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和防范措施

2022-11-13江碧青威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4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江碧青 威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给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事业单位体制机制也进行了改革,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等要求越来越高,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的会计风险对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也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何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成为目前事业单位的重点关注对象。本文通过罗列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研究强化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分析目前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因何种原因存在,提出改善措施提升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能力,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岗位责任风险

随着事业单位的财务相关制度的改革发展,事业单位也在逐渐更新发展各项业务,很多事业单位因对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视不足等原因,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要求不严格,出现非会计相关专业从事会计岗位的问题,甚至有会计人员未获取会计相关证书,缺乏会计核算等工作经验和会计专业能力,再加上一些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忽视对会计人才的专业培训,都影响着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也缺乏会计风险防范的意识,出现岗位责任风险。

(二)核算职能风险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求各个单位都要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并对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但很多事业单位在实际的进行会计核算时,因不严格遵守会计核算的要求、会计人员的业务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等,最终出现报表列表错误等会计风险。

(三)监督职能风险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核算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的法律要求,对经济经验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来保证会计预期目标,标准财务信息的质量。但在实际的监督过程中,很容易因会计人员主观的意识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会计监督职业流于形式,或者受到其他的限制影响,使得会计监督职能无法实现,最终出现会计监督失位或错位的问题,造成会计监督职能方面的风险。

(四)内部控制风险

内部控制是通过规范的会计流程,从内部控制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事项,保证财务部门的制度执行、会计核算、监督等流程有序进行,以提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水平。但很多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在业务活动层面忽视内部控制的机制,使得财务部门和其他的部门之间缺少交流,缺少相互制约的措施,从而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信息交流不通畅导致信息歪曲现象,甚至出现徇私舞弊等现象,从而造成内部控制体系上的财务风险。

二、提升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社会服务组织,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是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经费的,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降低经济风险、预防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保证事业单位提供各项公共服务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事业单位的资产归国家所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可以提升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及时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合理的改善,帮助领导下达正确的决策,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其次,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是其经济活动的客观体现,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决策、考核评价、分析财务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对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很多会计风险是因为人为的错误或人为的违法违规行为造成的,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设置奖惩机制等方式对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约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产生,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事业单位廉政作风的建设,提升事业单位的社会公信力,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对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

三、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存在的成因

(一)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

虽然我国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活动的特殊性,颁布了多部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用于完善会计核算等工作,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活动的规范性和完整性,约束财务部门的行为职责,但在实际的会计工作开展中,很多事业单位并未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因此,在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时,缺乏一些特定情况的约束力,很有可能造成责任的指定不到位,或者不能完整地开展财务工作,而且很多事业单位仍旧执行陈旧的管理制度,未能根据国家的改革制度进行单位内部制度的完善,也容易使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存在风险的问题,从而出现会计风险。

(二)会计风险防控意识不足

事业单位受编制、机构、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有些事业单位缺乏专业的会计人员,或者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会计风险防控的重视不足,也缺乏风险防控的意识,认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就是办理资金的收付款业务和给领导提供数据的业务,在日常的工作中忽视对会计风险的防控,也还是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无法根据会计工作的要求进行会计风险的防控,而且因财务部门会计风险防控意识的不足,很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不完善,甚至有数据错误的问题,如果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也缺乏会计风险防范的意识,就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

(三)监管力度的不足

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可以有效地保证财务资金的有效使用效率,应该从会计工作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部分进行监管。很多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的力度不足,可能存在某个环节的缺失。比如,缺失事前的预防就会影响财务预算的合理性,或者缺乏事后的监督,可能不能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违规使用资金等问题,无法实现对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管,一旦因某一环节的监管不到位就会增加会计风险的发生概率。而且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或者一人担任多职的问题也容易造成监管职能方面的风险,从而造成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发生。

(四)会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不足

受到编制等原因的影响,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是归综合部门下的,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并非是会计相关专业毕业的,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并未考取会计相关的职业证书,缺乏财务相关的专业知识,也缺乏识别会计风险的能力,缺乏防范会计工作相关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等。而且很多事业单位的岗位职责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出现一名会计人员身兼数职或聘请临时的会计人员的问题,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容易因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或外聘人员对工作不熟悉等原因造成会计风险。

四、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措施

(一)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降低会计风险的发展概率,减低会计风险损失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事业单位根据我国财务相关法律的规定,根据单位内部工作的开展情况,了解熟悉单位内部财务流程中可能存在的会计风险等,制定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并根据制度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动态化的修改完善,以便于提升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对财务部门的各项流程进行明确的制度规范。比如,报销核销审批、公务接待、档案管理、票据印鉴保管等一系列财务流程进行制度的规定,并对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一旦出现会计风险能够确定责任人,提升会计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提升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能力。

(二)加强宣传引导,提升防控意识

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意识对提高会计风险的防范至关重要。首先,建议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提高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并积极地对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宣传引导,将会计风险的危害和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等进行宣传教育,保证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认识到防范会计风险的意义,提升防范会计风险的意识,并积极地配合单位财务部门的会计工作,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其次,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将财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会计风险进行宣传教育,提升财务人员对会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并随时对会计风险进行评估、预警,准确地规避可能存在的会计风险;提升财务人员的会计风险防范能力;最后,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定期对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会计风险进行评估、检测,及时发现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会计风险,并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惩罚,对会计风险防范能力较高的财务人员进行奖励,提升财务人员会计风险防范的意识,从而提升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三)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实施和各项业务活动正常开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事业单位完善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建设相互约束和监督的机制,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方面对财务工作的流程进行监督管理,要求财务工作人员对经济业务风险的发生进行事前的预防,根据严格规范化的要求进行财务工作的流程,对会计风险进行事中的控制,并根据预算管理评价等对会计风险进行事后的监督,将会计风险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完整的监督防范,有效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会计风险带来的损失。除了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事业单位还应加强与外部监督部门的联系,配合外部监督部门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现会计风险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降低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发生概率。

(四)加强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财务相关知识和能力对降低会计风险的发生概率,降低会计风险的损失等都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建议事业单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设置财务部门,并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配备足够数量和具有专业会计知识的会计人员,要求财务部门的会计人员具有专业的会计相关证书和专业水平。并对财务部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总结分析,细化部门内部人员的分工,并明确各个负责人的岗位职责,保证财务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积极地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进行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掌握最新的会计知识、会计相关的政策要求和会计风险防范知识等,提升会计人员处理财务问题的能力,提升会计人员对会计风险防范的认知和能力;最后,还要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提升会计人员遵纪守法、坚持原则等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强化其责任感,避免违法违规、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发生,从而降低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保证事业单位各项财务工作的稳定开展。

五、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社会公益服务机构,在其业务发展的同时,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防范也越来越重要,对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罗列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主要类型并阐述加强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和控制的重要性,分析目前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存在的成因,并从这些成因出发提出改善措施,首先,建议事业单位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能够根据制度工作,并对会计人员进行岗位职责的明确划分;其次,加强宣传引导,提升防控意识,积极地对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宣传引导,保证其配合会计人员的工作,对会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并建立奖惩制度,保证其对会计风险进行评估、预警,更好地规避可能存在的会计风险;再次,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方面对财务工作的流程进行监督管理,配合外部监督部门的检查工作;最后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通过外部招聘、内部培训的方式提升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防范会计风险的能力,以实现对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有效防范。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