确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必须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树立课程思政的改革目标是首要任务,即如何结合审计学专业教育特点,在教学中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本课程的德育功能。从审计工作性质来看,审计人员需要树立高度的受托责任意识和目标控制思想,做到“取信于民、听审于民”,更好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监督作用,这些都离不开审计人员社会价值观的树立及审计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的坚守。因此,在审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要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岗敬业,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实现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将思政元素渗透于专业知识教育中,不断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审计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具体业务流程的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

(二)深入挖掘审计学课程的思政元素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挖掘审计学课程的主要思政元素应该包括:一是社会责任。这是审计职业所固有的。责任是一种伟大的品格,作为审计人员,要时刻把社会责任担在肩头,具有担当的胸怀和勇气,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经济领域的健康发展当好卫士。二是客观公正。强调的是社会“基本价值取向”,审计的灵魂在于它的“独立性”,审计人员只有在审计事项中保证公正与客观,才能在审计过程中保持独立性,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进行科学评价,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三是法治理念。主要内容包括法律的权威性。审计师业务的执行必须依照审计法和相应审计准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只有审计师树立法治理念,远离经济利益的诱惑与亲密关系的束缚,才能更好地对财务报表的各方利益相关者负责。四是诚实守信。这是立业之本,也是审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只有“诚信”才能使客户乃至整个社会相信注册会计师具有专业胜任能力,提供的服务质量可靠,作出的结论客观、独立、公正,这种信任构成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基础。五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入驻被审计单位,面临的是会计信息资料的繁杂、审计工作底稿的繁多以及时间上的限定等,审计人员只有保持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克服工作中的重重困难,保证工作质量,出具令人依赖的审计报告,维护审计的权威性。

(三)探索多种路径融合思政元素于专业授课内容中

在改革过程中,探索不同的教学路径将思政内容渗透于专业知识讲解中,思政元素以“六个切点”实现教学内容。首先,以专业课程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专业课程知识点,挖掘、提炼隐藏在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如在讲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以“保密”的深层理解,引导学生如何在工作中遵守保密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其次,以重要人物为切点,如讲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发展,通过介绍中国第一位注册会计师谢霖的先进事迹,学习他爱国精神及对本职工作的社会责任感。第三,以典型案例为切点,如在讲解审计责任问题中,以安达信审计安然为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的主要行为、对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影响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第四,以业务实训为切点,如采用手工模拟的形式进行,对仿真的会计核算资料或者专门的审计手工实验教材的资料手工模拟审计业务全过程,通过学生编写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让学生真正体现审计工作的不易之处,培养学生的细心与耐心,同时培养学生自信、专注以及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第五,以影视故事为切点,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如,在审计执业规范授课中,强调学生从对“独立性”的认识,利用电视剧“都挺好”片段,主人公苏明玉由于曝出她与审计项目负责人(她的二嫂)朱丽的关系,导致事务所不能承接业务,当事人受到处罚,借此让学生分析其中审计职业道德受到威胁的情形,从而加深学生对“独立性”的理解。最后,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如在讲解审计责任时,以社会热议的“瑞幸咖啡”事件为主题,针对社会各界对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应承担责任问题的讨论,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审计责任在不同审计行为下的差异,思考如何在审计业务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在案例中隐含思政的争论点,将思政自然而然地带入案例,从而达到自然融入的效果,同时解决了课时协调问题。

(四)提高授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

“课程思政”的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道德修养,本着“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保证。一是在思想和意识层面加强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涵义的理解,提高专业课教师自身的专业使命、教人育人的责任意识。二是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培训,强化教师对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理念认同,以“言传身教”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责任。三是加强对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培训,在各级组织顶级设计的基础上,有效开展各类活动,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如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分享活动;开展具有针对性、富有示范性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导等。在审计与思政结合的模式下,学生的需求就不仅仅是传统的理论知识需求,教师所能做的也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因此,加强专业课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将审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已经成为我国审计教学发展的大趋势,担负着社会经济管理监督的审计事业也更需要拥有道德素养、职业操守的专业审计人才。传统的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审计教学所培养出的审计人才并不完美,思政复合型审计人才的缺失给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通过审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让思政的理念深入审计学课程教学,这样才能使未来审计人才的素质全面提升,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审计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审计学专业课职业道德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审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应用型本科院校《审计学》教材的编制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民族地区本科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