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金三角”理论下内部控制与管理会计整合研究

2022-11-13曹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

财会学习 2022年10期
关键词:成本目标管理

曹磊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

引言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相关管理会计体系文件,将管理会计发展为国家战略层面。从应用层面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构建了会计控制系统,在企业战略及流程控制等众多领域都引入了管理会计,促使管理会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全新的思维及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也是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内控和管理会计的关系

针对管理会计而言,其工作目的是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化效益,借助会计信息提供参考,运用专门的技术方法,把通用会计信息变成促进管理者科学决策的信息,从而促进管理者更好地发挥控制及决策等职能。基于管理会计的出现,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就内部控制来看,主要是进一步确保经济安全,确保经营的规范性,还有财务信息的科学性,增加经营效率,是开展自我约束及控制的制度。在这项制度中,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了确定,要根据既定路线来完成,防止企业发生各种问题,进而增强其经营效率。根据定义得知,内控及管理会计都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二者的目的相同,且二者的方法也存在互通性。对于管理会计来说,其方法涉及决策及控制等一系列内容。对于内控方法来看,一般有预算控制及授权控制等内容,由此可知,二者在方法上有一定相似性,管理会计可以为内控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二、“黄金三角”理论

根据内控定义可知,内控“黄金三角”包括目标、风险及控制三部分内容。具体而言,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应对这三者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明白控制的目标,了解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探讨针对性的措施。根据会计管理角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控制目标主要是为了确保财务信息科学性,全面控制管理风险,确保合规高效的原则。

三、基于管理会计的企业内控现状

(一)权责划分不够明了

管理会计工作并非一个部门及一个人可以完成的,应通过各部门及人员的配合实现。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十分复杂,并非财务部门的事情,需要各部门一同开展;针对采购部门而言,可对采购策略进行探讨,对于生产部门来说,能够收集一系列信息,如物料方面的信息,以此来开展定额管理;针对人力部门而言,不但能够开展薪酬规划,还能开展绩效考核等工作。每一个部门都要确定自身的职责,加强彼此的合作,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但实际过程中,因为企业管理条例仅是单纯地介绍他们的权责,没有进行确定,因此,各部门都只是做好分内的事情,若是存在界限不清的工作,往往会互相推脱,导致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好,运营效率也不高。若是出现问题,也会互相推诿,不利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大部分企业都开展了集权化管理,有关的管理层没有完全放权,往往会插手各部门的工作,从而产生一系列问题。

(二)内控制度有待完善

为了更好地实施内控工作,应先构建相关的制度标准,构建科学的行为准则,将其当成对内监管的指标。基于内控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规模,有效控制企业腐败问题。然而我国的市场化发展相对滞后,在内控认识上不够全面。所以具体开展内控工作时,管理者也不够重视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没有构建科学的系统,无法实现对企业内部业务及人员的监管。根据现阶段企业内控制度实施状况,没有取得显著的效果,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形式化现象。内控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全面落实到位,导致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的难度。

(三)法人治理结构亟须优化

基于现代企业制度来看,法人治理结构是关键的构成部分,可以平衡三方的权利,如股东会。就目前法人治理结构来看,还需进一步优化,基于国家开放之前,我国企业长期被计划经济影响,在企业之中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等组织结构,然而却并未对其职责加以落实,这三者的决策权及监督权等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部分公司董事长,还承担着该公司的总经理和监事会的部分权益,基于这一现象,将很难构建科学的监督及制约机制,其内控机制也往往是纸上谈兵,没有获得显著成效。不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将导致具体事情变得毫无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本负担,这是不经济的行为。

(四)激励约束机制需要强化

就管理会计控制来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事前规划阶段,二是事中控制阶段,三是事后考核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事后考核是非常关键的部分。企业内控工作,也应强调业绩评价。实际上,大部分企业都构建了相关的业绩考核办法,也对奖惩措施进行了规定。然而通常来讲,其制度形式往往是摆设,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存在形式主义特征,奖励往往是口头上,惩处也通常为吓唬人的做法,总体来看,并未将这一措施贯彻到企业管理中。除此之外,也没有对奖惩标准进行确定,激励约束机制的实施通常还和管理人员态度密切相关,若是管理者心情好,可能会多给予些奖励,若是心情较差可能没有奖励。基于这样的情况,将很难发挥自我激励及约束的作用,也无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

四、“黄金三角”理论下内控和管理会计整合分析

(一)成本管理

围绕成本管理,对内控目标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两点内容,第一,财务报告还有一系列信息的真实性;第二,提高经营效率及质量。不但包含成本暂估及结转,还包含投标及合同履约等各项工作内容。只有对各个环节的风险逐一开展控制,才能全面防范风险。根据总体发展来看,基于成本管理而言,首先,应保证内控目标同管控会计成效相适应,以此来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利用控制风险,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及质量。其次,就内控及管理会计来看,它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内控属于整合框架,包含的方面比较多,成本管控也是其中的一部分,针对管理会计控制措施来看,还涉及会计系统控制及预算控制等内控手段。根据“黄金三角”理论,围绕这两个内控目标,对成本管理风险开展综合分析,具体如下所示。

(1)财务报告和有关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存在的风险有,成本预测不科学,成本暂估缺少相应的依据;基于公共费用来看,在进行公摊时,也没有科学的参考依据,单位成本估算没有科学的凭证,使得结转数量同实际情况存在差异,进一步造成成本结转存在很大的差异。其次,采取的控制手段如下,对于成本预测而言,可根据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暂估可将签订的合同当成参考标准,应让成本控制及财务部门人员,对有关的预测表等开展复核;在对公共费用开展公摊时,可进行反复验证,不管是单位成本计算表,还是相关的公摊凭证,都需交给成本核算人员开展复核,定期开展库存盘点工作,对销售情况开展抽查,结合具体的消耗量等信息完成结转。最后,获得的管理会计成效包括,帮助公司管理人员更好地开展规划及决策工作,为其奠定有效的财务信息基础。

(2)提高经营效率及质量

首先,存在的风险有以下几种,投标风险,一般在低价报价中标中产生,在成本方面没有科学的测算及分析,从而产生一定的隐患;市场风险,在材料价格变动上缺乏考量,给施工承包造成了影响;合同向对方风险,缺乏对其实力及资质等情况分析,会由于对方经营不好存在连带风险,从而影响项目经济效益;成本控制风险,没有构建成本管控目标,目标存在形式化现象,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导致成本失控;材料管理风险,在进行材料采购工作时,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存在超额采购及高价采购问题,导致库存积压及超支现象。为对出入口数量及质量进行控制,导致材料浪费及丢失;分包风险,没有根据定额发料,造成材料超支问题,还有可能会反复计价,针对超过中标价的工程而言,会产生严重的亏损问题;质量风险,没有全面确保产品及工程质量,存在返工及退换货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质量成本;资产利用率低,相关的使用计划不符合具体需要,存在盲目购买设备的风险,导致设备空置,且利用率不高。

其次,在开展投标报价之前,需开展有效的市场调研工作,构建报价函,根据相关要求开展复核及审批;针对造价及产品成本开展估算,需事先开展市场调研,在多方论证之后,准确预测市场变化,对双方的风险开展责任切割;对投标单位开展资质审查,对投标单位的能力开展审查,对其经营风险开展审查;构建年度预算,同时对其开展细化处理,定期分析预算实施状况,防止产生超预算支出。针对超预算列支现象,需结合相关规定,对预算外审批流程实施;构建采购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的操作指导,掌握采购标准,基于采购计划表等,构建科学的控制点;对分包材料及有关计价流程进行规范;在产品入库过程中,需根据验收程序进行,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对质量责任人进行确定,根据相关标准落实竣工验收工作;保证资产使用依据的科学性,根据相关要求开展复核及审批,同时根据具体状况,对资产购置及租赁开展调整。

最后,要想获得管理会计成效,应该防控亏损风险;对由于市场变化而产生的停工风险等加以防范;对成本失控风险进行防范;对跌价风险及资产流失进行防范;对材料超支及重复计价风险进行防范;对产品及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有效避免资产利用率低的问题。

(二)全面预算

在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是非常关键的工具,基于控制薪酬及投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针对内控及管理会计之间的整合来看,需对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怎样利用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及质量。为了提高公司经营效益,可以采用把内部控制渗透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实现内控目标同管理会计成效之间的结合,事实上,有些公司已经完成了这项内容。根据闭环流程可以看出,全面预算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过程,在开展预算执行时,利用动态分析监控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对预算开展调整;在开展预算考核工作时,也应根据这一点,来构建预算总目标及细分目标,通过预算考核结果,也可将其当成将来的预算目标设置及目标细分的参考。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在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相应的目标,但总体来看,应保证目标制定及细分的科学性,具备足够的参考依据,保证考核及审批的规范性及公正性。为了更好防控预算风险,执行风险及调整风险等,比如预算目标不科学、缺少审批流程、盲目开展预算调整等,都应对预算编制、细分原则及审批程序等进行规定,构建定期分析制度,第一时间开展预算执行审核。通过这些措施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促进预算可达、可控及可信,全面提高经营业绩。

(三)绩效管理

在人力内控矩阵中,绩效管理是关键的构成部分,也是管理会计的关键措施及职能。针对集团型公司而言,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不仅包含业务单位,还包含个人,如部门考核及产权代表考评等。为了更好地立足于内控视角,全面发挥绩效管理在管理会计中的作用,应对下述两点内容开展优化。首先,可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开展有关调整。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能够充分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同时管理层也能根据这一结果开展纵向比较分析,完成有关的管理调整。如某通信公司要在年底进行绩效考评,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可以看出,营销部门员工缺乏一定的工作热情,通过相关的职工薪酬及收入信息可知,部分业绩优异的员工,同业绩不好的员工在获得的奖励上并无明显区别。根据“黄金三角”理论,绩效管理目标应注重效率优先,同时也要贯彻公平原则,切实体现各部门业绩及员工的工作表现。基于该公司的绩效管理可以看出其存在的风险点,包括考核方案不科学等对员工积极性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能会出现人才流失问题,导致经营效率逐渐下降。想要全面控制这些风险,要求该公司应对下半年考核方案开展调整,设置科学的绩效考核系数,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积极性,根据下年营销目标,对预算指标进行科学调整。另外,还应构建交流及反馈机制。对考评结果开展有效反馈,针对考核指标进行设置时,应全面征求相关群体的意见,以便进一步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六位一体”监督体系的产生,在国企内部控制中,也明确了监督的重要性。然而根据企业最终发展来看,内部控制的开展,须保证在监督过程中提供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开展监督,针对会计管理而言,也应能够对过去进行科学分析,有效控制现在,合理规划未来发展,促进生产经营的有序开展。就内控及管理会计而言,二者的整合共同点一般是在各项业务流程中,科学结合内控及管理会计,把控制措施贯穿到业务节点中。另外,二者的整合也应借助信息化建设,合理应用信息集成及运算措施,以达到事前及事中的科学控制。

猜你喜欢

成本目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哲理漫画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