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

2022-11-13云芳董娟娟廖雪明

对外经贸 2022年4期
关键词:生源商务英语岗位

云芳 董娟娟 廖雪明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春风里,高职扩招被时代赋予了新的使命,它承载着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实务人才、促进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各级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积极响应,狠抓落实。组织高职院校面向社会人员进行专项招生培养,要求高职院校深入分析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分类制定针对性、适应性及实效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商务英语专业生源类别多样、年龄跨度较大、身份角色多元、成长经历、学习基础、技能水平、学习心理、学习需求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生源多样化要求专业为学生提供多元成长路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厘清扩招生源的人才培养困难,提出应对之策,对保障高职扩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扩招商务英语专业生源的特点

(一)学力起点不同

扩招生源的英语学习基础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在对某高职院校扩招商务英语专业学情调研中发现(下述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此调研结果),商务英语专业扩招生源认为自己的实际学习能力更接近于高中(含职高、中专、技校)占比64.7%,大专水平占比28.3%,本科及以上占比5.1%。入学前专业与英语或商务英语专业相关或相近的学生占比仅为33.3%,大部分扩招生源学生以前所学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不相关。扩招生源在学习商务英语专业之前对自己英语水平的满意度仅为57.4%。

(二)学习强烈且正向

扩招生源选择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动机存在差异。选择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认为对工作有价值,占比77.8%;对商务英语专业本身感兴趣排第二位,占比59.6%;其它原因包括与原来专业相关或类似,考虑所选院校的声誉及自主创业等。未考虑原因随意选择及家人和朋友推荐占比最低,说明扩招生在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时有明确的目标,受他人对决策的影响最小。虽然他们的学习目的不尽相同,但学习动机比较强烈且正向。

(三)学习能力不同

商务英语专业扩招生源的学习能力及时间管理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扩招生源对于自主学习能力选择一般的占比42.4%,感到满意的仅为38.3%,不满意的占比接近20%。他们对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感到一般的占40.4%,感到满意的占44.5%,感到不满意的占15.1%。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扩招生对于学习的整体执行能力存在差异。

(四)岗位来源不同

商务英语专业扩招生源现从事的岗位来源多样。工人身份学生最多,占比44.4%;事业单位人员排第二位,占23.2%;个体经营者(创业者)排第三位,占比13.1%;其它岗位来源及社会角色还包括企业经理人、政务人员、待业或失业人员以及学生。他们以往的从业经历、社会角色也不同。其中,工人身份占比45.5%,比例最大;个体经营者(创业者)排第二位,占比27.3%;事业单位人员占比22.2%,排第三;学生身份占比16.2%,排第四;其它还包括企业经理人、农民、政务人员、军人、以及社会待业或失业人员。绝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扩招生源具有从业经历,其中工作五年以上的占比最高,接近60%;工作三至五年占比22.2%;工作三年以下占比17.2%,没有工作经历只有1 人。由此可见,扩招生的行业经验,社会阅历差异比较明显。

(五)教学组织及授课方式需求较为一致

扩招生源群体倾向于选择更加具有弹性的教学组织及授课方式。在被问及喜欢哪些教学组织方式时,受欢迎程度最高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组织方式,占比60.1%;排在第二位的是线上教学组织方式,占40.4%;排在最后两位的是集中线下上课及校外分散上课。其次,对于比较接受的教学模式,选择最多的一项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占比78.9%;工学交替——节假日集中教学模式占比为37.4%,排在第二位;脱产学习、晚间走读教学模式及校企协同育人排在最后三位,各自占15%左右。由此,可以推断,不管是教学组织方式还是教学模式,大部分扩招生倾向于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自身在岗身份的学习需求。

二、高职扩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一)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扩招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矛盾

原有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面向全日制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相对统一,学生成才路径比较单一。而扩招后,学生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大、学习基础、技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学习动机及需求有较大差异。原有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来适应扩招生源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二)“双师型”师资与扩招生岗位背景的矛盾

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职扩招后整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的重要保障。高层次跨学科具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师资稀缺。然而,绝大部分扩招生都属于在职社会人士,大多数具有多年的从业经历,且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从事不同的岗位。因此,扩招后,师资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

(三)传统相对封闭式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方式与扩招生在职学习的矛盾

扩招生源中绝大部分属于在职学习,需要兼顾并平衡好学习与工作、学习与家庭的关系。他们的学习时间、地点、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时长等均无法固定。而传统的教学组织及管理方式相对集中,封闭且缺乏弹性。在授课方式上采用统一编班,集中授课。授课地点、时间及时长固定。此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相对封闭,一般都是由校内教师组成,管理方式缺乏弹性。因此,扩招后,学校面临解决扩招生工学矛盾的教学组织与管理问题。

三、高职扩招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对策

(一)与时俱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高职扩招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施分类分层培养不仅是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也是实现质量型扩招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学情调研,分析扩招生的学力水平、职业生涯阶段等现实情况,以真实能力水平为标尺,掌握扩招生的学业基础;以职业生涯阶段为依据,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以岗位工作为起点,找准他们的岗位技能与综合素养需求。其次,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他们对扩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外贸业务(含跨境电商业务),助理文员以及管理型三类人才。明晰岗位群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要求,确定高职扩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分类分层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三,基于不同学力基础,构建多维度教学体系。合理规划专业公共基础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及专业拓展课四类课程体系。第一学年,扩招生完成规定的必修的公共课程及专业群平台课程,夯实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基础。第二学年,扩招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及职业规划需求选择多维度、模块化的专业核心课程。部分与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的实训课程,学生可选择以岗位成果置换课程学分。第三学年,扩招生可自由选择专业群内开发的不同方向的课程包进行专业拓展课程学习。第四,充分调动“政校行企”各方资源,形成稳定的协同育人机制,保障商务英语专业扩招生人才培养顺畅运行。学校应发挥育人主体作用,利用各方政策、经费、人员、场地、平台等育人支撑要素,深化产教融合,为行业企业培养匹配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内培外引,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主动与现代商贸服务类企业合作,为教师下企业实践提供条件。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遴选综合实力强、有教育情怀的行业龙头企业或产教融合型企业合作,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外贸进出口、跨境电商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岗位实操经验。专业也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教师进行短期的跨境电商实操能力、外贸进出口业务能力等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此外,鼓励教师与校企合作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帮助企业攻克难题,不仅提升专业的服务能力,也可加强校企合作的粘性。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应选聘高素质的行业企业精英骨干充实教师队伍。专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兼职教师选拔与管理标准,把真正热爱教育,愿意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且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较强的业务水平的企业专家纳入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定期召开课程建设研讨会,发挥专兼职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此外,通过积极开展集体听课、互评等教研活动,利用空余时间组织专兼职老师线上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反馈,互评、取长补短。最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思想,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发挥自身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主动性,提高参与下企业实践以及各类培训的自觉性,争取早日转型。

(三)有张有弛,加强教学组织管理

高职扩招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经验,学习更具有目的性,且学习具有时间限制。因此,高职扩招专业应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管理,使之与扩招生源的特点相匹配,做到有张有驰,松紧有度。首先,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要做到“有张”,不降低要求。对照国家对扩招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毕业标准应要求至少修完2500 课时,实践课时比例不低于50%。加强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做好考勤制度。严抓课程考核关,不放水,做好学业预警工作。对于课程不过关的学生及时反馈,加强帮扶,确保每一名学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其次,在教学组织管理的方式上做到“有驰”,增强制度弹性。充分应用信息化工具,在教学组织与管理中发挥作用。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选择面授或线上课程自主学习。在面授教学过程中主要使用专题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例如,《商务英语翻译》《如何开口说外贸商务英语口语》等课程接近现实的工作内容和范围为场景,学生主动上台参与角色扮演,让学员发现自己的潜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与处理能力。而线上精品课程可以供学员随时点播学习,多以讨论、案例、语音连麦互动方式进行,讨论区好评如潮。例如,《商务英语口语》《零基础学日语》《商务综合英语》等热捧课程,老师与学员保持讨论区语音互动交流,让学员主动开口说,提高学员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吸引了无数云粉丝团。再次,适应培养需要,创新评价方式。考虑到高职扩招的同学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大部分掌握了“怎么做”,对于“为什么这么做”还存在疑惑甚至是一无所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对理论+实践、纯实践课程采用“以岗代训”的教学和考核方式,学生在企业对应岗位上完成对应课程的实训学习,结束后按照实训要求写出对应实训项目的实训报告作为考核内容。通过“以岗代训”的教学和考核模式的实施,实现了同学们“知道怎么做”到“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转变。

四、高职扩招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

在对扩招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调研中发现,经过第一学年的学习,他们认为在学业方面有进步的比例占73.7%,其中英语语言能力进步最大;其次为自主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排在最后两位的是商务外贸知识与职业岗位技能。这一调研结果与扩招生生源特点及人才培养教学计划有关系。因为第一学年安排英语语言类课程较多,尚未开始学习与岗位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扩招生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满意度为89.9%,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授课效果满意度均接近91%,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满意度达94%,对商务英语专业整体服务满意度为93%。在被问及毕业手对所获得大专学历抱有何种心态的调研中,发现89.9%的扩招生持乐观的心态,相信通过获得学历,人生会因此有改变。不管从扩招生对自身的增值评价还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满意度,商务英语专业针对扩招生的人才培养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猜你喜欢

生源商务英语岗位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