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金融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创新路径研究

2022-11-13郭册刘奕存宋利红

对外经贸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工匠思政

郭册 刘奕存 宋利红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1)

一、引言

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引领的中国科技蓬勃发展带来的产业升级为世界所瞩目,中国智造日新月异,大国工匠成为时代焦点。大国工匠以“工匠精神”为核心,自2016 年以来近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从“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到“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从“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到“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无不彰显着时代对于“工匠精神”的渴望。对企业来讲,拥有工匠精神的员工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一环。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如何培养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是教育重心之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应紧跟时代要求、满足企业发展、学生职业发展要求,肩负培养新时代工匠重任,着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传承,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工匠人才。不同于通过动手创造出精美器具的制造业专业,金融专业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是研究经济活动中资金融通的学科,金融对于企业和政府的高效稳健运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对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培养金融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培养工匠精神有利于学生个人的职业发展

从目前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就业情况来看,毕业后从事金融业一线人员较多,这类工作对于学生思想素质、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凸显出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素质及专业能力的塑造重要性,高职学生大多刚刚成年,接触社会时间较短,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校期间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注重对其工匠精神的培养,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并将工匠精神融入进第二课堂,使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

(二)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职院校不仅承担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担,更是肩负学生职业精神养成的使命,工匠精神作为职业精神的核心,是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方面。高职金融专业加强工匠精神培养,体现的是紧跟时代要求。在金融专业学生工匠精神教育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以敬业精神为核心的工匠精神,还要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工匠式”金融人才。

(三)培养工匠精神有利于国家和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工匠精神在我国源远流长,从青铜器到瓷器,从丝绸到刺绣,我国无数“发明创造”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的脚步。一个大国的崛起和稳定发展,永远都离不开核心技术,以及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支撑。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更离不开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金融作为稳定一国经济的最重要手段,金融业的发展影响着万千企业的发展,关乎着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稳定。当下金融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再到金融科技,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需要从业人员也必须以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精益求精的服务品质、创新进取的金融产品、追求卓越的责任担当的来适应新的挑战,保障金融安全,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课程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一致性

课程思政是要形成一种“大思政”教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达到全课程育人的目标。课程思政着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让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学生行为中的一部分。工匠精神亦是如此,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专业课程中的每一部分,使之成为今后进入工作岗位中职业追求的核心精神。因此,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的培养理念不谋而合。

(一)育人理念的一致性

在育人理念上,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是一致的,体现为“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育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整个课程教育过程,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精神素养,形成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成为今后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方法。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任,工匠精神往往是专业技能人才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专业技能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要掌握技术的实质以及应对工作的方法论,更需要职业相关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需要通过人才培养不断完善。

(二)精神目标的一致性

在精神目标上,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是一致的,体现为“民族精神”。民族的强盛起源于思想的强大,依托于技术的进步。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思想的碰撞和思维的运转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正是提升自我能力的关键时期。自我提升离不开内在精神的培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这种民族精神需要课程思政不断深入和强化。打造中国自主品牌,需要的不仅是民族气节,更需要的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传承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价值目标的一致性

在价值目标上,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是一致的,体现为“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当今时代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高职教育作为单独的一种教育类型,要牢记初心、担负使命,不仅要教授专业技能,精心培养匠人,还要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深刻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意义,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全身心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工匠精神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培养目标,同步提升从业者人文素质、职业态度、专业能力。使从业者技能与思想达到高度一致,形成思想觉悟高、专业技能好的健全的职业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素质好技术高的优质后备力量。

四、金融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有待提高

很多人并不清楚“工匠精神”的内涵,对其理解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认为只有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人才需要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将工匠精神狭窄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其应用领域仍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实质上,工匠精神贯穿在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都需要工匠精神。

(二)教师对工匠精神的培养有待提升

虽然已将“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写入人才培养方案,部分教师仍将理论传授作为重点,讲授专业知识,注重技能教学,工匠精神培养自觉地融入课堂教育活动有待提高。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如果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那么学生很难在学生时代培养出工匠精神。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对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学生工匠精神养成的关键。

(三)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性不高

从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上可以看出,在高职教育过程中,专业技能课占比较高,思想政治课占比较低,专业课偏重传技,思政课侧重育德,没能发挥出协同教育的叠加作用,会使学生们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跟不上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的需求。

(四)校企合作育人衔接不紧密

当下高职院校已普遍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匠精神培养在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下应达到更好的效果,但实际中却并不理想。存在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存在衔接不紧密的问题。在顶岗实习阶段,不少高职院校认为学生到企业从工作能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所以对该教学环节并没有培养工匠精神环节。学生在企业实习从事的是基础性工作或事务性工作,缺少系统性培训,思想上尚未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不能很好地融入企业进行工匠精神的培育。

五、课程思政视角下培育金融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

(一)端正思想认识,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

一是社会正确引导。引导社会大众对于“工匠”的正确认知。要让大众了解到,各行各业都存在“工匠精神”,各行各业也都需要“工匠精神”。让全社会掀起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使群众正确看待“工匠”与工匠精神。让大家认识到高职教育培养的初衷是培育专业的高层次技能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培养,工匠精神是灵魂。通过社会正确引导,为工匠精神的打造建立良好的环境。

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尊重“工匠”。工匠是我国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全社会尊重工匠,提升工匠地位、待遇,才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工匠。随着纪录片《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的播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上职业技能,励志成为工匠,但全社会仍然需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让各行各业更多的人成为工匠。

三是发挥榜样作用。榜样学习是课程思政中工匠精神弘扬和培养常使用的方法。可以邀请相关专业具有工匠精神的个人进入课堂,或将他们的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利用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与榜样学习相结合,发挥“朋辈效应”,激励学生找差距,寻短板,这样学生才能对人、事背后的工匠精神产生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更好达成对工匠精神的认同,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除了榜样之外,也可以发挥反面案例的教育意义,来警示学生。

(二)提升专业课教师育德意识,打造工匠精神培养阵地

一是提高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教师同时肩负着教书与育人两项使命。相对于思政课而言,专业课课时数多,并且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在同一院系,学生普遍对专业课教师更熟悉,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专业课在教学方面取得的效果较好。因此,需提高专业课教师育人意识,将学生品格的塑造确立为自己本职工作之一,这样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是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金融行业发展迅速,教师不仅要学习金融业务知识,更要了解各种金融监管政策。专业课教师授课将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提升金融专业教学德育功能,提炼出红色金融史、金融扶贫、金融科技、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金融机构治理和金融市场监管、金融风险防控等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其中的工匠故事,让教育“活”起来,提升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在课程讲授中实现育人与育才的目的。

三是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教师是工匠精神培养的有力保障,以教师为榜样引导学生。“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教学态度体现的是其自身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教学功底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以身作则向学生展示工匠精神的最直接的方式。

(三)完善课程体系建设,让工匠精神更有灵魂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应突出立德树人,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贯穿课程始终。要实现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目标,需将工匠精神融入日常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给工匠精神的融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金融专业教学应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引下,不断强化工匠精神对学生培养的素质要求,结合行业标准和岗位职责等内容,挖掘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系中的职业精神、文化品格及工匠精神价值意义,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涵养职业情怀、提升职业素养,做好我国金融工作的开拓者。

二是多课程联动教学。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发挥思政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协同育人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在各类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元素,做到处处体现、时时融入,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培养效果。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以明确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前提,结合金融相关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职业精神,才能做好我国金融发展的实践者。

三是增加侵入式学习环节。要更好地培养工匠精神还可以增加专项的实践,到金融企业中针对工匠精神的某方面进行专题学习,增强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对于金融专业学生来说,严谨、诚信、合规是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只要多去各类金融企业,耳濡目染,自然会有所收获。高职教育可以利用学生去金融机构的实践实习机会,发挥先进事迹和反面案例的教育作用,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金融工作,遵从金融行业规则,并以身作则。

(四)强化校企合作育人衔接,做到工匠精神培养全过程

一是设计实习环节的工匠精神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企业实践,在企业实践中要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对企业生产操作流程、产品推广销售等熟悉掌握,但这都属于事务性工作,涉及到精神提升得较少。要在实习环节做好工匠精神培养方案的设计,将工匠精神所要求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列入教学和考核之中,并将此方案函告企业,使其能够在实习环节有效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学习所有环节,真正实现全过程培养。

二是用企业文化助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高职院校已普遍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每所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合作企业,也就是说学生实习的企业相对固定。优秀的企业都会积淀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所以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用企业的文化来熏陶学生,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熟悉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认同企业文化,并迅速融入其中,可以更快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

六、结语

金融业发展日新月异,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再到金融科技,在新的挑战面前,要保障金融安全,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金融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上,应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首先,加强舆论的正确引导,使社会大众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形成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尊重“工匠”、提升工匠地位、待遇的良好培育环境。其次,应提高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把工匠精神培养自觉地融入教育活动的全过程。还要发挥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践行工匠精神,用身体力行影响学生。再次,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发挥思政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协同育人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课堂。还可以增加专项的实践,到金融企业中针对工匠精神的某方面进行专题学习,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最后,要在实习环节做好工匠精神培养方案的设计,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学生学习所有环节,真正实现全过程培养,同时还要用好企业文化,助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猜你喜欢

专业课工匠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工匠赞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